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伏念主動拜托他去收服,攻守之勢瞬間異形:伏念請求他他才接受那些人才,伏念還要為農家幫忙說服那些人,這樣的妙事可不能放過!
而且還算自己又賣了一個人情給小聖賢莊~
與家大業大的秦朝不在意這些學宮弟子不同,陸緯對這些能幫到自己的角色向來多多益善!
進入學宮,學宮代表宋養與伏念有多年的書信來往,他事先就知道伏念為學宮尋了個下家,因此對待陸緯恭而有禮。
提前做過功課的俠魁知道:此人是宋尹學派的繼任者。
宋尹學派出身於齊威王時期的宋鈃與尹文學說,這兩個賢者都是融合百家思想的稷下學宮學者,其中宋鈃還曾被孟子恭敬請教過。
不過兩人主修是道學,對墨家、儒家、名家、小說家的研究都融入他們的道學思想,也曾有人將他們編入雜家,但實際上兩人從始至終都沒有明確加入任何一個諸子百家。
這種綜合性學派很難形成係統性的理論,畢竟各派學說中有非常多的相通點與對立點,學好它們其中任何一個都不容易,更何況要融會貫通。
宋養學術上成就遠不如家中長輩宋鈃,可他能被學宮弟子推舉為與伏念、陸緯相見的代表,至少表麵他在人際交流上能得到人們信任。
陸緯對待稷下學宮的態度很簡單:農家肯定不會像齊國那樣無條件供養稷下學宮,這批學子必須為農家適當做些事情、不過不必被強求加入農家,兩者間可以結成一層實質上的雇傭關係。
同時,大澤山裡農家可以為這些學子修建一座小的大澤山學宮,他們平時仍然可以相聚一起互相討論學問。
俠魁大人隻想先將人哄回山裡,後續再想做什麼時自然可以再行謀劃~
宋養對於前一個條件沒什麼看法,他更關注的就是後一條‘大澤山學宮之事’!
實話實說,他們這些人在稷下學宮散去後,依然可以成為一些權貴的門客,物質條件隻要有相匹配的能力在任何地方都能享受到。
學宮弟子學問研究確實沒有再激發出從前的盛況,但他們學問熱情從不比從前差:能與誌同道合者三五成群,乃至三五十成群的一起喧嘩聚會,這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農家可以將他們這些人全部收留、並完成修建新學宮的諾言,那學宮弟子不會有任何意見。
無需伏念再多言,宋養果斷熱情主動的與陸緯談起‘大澤山學宮’的規模與建築形式來
——————
蓋聶近來越發空閒,因此他也就有了更多功夫去尋找好友荊軻的那個孩子。
多年前刺秦時,那個孩子被送出去的過程他已經調查的差不多了,下一步就是沿著這條線索繼續追蹤下去。
記得荊軻在作為使者上殿前曾說過希望那個孩子叫‘天明’,但他還沒來得及將這個消息告知麗姬孩子就已經被送走了。
不過這對亂世情人心意相通,麗姬給那個孩子取的名字居然也是天明。
兩人渴望天明,亂世的每一個普通百姓也都在渴望著‘天明’。
秦朝建立本該是這個‘天明’,可從皇帝陛下的種種舉止來看,天可能不會那麼快明亮
對此,沉默的蓋聶想要再等一等:國家新立,問題很多是很正常的。
畢竟秦朝其實不是一個嶄新的國度,它身上還有著幾百年來積累的戰國秦國舊疾。
那些陳舊的部分並沒有那麼容易割棄,它們已經牢牢生長在那個秦‘國’的軀體上,而秦‘朝’需要一點點割肉,才能讓自己煥然一新。
這個割肉的過程,必須也隻有這個國家的第一個主人才能完成,後續的繼承人都不具備足夠的威望。
當然,想要讓國家脫離戰國時期的舊習,嬴政本人必須先自我革命掉自己思想裡那些屬於戰國時期的舊習
蓋聶相信皇帝陛下有能力去這樣做,但他想不想這樣做蓋聶不知道。
其實很多時候,不知道往往就代表著答案已經出來了.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