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好,既然這樣的話我就直說了。相信經過這次的補貼大戰兩位也已經發現,像這樣的交鋒其實很大程度上是行業的內耗,雖然客觀上極大地推動了打車軟件的普及,但也造成了許多浪費。”
柳清循循善誘地說道:“如果說萬裡出行、嘟嘟打車和快嘟打車能夠化乾戈為玉帛,對於整個行業來說都會是一次正麵的促進。”
既然這次她主動把事情說開了,林一也沒有再跟她打哈哈:“柳總,我想我們已經有了基礎的共識,接下來行業一定會發生整合。”
“但三家公司直接合並從未聽過有這樣的先例,從談判上來說也很難滿足所有人的需求。”
“所以從實操上來說,更加可行的一定是兩家提前合並,就像我們當初搶先收購大黃峰一樣,這對我們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柳清露出非常讚同的樣子:“林一,我很高興你能夠拿出這樣的態度,這會是非常及時的。”
“你也許注意到了2月13日uber已經表態要進入國內市場,這是一個完全不同於嘟嘟、快嘟的對手。”
“我可以給你透露一個消息,我在北美的同事一直和uber的創始人卡蘭尼克保持著密切聯係,高盛為他準備了一大筆錢。”
“如果說國內的打車行業不能儘快地完成整合,就要以一盤散沙的狀態麵對外來競爭了,那會是一場異常艱苦的抗戰。”
林一真的是被驚訝到了,他不是驚訝於uber跟高盛關係匪淺,而是沒想到能從柳清嘴裡聽到這樣的話。
“像柳總這樣有家國情懷的銀行家真是太少見了,不枉在p大接受過四年的教育。”
林一這句話聽起來完全沒有問題,但是柳清總覺得味道有點怪怪的。
“過獎,總之我想強調的是,這件事情已經迫在眉睫,希望你們能夠儘快放下成見一致對外,我願意為你們穿針引線發揮一些積極作用。”
“當然,我也非常樂意促成這個結果。”
柳清這次來的態度跟上一次還是很不一樣的,不過林一的回應也有很大的不同。
上次萬裡出行雖然剛剛收購大黃峰打車,但是還沒來得及消化,離嘟嘟和快嘟都有顯著的差距,那個時候談什麼整合隻能做彆人的墊腳石。
而這一次萬裡出行的規模相比另外兩家任何一家都不虛,那麼這事兒自然就有商量的空間了。
因為向來隻有以大吞小,沒有第一名被第二或者第三名兼並掉的道理。
不過可想而知,嘟嘟跟快嘟恐怕就沒那麼樂意了。
林一跟柳清看似談得非常愉快,聊完之後禮貌地把她送出門外,不過對林一很熟悉的師姐還是看出了點端倪,回來之後問道:
“你真的打算靠柳清去談嘟嘟和快嘟的事情嗎?”
“當時不是,就算我讚同她的意見而且也會采納她的建議,也不代表要用她來實現。”
林一想了想給出了這樣一個理由:“聽說她跟程惟很熟。”
李莫言知道,林一絕對不是隨便捕風捉影就否定一個人的,但無論是因為什麼都足以說明一件事:
他不信任這個柳清。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