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火炎對於大家的認真勁兒非常滿意,於是繼續發言道:
“我們越中醫院認為重慶公式是最適合大麵積燒傷患者,而上海公式隻適用於小麵積,燒傷程度不嚴重的患者,所以我們的越中公式是在重慶公式的基礎上,根據臨床重新修訂的。
成人第一個24小時補液量=體重(kg)x燒傷麵積()x1.5(小兒1.8),也就是是每1燒傷麵積,每公斤體重補充膠體和晶體各0.75毫升,還需要另加每日生理需水量2000。
第二個24小時補液量是第一個24小時計算量的一半,每天的量沒有變。
這裡麵和重慶公式有一個最大的區彆,就是我們主張晶膠比例是1:1,而重慶公式主張的是2:1。
而且我們也主張早期使用高滲鹽溶液複蘇,可以減少低鈉血症的發生,降低血液中炎性因子的含量,減輕肺、腸道、肝、腎等內臟組織水腫及氧化損傷。
且高滲鹽溶液的濃度為200、300和400&no時以濃度為400&no時效果最好,濃度為600、800和1000&no時以濃度為600&no時效果最好。
同時我們認為大麵積重度燒傷病人,補膠體液時首先全血,而不是血漿。
因為我們發現早期補充全血後發現,休克期補充全血有利於糾正貧血,改善低蛋白血症,減輕組織缺氧和水腫,恢複血流動力學穩定,保護內臟器官,改善免疫功能。
並且我們在研究中發現,應用膠體液羥乙基澱粉後組織殘留較重,且可能會增加患者腎功能損害和死亡率,所以我們越中醫院認為,羥乙基澱粉這隻藥要慎用,或者不用。
最後我們越中醫院認為,傳統的休克複蘇監測不夠精確,這些指標通常包括患者的精神狀態、血壓、心率、肢端溫度和尿量。
然而,這些指標對以血壓過低、極度心動過速、少尿為特征的失代償性休克效果明顯,而對血壓、心率、尿量均正常的隱匿性休克效果不佳,嚴重影響補液療效。
所以我們主張,任何燒傷補液都不能一味機械遵守補液公式,而是要在血流動力學監測各個指標,再根據各個指標缺啥補啥,改善燒傷休克引起的低血容量和維持器官灌注,預防多器官衰竭。”
朱火炎的稿紙一念完,全陣又是一片寂靜。
朱主任疑惑的抬頭看著參會人員,陳棋也眨了眨眼睛,眼神中也有不解,咋大家都沒反應?
其實越中醫院的人不知道的是,大家不是沒反應,而是被震驚到了,因為越中醫院的這套“新公式”可以說是顛覆式的。
連原則和細則都出來了。
要不是這是新推出來的公式,不知道的是以為是《燒傷臨床補液指南》呢。
彭教授他們是提前已經知道了這些內容,但台下的其他醫生不知道呀,於是嘩啦一下又炸了。
“朱主任,你們這套公式經過多少期臨床實驗?”
“朱主任,你們這個有沒有論文形成?”
“朱主任……朱主任……”
這學術會議變得跟新聞發布會似的。
朱火炎聽後,就對邊上的工作人員示意了一下:
“大家彆急,現在我們的工作人員會將越中公式的原理機理、病理生理、具體內容,實驗數據等等資料都發給大家看看,大家都是燒傷科同行,應該能一眼辯真假。”
何佳馬上帶領著另外一個工作人員,將手裡的資料一份份交到了參會醫生手裡。
拿到手的醫生迫不及待地開始閱讀起來。
其實這些資料就是一篇論文,陳棋已經提前一步送到了《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j》,也不怕彆人截胡。
論文上麵提供的所有數據全部都是“造假”的,但必須說明,陳棋這是抄了《外科學》上麵的數據,這些數據都是後世經過無數次實驗得出的結論。
至於為什麼說是“造假”,那是因為陳棋自己是真沒做相關實驗。
但為什麼說不假,是因為這些數據都經得起考驗的,彆人要逆向推導或者複製實驗都是可以的,得出的數據也不會有問題。
這就是重生者的優勢,跟人家娛樂文中抄歌抄小說一樣,陳棋是抄醫學課本,性質是一樣的。
倪誌華教授接過資料後就放到了一邊,沒看,隻是敲了幾下桌子:
“大家注意一下,越中醫院總結的經驗到底療效如何,適不適應臨床,這個還需要時間來檢驗,各位燒傷科的同仁們可以參考一下,不必太當真。”
老頭很壞,他是想把越中公式輕描淡寫為是參考資料,而不是主流醫學方式。
倪教授的話音一落,不少跟東山醫院親近的委員們都是連連讚同:
“對嘛,這越中公式到底是怎麼回事還不知道呢。”
“越中醫院甚至不是咱們燒傷外科學會的委員單位,這水平到底怎麼樣可說不好。”
“對對,說不好,一家之言,參考參考。”
陳棋、老郭、李校長聽了都牙癢癢,但他們不是燒傷外科學會的人,參加這次會議也隻是列席沒有發言權,所以不能站起來反對。
他們是“外人”,沒這資格。
但陳棋顯然已經料到了這種事情的發生,這不是海東醫科大學也是朝中有人的。
這時候就看到王奇正副主任委員主動站了出來:
“要說參考,咱們現在所說的補液三大公式也都是參考,而且也不是咱們原創的,都是參考了evans公式、brooke公式、parkand公式,再結合咱們臨床總結出來的,所以誰也不要笑話誰。
據我所知,越中醫院這次有4篇燒傷科論文都投向國際頂級醫學期刊,其中2篇投到了《新英格蘭醫學期刊》,2篇投到了《柳葉刀》,再想想咱們的公式,隻是發表在國內的《中華外科雜誌》上。
所以我覺得越中醫院在燒傷臨床工作上總結出來的公式,經驗還是比較權威的,也是值得大家重點學習和關注的,甚至可能成為國內甚至國際上的另一個權威補液公式。”
倪誌華教授急不可耐地打斷到::
“老王,你這個話有問題嘛,人人都可以向各大醫學期刊投稿,哪怕是小學生也可以,但人家收不收,發不發表則是另外一回事情,你不能拿搞稿來說事嘛,真要搞,我也投個七八十來篇的,有什麼意義?”
王奇正也不急,隻是舉了一個例子。
“可能大家不知道,越中人民醫院這麼多年,一共向國際十大醫學期刊投搞23篇,23篇論文全部都順利發表,目前無一失敗記錄,越中醫院也是全國在頂級醫學期刊上發表論文最多的醫院。
這23篇頂級論文代表什麼?大家應該都清楚,我記得全國排名第二的協和醫院也隻在頂級醫學期刊上發表論文5篇,越中醫院是遙遙領先的,這難道還不能說明他們論文的質量高,權威性強嗎?”
王教授的話音一落,驚得台下參會醫生都是連連吐舌頭。
為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