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建設真正的月球棲息地,就必須要把數以萬噸的物資發射到月球。
而這就必須要有廉價的發射工具,就目前來說,唯一可行的選項是什麼?
就是可重複使用的火箭。
它可大大降低了火箭發射的成本,畢竟,在火箭發射成本中,其中火箭製造占大頭。也正因如此,在過去的幾年中,太空探索技術公司,一直在進行這方麵的研究。
當美國和蘇聯在進行著種種太空競賽,爭取國家榮譽的時候,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卻把大量的技術,投入到了可重複使用火箭的研究上。
在萬戶角的研究中心樓頂,和不少研究員一樣,趙鄉銘會在用過午餐後在這裡抽煙,幾個煙搭子在抽著煙的時候,聊著的話題,自然還是他們的工作。
“……由於在運載火箭的成本構成中,火箭一級占比約為60%,上麵級占20%,整流罩占10%,其餘10%為推進劑、複用等發射相關成本,因此對投入成本高的關鍵部位進行回收利用可以大幅攤薄單次成本。”
剛剛加入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趙鄉銘,一進公司,就進入了可重複使用火箭項目組,對於一心想要進入太空時代的他來說,雖然明知道這種化學能火箭隻能讓人類成為“太空南島人”。
但是就目前來說,這卻是人類走向太空唯一的選擇,而其中可重複使用火箭則是其中的關鍵所在。說著可回收火箭的成本優勢時,趙鄉銘深吸了一口煙,說道。
“所以,可重複使用火箭,是降低發射成本,進入太空的關鍵所在,而可重複使用運載火箭遵循先一級重複使用後完全重複使用,然後再是二級,這樣一步步來,才是最穩妥的方案。”
一旁的何安濤說道:
“對,這也是咱們目前的工作,不過,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非常困難。”
趙鄉銘搖頭說道:
“但是技術路徑很清晰,不改變運載火箭基本外形,通過增設氣動舵、著陸機構等。運載火箭子級工作完畢後進入滑行調姿態段,在再入大氣層初始階段進行動力減速,以滿足飛行剖麵中載荷與熱環境的約束,之後依靠氣動力進行減速,著陸階段采用主動力進行減速與調整,最後依靠火箭發動機推力調整進行緩衝,最終完成回收。”
這個技術路徑是李毅安給出來的,在過去的幾年裡,研究人員一直在這個路徑上進行著研究,雖然已經取得了一些突破,但……一切還是剛剛開始。
“而且,我們的優勢很大。”
望著遠處隱約可見的火箭發動機試驗台,趙鄉銘說道:
“我們使用的甲烷發動機,相比於煤油機有低積碳的優勢,可以說天生適合回收使用,現在的關鍵,就是二次點火以及推力的調整,隻要實現這兩點,剩下的也就沒有什麼問題了。”
“這隻是發動機,還有火箭箭體的控製,這不僅僅隻是增設氣動舵,還涉及到火箭的飛行控製係統,也就是說,我們需要更好的處理器。”
“這一點,就交給矽穀吧。”
在天台上,幾名年青的科學家,就這樣聊著他們的工作,而在聊天的時候,趙鄉銘總是會把目光投向天空,似乎是想要看穿天穹,看到月球。
月球上的“前哨一號”基地。
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人類放出的第一艘“太空獨木舟”。
這艘獨木舟用了三天的時間抵達了月球。
在接下來的時間,他們會研製出新的可回收火箭,儘可能的降低前往月球的成本,並最終在那裡建立真正的棲息地。
就像南島人在灣島放出獨木舟一樣,他們走向太洋。
而現在,他們走向了太空。
可是靠著那樣的獨木舟征服了太空,也不過隻是太空時代的南島人。
有一天,他們乘坐“太空獨木舟”,前往月球、火星以及小行星帶,並最終散布在浩瀚的太空之中。
像南島人一樣,在那些星球生活,但也就是如此了。
“南島人……”
趙鄉銘默默的嘀咕一句,眉頭皺的更緊了。
可是如何才能擺脫現在的化學能火箭呢?
眉頭緊鎖的,趙鄉銘就是這樣凝視著天空,凝視著月球。
……
月球,斯維爾德魯普漢森隕石坑,漆黑的熔岩洞內,從“前哨一號”的窗口透出的燈亮,打破了洞內的黑暗。
“前哨一號”基地內,模擬日出的燈光亮起。
美美的睡了一覺的張國強,在起床前甚至伸了個懶腰,然後便穿上藍色製服,走出了睡眠艙。
如果不是因為重力的關係,他甚至有種錯覺——自己在地球上。
“前哨一號”並不大,隻有36平方米,充氣式艙體的蒙皮材料體係由多層柔性複合材料。雖然輕薄,但因為建在熔岩管內,所以不需要擔心宇宙輻射等傷害,而且熔岩管內適宜的溫度,也讓最大限度的降低了基地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