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節 練兵_大明之朔風疾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49節 練兵(1 / 1)

大明之朔風疾!

明國與金國在寧錦鏖戰之時,豐州川則是片安寧景象,藍天白雲之下,寬廣的草原已披上綠妝,無數的野花點綴其中,一群群牛羊在牧場上閒逛,一片片莊稼也在農田裡生長,已經進入夏季,天氣越來越熱,但這是豐州忙碌的時節,牧人、農夫都在揮汗如雨地勞作著。庫庫和屯南邊的蠻漢山中此時卻是幽靜涼爽,一隻麅子悠閒地在一條小溪旁飲水,這是一隻很有經驗的成年麅子,飲水時也沒忘不時抬頭張望一下,周圍的安靜讓它放心了,繼續把頭埋到溪水裡暢飲,突然它感覺到什麼,猛地抬起腿想跑,但已經太遲了,一枝利箭刹那間鑽進它的頭部,它沒走幾步就一頭栽倒。

“射中了!射中了!”兩個年輕的小夥子從樹叢中竄了出來,不一會兒就把麅子抬到李榆麵前,小夥子興奮地說著“榆子哥,好箭法啊!一百多步遠的地方一箭斃命,這回總算打到大家夥了。”

“好了,二柱、石頭,收拾一下往回走了,這一大早出來都大半天了,”李榆笑了笑說道,他接著回頭對身後大喊“烏海、巴克,你們把獵到的山雞、野兔帶好,我們回營了。”

五個人收拾好獵物,高高興興地往山下走,陳二柱、劉石頭這兩個年輕人非常活潑,兩人肩上扛著麅子,手裡提著山雞,嘴裡還說個不停,陳二柱說道“跟著榆子哥出來就是不一樣,下雪的時候我們在蠻漢山獵到一隻野豬、一隻獾,在大青山獵到一隻野豬、兩隻馬鹿,這回半天時間就打到一隻麅子,難怪村裡人說你來了之後,大家就經常有肉吃,榆子哥肯定是咱們豐州川最好的獵手。”

“榆子哥,孟克和哈達裡都說你打到過老虎,你帶我們已經在草原上打過狼了,下次你帶我們獵頭熊吧,我們這裡的山裡有熊,就是一般不敢招惹它們。”劉石頭也插了一句。

“那種猛獸能不惹最好,還有狼群,那家夥一來就是一群,人少了根本對付不了,你們要當好獵手,就要先學會保護自己,心太大是要闖禍的。”李榆趕忙提醒小兄弟,這個冬天帶著他們四處打獵,把他們的心都帶野了。

“要不,我們跟著你當兵吧,明國的官都有親兵,我們也給你當親兵,反正在家也吃不飽肚子。”陳二柱又突發奇想了。

“二柱,你以為當兵就能吃飽肚子?做夢去吧,我們當兵都沒有軍餉,得自備馬匹、口糧和武器,這回要不是巴圖魯說話,我們這一天兩升雜糧都拿不到,明軍那邊有軍餉,不過也得看人家當官的收不收你。”走在後麵的挑著幾隻野兔的烏海給陳二柱潑了盆冷水。

“榆子哥,那我們當明軍去。”陳二柱不服氣地說。

“想得美,當明軍你也彆想拿軍餉,彆看在我們這裡你們是漢人,到人家那裡,你們和我們一樣都是北虜、韃靼,最多讓你們作守口夷人,一樣吃不飽肚子。”一直沒說話的巴克開口了,他和烏海都是博碩可圖汗王府衛隊的百長,年紀也要大幾歲,說起話來都是實打實。

“那我們就活該一輩子受窮,憑什麼呀?”劉石頭不滿了。

烏海歎了口氣說“要怪隻能怪我們投錯了胎,我們要是投胎到一個台吉家就好了,生下來就有人伺候,長大了還可以分到人口、牲畜和草場,一輩子都不用擔心吃喝,說到底還是我們命不好。”

大家一路唉聲歎氣下了山,遠遠地就看見山下的大營,烏海突然嗬嗬笑起來“今天晚飯有肉吃了,幸虧我們把趙吉、丘顯那幫人送走了,這段日子大家一起練兵,他們可把大家害苦了。”

