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起來,這天下事還有王霖不懂的東西麼?
趙構撓了撓頭,大抵除了用天神下凡來解釋,也無法做出旁的解釋了。
“孤不過一介武夫,豈敢在天下大儒前班門弄斧?”
王霖淡然道,也不顧張魁三人麵紅耳赤,徑自又道:“既然諸公相請,孤就拋磚引玉。
竊以為,所謂格物致知之理,其實遍布於世人身側,隻是需細思、多思、長思方可得,這與佛家多年苦修一朝頓悟有異曲同工之妙。”
“請王爺垂賜,老朽等候教!”周子宴躬身再禮,熱切道。
王霖知道該見好就收了,否則就要落下一個不尊老、恃才傲物的罵名。
便又笑道:“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泥,與之皆黑。
久臥者思起,久蟄者思啟,久懣者思嚏。
月滿則虧,水滿則溢。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物至而反,冬夏是也;致至而危,累棋是也。等等,莫不如是。”
見眾人都在沉吟思量之中,王霖頓了頓,又緩緩道:“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此為八目。
而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
所以歸納起來,落到實處,無非還是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國建功,為民立命,為萬世開太平。”
聖人之言,無論如何闡釋,都不過是一以貫之,窮究一理。”
王霖說到此處,閉口不言。
這是朱熹的原話,當然也夾雜了些王霖個人的私貨。
眾人沉思,麵有興奮之色。
而張魁伏案疾書,待工工整整將王霖所言記載於紙上,這才吹乾墨跡,小心翼翼折疊起來,揣入懷中。
他起身向王霖深躬在地:“王爺此理誌誠天地,勘破聖人之道。老朽治學數十載,聞聽王爺今日學理,方知空活一生,白讀了聖賢書,慚愧至極。”
張魁與程遠景、周子宴一起再次作揖而禮:“吾等當請衍聖公為燕王再上儒教大宗師尊號,王爺,請!”
周遭士子也亂哄哄學著張魁三人,躬身行禮。
王霖環視眾人,微微一笑,轉身走向高台。
王霖微微停步,突然望向身側的趙構,伸出手來:“太子,請隨為師一起來。”
趙構滿麵興奮,就被王霖牽住手緩步走上高台。
唐恪怔怔起身,凝望著王霖的背影,心中波瀾叢生。
伏虎神將王霖。
抗金大元帥王霖。
家國捍衛者王霖。
儒教大宗師王霖。
今日之後,王霖集功勳、大義與名望於一身,文治武功蓋世,誰還能擋得住他篡宋的腳步?
衍聖公率孔氏族人退下,高台上隻剩下王霖與趙構。
台下讀書人歡呼雀躍,竟有頂禮膜拜之勢。
此時李綱才明白,王霖為什麼會讓趙構一起上台受封。
儒教大宗師教導的弟子,為大宋儲君。廣而告之,這其實無論是對現在的王霖,還是對趙構,都是好事。
王霖靜靜站在台上,任由凜冽的西北風吹拂,心頭因此而生出的熱度漸漸冷卻下來。
接下來,作為新受封的儒教大宗師,他當然也得發表一番感言,留下點東西,不然總歸會讓人詬病虛有其表。
立德立功,立言立說。
他略一沉吟,就朗聲道:“諸位士子,孤讀聖賢書,精研聖人之道,窮究經義至理,歸納讀書之法六條,願意在此公開,與諸位共勉。”
“即:循序漸進、熟讀精思、虛心涵泳、切己體察、著緊用力、居敬持誌……”
這當然是朱熹的讀書法,號稱朱子讀書法。
朱熹還是位偉大的教育家,他總結出來的讀書法六條,曆經千年而不朽,都還有借鑒意義。
王霖站在高台上侃侃而談,台下萬眾矚目。
他慢慢仔細講解這六條的詳細涵義,台下的士子已經有不少人開始奮筆疾書開始記錄。
自會有人將他今日所言經理及讀書法之論,公開整理發布出來,傳承後世,這是王霖作為儒教大宗師開門見山的立說。
台下,張魁麵色大震,在此躬身道:“此讀書法六條,何其精妙,燕王讀書法,當名垂天下,澤被後世讀書人矣!”
周子宴與程遠景率一乾士子躬身行禮:“所不朽者,垂萬世名。儒教大宗師,堪為天下師也!”
台上,趙構也不由自主地向王霖躬身拜下。
人群遠端,內監黃坤陪著微服出宮的趙佶靜靜站在文廟的功德牌坊之下,神色漸漸冷若冰霜。
他心裡也結成了冰。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