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一除了跟程惟爭奪“誰是行業第一”這個名義之外,主要是在考慮萬裡出行下一步的經營方向。
公司的最高管理層現在壯大到四個人,除了他自己之外,還有o李莫言、cfo劉簡妮以及cto王愷。
林一首先發問道:“下一輪融資什麼時候開始?”
“不急。”
劉簡妮沉穩地回答,“我上任之前已經做了一些準備,有一個消息對於我們下一輪融資是一個重大利好,而且近期就會有結果,我認為值得等一等。”
林一此前跟劉簡妮已經有過交流,知道她所指的是哪件事,所以並沒有再追問,劉簡妮反問道:
“我們下一個階段的業務重點是什麼?雖然目前的市場份額占優,但是增長趨勢已經大為放緩。”
“媒體都在過問《後補貼時代,打車軟件何去何從》,投資人自然也會關心這個問題。”
林一告訴她以及在場的另外兩位合夥人:“現階段有兩件事情是我們必須要做的。”
“第一件事情是精細化的運營和管理,目前bat三家已經達成默契不再大手筆地現金補貼,雖然嘟嘟和快嘟時不時地搞出一點動靜,但是無關大局。”
“不比拚財力對我們來說是一個考驗,因為三家裡麵我們的創立時間是最短的,而且骨乾人員尤為年輕。”
“不過我並不認為萬裡出行在管理上會弱於那兩家,我們已經有上千人的團隊,嘟嘟跟快嘟也差不多。”
“程惟在離開a廠之前不過是個中層乾部,根本沒有管理過這麼龐大的團隊;快嘟的呂傳衛號稱是矽穀高管出身,其實也是個副職,華人在韓企是不太可能掌握什麼實權的。”
“換句話說大家的起點差不太多,現在我們運營團隊的很多骨乾來自於隨便外賣網,從上一次創業的時間算起跟嘟嘟和快嘟相差仿佛。”
“總之呢,我們要通過合理的獎罰措施,激勵各地的團隊在不燒錢的情況下儘可能保持用戶粘性,增加訂單規模,特彆是要保證實際使用的司機數量。”
“因為前一段補貼大戰的時候,司機們幾乎都把三家打車軟件全都注冊了,現在退潮之後用哪家不用哪家,這個選擇是很關鍵的。”
“愷哥,之前我們商量的自動接單功能大概什麼時候能夠上線?”
目前萬裡出行跟另外兩家打車軟件一樣,出租車司機都是采取訂單播報然後手動搶單的方式來接單的。
這種辦法有一個隱患是在開車的過程中還要去屏幕上點擊搶單按鈕,容易發生交通事故,林一跟王愷曾經做過改進,隻要口述“搶單”就可以實現了。
他們還發現另外一個問題是會造成司機“挑單”。
出租車師傅當然都希望能跑遠途的、金額高的訂單,所以這種單子一出大家都很積極,然而那種短途的、小金額的訂單就沒什麼人感興趣。
在按單數補貼的時候,這種挑單還不太明顯,因為他們會傾向於先把當天的補貼領完,退坡之後就不同了。
為了防止司機挑單,提高整體的適配效率,他們正在準備一種“自動接單”的模式,就是有乘客派單之後自動分發給周圍的司機,按照總體時間最短的原則來選擇承運車輛。
當然,這種模式是要司機主動選擇的。
為了消除他們的後顧之憂,這種模式在設計的時候就考慮到了司機們經濟效益上的平衡。
即如果一段時間之內司機跑了更多的短途、小金額訂單,那麼下次附近產生遠途、大金額訂單的時候會優先分配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