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節 求變(二)_大明之朔風疾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大明之朔風疾 > 第139節 求變(二)

第139節 求變(二)(1 / 1)

大明之朔風疾!

鄂爾泰說完有些喪氣了,李槐與李富貴相互看了一眼問道“通商當然必須有大量的錢幣可供流通,蒙元曾以錢鈔通行天下,而大明開國之初所發寶鈔卻形如廢紙、遭人痛恨,篤行兄可有見教?”

“大元錢鈔自有大元赫赫國威保障,而大元又廣積天下財物可供兌換,百姓與客商自然能接受,明國寶鈔卻隨意亂發,無金銀財物可兌換又不能用以抵稅,無非是朱家皇帝借以收刮民財罷了,遭人唾棄也在情理之中,”鄂爾泰說完,驚奇地望著李槐、李富貴問道,“你們也想發鈔嗎?這事太大了,還是等馬奇、範永鬥他們回來再說吧,天有點晚了,大家散去吧。”

眾人心事重重地走出大堂,迎麵卻見到巫浪哈抱著剛滿月不久的李蒙正向他們走來,巫浪哈現在的習慣就是抱著孩子到處竄,而且身邊還總跟個馬大嫂,也不知道這兩個女人怎麼黏糊到一起的,李富貴一言概括其中的原因——這兩個女人都愛錢,馬大嫂一到豐州就為她男人找差事,當時還挺著大肚子的巫浪哈也為她說話,李富貴乾脆把自己兼的匠作營差事交給了馬光遠,而馬光遠也確實能乾,把匠作營帶得有聲有色——豐州軍從金軍手裡搶來的那幫工匠眼裡,豐州工匠的本事太差了,他們想不立功都難,特彆是那些鐵匠、鑄匠,他們以前乾的是打造兵器和鑄炮的活,要是農具、箭簇、刀矛都做不好,都不好意思出去見人,有這些人出力,匠作營鐵廠的生鐵冶煉、鐵器製作水平突飛猛進,現在豐州的農具基本用不著從關內買了,大型鐵犁雖然還不如山西鏡麵犁好用,但也足以派上用場,鐵廠原來的主辦韓鐵匠對人家也是心服口服,甘心情願把主辦職位讓給永平來的鑄匠王天相,自己屈尊當幫辦,馬光遠也憑著手下工匠的驕人業績一躍成為豐州響當當的人物。

“鄂爾泰、李富貴,還有你李槐,你們都給我站住,你們把我說的事都忘了嗎?人家老馬多好的人啊,一心一意想為我們豐州出力,乾好了匠作營的差事不說,人家還要幫我們建武選營,這是多好的事啊,你們為什麼拖著不辦?”巫浪哈氣呼呼地堵著他們說道。

鄂爾泰見到巫浪哈就頭疼,武選營的事大統領府也考慮過,這確實是件好事,豐州衛所中帶兵的哨長、隊長識字的不多、懂兵法的更少,打起仗來敢玩命,就是有點亂哄哄的,李榆教給他們的就是聽號音、認旗號,跟著號聲、旗號行事,其他的他們也學不會,這幫家夥是該好好教教了,而掌兵事趙吉則提出一個更大的計劃,不僅要建武選營,另外還要建幾營常備兵,不能每逢出兵打仗就叫他到處拉人,他還提醒李富貴,你曾經說過一年後要養一千兵,現在該是兌現的時候了,趙吉一攪和事情就複雜了,正好又遇到暴雨成災,大統領府的人要下去,武選營的事就耽擱了。

李槐笑嗬嗬地從巫浪哈手中接過小李蒙,一邊逗著孩子,一邊說道“武選營的事大家都沒意見,這不大家都回來了嗎,大統領府這幾天就會把這事定下來。”

