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剛剛露了一把大臉的uber又搞出了新聞,宣布通過可轉換債券向高盛集團融資16億美元。
16億!
林一忍不住吐槽:“柳清還在高盛的時候曾經過來忽悠我們,說高盛願意在打車行業上投入20億美元用於培育市場。”
“原來她也不是信口開河,高盛還真的準備了這筆錢,可惜他媽的不是給我們準備的。”
萬裡出行的幾個合夥人都感受到,林一最近的粗口越來越多了,這可能是他的精神狀況的一種體現。
“uber去年12月融資18億美元,今年1月份又融資16億美元,也就是說兩個月內他們的現金儲備已經增加了34億美元。”
“錢他是不愁了,接下來怎麼花呢?”
“除了在這個巨大的市場上進行投入,卡蘭尼克不可能會有更好的故事講給投資人聽了。”
考慮到這件事情的緊迫程度,林一的話都稱不上是預言了。
uber雖然有錢但是攤子也大,其實讓他極為緊張的還有,嘟嘟跟快嘟上一輪融資分彆是7億跟6億。
雖然已經過去了好幾個月,但是此前三家都沒有打大仗,也就是說這筆錢的大頭現在到了程惟手上,已經明顯超過了萬裡出行的8億美元。
想到這裡他簡直夜不能寐,最近幾乎每天都在跟劉簡妮商量下一輪融資的事情,拚命設想出每一種情形變化之下萬裡出行應該采取的應對方案。
不過林一並不是唯一失意的人。
創業圈裡麵的形式變化得太快,林一的朋友——每團王星也在這個月宣布了7億美元的d輪融資。
按理來說應該是個好消息,但事兒要結合起來看。
幾乎同期,林一當年做隨便外賣網的老對手,現在仍然頑強地與每團對抗的張旭濠宣布了餓了嗎完成金額為3.5億美元的e輪融資。
聽起來好像隻有每團的一半,那豈不是優勢很大?
賬不是這麼算的,因為每團的對手可不是隻有餓了嗎一家,它最主要的業務是團購啊。
雙方上一輪的融資金額可以作為一個參照,那時候每團的融資是3億美元,而餓了嗎隻有8000萬。
果然,團購雙雄中的另外一家,點評就出現在了餓了嗎這一輪的融資名單裡,其他幾家分彆是鵝廠、狗廠、紅山資本等。
稍微了解江湖恩怨的一眼就能看出來,全是鵝廠係的主力。
也就是說,餓了嗎這一輪融資的實質是,鵝廠係精銳儘出,大筆支援外賣市場圍剿a廠係的每團。
林一對於王星倒是沒有多少同情,他唯一覺得特彆不爽的一點是:
明明鵝廠跟a廠都已經互相不對付成這樣了,為什麼他們偏偏還能在嘟嘟跟快嘟合並的事情達成一致!
這不科學!
難道柳千金的能量真的那麼深不可測,可以讓幾乎是水火不容的兩位馬老板都要捏著鼻子握手言和,親自給她抬轎嗎?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