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專業的風投機構找到他,並且把他引導到這條道路上之後,共享單車的發展就不以他的意誌為轉移了。”
林一追問道:“假如你現在還是一個投資人的話,你會投小黃車嗎?”
劉簡妮實事求是地回答:“我不會第一個投,這和我本人的投資風格和風險偏好有關。”
“但是林一,現在我是萬裡出行的cfo,在我看來這個項目對於我們來說是必投的。”
這下林一不得不非常認真地對待她的理由了。
“老朱,或者其他的投資人看中了這條賽道,並不是真的相信他們畫的盈利的大餅。”
“而是看中它高頻的需求,如果這種商業模式真的能打通所謂的最後一公裡,那麼用戶每天至少會使用兩次。”
“而且騎得起車的人總比打得起車的人更多,所以這是一個更大的用戶池,相比於騎車本身賺不賺錢,他們可能更加看重這個東西。”
“雖然騎車是個簡單的行為,但是流量的魅力在於它是可以相互轉移的,如果引導得當的話可以發揮更大的價值。”
“這才是共享單車的故事。”
林一對此自然能夠理解,但還不足以說服他放棄之前的想法。
“所以你覺得它可以往打車軟件這邊導流?”
“但是你也說了打車的群體和騎車的群體並不重合,這中間的轉化率是非常可疑的。”
劉簡妮搖頭道:“剛才老朱說了一句恭維話你可能沒有留意,他說萬裡出行是目前出行領域唯一的巨頭。”
“共享單車的紅利我們到底能不能吃得上,我沒辦法保證,但就算隻是為了鞏固我們在大出行行業的地位,我們也不能忽視這一次浪潮。”
“退一步說,寧可讓事實證明共享單車的模式在我們手上失敗了,但也不能被彆人搶走。”
“林一,我們需要這個故事。”
劉簡妮的話不能說醍醐灌頂,但確實以她的視角給了林一更多的提醒。
作為剛剛結束了三年苦戰的打車行業唯一幸存者,投資人最怕的就是之前的局麵重來一次。
讓投資人相信公司有護城河,以及公司真的有護城河,這是兩個相互關聯但絕不重合的事件。
林一很清楚共享單車是玩兒不轉的,但依然被說服了。
“我遵守遊戲規則。”
劉簡妮對於林一能夠聽得進勸告非常欣慰。
她也進一步說明道:“其實我的意思是我們不能在共享單車的熱潮裡置身事外,倒不是說必須要選擇這個小黃車。”
“這個行業裡麵還有其他的標的,申城那邊就有一個能跟小黃車分庭抗禮的。我可以把他們約過來我們分彆見一見,然後挑一個靠譜的團隊。”
在這件事情上林一還有彆的想法。
他本來是不打算趟共享單車的渾水,那麼不管是小黃車還是什麼車,都通通不必考慮。
既然以萬裡出行的位置沒辦法充當一個看客,那他的心態轉變之後,反而有了決定。
“不,我們就投這個小黃車。”
聽起來略顯草率,但是劉簡妮沒有再堅決地反對。
她不認為林一這個決定是武斷的,因為以萬裡出行今時今日的江湖地位,至少在出行領域,他們選擇了誰本身就是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
他們不是棋子,是棋手。
林一對此表示認同,在私下裡他還有彆的理由。
“簡妮,你剛才說的我完全同意,隻有一點例外,那就是你說無足輕重可能小看了戴巍,他的……”
“嗯,破壞力。”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