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茶,上茶,上好茶!
這江湖黑話的來曆已經不可考。
是誰發明的也無從得知。
據說,最初隻是一些跑江湖的人,自己琢磨出來的一些內部暗語,後來不斷地壯大,形成了南北兩套“語係”。
俗稱“南春”“北典”。
隨著南北交流的日益頻繁,這些行話慢慢的也就統一起來,被稱為“春典”。
最初隻在跑江湖的人之間流通,這些人被分為八個流派:金皮彩掛,評團調柳。
金,相麵算卦;
皮,賣狗皮膏藥;
彩,變戲法;
掛,打把式賣藝;
評,說評書;
團,說相聲;
調,組騙局的;
柳,唱大鼓的。
從事這些職業的人有個名字叫“長春會”,每每趕上哪裡有廟會,哪裡有集市隻需要一句話,全會上下都往那去,把那一片所有的賺錢營生全都給做了,很快就形成一個“商業聯盟”。
成員之間都用“春典”交流,保證外人插不進來。
後來,這些內部的暗語,滲透到了江湖中的各行各業當中。
一些做非法勾當的行業,比如偷盜搶劫、倒鬥出千等等,也開始使用這套黑話。
現存的行業當中,使用頻率最高的,除了戲曲和曲藝行以外,就數古玩行。
因為他們這個行當,什麼人都能碰見,上到達官貴族,下到販夫走卒,他們都得打交道。
不懂點江湖黑話,還真沒法兒做門生意。
可如今做生意的,五湖四海國內國外什麼人都有,還用這麼“老範兒”的江湖春典交流,確實不多見了。
《陰陽風水秘術》當中,就有一些跟江湖黑話,春典有關的內容。
但是,他們還防著一手,就是讀音。
即便有人拿了文本去學,念出來的音發不準,彆人一聽也能識破。
所以,這些內容需要口傳心授,必須有人手把手教,口對口的學,才能不露怯。
剛才這掌櫃和夥計倆人的對話,算是比較簡單的切口,林逸一聽就明白了。
再以抬頭,門臉上方掛著一副牌匾:修古齋。
倒騰文玩的,都以文化圈自居,跟那些書法家,畫家一樣,喜歡給自己的小店取個齋號。
有點意思!
夥計這邊收到掌櫃的信號,剛要伸手驅趕,林逸一扭身,撩簾就進了屋裡。
“哎,你這人懂不懂規矩?”
夥計在身後緊趕慢趕,林逸已經來到了屋裡。
汪強也緊跟著進去。
搞得剛才那幾個客人一臉懵逼,搖搖頭走了。
一架躺椅上,一個身穿唐裝的年輕人,正躺在上麵晃悠。
身上穿著排扣的綢布衣服,下身一條燈籠褲,白襪子,圓口布鞋。
背頭梳的是油光鋥亮。
一手戴著一顆翠綠的翡翠扳指。
另一手攥著一隻紫砂壺,
身邊的矮幾上擺著一隻唱機,大喇叭裡傳出京劇的聲音。
“淮南王他把令傳下,分作三班去見他.”
看他這年齡可能也就三十歲上下,可他這一身打扮,就給人一種暮氣沉沉的感覺。
難怪他一張口就是春典。
再看他這打扮,把時間再往前推個一百來年,他這身裝扮都不能算老。
連汪強這種京郊長大的人,看見他這一身,都不由的皺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