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掩日殺機
道家起源於遠古隱士傳統,這一點在道家天宗當中至今仍有體現。
而人宗在修道的同時,又主動帶上了入世思想。在同門理念之爭以外,諸子百家爭鳴也在爭著世俗名望傳承。
而要爭奪世俗,就一定要涉及政治,涉及國家君主。
百家最大的九流當中,隻有法家與兵家是沒有固定門派傳承的。
這兩家已然與這個世道密切相結合:治國需要法、戰爭需要兵。
僅從傳承角度來說,法、兵已經成功了。
農家看似也在成功行列、各國平民隻要種地就會用上農家技術。但大多技術是不需要特意在農家中學習、一位老農耕種十數載就能成為種地高手。
因此這隻能說是種地的老祖宗神農氏成功了,依托於神農氏的農家以後反而會隨著農家技術的傳播加快自動走向滅亡也說不定。
道家涉政中提到的根本概念是無為而治思想,這一點蕭何學的巔峰造極,並主動將其中道理講予堂主大人來聽:
所謂無為而治,當然不是指不作為,而是不要亂作為。
道家認為天道輪轉,世間一切都有其符合‘道’的自然規矩在運轉,隻要順著規矩去發展,一切總是會變好的。
這應用在治理百姓上,‘道’便是製度!
無為而治,便是順著製度去治國。
這聽起來有些像法家,又有些像儒家‘禮’的那一套,但道家的製度,與法家、儒家的人為約定稍有差異的地方在於,這個製度起源於客觀規律。
不違背世間的客觀規律、遵循客觀規律,無為而治便是客觀規律下的無所不為。
法家、道家、儒家三家思想能被不同時期國家政治所看重使用,自是有其符合時代的合理性與進步性。
堂主大人不認為哪家就一定正確,但他知道現在鏡縣在蕭何治理下發展的尤為迅速,所以他現在實際在用著道家思想。
稍微聽一點理論大綱上的東西,陸堂主也就給足了蕭何麵子,至於更深入的道家學說,他可以回醫莊後給小言兒的法家、儒家課程外再加一門道家就是。
小言兒素來聰慧,哪怕對三家思想理解不了,也可以先將三家學術經典背下來嘛。
蕭何也明白陸緯的好學多集中在‘廣’上,因此隻解釋了無為而治後,就沒再深入多說什麼道家學問,而是在雪天之中,應邀陸緯比劍。
鏡湖氣候比大澤山要溫暖許多,這裡小雪飄灑的很淡薄,欣賞帶來的感覺是一種慢吞吞的優雅。
據端木蓉所說,鏡湖往年一般不結冰,但近幾年天氣變化劇烈,時熱時冷,今年罕見的在湖畔邊緣結了一些淺淺冰層。
冰層很不牢固,一位成年人站上去肯定會因為踩碎冰麵而落入水中。
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陸緯、蕭何相約在冰麵上比劍。
這是同時展開劍術與輕功的比試。
道家武道攻伐主要就是以劍為主,而蕭何不僅劍法出眾,更意外持有一把珍品名劍。
“陸堂主,請。”
噌,劍鳴縹緲而深邃。
蕭何長劍出鞘,雪亮的內弧劍身上,七顆淡淡銀點不均勻的構成了北鬥七星圖,伴隨內氣灌入,這七星花紋又仿佛構成了一條潛龍.
誠信高潔之劍,七星龍淵!
陸緯知道蕭縣丞所背之劍不是凡品,但直到此時,他才知道居然是這把劍。
道家中最出名的兩把劍一是掌門信物雪霽,二是天宗藏劍秋驪。前者是天人二宗分裂後每五年進行一次的天人論劍爭奪焦點、後者則在昔日莊子創作逍遙遊時提供了巨大啟發。
七星龍淵是歐冶子和乾將一起打造的另一把名劍,論品質絕不在這兩劍之下,據陸緯觀測,甚至能與伏念的太阿相較。
此劍並未被道家收藏,真若被收藏那就難以傳到蕭何手裡了,蕭何能得到此劍,應是另有機緣。
堂主大人記得,此劍上一任廣為人知的主人是伍子胥,而伍子胥自刎時所用之劍屬鏤,就是在蕭何指點下才送到的他手裡
這其中種種原因,蕭何不主動談及,陸堂主也就不會產生沒有好處的好奇心。
點頭示意,陸緯腰間吞海劍拔出,劍氣凝聚劍身表麵不散。
蕭何實力不錯,但不到頂尖,與他交手一味爭奪勝負意義不大,陸堂主收斂內息與力道,隻與其展開劍術本身的切磋交流。
道家無論天宗人宗素以內氣見長,對敵時劍招本身輕靈高遠,再融合內氣化成的其他招式,可謂瀟灑飄逸。
冰湖上腳下輕點,兩道身影輕飄飄持劍交纏在一起,蕭何腳踩九宮,劍招刺出.
鐺,田光手上長劍被真剛劈斷,他沉著冷靜雙手以不周斷掌夾住繼續劈斬向自己的闊劍,並撇頭躲過亂神的斜砍。
驚險躲過這一輪圍攻,田光趁機後撤,讓自己從被兩麵包夾中脫身。
視線掃過四周,自己調集來的親信已用出地澤二十四將羅網下級殺手們團團圍住。
但兩邊的人數對等,這很微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