他對林一感到更加的滿意,彆人還在看熱鬨這場補貼戰如何如何不可開交的時候,林一就在想怎麼收場了。
同時李羅賓心裡也浮現出一個念頭:如果說有限的出租車資源都已經開發完了,豈不是說明網約車這個行業就要無路可走了?
他並沒有把這個問題丟出來,網約車行業的前途是林一要考慮的問題,暫時還輪不到他和熊廠。
李羅賓的顧慮暫時打消之後,還是要麵對現實的問題:“那依你之見,快嘟這次的加價應該怎麼應對?”
“我們也要加價,我們也隻能加價。但是不能夠按對方的節奏來,得按照我們自己的方法。”
林一的點子當然也是現成的:“如果我們明天宣布加到12塊,我敢肯定後天快嘟就會加到13塊,這樣就沒完沒了了。”
“我們要拿出一種對方沒法跟進的方式,比如說在1220元之間的一個隨機金額。”
“隨機?”
李羅賓咂摸了一下這個主意,發現好像還真行得通,然後又回味了一番感覺有點熟悉。
這不就是鵝廠過年時候搞的紅包嗎?
無所謂,這個靈感是打哪兒來的並不重要,隻要管用就成。
“不過一下子把補貼提高到1220元,這樣的話補貼成本還會更高吧?”
林一告訴他另外一個事實:“用戶現在對於我們補貼了11塊和12塊感到很新鮮,所以才會有左右搖擺。”
“但他們很快就會發現,11塊還是12塊其實沒有任何差彆。”
“我們之所以一開始的時候把補貼金額定在10塊並不完全是為了湊個整數圖吉利,而是代表著起步價之內的行程完全免費。”
“根據我們的測算,這種短途行程在最高頻的通勤路程中是最普遍的。”
“也就是說,如果你打這趟車總共就隻花了10塊錢,那麼到底是補貼11塊還是12塊有什麼意義呢?”
“這也是我不看好快嘟打車通過加價的方式企圖扳回一城的嘗試。”
說白了,這場補貼大戰發展到現在這個階段,已經進入了一個“全員非理性”的階段。
打車的人失去了判斷他們是否用得上這麼高額補貼的理性,而且由於“免費打車”的誘惑造成了很多額外的需求。
而萬裡出行、嘟嘟打車和快嘟打車更加如此,他們就像是殺紅了眼的賭徒,根本沒辦法區分自己的投入是否能夠帶回足夠的回報,腦子裡隻有一個念頭:
不能輸!
在這場“膽小鬼博弈”裡麵看似最超然的是bat,他們出錢出力讓那三家去打一場“代理人戰爭”,以為一切儘在掌握,事態卻逐漸失去了控製。
到最後,萬裡、嘟嘟和快嘟是生死攸關,而bat也因為自己三巨頭的顏麵陷入了同一個境地:
無路可退。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