“謝天謝地,他們總算要走了。”巴克也禁不住高興起來,不過他馬上又加了一句“跟著巴圖魯,練得雖說苦一點,但有肉吃、有官當,大夥還是有奔頭的。”前段時間,李榆把他們這幫人練得比較狠,不服氣的人不少,李榆也不多說話,誰不服就單挑,結果把他們這幫人打得服服帖帖,從此他們都稱李榆為巴圖魯。

李榆苦笑了一下沒作聲,他到豐州落腳後,巴圖就把他的情況告訴了博碩可圖汗,爺倆一商量,是人才就不能浪費,於是下了一頭牛作聘禮,請李榆當王府衛隊的教習官,李榆經不住巴圖的死磨硬纏就答應了,於是李榆一邊過他自己的小日子,一邊還得幫著巴圖練兵。

博碩可圖汗的王府衛隊實際上就是他能控製的各個部落的精銳,也是整個豐州川唯一一隻常備軍隊,有一千來人,全部是披甲騎兵,其中大部分是豐州人,一小部分是他從西海帶來的人,按照蒙古人的傳統,這些人當兵沒有軍餉,而是可以分到牲口,所以士兵同時還得帶著家裡人放牧牲口作為衣食來源,馬匹、口糧、武器都要自己解決——除了貴重的盔甲,當然如果打仗也可以分到戰利品。博碩可圖汗年紀大了,身體精力都大不如前,王府衛隊平時都是交給他喜歡的小兒子巴圖管,可巴圖也不是這塊料,他更喜歡讀書,對打打殺殺的事沒興趣,現在察哈爾汗要打上門來了,爺倆才想起該管管自己的兵了。

王府衛隊一個月才訓練一次,李榆第一次看王府衛隊操練就被嚇了一跳,這哪是軍隊啊,簡直就是群老百姓,盔甲穿戴不整齊不說,隊形半天才亂糟糟排出個樣子,衝鋒時更亂了,隊形一開始加速,有人就撞在一起,擔任軍官的都是各部台吉家的子弟,這幫家夥可能很久都沒乾過這活了,居然有人被自己人擠下馬去,把好不容易排成的隊形全攪亂了,當兵的也像沒頭的蒼蠅,大呼小叫地從這隊竄進那隊,有些家夥跑得意了,乾脆在馬上翻起跟頭,射箭也是亂七八糟地各乾各的,箭射出去散成一大片。這幫家夥出操時還沒忘了乾自家的活,他們在這邊費勁表演,他們的老婆孩子在那邊放羊、喂牛,時不時為自家人喊幾嗓子,中午還沒到,大家就很自覺地不乾了,他們要去照顧自己的牲口,還要去吃飯,一個月一次的操練就此結束。

李榆看罷就直接告訴巴圖,這樣的兵上了戰場就是送死,巴圖當然也明白這個道理,但他拿不出辦法,隻能讓李榆想主意,李榆一琢磨乾脆把兵帶出去狠練,於是在四月下把這千把人的隊伍拉到了野馬川訓練,李榆還把閒著沒事乾的趙吉那幫子人請來對練,趙吉他們早就瞧著這幫王府衛隊不順眼了,一下子從板升各村邀了一百多名好手到了野馬川,博碩可圖汗也下了狠心,參加訓練的人每天管飯,還發給每人每天兩聲雜糧。李榆更狠,給大家定下了規矩,要拿糧可以,但得找趙吉他們挑戰,誰贏了誰把糧食拿走。

於是,野馬川上天天喊殺聲不斷,趙吉這幫人下手也狠,把王府衛隊打得狼嚎鬼叫,有些人受不了了,特彆是當軍官的那幫台吉家的子弟被打得最慘,這幫人乾脆不乾了,李榆也爽快,不願意乾的回家放羊去,李榆一鬆口,王府衛隊陸續走了將近一半人,隻剩下八百來人了,不過留下的這幫人確實挺能打,和趙吉他們這幫好手也能拚個勢均力敵,烏海、巴克這些平民子弟還借這個機會當了官。

