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語落定,引起輪番爭論。
divcass=”ntentadv”帳內遼軍各將帥,有主戰的,也有想著就此收手的,互相激烈討論得麵紅耳赤,有些脾氣火爆的,甚至當場擼起袖子就要出去比劃比劃。
“我看鄭遊擊說的不錯,這事不該咱們插手,永平府百姓,是永平府管轄,往大了說,那也是畿輔的事,咱們遼軍隻管把東奴打回去,餘的管它做什麼?”
“我也是如此想的!督帥,非是弟兄們畏敵避戰,我遼軍入援以來,血戰多場,督帥是自家兄弟,也都看在眼裡。若不是寧遠伯李勳衛在陛下麵前明言,為我軍討回了公道與糧餉,弟兄們早就支撐不到現在,都沒什麼心氣兒再去打了。”
“是啊督帥,我們都是各鎮一方的將帥,回去還要保全轄地,要為全局設想!此去若是一切順利還好,一旦激起大戰,引那奴酋阿敏回援,節外生枝不說,永平萬一再陷落,功變成過,恐怕會影響全局!”
“放屁!你們都是一群孬種,難道就坐視東奴帶走這數萬百姓嗎?”
“哼,我遼軍若不救下這批百姓,豈不叫那些京軍鼠輩看扁了,世人到時還都以為,我遼軍和京軍一丘之貉,叫弟兄們這老臉往哪擱?”
“我看還是得管,我派人到民間查訪,得知東奴帶走的,絕大部分都是青壯,這些人丁被東奴帶回去,勢必會被帶入農莊為奴,青壯們也會被拉上戰場,到時候都是我們需要麵對的敵人。”
“牽一發而動全身,督帥三思啊!”
何可綱對這次的爭論,早有預料。
但他心中已經有所計議,隻是不便明說。
暗中與阿敏商量協議的事,隻能有少許的心腹知曉,遼軍各將帥也都是歸屬各將門之下,戰時榮辱與共,自然齊心,回到遼東則又未必。
私下會麵放走奴酋,這種事情,怎麼說都是不好聽。
何可綱想到什麼,忽然望向一側。
“李順祖,你覺得呢?”
李順祖聞言,跨出一步。
帳內各部遼軍將帥,近日對這位聲名鵲起的寧遠伯勳衛也是屢有耳聞,也都知道李順祖替遼軍討回公道與糧餉的事,因此,心中都是有些敬意。
再加上李順祖乃是李如鬆戰死蒙古後,下一任寧遠伯的欽定人選,李氏在遼東餘威尚存,在場的諸路將帥,有不少人都是當年李成梁、李如鬆麾下諸健兒的後輩。
“標下覺得,此戰該打。”
“不管東奴帶走的是幾萬百姓,還是十幾萬百姓,這一仗都要打。”
“標下的部下許棟,也曾派人到民間查訪過,這些被擄掠走的人丁,絕大部分都是青壯婦孺,若許東奴從容脅迫出關,日後必是我軍戰場上的大敵。”
“未來,不知要有多少將士死於他們之手,這是其一!”
李順祖沒有去管周圍的嗡嗡討論聲,定了定心神,繼續說道:“其二,不管東奴這次回去,有沒有裹挾人丁,有沒有劫掠物資,就算他們是空著手回去的,我們也不能讓他們得逞。”
“這是哪?這是大明的國土,這不是他們想來就來,想走就走的地方。”
“我們要讓他們付出代價,要讓逃回去的東奴們下一次想到入寇時便瑟瑟發抖,要讓他們在國內的父兄親人,也嘗一嘗親人被殘殺的滋味!”
“血債血償!”
李順祖一番話說完,帳內從嗡嗡議論,漸漸變為鴉雀無聲。
但是很快,一道道聲音響起。
“說的好,讓他們血債血償!”
“這一戰,要讓東奴知道,天下沒有那種想來就來,想走便走的美事!”
“就算不能儘殲東奴,也要挫其銳氣,叫其不敢正視我遼軍!”
何可綱看著帳內振奮的情況,心下也是十分驚訝事情的轉變,於是看向一側,大聲道:“說的好!既然如此,本帥決意,令李順祖率神樞營,前往設伏!”
“本帥親領團山營及標營在後壓陣,隨時支援,諸路人馬,各司其職,隻等阿敏退走,便三軍齊上,收複永平!”
帳內各部將帥也都被調動起來,一起抱拳行禮,齊聲高喊。
“我等謹遵督帥軍令是從!”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