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尊世界的劉皇叔!
第101章100侍中的工作(四)
一個剛猛無比的聲音響起。
“臣,有話要說。”
聲如洪鐘,銅鼎震動。
殿內群臣無不捂住耳朵。
哪怕隔了簾子,劉備耳朵裡也是嗡嗡,甚至想說“還有高手?誰人使的獅子吼。”
“臣陶謙有話要說。”
隨著劉備喊出讚禮口令。
隻見一個高塔般“女菩薩”,小步趨行,來到陛下。
說是小步趨行,但在旁人眼裡,就好像是一座巨山在動。
“三讓徐州”的陶謙就這麼登場了?
劉備本以為陶謙是個和藹可親的中年女人。
畢竟《三國演義》裡“三讓徐州”的陶謙,可是一個病懨懨,人畜無害的小老頭,好像誰也打不過,隻能仰仗劉備。
然而,透過竹簾才發現。這裡的陶謙,竟然是一個很有武僧味道的女漢子。
虎目圓睜,銅皮鐵骨,眉心一點紅色,太陽穴微微鼓起,隻從脖子上就能看到暴起的筋肉。
劉備真怕這大姐騰空而起,掀開簾子,大喊一聲。
“雕蟲小技,竟敢班門弄斧!”
“大膽妖孽,還不速速現出原型!”
“大威天龍,世尊地藏,般若諸佛,般若巴嘛轟!”
隻聽議郎陶謙開口就說“王朗儒學世家,恐有偏袒之嫌,臣提議,本次論禮,可請天竺人,竺佛朔,擔任仲裁,竺佛朔非道非儒,可示公正。”
信仰阿彌陀佛的大乘佛法宗師,竺佛朔此刻應該出場。
但竺佛朔是番邦外臣,並無官職,隻在“大朝會”出現,不在“常朝”出現。
小乘佛法信徒的騎都尉安玄,也穿著朝服走了出來。
“臣也要與會。”
陶謙與安玄彼此看了一眼,就像是水與火,難以相容。
小乘佛法背後的“長老派”與大乘佛法背後的“大眾派”,仇恨已經延續百年。
阿大枕在劉備懷裡,笑了笑,真是想打瞌睡,枕頭就送來了。
“準奏。”
武僧般魁梧的陶謙行了一禮,小步返回座位,看她趨行就像看一座須彌山在動。
如天女般輕盈的安玄,她小步趨行的樣子,就像波斯女郎的舞蹈,美妙絕倫。
劉阿大,心想,這次看鄭玄還能變出什麼花樣。
王朗退回坐席,麵無表情,不知想些什麼。
劉備看著陶謙的背影,心想這貨一看就是個猛人,她能把徐州讓給我?
……
……
是的,陶謙揚佛。
佛教在漢朝禁止傳播。
舉茂才出身,性格剛直,從小好武,平定羌亂的陶謙,
她一到徐州,佛教就在徐州落地生根,大發展,大繁榮。
《後漢書》記載“陶謙治理下邳等三郡,起大浮屠寺,可容三千餘人,悉課讀佛經;又以信佛免役作號召,招致人戶五千餘,每浴佛,多設酒飯,布席於路,經數十裡,民人來觀及就食者且萬人”。
她手下的笮融所興建的佛祠、佛塔以“上累金盤、下為重樓”的結構,是早期佛塔的基本塔型,並且這一佛寺布局的形式基本上延續至唐初。
祠內所塑之黃金塑身的佛像也是文獻上有關佛像鑄造的最早記載。
佛教在民間的第一次大繁榮就是陶謙授意的傑作。
整本《後漢書》除了幾個漢朝帝姬,就你《陶謙傳》的佛教內容最多。
如果不是宗室出身,揚州刺史劉繇,帶兵剿了陶謙麾下的僧團領袖笮融。
再加上,曹阿瞞把陶謙打殘,陶謙這家夥說不定和張魯一樣,組建宗教割據勢力了!
有時候,劉備會想。
陶謙把徐州三次讓給玄德公,會不會有這麼一個因素,是因為玄德公的“大耳朵”很像“佛祖”?
劉備捏了捏,自己的耳垂。
安玄那家夥,怎麼就不拜我呢?
就因為我長得不像小乘佛法裡的佛祖?
哦,想起來了,安息國傳來的小乘佛法,不搞偶像崇拜,所以不崇拜佛像。
畢竟,小乘佛法是度己。大乘佛法是救世。
東漢有沒有佛像呢?
當然有!東漢最早的佛像是從天竺國傳來的。
我國最早出土的金銅佛像,就在東漢晚期的長安古墓。
那佛像沒有胡須,臉型圓潤,“耳朵”真的很大,垂到肩膀,手臂也很長。
如果劉備沒有胡須的話,大耳朵,長雙臂,那外貌,不就和佛像一模一樣了?
而且,南北朝不是有傳說,關二爺幫和尚建廟,就成了佛教的“伽藍護法”嗎?
說不定,劉備從陶謙手裡接管徐州,還依靠過佛教的力量呢?
畢竟,發展佛教這事兒,糜竺和笮融是搭班夥計,肯定也有份。
……
……
本以為事情告一段落。
然而,朝會要討論的事情還有很多。
比如徐州東海等郡賑災救荒事宜,錢糧從哪裡出。
比如防備西北羌人作亂的軍備,要不要給董卓購馬。
比如去年舉孝廉和茂才的策論,發現文章抄襲事件。
東漢有文案抄襲嗎?
當然有。
遍查蔡邕政見。
蔡邕作為文壇領袖,一直想著怎麼打擊文章抄襲,這事兒她說了好幾遍。
但是現在沒有查重工具,抄襲也解決不了。
而且查出來,人家頭上有雲,有山的,也不能把人家士族子弟怎麼樣。
蔡邕為什麼喜歡曹操?
因為曹老板舉孝廉的策論文章,是真的寫的好,而且原創!
曹老板要是寫文章不行,蔡邕見了她,早就捏著鼻子,躲得遠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