一個月下來,王府衛隊總算像個樣子了,就是人有點受不了,大家都叫苦不迭,進入五月後天越來越熱,李榆和巴圖知道不能繼續狠練了,於是就帶著隊伍進入蠻漢山休整。趙吉帶來的板升好手們則一路向西去了鄂爾多斯,察哈爾汗要來了,東邊的喀喇沁要打仗,他們自然要換個地方做生意。孟克跟李榆吵了一架,也跟著趙吉走了——孟克對李榆到了庫庫和屯之後大手大腳花錢很不滿意,聲稱自己要出去給家裡賺點錢,陳二柱和劉石頭倆人不願意離家太遠,很老實地留下陪著李榆。

李榆回到大營,巴圖已經在大帳等著他了,指著身邊一個三十來歲穿漢服的人介紹李榆“這位是庫庫和屯的張老板,專門跑到我們這裡,想把一批明國的箭簇賣給我們,你看看吧。”

李榆認識這個張老板,這人名叫張世安,在庫庫和屯開有商棧,算得上是個神通廣大的明國商人,年初時李榆還和他做了筆生意,李榆用四貝勒送他的十斤人參從他那裡換了副八成新的鐵犁,據這家夥講他這副鐵犁是正宗的山西陽城鏡麵犁,要不是看李榆是厚道人,他還舍不得換呢。

張老板一件李榆就滿臉堆笑地拱手行禮,他對李榆的印象很深,豐州這地方比關內窮,一般人家種地都是用木犁,這人一出手就拿出十斤上好的人參換副鐵犁,那一定是有錢人,看樣子和巴圖小台吉關係還很好,這個人一定得好好巴結,他嘴裡說著客套話就把一箱烏黑的箭簇指給李榆看“大人請看,這就是樣品,全是大同鎮軍庫裡的東西,隻要您看得起,我可以拿得出一、兩萬枚。”

李榆拿了幾枚箭簇仔細看了看,又用手掂了掂、敲了敲,搖搖頭說“這種箭簇射得倒挺遠,但輕了一些,而且鐵水用得不太好,有些發脆,要射穿鐵甲有些難。”

“這真是從大同鎮軍庫裡取出來的,明軍都用這種箭簇。”張世安生怕這筆生意落了空,急忙解釋道。

巴圖也拿了幾枚箭簇重新看了看,猶豫了一下才對張世安說道“你去找畢力格商量一下,如果價錢合適,我們就買一些。”打發走了張世安,巴圖對李榆說道“你也彆挑三揀四了,有這些就很不錯了,我們雖然有鐵匠作坊,但真要是打起仗來,他們造的那點東西根本不夠用。”

李榆也隻好點頭,巴圖說的是實情,豐州各種作坊不少,但規模都很小,合格的工匠更少,做出來的東西粗製濫造,而且數量也遠遠不夠,依靠他們做軍械根本不可能。

吃飯的時候,侍衛端了一大盆熱氣騰騰的麅子肉上來,巴圖高興了,連聲說有李榆一起出來就是有口福,李榆卻誇起蠻漢山來,他覺得蠻漢山以南的草原是個屯兵的好地方,這裡離庫庫和屯和明國邊牆都不遠,騎兵從這裡出發用不到一天就可以到庫庫和屯或者長城腳下,而且北有蠻漢山,南有馬頭山,東有飲馬河、西有滄頭河,中間還有鹹水湖——下水海子,四麵可以拒敵,打不過還可以躲到山裡,野馬川也在南麵不遠處,可以訓練騎兵,把軍營設在這裡進可攻、退可守,還有大片的草地可以放牧,山下也可以開墾出來種莊稼,更妙的是下水海子是天然的鹽湖,吃鹽根本不用愁。

巴圖笑了“你彆想那麼多了,我們土默特才多少兵啊,守庫庫和屯都不夠,哪用得著在這兒設什麼軍營,好了,明天就回庫庫和屯吧,這段時間也把大家累壞了。”

李榆點點頭說“是該回家了,再練下去人都要垮了,不過,我想到長城邊走一趟,把這一帶的地形、道路熟悉一下,你先回去,我帶著烏海、巴克兩個百人隊走一圈,用不了幾天也回去了。”

巴圖同意了“你就隨便走走吧,把畢力格也帶上,這家夥經常和明國打交道,沿途關口他最熟悉。”