“我家老馬讀過的書可多了,還帶兵打過仗,他是個武將,總守著個匠作營人都要廢了,這個武選營交給他準沒錯,他是真想為咱們豐州做事啊!”馬大嫂趕緊給他男人說好話。

馬光遠倆口子早就盤算好了,馬光遠把建昌營拱手給了金軍,自己卻拔腿跑了,這個罪太大了,明國是絕對不能回去了,躲在豐州這個無法無天的地方最好,但這還不夠,還得有官當才行,匠作營就管些工匠、學徒沒多大前途,必須撈點大權才過癮,人家老白就聰明,自己人少了就趕緊拉人頭,不但從關內拉來四百多青壯,還截留了好幾百逃兵——金軍打到京畿後有不少明軍當了逃兵,打算取道關外回老家,路過豐州時被各千戶所抓了不少,豐州對逃兵的辦法也簡單,有口糧的一律放行,沒口糧的給我乾活,什麼時候把口糧掙夠了什麼時候再走,免得你路上沒吃沒喝禍害彆人,老白一回來就把這些人盯上了,連嚇帶騙拉人家入夥,他現在手裡有千把人了,以後肯定吃的開。倆口子合計,自己家絕對不能比老白混得差,可馬光遠手裡除了工匠就幾個親兵,手裡沒人比老白差遠了,反複琢磨後想出武選營這個事,以後豐州的軍官都出自老馬的手裡,那可比老白神氣多了,但老馬不好意思去講,隻好由馬大嫂親自出麵——馬大嫂正在教巫浪哈做生意,女人之間講話容易得多。

李富貴笑眯眯地對馬大嫂說“你回去告訴你們家老馬,叫他耐心再等幾天,大統領來信說了老馬有本事一定要重用,他的職位可不隻是武選營這麼簡單,你就回家等好消息吧。”

馬大嫂喜出望外,連聲道謝後陪著巫浪哈走了,李槐搖著頭苦笑道“軍製這一塊是大事,也到了要解決的時候了,漢民躲到京師去了,壓在咱們手上活可不少啊!”

“你急什麼,過幾天一起解決,回家吃飯!”鄂爾泰背著手揚長而去。

三天後,馬奇、範永鬥從得勝口回來了,不過他們是分前後兩撥回來的——這倆人到現在還走不到一塊,到得勝口各談各的事,回來也各走各的路,馬奇始終對範永鬥防著一手,一再叮囑巡檢所的畢力格、韓大功盯死範永鬥,看這家夥敢不敢有不法之舉,而範永鬥也派人盯著馬奇,一旦抓住這家夥貪墨受賄或者瀆職的把柄,他就打算向大斷事鄂爾泰舉報,馬奇商市司那個缺他可是一直盯著呢,兩個奸商互相防範,結果倒是倆人在豐州的名聲越來越好。

馬奇還帶回來大同參議朱以謙,他是奉大同巡撫張宗衡之命來宣讀聖旨的,張宗衡這半年多日子不好過,宣大三鎮入衛勤王惹了大禍,山西鎮兵潰良鄉,山西巡撫耿如杞和總兵王鴻功被定了死罪解入京師斬首,宣府總兵侯世祿在京師德勝門兵敗後逃回宣化也被問死罪,但朝廷考慮到他與滿桂最先趕到京畿有功,最後被定了個戍遣邊鎮,把老侯趕回榆林老家,巡撫李養衝卻沒那麼幸運,這老頭平時說話就不注意,以前回京召對時當著皇帝和朝臣的麵,公然說京師到地方的來使太多,不好好招待就辦不成事,而要接待好又花費巨大,這是當麵打皇上和朝廷的臉啊,這次吃侯世祿的掛落,沒人替他講好話,李養衝很冤枉地也被定了死罪斬首。皇帝發瘋了,宣大三鎮六個文武主官,三個死罪,一個戍遣,再加上一個滿桂戰死,就剩下他一個了,而且大同的前任巡撫、總兵也是問罪斬首的,想到這些張宗衡就不寒而栗,幸好他把李榆騙去關內打了幾場漂亮仗,朝廷不但沒有對大同兵敗的事說什麼,而且嘉獎他安撫邊外夷人有方,有朝中的同年還寫信告訴他,皇上對朝中的東林黨非常不滿,韓爌、錢龍錫和李標已經被趕回老家,宣大總督魏雲中的後台沒有了,很可能也乾不了多久,隻要他好好乾不出紕漏,下一任宣大總督有可能就是他,張宗衡這才重新揚起生活的信心,但還有個事讓他提心吊膽,西北的流賊開始向黃河以東流竄了,今年山西開春無雨、田地荒蕪,自然也是災民遍地,如果西北流賊與山西災民合流,那可就出煩了,山西巡撫宋統殷手裡一支像樣的官軍都沒有,肯定擋不住流賊,山西一糜爛大同也得遭殃,大同鎮同樣也無兵可用,要是流賊竄過來,他還真不知道怎麼辦。

