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服世界的路,注定是相當漫長的。
此時沒有鐵路,大明將士們想要去到德裡蘇丹,隻能繞路。
天塹喜馬拉雅山橫亙於大明與德裡蘇丹之間,讓他們不得不花費大量的輜重和時間趕赴戰場。
而陸雲這一次沒辦法讓這支數十萬的大軍通過時空門行動了,這會造成太過誇張的連鎖反應,而且這才僅僅是德裡蘇丹而已……
未來的更遠方又要怎麼辦?
總不能每一次出兵,自己都要去給他們開個方便之門。
這個先例不能開,所以一統四海這件事情,也急不來。
不過,當大軍開赴到南亞後……
本就戰亂頻發、千瘡百孔的德裡蘇丹,就在精兵強將討伐之下一觸即潰。
大明將士們並沒有花費什麼時間,就聯合著藩屬國將德裡蘇丹徹底拿下。
一些戰士踏上返回本土的路途。
而另外絕大部分,則是分散到德裡蘇丹境內,成為了新的統治者,以及文化的傳播者。
公元1425年,德裡蘇丹成為大明的二等藩屬國。
大明版圖進一步擴大。
朱棣也下達了新的詔令,開始打壓各個宗教。
詩《天下》,傳遍了大明蜀地的每一片地域。
就算是不識字的稚童,也能朗朗上口的背誦出完整的《天下》來。
以自由和平等為基礎,明屬番邦之變數,正在大大削弱。
不止如此。
大明威名,在通商的過程之中,傳遍了西方。
再加上正逢著西方文藝複興時期,人們開始反抗教廷帶來的高壓。
神學正在走向末路。
對於那些西方學者、文藝工作者們來說,大明簡直是夢想之中樂園一般的存在。
這讓不少懷著朝聖思想的學者朝著東方而來,帶著無數珍貴的記錄和記載回去,將大明所造就的神話進一步傳播了開去。
公元1437年……
朱棣今年已經是七十七歲高齡。
在西征德裡蘇丹結束之後,大明又一次開始韜光養晦。
雖然朱棣心中很急,但是也隻能強行的壓製住心中的焦慮。
遠征德裡蘇丹,近乎榨乾了大明二十年來的積累,如果貿然再進軍,隻能導致情況變得越來越不妙。
此時大明境內許多基礎建設也有大量的消耗,應天府故宮的建設正在有條不紊的進行,寶船廠同時也正在擴大規模。
這十幾年之中,霓虹再起亂象。
出兵平叛也牽扯了不少朱棣的精力。
打江山易,守江山難……
此時朱棣隻覺得心力交瘁,而北元仍舊是心腹之患,如果不是大明國力的確強盛,此時怕是已經被拖垮了。
然而朱棣所操心的這一切……
其實都早就在燕郊地下基地的項目組之中,得到了解決方案。
陸雲此時正在聽著這第六次研討會之中,學者們激烈討論著的事情:,很快這些運輸問題將不再會是問題了。”
“不過我們現在需要注意的是大明與世界通商所流傳出去的技術……這會導致大明的決定性優勢被迅速抹平。”
“目前已經是藩屬國的地方,能夠穩定多久也是個問題……”
“即便是削掉了藩屬國兵權,但是隻要那些藩屬國想,那他們的手中仍然可以掌握一些兵力……”
“一旦有人揭竿而起,那將會引起的連鎖反應,將會迅速燃遍各大藩屬國。”
這是個問題。
但也不是問題。
陸雲坐在角落裡旁聽著,嘴角笑了笑。
這裡是bc100001的時間線儘頭,是不會受到大明曆史改變而影響到的平行時間線。
而此時,在本時間線之中,曆史造成的影響,已經開始大規模的影響到了現代。
比如說一些曆史傳說消失,比如說一些曆史建築不複存在,一些新製度在沿襲之中變得更加完善……
這些還不重要,畢竟對曆史的改變還沒有塵埃落定。
但是……
根據刷新後的史書,陸雲卻可以清楚的知道到底是誰會對大明產生威脅。
他在這條平行時間線上所組建的尖刀部隊……
當然不單單是為了掃平大明軍隊前方阻礙而存在的。
更是為了將一切可能的火苗掐滅而存在的。
雖然說起來殘忍了一些,但是畢竟此時陸雲手中有大義存在。
不得不說,陸雲這麼做也的確有點私心存在……
可是終究也是為了全人類的存活在努力。
陸雲如實的想著:
“這也算是師出有名吧?”
而伴隨著這種刺殺行動的持續……
大明在遠征德裡蘇丹之後的二十年之中,保持了無比平穩的發展。
1445年,朱棣重病。
在病榻之前,他再次看到了那位仍然保持著青春的陸真人。
“先……先生……”
朱棣的眼神當中閃爍著不甘。
他似乎已經察覺到了自己大限將至。
對於陸雲來說,他親眼見證了朱棣從幼時到青年,再到壯年老年的全過程。
那一幕幕,此刻在他眼前回蕩著……
他還記得自己拉著朱棣的手,帶著五百童男童女進入到時空門之中……
還記得當時朱棣眼神堅定的發言。
陸雲畢竟是個普通人……
越是在這時空之中行走,就越是能夠察覺到自己人性之中最脆弱的部分。
雖然對於自己來說,隨時可以再見到正值壯年的朱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