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廷柱是漢化的建州人,廣寧大戰時投靠老汗,曾經當過明軍的廣寧守備,對明清兩軍都很熟悉,但沒和豐州交過手,自認為大同騎兵確實強悍,但步兵隻略勝於明軍,葉臣、張存仁兩員悍將打成這樣出乎他的意料。
“守關的大同軍絕不少於一萬,光是南口就有三四千人,我們有兵兩萬,但大多是綠營漢兵,打順風仗還將就,遇到硬仗就軟蛋,這幫人指望不上,說到底還是兵力不足啊。”葉臣解釋道。
“大同軍火器厲害,銃炮打得又密又準,尤其是他們的地雷,一炸一大片,死人倒沒幾個,但挨上就鮮血淋漓、疼痛無比,弟兄們上了戰場就腿發軟。”葉臣揉著臉上的傷疤心有餘悸。
“軍隊先休整幾天,我馬上給睿王爺寫信。”石廷柱點點頭,四個人中巴哈納宗室出身,沒什麼作戰經驗,葉臣、張存仁久曆戰事,但資曆稍遜,按照以往的慣例,他理所當然就是這裡的老大。
三天後,清軍在南口誓師,石廷柱宣讀多爾袞諭書大清兵須奮勇當先,驅賊寇於山陝,迎禦駕於北京,皇恩浩蕩,特發全軍一個月軍餉,攻克居庸關再發兩個月軍餉,若攻入山西必不吝高官厚祿賞賜。張存仁隨後宣布實行營伍連坐法,官退兵敗則殺官,兵退官死則殺兵,全軍有進無退,務必攻克居庸關。
清軍士氣大振,潮水一般撲向南口,沉寂多時的戰場重新沸騰起來——綠營漢軍拿錢就肯賣命,選鋒隊身披重甲、臉裹毛氈為前驅,其他人揮舞刀矛緊隨其後,頂著密如雨點的銃子、箭矢向前進攻,有八旗兵在背後撐腰,這幫家夥甚至敢於肉搏。雙方激戰三天,各自傷亡慘重,大同軍寡不敵眾,南口外圍壕溝、堡壘先後失守,全軍被迫退入營寨死守。
南口吃緊,步四鎮副鎮統任守忠急匆匆趕來,見到前協協統盧光祖張口就問“老盧,前協傷亡如何?你還守得住南口嗎?”
“邪門了,我在明軍乾了二十年,沒見過他們如此玩命,折損了老子三成人呀,不過還能再打幾天,再給我增援一個營,奪回前麵那幾座堡,我就能守住南口。”盧光祖指著前方身穿明軍號衣卻打著清軍旗號的綠營兵說道。
任守忠沒答話,舉起千裡眼向前方觀察了一會兒,然後果斷地說道“不打了,周鎮統有令,前協撤回關城,你放把火,把營寨都給我燒了。”
傍晚,大同軍營寨突然起火,火借風勢把山口燒成一片火海,清軍明知對手要撤,卻無法向前追擊,直到夜裡火勢減弱,才清理出一條道路穿過山口,不過,通往關城的道路被嚴重破壞,攻城器械和紅夷大炮運不過去,清軍一邊鋪路一邊行軍,天光大亮才疲憊不堪地到達關下。
居庸關是京師的西北屏障,關城堅固高大,兩側山勢陡峭,正麵崎嶇狹窄難以展開兵力,清軍遠望雄關心驚膽戰,但石廷柱很果斷,下令馬上攻城——這簡直是拿綠營兵當炮灰,關城上銃炮無數,關下還埋了大量地雷,綠營兵沒靠近關牆就被打回來。
“硬攻肯定不行,用紅夷炮轟,早晚能打出個缺口,”石廷柱心裡有數了,看了一眼眾將不信的樣子,壓低聲音又說道,“大同軍不可能向邊牆上大量派兵駐防,找熟悉道路的降兵帶路,繞過關城截斷他們的後路,前後夾擊必能一舉而下。”
張存仁馬上點頭“好辦法,我和葉臣手下有的是京畿降兵,這件事交給我們。”
第二天一早,石廷柱、巴哈納把隨軍攜帶的四尊紅夷大炮調到關下轟擊城門,葉臣、張存仁悄悄帶領五千清兵向居庸關北口八達嶺方向迂回。
邊牆果然有疏漏,大多數地方隻有民兵守衛,清軍趁著夜色掩護毫不費力就奪取了八達嶺附近的一段邊牆,隨後兵分兩路,一路順著邊牆去奪北口,另一路出邊牆偷襲延慶城。
駐守北口的大同軍隻有步四鎮左協一個營,以及銃炮二鎮一個不滿員的步銃營,左協協統孫天慶得知有變,立刻帶兩個哨上了邊牆,與葉臣的兩千清軍正好狹路相逢,雙方互不相讓在邊牆上廝殺在一起,孫天慶人少漸漸有些不支,步銃營營官周柱子迅速趕來增援。
“吹號、吹號,讓我們的人撤,掉轉炮口給我打!”周柱子登上一座墩台大叫。
孫天慶聽到號聲馬上撤退,前麵的墩台上突然紅光一閃,跟在後麵的清兵被霰彈打倒一大片。
“衝上去,拿下那座墩台。”葉臣一躍而出,帶著清兵順著石階向上衝,這家夥太顯眼,周柱子身後的神銃手陳二水舉銃就打,銃子擊穿盔甲射入葉臣的大腿,疼得他打著滾翻下石階。
清軍邊往前衝邊放箭,正在重新裝填的炮手紛紛中箭倒下,周柱子急眼了,舉起一桶火藥砸下去,火藥落地被銃子擊燃,燒得清軍狼嚎鬼叫。
“用火藥砸,燒死他們。”孫天慶鼓掌大笑,幾桶火藥又扔下去,邊牆上頓時烈焰熊熊,步銃手借著火光連續齊射,把擠在狹窄邊牆上的清兵一片片射倒。
清軍撐不住了,亂哄哄往回跑,葉臣忍著傷痛連喊帶罵指揮殘兵占據一段邊牆,拿出火銃與大同軍對峙——偷襲徹底失敗,但他還必須等待張存仁的消息。
天大亮時,張存仁帶著數百人逃回來,他這一路更倒黴,還沒到延慶城就碰上一股大同騎兵,步兵哪是騎兵的對手,稀裡糊塗就敗下陣,能逃回來算萬幸,葉臣聽罷大叫一聲昏死過去。
張存仁帶著昏迷不醒的葉臣和不足兩千殘兵撤回大營,石廷柱、巴納哈也在唉聲歎氣,關城上火炮太多,至少有五尊紅夷大炮,居高臨下打占儘便宜,清軍不但轟城無果,反被擊毀兩尊寶貴的紅夷大炮,這仗沒法打了!
戰報傳到北京時,多爾袞正在焦頭爛額——大同軍突然出娘子關攻下井陘、鹿泉,兵鋒直指真定,吳三桂唯恐後路有失,扔下奄奄一息的闖軍不顧,從河南彰德飛也似的跑到真定,這下真保總兵薑鑲有借口了,向多爾袞告狀說,吳三桂擅自退兵,阻礙他收複失地。
直隸危機四伏,濟爾哈朗恐怕會以此為由拒絕遷都,但兵力不足何以平定亂局?多爾袞苦思良久,把洪承疇找來密談,隨後下諭洪承疇、祁充格、剛林出使大同,同時命令石廷柱等率軍撤回昌平,真定也暫且由吳三桂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