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在馬良等人心中,他們在退去之時心中會想著,若當初不對益州世家逼迫太甚,那麼大漢也不會麵臨如今的危局。
馬良等人的想法算不上錯,卻絕對不是諸葛亮的想法。
哪怕時光倒流,諸葛亮預料到今日發生的一切,他也不會後悔當初所作的選擇。
當為則為,這便是諸葛亮的人生信條之一。
也許世事便是如此,往往不能按照人的設想一般穩步發展,也往往會因為人的選擇發生巨大的轉變。
但那又如何?
從情勢上來看,目前的天時並不在大漢這一邊,可諸葛亮心中卻並無半分動搖。
天時不惠顧大漢,那他便人定勝天!
而這樣的事,他又不是第一次做了。
諸葛亮手中的朱筆再次翻轉起來,可與方才不同的是,他現在的落筆顯得更有氣勢。
隨著諸葛亮的筆尖翻動,一個個鮮紅的“斬”字,猶如活過來的一條條青龍一般,在諸葛亮沉穩的目光中不斷翻動。
這一刻諸葛亮的腦海中,好似響起了金戈鐵馬之聲。
若君主有恙,國家有難,當如何?
唯臥龍不臥而已。
...
自劉備染病不理政事之後,諸葛亮便以輔政的名義執掌著整個大漢朝堂。
當然名義上諸葛亮隻是輔政大臣,在他頭上還有個監國太子壓著。
隻是任何人都知道,監國太子劉禪,也僅僅是個名義而已。
所以當諸葛亮要召開朝會的命令傳遍成都後,第二日一早眾多大臣便已經自發的齊集在大殿中,等候著朝會的召開。
相比於上一次大朝會,今日參加朝會的大臣少了很多。
而那些大臣去哪裡了,在座的人都心照不宣。
得幸虧大漢的官製與後世不同,故而哪怕少了許多大臣,但卻不會太過影響朝廷的正常運作。
在太子劉禪還未到來前,在座的大臣都不時的用眼神悄悄打量著坐於諸臣之首的諸葛亮。
就算今日召開朝會的主人不同,但朝會的性質不會改變。
朝會的召開,代表著有影響國運的事需要商討決斷。
正因為清楚這一點,所以許多不知內情的大臣,心中都在暗暗揣度著諸葛亮召開朝會的目的。
是又要大開殺戒了嗎?
殿內唯有馬良等寥寥知道內情的幾人,用著擔憂的眼色關注著諸葛亮。
可不管旁人用著什麼樣的眼神打量著自己,諸葛亮卻一直鎮定的跪坐在自己的坐席上。
他那副沉穩如山的氣質,令馬良等人覺得,好似昨天收到的那緊急軍情是假的一般。
諸位大臣沒有等待多久,在一陣禮樂響起之後,監國太子劉禪來到了大殿之中。
當劉禪坐在專屬於他的位子上後,殿內的諸位大臣紛紛起身向著劉禪行禮參拜。
第一次參加大朝會的劉禪很明顯經驗不足。
在眾多大臣對著他異口同聲的參拜之時,劉禪稚嫩的臉上浮現了幾分慌亂之色。
以往他隻是養在深宮之中,又哪曾見過這樣的陣仗。
隻是臉上的慌亂,在劉禪看到諸葛亮的那一刻,漸漸地消散而去。
相父在,就好。
有著這層寄托的劉禪,最終並沒有出醜,他仿照著印象中所學的禮儀,讓眾臣平身入座。
而當眾臣再次入座後,尚書令馬良手持一封軍報,走到大殿正中將其中的內容給宣讀出來。
這封軍報,正是昨日從梁州送來的那封。
所以當馬良宣讀完軍報中的內容之後,整座大殿馬上陷入一片嘩然之中。
這片嘩然雖不大,但卻依然顯得有些喧鬨。
大殿之中並不都是馬良這樣的賢才,他們不能像馬良等人一般頃刻間分析出敵我利弊,分析出當今的情勢對大漢有多不利。
但他們隻要知道一點就好——魏軍即將大舉進攻梁州。
在得知這一點之後,群臣陷入嘩然之中也是可以理解的事。
誠然在過去的時日,漢軍多次取得對逆魏作戰的勝利,但逆魏的體量依然擺在那裡,強大的國力優勢,讓他依然是天下第一強國。
麵對天下第一強國的大舉進犯,沒有人會感到輕鬆。
隻不過眾人想到糜暘還在梁州,心中便多了幾分安定。
就在有大臣出來要向劉禪進言,緊急調撥大量錢糧、兵力前去支援梁州之際,諸葛亮卻率先一步止住眾人的嘩然,然後他對著劉禪與眾臣繼續放出了一個重磅消息。
“南中不日將反。”
或許本來大殿中還隻是有著嘩然,可是當諸葛亮說出這個消息之後,大殿中不是嘩然,而是頃刻間陷入一片慌亂之中。
北有強敵進犯,南有異族作亂,南北共同受敵,這樣的消息哪一位大臣能保持鎮定?
特彆是劉禪。
本來他聽到逆魏要進攻梁州就已經感覺頭大,現在又聽到南中要反叛,他那本就混亂的腦袋,瞬間陷入宕機之中。
一種比諸臣更加慌亂的情緒浮現在劉禪的臉上。
他急的幾乎就要從寶座上起身。
在一陣陣強烈的慌亂之中,還是有幾名反應迅速的大臣起身向劉禪進言,讓劉禪趕忙調回糜暘平定南中。
相比於魏軍的不知何時行動,南中可是就在益州,救火當然先救近的。
可是還未等這種建議占據主流,便有不少大臣否決了這個建議——調回糜暘,梁州誰來守?
難不成還要調回張飛,那荊州又誰來守?
在這層顧慮之下,許多大臣又陷入六神無主的境地中。
當然還是有一些大臣提出了一些中肯的建議,那便是讓劉禪派出使者安撫南中,然後再調集軍力協助糜暘守備梁州。
隻是這種建議卻又被其他的大臣反駁,在有人建議有人反駁的情況下,大漢的朝堂的慌亂愈發嚴重。
就在這時候,諸葛亮先舉手以自身的威望鎮壓住大殿的慌亂,然後他來到劉禪的身前一拜言道:
“梁州牧不可回,南中不可撫。
臣願親自領軍征討南中!”
諸葛亮的聲音洪亮而有力,猶如清亮的龍吟。
隻是他的這個進言,卻讓滿殿大臣都用驚訝的眼神看向他。
丞相親征,這可行嗎?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