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的是玉皇殿的江寧觀主?”
對於江寧。
divcass=”ntentadv”雲城電視台主任還是知道的。
畢竟。
此前他們電視台不知道報導了多少次玉皇殿的人流量。
對於江寧,他還是很欣賞的。
“是的,就是他。”
“嗬嗬,你怎麼說到他了?”
主任有一些奇怪。
看著張興。
過了一會,才恍然大悟的說道:“你不會說,你要搞的節目就是江寧的說書故事吧。”
“是的。”
張興點頭。
隻是主任卻是搖頭:“這不行。”
“為什麼?”
張興問道:“您覺得江寧老師沒這個實力?”
“倒也不是。”
主任對於江寧還是有一些了解的。
搖了搖頭,說道:“這個江寧老師我也是佩服的,說實話,他確實是一位大才。不過,他是玉皇殿觀主,。所講的一眾故事都是道門人物,以及神仙。此前甚至還講過鬼神,雖然這一些都是道門文化,民俗文化的一種。但是,我們主動去宣傳,還是有一些大方向的不對。”
“主任,我明白您的意思。但這一次,江寧老師說的並不是道門人物,說的是真實的人。”
當然。
其實也不是真實的人。
按江寧之前故事當中的背景。
他是按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星進行解釋的。
也就是說。
他們同樣也還是道門人物,也是一眾神仙。
但與之前講的道門人物不一樣。
水滸傳中的三十六天罡與七十二地煞星,已經完完全全變成了人。
哪怕是借了星宿之說,也隻是增加了一點娛樂性。
真實來說,江寧講的不是神仙,而是現實世界的人。
一邊說。
張興拿出手機,並調出了此前江寧所講人物的視頻。
主任將這一些視頻看完,他亦是拍手叫好。
“這個史進有看點。”
“這個魯智深,更是活靈活現,太出彩了。”
雖然隻是講故事。
並不是演,也不是什麼影視劇。
他看起來有一些單調。
可是。
聽著故事當中兩位人物的經曆。
哪怕再單調的講述,他都是無比之精彩。
“主任,你看,這要是將江寧老師這般講故事的視頻搬到我們雲城電視台。我估計,我們的收視一定不會差。”
“差是不會差,但我們節目不能隻辦一兩期。史進與魯智深雖然很精彩,但也隻有兩個人物。”
“主任您放心,我與江寧老師聯係過,他說其他的人物同樣的無比出色。並且,明天,江寧老師就要講第三個人物。”
“第三個人物是誰?”
“青麵獸楊誌。”
……
是的。
江寧第三天要講的,正是青麵獸楊誌。
同時。
這一個人物也是與之前講的魯智深有聯係。
不過今天開講卻不同前麵兩日。
前麵兩日開講,到底是剛開始。
熱度還沒有開始。
雖然也有不少人捧場,直播間也有不少粉絲。
但到底沒有形成爆點。
可是昨天的魯智深一出。
那可是給寧靜的水潭扔下了一個炸彈。
隻是瞬間。
江寧在直播間講水滸好漢,便傳遍了大江南北。
在大數據的推薦之下。
不這男女老幼,卻是紛紛刷到了史進以及魯智深這兩個人物視頻。
這不。
江寧今天還沒準備開始直播。
玉皇殿便已經人山人海。
顯然。
這些人。
在不少就是來聽江寧講故事的。
……
“大爺,您也來聽江寧老師講故事?”
“是啊,是啊,江寧老師講的魯智深太精彩了,大爺我都聽得睡不著覺。小夥子,你也這麼喜歡聽?”
“那是當然了。我也是刷到江寧老師講的魯智深之後,今天便來了。”
“哈哈,你還帶了好幾個娃娃。”
“唉。我也不想帶,主要是這幾個臭小子聽我複述了一遍,也吵著要跟著來。”
玉皇殿。
不少遊客不時交流著說道。
很顯然。
此前江寧所講的水滸好漢,卻是深得人心。
哪怕就是一大群老大爺,也被江寧的故事給吸引了過來。
旁邊與江寧聯係過的張興卻是興奮的不行。
他知道。
彆看這一些老人家,這可是巨大的一個流量。
要知道。
如果真這樣的話。
那麼這就意味著。
江寧所講的故事不隻是俘虜了年輕人,連老年人,小朋友都給一網打儘。
甚至。
還有不少老奶奶。
一但這一些人群全部都來收看他們雲城電視台。
那收視,不得要爆啊。
“江寧老師,今天這次就看您了。”
來到江寧身前,張興小聲的對江寧說道。
這一次。
江寧不隻是在玉皇殿講故事。
同時。
張興也派了專業的團隊,進行節目錄製。
當然整個節目隻有江寧一人。
這個節目好不好看。
不在於江寧需要什麼表演。
完全在於江寧所講故事的精彩於否。
故事精彩。
那麼這個節目就能上。
故事要是後繼無力,那就有些懸了。
對於此。
江寧卻是微微一笑。
前世水滸傳的故事要是不精彩,那當真沒有太多故事精彩了。
不說水滸傳整本書。
哪怕挑出一係列的英雄人物單獨拿出來講,也都是令人拍案叫絕。
此前的史進與魯智深,隻是其中兩個而已。
……
節目舞台布置好。
驚堂木一拍。
雖然還沒有開講,但卻很有古時說書的味道。
特彆是台下都是一眾看客。
這也讓整個的場景變得更為的真實。
“各位朋友大家好,昨天我們講到魯達魯智深。我們回顧一下,魯智深大字不識,是一個粗人。但卻粗中有細,從幾番救助脆蓮來看,魯智深有著很細膩的心思。但畢竟還是一個粗人,很多時候,魯智深又難免犯了老毛病。於是他從五台山來到了大相國寺,後又救了被高俅陷害的林衝,於是大相國寺也容不下他。沒得辦法,他與史進一樣,也跟著落了草。”
“那麼今天,我們來講楊誌。這個楊誌與魯智深不同,魯智深出身一般,雖然當了提轄,但也是靠走關係走來的。楊誌卻出身名門,還是楊家將後人。隻是傳到楊誌這一代時,明顯落沒了許多。但雖然如此,楊誌出身仍很不錯。但可惜,因為他押送花石綱時,船失陷黃河,不敢回去赴命,隻好躲了起來。”
青麵獸楊誌這個人物,最先並不是在水滸當中出現的。
在水滸沒有成書之前,民間就流傳著一係列有關楊誌的故事。
同樣魯智深也是一樣。
水滸傳這部作品之所以能夠成功。
除了作者的文筆架構之外,還與這一些流傳了千百年無比出色的人物形象有關。
而楊誌流傳最廣的故事。
那就是楊誌賣刀。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