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章不存在的內容屏蔽重發)
林逸此刻回想起他們拜訪姚教授的場景。
忽然明白他為什麼會有那種看似並不正常的舉動,就好像完全跟這個世界脫節了一樣。
隻能說,時代的一粒灰塵,落在一個人的肩膀,重過一座山。
還有那個有姚教授家門鑰匙的“假小子”,饒有深意的對他們的說的那句話。
她應該早就知道這論文內容有問題。
“搞了半天,這就是老頭搞出來的自娛自樂的玩意,你說這事鬨的。”
目送二老走後,汪強一仰脖,又栽倒在了沙發上。
“你看他還做的有模有樣的,裝訂的整整齊齊,跟真的似的。”
他這句話說完,林逸忽然感覺到了什麼,立刻拿過這本論文集翻到了最後一頁。
按理說,論文的最後,都會對前文引用的文獻出處做統一的標注。
就算這本論文裡的內容,都是在他意識模糊不清的前提下臆想出來的,那這些相關文獻當中,如果能查到出處,就能證明那一部分的內容是真的。
白璐拿來了自己的電腦,從這些條目當中,按照順序一行行的查找,考證。
果然,被他們找到了一些規律。
那些看起來就荒誕不經,信口開河的內容,基本上全都是杜撰的。
刨去這些內容,裡麵大部分的引用內容都是來自國外的兩個頂尖團隊。
美利堅耶路大學和英格蘭的箭橋大學曾經出版過的兩部專業性的著作:
《史前一萬年》和《消失的地球軌跡》
“耶路大學,世界上最著名的古生物學研究中心之一,擁有世界級的古生物學博物館和實驗室。
他們的古生物學專業始於19世紀初,至今已有百餘年的曆史,是全球最早開設古生物學課程的大學之一。
箭橋大學擁有世界上最完整、最古老的古生物學博物館之一,展示著數百個物種的標本和化石。另外,該校還擁有一個專門的古生物學研究中心。”
白璐在電腦上找出了這兩所全球頂級學府的相關資料。
在姚教授他們那個年代,想要查一篇國外的文獻,那簡直難如登天。
沒有網絡,沒有手機,沒有電子設備。
當年咱們跟這些國家打交道的機會並不多。
相隔萬裡,語言不通,想要獲取到一手的資料,除了學術交流,就得指望外出公乾的同事,幫他們把書背回來。
“他看的這些東西,在當時讓人打死都有可能啊。”
“沒辦法呀,主要還是當時老大哥對古生物學研究方麵,有點落後了,沒有借鑒和參考的價值。”
白璐的話說的沒錯。
因為地理位置影響,北邊毛熊在古生物研究這方麵確實有點跟不上趟。
歐洲,美洲這邊碳十四都出結果了,老毛子那邊凍土層還沒挖開呢,至今那邊還在吃‘冷戰’時候積累的老本。
“找找這兩本書,看看有沒有電子版。”
白璐手指翻飛,在網絡上尋找這兩本書,結果卻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
這兩本書竟然在網上查不到。
“查不到?不應該呀,連一點痕跡都沒有嗎?”
白璐無奈的搖了搖頭,把電腦推到了他倆麵前。
“再上這兩所大學的圖書館官網找找,看看有沒有相關的內容。”
白璐輸入網址,再次進行查詢。
箭橋大學圖書館,是世界上最大的圖書館之一,藏書有一千五百萬冊左右。
在網絡時代來臨之後,他們也擁有了自己的數字化圖書館,大部分的圖書都能在裡麵找到它的電子影印版本。
“還是沒有啊,彆說書了,連館藏記錄都沒有。”
林逸眉頭已經擰成了一個“川”字。
這兩所大學的古生物研究團隊是存在的,並且一直存在到了現在。
這兩本書的相關也是可以查到的,雖然已經過世,可他們的個人履曆當中,也沒有提到過他們參與這兩本書的編纂工作。
這兩本上個世紀初出版的圖書,竟然不在他們各自學校的圖書館搜索係統當中。
網上沒有,二手交易網站也沒有,就連出版社的信息都查詢過了,依然沒有任何跡象表明這兩本書是真的存在過的。
“合著這文獻內容也是老頭自己編出來的?”
“現在看來好像確實是這樣,能在互聯網上沒有存在的過的痕跡,那它應該從來沒有出現過。”
“走,再去找一趟姚教授。”
林逸伸手拎起自己的外套,在白璐和汪強兩人肩上拍了一下,快步走出房門。
汪強照例在車裡候著,林逸和白璐上去叫門。
“姚教授,您在家嗎?”
這次,房門開的很快,站在屋裡的,就是他們中午見到的那位騎摩托車的短發女子。
她已經換上了一身居家的服裝,腰間還係著圍裙。
“呦,是你們啊,書這麼快就看完啦?”
說著話,她伸手打開了房門,把兩人迎了進去。
姚教授頭也不抬的紮在寫字台裡。
“你們先坐啊,我這正和麵呢,待會兒給我爺爺做一頓炸醬麵吃,你們也一起吃點吧。”
“您是姚教授的孫女吧?”
“對,姚一言,我這倆手都是麵,就不跟你倆握手了。”
“我們也自我介紹一下,我.”
“我認識你們,精絕古跡那個科考項目後續我有參與。”
說到這,兩人瞬間秒懂。
這位就是姚教授那位繼承了他衣缽的“古人類研究”領域的大拿孫女,姚一言。
從資料上看,她今年應該都三十好幾了,怎麼看著還跟二十多歲似的,難怪剛才看到第一眼沒能聯想到是她。
寒暄了幾句之後,姚一言鑽進了廚房做飯,很快,四碗炸醬麵依次端上桌來。
“家裡這條件有限,將就一下吧。”
divcass=”ntentadv”說著,她端起一碗飯,拌勻實了,端到了姚教授麵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