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案卷,調查的就是前朝第一要案的後續,長孫氏族人被流放至嶺南後,遭到毒害的血案。
解決了“佐命”,李治駕崩後,他就開始安排調查當年之事。
但由於交通不便,再加上時間過去太久,哪怕以內衛的人脈網絡,一時間都查不到有用的線索。
最終還是郭元振自告奮勇,願意親自去嶺南道調查。
李彥自己脫不開身,考慮到曆史上的郭元振,最初就是在嶺南任縣尉,應該可以適應當地環境,才予以同意,並且讓鷹兒與之隨行,若是快馬難以報信,就讓鷹兒來往通報。
從郭元振正式出發,到現在過去了大半年時間,他們終於回來了。
眼見李彥有了正事,李德謇和謝氏也不再打擾,回到內宅討論婚配。
謝氏有心安排,卻又擔心引發兒子的抵觸心理“裴氏那邊,我們要給予回應嗎?”
李德謇緩緩道“元芳不太計較小事,大事上卻是極有主見,他剛剛的拒絕之意很明顯,我擔心貿然作主,婚事有所變故,誤了人家裴氏的小娘子,憑白結了仇怨……”
謝氏了然“那就先緩一緩吧,反正彆娶皇家公主,高門寒家中隻要是賢淑良惠的小娘子,都可以為妻,他如今一心做大事,不願縛於兒女情長中也是正常。”
李德謇心想高門子弟娶正妻,都不見得有什麼感情,真正喜歡的基本是納妾的側室,不過看著這位自己落魄時結識的妻子,不禁伸出手來“夫人,我早無大誌,就願沉浸於兒女情長……”
謝氏白了他一眼,抿嘴笑道“老了老了,臉皮倒是越來越挺厚了!”
且不說爺娘的夕陽紅,李彥仔細看著郭元振調查彙總後的情況,目光漸漸凝重起來“吳王李恪的鬼魂複仇?”
這起案子在當地也引發過軒然大波,因為死者眾多,死狀更是極為慘烈。
當地官府是按照疫病結案的,可對於如此糊弄的結果,斷案的人都不太相信。
可惜長孫氏族人的身份過於敏感,再加上後來疑似被收買封口,才將此事按下。
根據郭元振走訪調查,長孫氏全族發病是於夜間,他們流放的千名族人都聚於大宅院內,有士兵監視,防止逃跑。
當夜在外監視的府兵,就聽到院內突然有異響爆發,有人淒厲高呼“吳王來了”“吳王來了”,緊接著院內失火。
熊熊烈焰將想要入內查探的士兵阻擋在外,當然即使沒有火焰,他們恐怕也不敢進去。
因為從裡麵逃亡出來的人,個個手舞足蹈,慘不忍睹,有的七竅流血,有的皮膚潰爛,更是神智混亂,大喊大叫。
在火苗肆虐的黑夜背影下,那一幕好似群魔亂舞,嚇得士卒的腿都軟了。
等到他們的將領回過神來,組織滅火,入內救人時,發現被大火直接燒死的人其實並不多,絕大部分長孫氏族人都是雙手掐住脖子,痛苦發病而亡。
真正的疫病死亡速度也很快,但顯然不是這副症狀,可後來此案還是被定為疫病,並且刻意傳播開來,讓彆的嶺南流人也誤以為是長孫氏得了疫病,不敢接近案發的大院。
以上的描述是當時親眼目睹的一位老兵所言,此人當時靠著將領最近,從其口中就聽到了吳王的名字。
聯係到長孫無忌曾經汙蔑吳王李恪謀反,將之賜死,因此後來就有傳言,是吳王的鬼魂回來複仇,將長孫氏滿門誅絕。
“根據‘佐命’臨死時所言,她是從這場血案中被師父所救,但容貌全毀,送入玄奘大師處救治,全靠修煉唯識勁,借助這門勁法的自愈之力挺了過來。”
“而她要報此血仇,卻又至今都無法肯定當年的案件是誰做的,誰要對長孫氏趕儘殺絕……”
“吳王李恪的鬼魂自然是不可能的,世上哪來的鬼,但會是與之相關的人嗎?”
李彥沉吟起來。
如果說誰與長孫無忌仇怨最深,還不是被架空的李治,而是當年險些被選為繼承人的李世民第三子,李恪。
李恪的母親不是長孫皇後,而是隋煬帝之女楊妃,因此是庶出,但李世民對其英武果敢頗為看好,在李承乾作死後,是有意向選其為太子的,被長孫無忌勸住,一力舉薦李治,後來李治登記,長孫無忌還對李恪很不放心,尋找到機會就將之殺掉。
這正是奪嫡的可怕,隻要有登上九五之尊的機會,那就一定要成功,如果失敗了,自家性命和家人親屬都難以保全,後世類似的情況數不勝數,當皇帝不是兒戲,說退就退。
當然,長孫無忌如此作為,李恪若有存世的親族或下屬,趁著長孫氏流放加以複仇,動機十足。
李彥看完第一卷,提筆將吳王兩個字圈了出來,目露堅定。
哪怕時間再久,他也不會放過每一種可能,一定要全力以赴,追查凶手,讓真相大白!
而此案或許是一切源頭……
也可能是自己這位大唐神探,所親手辦理的最終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