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陸雲既然今天來,就自然是知道,這永樂大帝的生命,將會永遠停留在這裡了。
雖然練習了《九套》,雖然服用了配套丹藥……
但是他自1424年至今多活出來的這二十一年時間,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在與他本身的命運所對抗的。
這加速了朱棣的蒼老。
但是大明……
卻在他的殫精竭慮之中,變得越發強悍。
“先生……我……”
“我還沒有完成約定……”
“這大明……”
朱棣這一次沒有自稱朕。
似乎仍然是那個在學校的學生會主席。
陸雲拍了拍他蒼老無比的手,開口說道:
“是時候放下了。”
“你已經做的很好了。”
聽到這番話,朱棣的眼神仍舊不甘。
他強撐著說道:
“先生……”
“我大明……何時可一統宇內?”
陸雲知道,這是朱棣每一次見到自己都想問,但是卻每一次都沒有問出來的問題。
可是他真的不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
但是他看著朱棣蒼老而渾濁的雙眼,卻是並沒有以實話相告知,而是說道:
“還有一百三十年。”
朱棣的身體似乎僵硬了一下,眼神之中帶上了一絲欣慰。
他簡直像是破風箱一樣的深吸了一口氣,空氣流入氣管,似乎都要讓他的喉嚨有如刀片割過一般。
但是……朱棣的嘴角卻是帶上了一絲笑意。
隨後,他這深深吸進去的這一口氣,重重的吐了出來。
吐的很長很長……
陸雲站在榻前站了許久。
從懷裡將那個在係統之中存放許久了的聖旨摸了出來。
放在了朱棣身邊。
他借由後世史書知道了朱棣的死訊。
同時也知道了朱棣沒有留下遺詔。
所以陸雲這次來,並不單單是送他最後一程。
也是為了確定下來明代的第三任皇帝。
時空培訓學院第二期學生,朱瞻基。
同時也是明宣宗,朱瞻基。
朱瞻基本來三十六歲便就已經死去,可是這一次他當然活的好好的。隻不過,他的蒼老速度也在變快。
陸雲是知道他的死亡日期的。
同時也知道,他的死亡原因。
在老死而不是意外的情況下……他就無法再對一個人的壽命造成更多的乾擾了,除非讓他開始修真。
而陸雲又不可能這麼做,現在人類需要的,不可能是一個潛心於長生久視的大明皇帝。
遺詔宣讀。
明成祖朱棣皇孫朱瞻基毫不意外的坐上了龍椅。
1445年年末。
大明改年號宣德。
大明藩屬國者眾,舉國為永樂大帝悼念。
為表哀悼,萬邦來朝。
各國獻禮之重,前所未見。
民間有關朱棣的故事、詩篇更是層出不窮,甚至有人說大明昌盛,便是始於成祖之功,麾下五百大能者立下汗馬功勞……
史書上對於朱棣的記載,也相當之高。
但此時,清朝仍在史書上存在。
陸雲對此並不意外。
時間的確會改變一切。
但時間上所確定的一切,又在某種程度上不會改變。
陸雲深刻的明白,如果自己不加乾涉,此時即便大明鼎盛如此,也終將會腐朽,會枯敗。
那些經過二十年熏陶已經養成了中原不可抗拒、不可阻擋潛意識的藩屬國們,此時看起來像是乖寶寶,可一旦雄獅露出疲態,他們也隨時會展現出來獠牙。
那樣……時代的軌道,會再次回到正軌。
所以陸雲心中也很深刻的意識到了,自己所要麵臨的挑戰,還有很多。
這是一場跨度超越以往的時間之旅。
會從元末一直通到時間線的儘頭。
……
……
乾涉時間來到1465年。
伴隨著大明工業實力和農業實力的進一步增長,第一條鐵路提前了近四百年出現在了人類曆史上。
包括燧發槍也提前了一百年出現在了大明。
火炮被進一步改良,裝備在了寶船廠鐵甲艦和大明軍隊之中。
各個藩屬國在大明的提攜之下,也進入到了高速發展之中。
而這又進一步反饋給大明,讓大明的各項經濟實力得到了強有力的進步。
這一年,朱瞻基六十六歲。
大明鐵騎攜帶新式裝備武器,乘坐上蒸汽機車,踏上了討伐蒙古北元之路。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