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基地的能源來自於永晝區的太陽能電池板,那些太陽能電池板,是四次月球任務遺留下來的,就像螞蟻搬家似的,一點點被送了過來,並且被不斷的串接在一起,而之所以發射“前哨一號”,就是因為能源供應得到了解決。
沒有穩定的能源供應,“前哨一號”無疑就是空談。
用了早餐之後,張國強來到了任務室,施奈德正在擺弄著他的試驗箱,他是植物學家,他曾在國際空間站進行過種植試驗,而現在他的任務,就是在前哨一號建立作物試驗室,最終實現月球基地的“自給自足”。
“施奈德,一會我和漢東出去,進行一號任務,你留守基地。”
“明白。”
施奈德點了點頭,說道:
“月球車我在值班的時候,已經檢查過了,一切正常。”
很快,張國強就和趙漢東穿上宇航服,然後通過氣閉閘離開了“前哨一號”,基地外停放著一輛月球車,還有一輛月球車在洞口“停車場”。
這兩輛月球車也是之前的任務遺留下來,他們駕駛的這輛月球車是第三次任務時發射到月球的,與第一輛不同的是,它的電池艙更大,通過加裝電池,使得它的續航裡程超過了120公裡,它具驚人的機動性,其最高時速可達20公裡。
而他們這次任務,是探索距離斯維爾德魯普漢森隕石坑15公裡的另一座隕石坑,它的麵積更大,更深。
在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影響下,美國、蘇聯對月球的探索都指向了隕石坑,除了這裡更適合建造月球基地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隕石坑是隕石撞擊形成的,而隕石上很有可能會有地球沒有的礦物元素。
這雖然是某種可能,但是前景卻非常誘人。
月球車緩緩駛出熔岩管幽深的洞口。張國強將鍍金濾光麵窗放下來,然後開始沿著預先規劃的路線,緩緩駛出隕石坑,朝著目的地駛去。
“氣壓正常,電池電量98%,通訊信號良好。”
趙漢東檢查著儀表盤,聲音在密閉的宇航服內顯得有些沉悶。一路上,他們幾次停下車,在未探索的區域進行采樣,雖然太空服僅能提供6.58個小時的太空探索時間,但是月球車上卻攜帶有氧氣,可以提供額外的四個小時供氧,這是為了避免意外發生。
用了差不多兩小時,他們才抵達目的地。當他們抵達目標隕石坑邊緣時,一個直徑約十公裡的巨大碗狀坑洞展現在眼前。
“比想象的看起來要大。”
趙漢東吹了個口哨,說道:
“如果這裡有水冰,再加上熔岩管……”
“那就比斯維爾德魯普漢森強多了。”
張國強接過話,語氣裡帶著笑意,
“不過話說回來,五平方公裡也不小了。”
“是不小了,想把那裡填滿,至少需要送過來幾千人,甚至上萬人。”
這顯然是不可能的,成本太高了。
“走吧,按計劃先繞到隕石坑北側。”
張國強操縱著月球車向前行駛,隻有輕微的電機嗡鳴透過車體傳來。
陽光斜射在隕石坑邊緣,形成一道鮮明的明暗分界線。他們沿著這條邊緣通道行駛,左側是刺目的永晝區,右側則是永恒的黑暗。張國強放慢車速,讓探照燈的光束掃過永夜區的陰影。
兩人說笑著,月球車沿著坑壁緩緩移動,尋找合適的下坡路徑。很快,他們發現了一處坡度較緩的通道,可能是遠古時期隕石撞擊時形成的滑坡。
“就這裡了,小心點。”
張國強降低車速,讓月球車以步行般的速度慢慢下滑。輪胎偶爾打滑,激起一片片月塵,在探照燈下像慢動作的雪花般飄落。
進入坑底後,張國強停下車輛,坑底可能存在著礦物富集區。
“先去東北角那個凸起處。”
趙漢東指著遠處說道:
“隕石撞擊的高溫高壓可能會產生特殊礦物相,當然,也有可能帶來一些新的未知的礦物。”
月球車再次啟動,向著目標駛去。張國強的目光掃過隕石坑,永夜區的黑暗像一堵無形的牆,而他們的探照燈或許是那些黑暗區從形成以來獲得的第一道光亮。
很快,他們就開始了工作,張國強的探礦錘輕輕敲擊在月岩表麵,揚起的塵埃在低重力環境下緩慢飄落。
而作為地質學家的趙漢東,則在那裡根據石頭的表麵形態對其進行基本的分析,以確定應該采取哪些標本,然後再帶回基地進行進一步的分析。
這也正是趙漢東來到月球的原因,就是通過對月球礦物的分析,尋找進一步開發月球的可能,而這種可能,就是月球上有值得人類不惜重金開發的價值。
而這種價值,就存在於這些在礦物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