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上,感受到性福生活的陳院長又哼著越劇走向了辦公室,結果半道上就讓人給劫了。戱
幾個外科主任趁著上班之前,準備跟院長好好理論理論。
外一科的主任金培林開的第一炮。
81年陳棋實習去外科的時候,金培林就是主任了,所以資格是最老的,在外科僅次於朱火炎,陳棋看到他還是比較尊重的。了?我記得你是外科醫生出身吧?怎麼最近老是泡在內科?難道就因為內科是你夫人所在就格外偏心?”
外五科主任嚴程誌也在旁邊一臉不服氣:
“陳院長,你這都上任2個月了吧?除了偶爾的院長查房外,你可沒去過外科好好調研下工作,也沒有給外科帶來什麼新技術新式術,反而全身心在幫助內科挖我們外科的牆角?”
“對嘛,本來這消化係統要動刀子的毛病都是咱們外科的業務,現在好了,你準備搞個什麼內鏡治療,不動手術就能治病?這可不是挖我們外科的牆角嘛。”戱
外三科主任沈哲民原來是個文質彬彬的人,現在也急了。
“再這樣下去,咱們外科以後都沒生意了?”
“那咋辦?搞外科的院長居然把外科給淘汰了?”
“這沒天理了,哎喲喂,氣得我晚上都睡不著覺。”
幾個老主任你一言我一句,哪一群小學生一樣訴說著自己的委屈,順便聲討一下院長這個外科叛徒,直把陳棋搞得哭笑不得。
其實陳棋之所以暫時沒對外科下手,實在是因為他不知道該怎麼辦。
這些老主任的年齡擺在那兒,基本上都是50歲開外了,這個年齡對於外科醫生來說,已經過了最佳黃金期。戱
過了50歲,人體的各方麵機理都在下降了,做些傳統的手術可以,但高尖端的手術就很難維持,因為你的手要抖了,眼要花了。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好的外科醫生,拿著手術刀那必須是紋絲不動的。
年齡大的外科醫生如果用後世的掃描照相機,握著手術刀往前平舉,照片掃描下去,這手術刀都抖得成了一片虛影,那就不行。
不是人人都像吳猛超教授那麼牛逼的,人家做手術,可以做到手和腳都畸形為止,那真是拚了命的。
手術刀都開始要抖了,你怎麼做腔鏡手術?
腔鏡手術不是你懂理論就行的,外科醫生最重要的是動手,不是那些ppt專家能比的。
像陳棋前世練習腔鏡,那都是非常嚴苛的。戱
一般都是右手右手各拿一根操作杆,然後用操作杆完成一係列的高難度動作。
像“梅花樁”“抓豆子”“淩波微步”“派送服務”等,那都是基本功。
解釋一下,“梅花樁”就是要將小玻璃球,用腔鏡操作杆一個個夾起來,再放到豎著的杆子上麵,像武俠小說裡的梅花樁。
玻璃彈珠用筷子夾都費勁,滑不溜秋的,一不小心就掉了,何況是操作杆呢,還要求又快又穩。
這不但鍛煉醫生的手速,更考驗醫生的穩定性,年齡大的醫生根本就吃不消。
“抓豆子”就是用操作杆夾起一顆小玻璃豆,在空中換到另一個操作杆,再放到盤子裡。
“淩波微步”則是兩根操作杆夾著一根手術線,要穿過一個個小孔。戱
“派送服務”是需要兩根操作杆將皮筋分開,再準備套到不同的杆子上等等。
就這還僅僅是基本功,說說容易,做做卻很難,你過了這一關,還有更多難關要過。
比如難度再大一點,你醫生左右手拿著兩根操作杆,用杆子前端的夾子去剝生雞蛋。
要求是你把雞蛋殼給剝乾淨,卻不能損傷蛋膜。
這個練習就是徒手去剝都難以做到,更何況是靠兩個杆子去操作,不但考驗醫生的技術和手勢,更考驗醫生的耐心。
還有就是給你一顆葡萄,然後在葡萄皮上割一刀,要求你用操作杆給它縫合起來。
有些導師更變態,要求你給餃子皮做縫合,還有要求給豆腐縫合的,你不能做,人家能做,人家就能成為名醫。戱
這種練習或者操作,那也不是一般醫學生都能學得會的,不是人人都是心靈手巧,手不抖眼不花,動作果斷迅速。
不適合的醫學生就隻能分配去內科或其他科室,跟最賺錢的外科也無緣了。
更何況是這些50多歲的老主任呢?讓他們怎麼學?
如果陳棋想儘辦法,將這個時代最新技術腔鏡手術引進到越中人民醫院,然後帶領一群小醫生去乾,把這些老主任撇在一邊兒。
陳棋也想像得到會發生什麼樣惡劣的後果。
當所有外科老主任,老醫生都反對他陳棋推廣新技術,後果就隻有一個,那就是腔鏡手術根本推廣不下去。
然後陳棋也會被陷入無止境的扯皮,打官司,被人舉報等等一係列麻煩當中,最後搞得身心疲憊。戱
不要懷疑外科醫生的勇氣和闖禍能力,這個世界上就沒有這群糙老爺們乾不出來的事情,隻有你當院長的想不到。
彆看眼前這群老主任都笑嘻嘻的,人家一旦翻臉,院長的麵子一點都不值錢,反而往死裡整他這個所謂的院長。
所以陳棋隻能安撫,而不能搞對抗,更不能什麼都不管就按自己的想法執行。
“噯噯噯,說我是背叛我可不服氣了,我怎麼就是叛徒了,那天朱老師來參觀我做內鏡手術的時候,我就跟他說過未來外科的大趨勢就是微創化,不再是動不動就下刀子,而是改成捅管子。”
金培林急了:
“咱們也不管你是捅刀子還是捅管子,你既然當上了院長,寄托了大夥兒所有的希望,咱們幾個外科主任還想在你的帶領下大乾一翻,結果好了,你淨幫著內科那群嘴皮子了。”
外科醫生內科醫生互相看不慣,這是醫院裡曆來的傳統,誰也不服誰。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