第二天一大早,李榆和巴圖就拔營啟程,巴圖帶著大隊人馬向北回庫庫和屯,李榆一行人則向東到了飲馬河,然後沿飲馬河一路向南疾馳,下午就到了長城得勝堡外的得勝口——大同鎮的得勝堡、守口堡與新平堡從隆慶五年就開了馬市,最初隻是官方互市,但隨著雙方百姓的積極參加,規模越來越大,由最初的官市變成官市與民市並存,時間也有最初的三、四個月變成全年開放,而每年五月至七月是最熱鬨的時候,大市裡人來人往、車水馬龍,蒙古人攜帶著牲口、皮張彙聚到這裡,與明國人交換糧食、布匹、鐵器、紙張、茶葉等用品,如此簡單的一個貨物互市竟然使邊牆內外五、六十年無戰火。

李榆趕到這裡時,已經快閉市了,三三兩兩的蒙古商販牽著馱滿貨物的牲口正陸續離開,畢力格有點得意地說“我們這裡的馬市就是比彆處好,今年這年景生意一樣好做,聽說張家口那邊的馬市今年冷冷清清,察哈爾人一來,生意都沒得做。”畢力格是順義王府裡管通商買賣的小官,長得又矮又瘦,一臉的奸商像,他對競爭對手倒黴有點幸災樂禍。

得勝口看守馬市的明軍軍官見突然來了一隊人馬,趕忙跑過來查問,畢力格迎上前用漢話和對方打了個招呼,兩人說了一會兒就嘻嘻哈哈告彆了,那個明軍軍官臨走還笑著朝著李榆揮了揮手,然後才晃晃悠悠地回去了,畢力格回來告訴李榆,我們得趕快走了,那個軍官說要是碰巧遇上個不懂事的大官,又得惹身麻煩。

李榆問道“你認識那個軍官,你們倆說得挺熱乎。”

“我哪認識他呀,大家一聽口音就知道對方是當地人,我會幾句漢話,他會幾句蒙古話,就這麼聊上了,”畢力格回答道,接著又淡淡說了一句,“我們和他們打了兩百多年的仗,早就打出情分了。”

“巴圖魯,這邊牆內外的蒙古人和漢人隻要是當地人就好打交道,他們那邊有我們的人,我們這邊也有他們的人,打來打去都成親戚了。“烏海也跟著說了一句。

隊伍離開了得勝口,一路沿長城向西而行,李榆覺得自己真是長見識了,長城一路延綿不斷,如同巨蟒一樣盤臥在叢山峻嶺間起伏不定,時不時還可以看見明軍紅色的戰旗在高牆上隨風飄揚,山巒間的每個山口都用青磚修築了高達三丈多高的關堡,關堡與長城連成一體構成一道堅不可摧的鐵壁,讓所有的人望而生畏,李榆在開原、廣寧見過明國在遼東修的長城,但那裡的長城已經殘破不全,遠遠沒有此處長城的氣勢,李榆忍不住感慨“明國真是太有錢了!走哪都忘不了修城築堡,這長城聽說有上萬裡長,彆說修了,就是派人守都不知要花費多少錢糧。”

“就是,明國隨便伸出個手指都比我們的腰粗,咱們跟他們比簡直就是個窮光蛋。”畢力格一臉羨慕地說道。

“沒用的,這城牆嚇唬人可以,打起仗來不管用,”巴克一臉不屑地,然後又得意地說“聽我爺爺說,阿勒坦汗在的時候,我們想過長城就可以過長城,阿勒坦汗還帶著我們圍過明國的京師呢。”

李榆有點驚訝了“這麼高的城牆你們怎麼過去的?總不能飛過去吧。”

“找截城牆拆了就是了。”烏海插了一句。

“我明白了,再高大堅固的城牆也得靠人來守,人要是沒用什麼也幫不上忙,”李榆想了想說道,“這長城給我們也不要,反正我們也守不住,更守不起。”

“巴圖魯,你想不想到城上看看,明天我帶你去。”巴克對著李榆笑嘻嘻地說。

跟在李榆屁股後麵想當親兵的陳二柱、劉石頭馬上就喊著要一塊去,他們也想看看長城上的明軍到底什麼樣。


最新小说: 關於男配變成男主這件事 惡毒女修太誘,四個絕色道侶搶 長生獵戶,從趕山開始 阿克薩大洪水 陰差陽錯,我成了少爺的貼身女仆 仙破天穹 泥土 半夜和女鬼搶影子,她紅溫了 開局茅屋:我的宗門全無敵 今天也在努力做魔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