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計伏薩哈廉
中軍帥帳。
馬世龍為突襲灤州,將遵化附近全部的遼軍全部撥給了何可綱,如今各路將帥齊聚一堂,互相恭維道賀,帳內也是張燈結彩,一片歡騰。
甫一入帳,李順祖幾人便覺察到了四處投射而來的各種目光。
有敬佩,有趨之若鶩,更有避之唯恐不及的厭惡神情。
不過現在的李順祖,早已不再是初次踏上廣渠門城頭的冒失小子,各種異樣的目光也絲毫未能在他的心中掀起波瀾,走入帳後便帶本部神樞營幾名將領,來到右側的位置上站好。
“何督帥到——!”
帳外,一聲唱令。
帳內氣氛頓時晏然,各部將帥紛紛抬頭望去。
何可綱身著銀色山文甲,帶領親兵從帳外闊步而入,待走到北側帥案前時,帳內已經變得鴉雀無聲。
“諸位都到齊了,此番升帳,全為喜事。”
“其一,據本帥派出的夜不收探明,駐守在永平的奴酋阿敏,已在今夜開始撤出,永平城外淪陷的各關寨,東奴都是未見身影。”
“看來,東奴是怕了!”
這的確是一個好消息,自東奴入寇以來,遼軍諸部火速勤王,在畿輔各處阻擊奴騎,京軍卻隻知道龜縮城內,野外戰鬥,幾乎都是遼軍完成。
這固然使得遼軍上下屢建功勳,卻也讓這些久經善戰的各部銳卒損失慘重,副總兵趙率教原駐錦州,其所部數千騎兵全軍覆沒,對錦州的城防是一個嚴重打擊。
幾千名可堪與奴野外一戰的騎兵傷亡,不是任何一個朝代所能輕易承受的,對當下的遼東兵備,甚至整個大明來說,這種代價都是沉痛的。
除趙率教以外,各部援京遼軍傷亡也都不小。
聽聞阿敏已經開始從永平撤退的消息,都是大大的鬆了一口氣。
因為這也就意味著,遼軍可以不戰而複永平,不必再經曆一次灤河血戰那樣的大戰了。
許多的將士會保全性命,繼續回到遼東崗位上發光發熱,與東奴搏鬥終生。
這對遼東來說,是一個極大的好消息。
何可綱看著帳中各將帥們喜笑開懷,互相開起玩笑,心中也是十分喜悅。
“這樣看來,我等隻需在灤州休整幾日,便可不費吹灰之力的收複永平了?”帥案下首,一名身著參將甲胄的遼軍將領問出了此刻,眾人最關心的問題。
何可綱微微一笑,道:“大致如此。”
得到了肯定答複,眾人更是相擁而慶,一片歡騰笑語。
這時,何可綱看向一片沉寂的神樞營眾人,微微點頭示意。
李順祖留意到了上方傳來的感激目光,微微眨眼回禮,與何可綱自是心照不宣。
隻不過,就和李順祖不能堂堂正正的給賀儉報功一樣,何可綱也不能堂堂正正的給神樞營報功。
“據夜不收探報,昨夜,有一隊正紅旗東奴騎兵,運送大批人口輜重出永平東去撫寧,此股奴騎,人數約在千餘上下,數目不一定準確,但夜不收根據蹄印判斷,相差隻在兩千左右。”
“此股奴騎,裹挾的百姓人數眾多,足有數萬,或許是十數萬。”
說著,何可綱麵色沉重,攥緊拳頭,錘在案前。
“如此多的百姓,遭受無妄之災,被東奴裹挾著遠離家鄉,我部不能坐視不理!”
何可綱看著安靜的帥帳,掃視一周。
“主動站出來的,本帥將在戰後替爾部,向陛下請功!”
這時,有一名遊擊將軍出來說道:“督帥,我遼軍各部,入援以來,與奴多次野戰,損傷都是不小,千餘奴騎,要想設伏,少需一萬。”
“若是人數出入太大,一萬都是不夠,容標下說句不太道義的話,這些百姓,我們還是不要管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