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包括林一在內,這幾位對於汽車行業都是外行。
林一要不是重生回來的,還真不敢斷言新能源汽車或者說電動車處在什麼發展階段,錢投下去會不會打水漂。
對於他們的顧慮林一是有心理準備的,也自有一番說辭。
“我當然知道造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否則的話世界上有那麼多聰明人,也輪不到我們來撿便宜。”
“你剛才說投資人最討厭的那些元素,聽起來一點都不性感,但那些都恰恰是我們最缺的東西。”
“護城河。”
“如果我們是一家以製造業為主的公司,有這樣統治級的市場份額,根本用不著擔心一覺醒來天翻地覆,而是我們的上下遊要生怕被吸血。”
“這樣說你們可能覺得太樂觀了,退一步講,即使失敗了,我們手上還有很多有形的東西。”
“土地、廠房、生產設備,以及流水線上下來的一輛一輛能開得動的鐵盒子。”
“我不是說造車萬無一失,隻是說這可能是我們能找到的最有潛力的一個發展方向,你們還能設想到這條產業鏈上其他更龐大的市場嗎?”
這讓他們一時語塞。
汽車工業是現代社會最大的一個工業門類。
“但是林一,市場規模大不是我們涉足這個行業的理由,我實在很難想象一家打車軟件的公司,跨界去造車會得到什麼樣的評價。”
“或者說,你認為我們有什麼資源和稟賦去做這件事呢?”
林一的答案是:“我們有市場。”
“雖然我們隻是一個提供出行服務的平台,司機的車輛並不是由我們來提供的,但作為直接運營方其實有很多手段在造成影響。”
“在我們采取一些傾向性扶持措施的情況下,是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網約車司機的買車或者用車選擇的。”
“造車,說難也不難。”
“雖然我們沒有汽車行業的背景,但是那些這兩年跳出來的所謂新勢力,又有幾個拿得出專業背景了?”
“我們隻要花錢把車造出來,就可以想辦法把車賣給網約車司機。”
“即使不考慮社會麵上的銷售,隻是在一定周期內,比如十年內完成所有網約車的置換,這個規模完全足夠支撐一家規模不小的汽車廠了。”
這話聽著有幾分道理。
不過林一還是沒有完全說服其他人,畢竟這是公司最重要的未來發展戰略,不得不慎之又慎。
他們決定委托專業團隊做更詳細更充分的行業研究,用來支撐公司的關鍵性決策。
林一沒有覺得失望。
如果隻考慮個人財富的增長,他現在應該做的事情是把所有的資產全部折現,然後直接換成特斯拉的股票,這應該是未來幾年回報最豐厚的選擇。
非要自己乾,似乎是個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不過除了紙麵的財富,林一想要追求的東西還有很多。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