張宗衡越來越覺得李榆可愛了,有他在邊外插漢隻能去找宣府的麻煩,要是他幫忙還用得著怕流賊嗎,而且用那家夥還便宜省錢。想通了這一點,張宗衡就覺得應該好好與豐州聯絡感情,正好朝廷對豐州封賞的聖旨到大同了,張宗衡專門派他的同鄉好友大同參議朱以謙去宣旨,而且告訴他一定要好好安撫這些人,參將以下官職隻要不讓他掏軍餉,散官也好實缺也好,報個名單上來大同這邊全認,另外還要鼓動這幫人勸李榆早點回來——李榆好打交道,他不回來張宗衡總有點不放心。

朱以謙也是豐州的熟人了,馬士英升任陽和副使後,他就代表大同出麵與豐州打交道,這個人比較實在,今年青黃不接的時候,他給豐州送來二千五百石米,豐州人對他的印象很好。朱以謙宣旨的時候有點亂,李槐、杜宏泰、白顯誌、張傳捷等人還能跪下接旨,劉興祚隻能說是半蹲半跪,趙吉搭著手站著,其他官員和看熱鬨的人則笑嘻嘻地看熱鬨,大統領府院子裡拴著的兩隻羊時不時也叫幾聲,朱以謙皺了皺眉,硬著頭皮宣讀聖旨,這地方不是關內,輪不到他指手畫腳,這裡的人也都是蠻夷,給你個麵子能來聽旨就不錯了,那會管你什麼禮節。

讀完聖旨,白顯誌和張傳捷裝模作樣說聲“謝主隆恩”,劉興祚卻抱怨說他已經辭官了,給他個定虜副將純粹多此一舉,趙吉扭頭就走了,看熱鬨的人一散去,李槐就滿臉堆笑對朱以謙說聲仲康兄辛苦了,然後就派人陪他下去休息。

李槐送走了朱以謙,揮手讓大家到大堂前的院子裡開會,範永鬥笑嗬嗬過來打招呼“掌書記,你看我把誰帶來了?”

“玉山,我大老王今日到訪,不會來的不是時候吧?”從範永鬥身後閃出一個青衣小帽的男子,向李槐拱手笑道。

“王大人,想不到您會來我們這裡,您可是我們想請都不敢請的貴客呀,”李槐驚喜地叫起來,大老王是太仆寺主事,山西、大同兩鎮的馬市都在他的掌管下,是豐州的老關係了,李槐奇怪這家夥是大明的京官,怎麼有膽子隨便竄到關外的蠻漢山來。

大老王和範永鬥都是馬士英一條線上的人,前段時間金軍在京畿鬨得厲害,他找了個借口就跑到山西了,到大同邊牆的馬市巡查時,正好把範永鬥找來談生意,一聽說豐州軍勤王不但連打勝仗,而且撈了不少錢回來,他馬上意識到有大生意做了,約了範永鬥一塊到了蠻漢山,至於他的身份適不適合出關早被他拋到腦後了。

“玉山,你們有要事商議,我就先住下,你們忙完了咱們再好好談談。”大老王很體諒地說道。

“哪裡的話,王大人來了就是我豐州的榮幸,不如這樣,王大人也進去聽聽,順便還可以給我們出出主意,”李槐拉著大老王就往大堂去,大老王猶豫了,李槐笑著說,“王大人是我們自己人,我們信得過,我們豐州這一套連我們自己都在摸索,不怕彆人聽。”

大堂前已經擠滿了人,大統領府和各千戶所、百戶所的官吏、板升和草原德高望重長者、範永鬥和方谘昆等商人代表、白顯誌、張傳捷等明軍軍官、新加入豐州的滿達海、庫拜等人都來了,巫浪哈也抱著小李蒙坐到了前麵,烏蘭要不是坐月子肯定也會來,院子裡足足有四百來人,已經去休息的朱以謙聽到嘈雜聲悄悄溜過來看,李槐見了他隻是微微一笑,示意他在大老王身邊坐下。

