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雲篆天書
林逸沒有先去打卡那個錦盒,而是拿過那塊龜甲放在手中仔細端詳。
在初唐時期,華夏書法已經達到了一個巔峰。
前有褚遂良,虞世南,歐陽詢,薛稷,後有柳公權,顏真卿,更有懷素,張旭等人將草書提升到了更高的境界。
但是,刻在龜甲上的文字,非楷非草,看起來根本就不像正常的文字。
仔仔細細端詳了半晌,林逸腦中忽然浮現出一個四個字:雲篆天書!
雲篆天書,又稱“丹書”、“天書”。
是道家的一種神秘的文字,傳說是仿天上“三元五德八會”之炁,自然結成“天書雲炁”而產生。
道家認為,雲篆是天上的雲氣自然結成,天上的神仙臨摹後,又將它傳到人間。
從這以後,“雲篆天書”接著又演變為道教重要的文化——符籙。
實際上,在“雲篆天書”出現的初期,它並不是天人感應的載體,一直是作為一種道家的加密文字出現的。
類似於道門的密碼本,可以用來傳遞一些重要的文字內容。
而且,這種文字寫在不同的載體上,意義也大不相同。
“龜甲”算是規格最高的那一種。
足見這些文字內容有多麼的重要。
林逸不敢怠慢,把蠟燭放在石匣上,開了瓶水洗淨了雙手,捧起龜甲,開始研讀上麵的文字。
當他看到前麵幾行的時候,就已經被裡麵記載的內容震撼到了。
原來,這處建於西周時期的呂尚衣冠塚,從唐朝的時候,就已經被發現了。
發現這處風水寶穴的不是彆人,正是唐朝的大風水師、大相師李淳風。
他本人就是唐時岐州雍縣人,也就現在的西岐人氏。
其更是“堪輿八魁”當中,關中李氏一族的祖先。
他雖說是岐州人氏,可父親因為在官場久不得誌,於是辭官為道。
在李淳風9歲的時候,就帶他離開岐州,遠赴南坨山靜雲觀拜至元道長為師,投身玄門。
他發現這處風水寶地,純屬意外之舉。
起因就是那次著名的,袁李二人受二聖之一的武則天,擇風水吉壤一事。
當初,兩人從唐都出發,一人往東,一人往西。
袁天罡長李淳風幾歲,而且成名較早,跟武家又是早有交情。
就故意在路上耽擱了一些時日,沒想到,還是比李淳風早一步找到了後來的乾陵所在地梁山。
於是,他便在這裡埋下一枚通寶為記號。
等到李淳風來到這裡的時候,也發現了這處吉壤,於是拔下自己道簪插進土裡。
最後,一枚道簪紮在一枚銅錢上,兩人共同選定吉壤這件事一度被傳為美談。
其實,李淳風早在自己拔下道簪,插進土裡的那一刻就知道,自己晚到了一步。
在到了“二聖”麵前,便是落了下風。
於是,李淳風便將自己回鄉發現一處上佳吉壤的事情,告知了武則天的親信。
武則天得知此事後,立刻著手秘密派人前去探查,最後得知,這裡居然是西周時期,周公旦為呂尚建立的衣冠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