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分鐘後,錢複康推門而入,手裡還拿著一份文件。他走到袁家騮對麵坐下,目光中帶著詢問:
“怎麼了?看你臉色不太好。”
袁家騮沒有繞彎子,直接切入正題:
“陳方凱那邊出了點問題,‘生態圈1號’的試驗數據不太樂觀,植物生長出現了異常。其他的一些實驗進展的也不太順利。
他認為,在建立月球基地之前,我們應該先建立近地軌道空間站,在空間站上進行一係列太空植物生長的試驗,解決這些問題。”
“繞地空間站?”
錢複康聽完,眉頭也微微皺起。他放下手中的文件,沉思片刻,緩緩說道:
“陳方凱的構想確實有道理。近地軌道空間站的成本比月球基地低得多,而且我們可以利用現有的火箭技術,將空間站的模塊分批送入軌道。
這樣一來,我們可以在太空環境中進行長期試驗,積累數據,為未來的月球基地打下基礎。”
“從把人送上太空到進行登月,再到月球上建立永久基地,我們的步子邁的似乎有些太大了。”
錢複康深以為然的說道。
“是啊,那怕是直到現在。我們對太空幾乎沒有多少了解。”
袁家騮點了點頭,接過話頭說道:
“沒錯,近地軌道空間站不僅可以進行植物生長試驗,還可以測試其他關鍵係統,比如生命支持係統、能源供應係統等。
這些都是月球基地建設的前提條件。而且,空間站的建設和維護成本相對較低,我們可以分階段進行,不必一次性投入大量資金。”
想了一下,袁家騮說道:
“這個角度上來說,陳方凱的建議還是非常符合實際的。”
錢複康微微頷首,讚同道:
“確實,從技術角度來看,近地軌道空間站是一個更現實的選擇。而且,空間站的試驗數據可以直接應用到月球基地的建設中,減少未來的風險。”
兩人討論得越來越深入,話題從技術可行性逐漸轉向了實際操作。然而,隨著討論的深入,一個無法回避的問題逐漸浮出水麵——錢。
錢複康歎了口氣,語氣中帶著一絲無奈:
“空間站確實比月球基地省錢,但再省錢,也是一筆巨大的開支。
我們現在的預算已經非常緊張,如果再增加一個空間站項目,資金從哪裡來?”
沉默了片刻,袁家騮手指輕輕敲擊著桌麵,似乎在權衡著什麼。過了一會兒,他抬起頭,說道:
“資金問題確實是個大難題,但也不是完全沒有辦法。我們可以考慮以下幾種方案:第一,爭取的額外撥款,畢竟空間站項目對未來月球基地的建設至關重要;
第二,與國際航天機構合作,分攤成本和風險。”
聽完,錢複康眉頭稍微舒展了一些,看著袁家騮說道
“這些方案聽起來不錯,但實際操作起來恐怕沒那麼容易,我們的預算已經非常緊張,國際合作的話……我們和誰進行合作呢?是歐洲嗎?”
“就是他們。”
袁家騮笑了笑,語氣中帶著一絲自信:
“美國人和蘇聯人以及我們都已經上了月球,但是歐洲人在乾什麼?
他們甚至都沒有自己的太空人,這種情況下,歐洲人是非常渴望進入太空的。我們可以先從國際合作入手,爭取他們的支持。
畢竟,空間站所未有的一種新鮮事物,我相信歐洲各國肯定會非常感興趣的。”
袁家騮想了一下,然後說道:
“國際航天局雖然沒有成功,但是建立國際空間站,他們應該不會排斥的。”
“你的意思就是我們要用歐洲人的錢去發射我們的空間站,是嗎?”
錢複康說道:
“那些歐洲人可都精明著呢。他們怎麼可能會同意?”
“我沒有想過辦法讓他們同意,空間站並不是我們的空間站,而是國際空間站,他應該是象征著人類大團結的,並不屬於我們,而是屬於全人類。
嗯,我相信那些歐洲人聽到這個構想之後肯定會心動的。”
袁家騮站起身,說道:
“那就這麼定了。我們分頭行動,你這邊負責把空間站的基礎設計出來。我負責到歐洲去給歐洲的科學家們畫一個大餅,無論如何,我們都要把這個項目推進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