掌書記李槐主持會議,他首先對眾人講了目前豐州麵臨的形勢豐州經曆了大瘟疫之後人口降至四萬餘人,但今年開春以來,大青山裡的俄木倫、庫庫和屯的習令色兩個部落過不下去了,部眾大批湧入豐州投親靠友,而察哈爾人和鄂爾多斯人也零零星星竄進來不少,這些人趕都趕不走,大統領府隻好硬著頭皮把這些人編入衛所,加上這次出征帶回來的幾千人,豐州又達到五萬人口,人口多當然是好事,但豐州的農耕人口太少了,會種地的也就是板升的四千多丁,會放牧的人很多,牲畜數量卻增長緩慢,而且容易受天災影響,豐州地力有限,吃飯成了豐州的大問題,實際上這幾年豐州人能生存下來,靠的就是大做生意賺錢購買糧食。

李槐動情地說到“豐州人流血流汗也隻能維持半饑半飽,這不是我們想要過的日子,如今金國勢力猖獗,吞並草原的野心儘顯無疑,為了保衛我們的家園,我們還必須準備隨時打仗,豐州內憂外患逼得我們不得不求變,以變求溫飽生存,以變求禦敵自保。”

李富貴隨後發言當初他搞的那套做法也隻是為了生存的權宜之計,但是對糧食、牲畜統一公有,收獲統收統分吃大鍋飯的做法,也限製了農夫種糧、牧民放牧的積極性,大家更願意照顧自己的自留地、自留畜,衛所的莊稼、牲畜就是不如軍戶自家的長得好,現在是到了必須改一改的時候了。

大家都笑了,這種情況到處存在,千戶楊大誌、吳大有就經常抱怨忙於公事,自家的田顧不過來,豐州的官吏俸祿又少的可憐,他們當官反倒不如普通莊稼把式日子過得好。

板升的百戶達布大叔站起來說“咱們豐州隻有四千多板升的男丁種地,人是少了點,可種四萬畝地也太少了,如果莊稼人能出賣自己種的糧食得到好處,種十萬畝莊稼完全能做到,還會讓更多的勞力投入農耕,阿勒坦汗時召集關內漢民開田萬頃,養活了草原幾十萬人,豐州有的是土地,種地的人多了糧食也就自然多了,咱們還有山藥蛋、玉米這種寶貝,大夥準能吃飽肚子。”

察哈爾的杜漢老人逃荒到豐州一年了,老人做事公道,被公舉為千戶所的斷事,他也覺得大鍋飯不好吃了,說應該改一改了,豐州男女老少能放牧的有兩三萬人,現在卻隻有兩萬多牲畜放養,太糟蹋人力了,至少應該有牛羊馬駝十萬頭才對。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說個不停,把朱以謙、大老王驚得目瞪口呆,這種大事豐州居然是這樣商議的,回去說了彆人也不會相信,不過更讓他們驚奇的還在後麵。

趙吉跳出來說,他要準備和金國打仗,沒兵不行沒餉更不行,豐州現在隻有親衛營回來的四百人,其他的兵各回各家了,金國那麼強悍,就這點常備兵哪裡夠用,豐州至少要有兩千常備騎兵才行。白顯誌一聽馬上也說,他的明軍現在也算豐州軍了,大同不給他糧餉,那大統領府就得給他,他張口就要一千人的糧餉。接著馬光遠也開口了,豐州要與金國開戰就得有軍官,豐州的軍官能打是事實,可指揮能力太差了,那武選營就必須設,大統領府也得為武選營掏錢。

李富貴聽了嘿嘿一笑道“你們說的都對,我也沒意見,可大統領府沒有錢,要想有錢就得收稅,老範、老方,你們打算如何繳稅?”


最新小说: 萬國爭鋒:北莽!北莽! 一念神,一念魔 洪荒:我在闡教做教主 網癮宅男綁定星際戰鬥係統 人在鬥羅,最強輔助 容家那個病秧子,有點毒 冷王,你家王妃是絕世神醫! 攝政王的逗比特工王妃 海棠春鬨 盤點曆史遺憾,不,我要改變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