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冷戰之後……再也沒有這方麵的動力了。
所以,要讓太空探索持續下去,就必須在太空中找到回報。
“這也就是我們為什麼要在月球上進行深度探索的原因。”
看著袁家騮,李毅安說道:
“我們現在對月球僅僅隻勘探了幾十平方公裡,就已經發現了三斜鐵輝石以及多種在地球上並不存在的礦物,如果進一步擴大我們的勘探範圍,或許會找到更多地球上並不存在的礦物,也許,他們的發現將會幫助我們解決很多物理學上的難題。”
這並不是李毅安的幻想,而基於現實的設想。月球無氧、缺水、溫差大的特殊環境很有可能會形成一些其獨有的礦物,而於此同時隕石持續轟擊,本身就有可能一些樓上並不存在的金屬或者礦物質。
元素周期表並不是宇宙元素的全部。而且元素周期表也在不斷的擴充之中。
就像2015年至2016年,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確認了四種新元素——原子序數113、115、117、118,填補了第七周期,
而第119號,120號元素的創造也正在路上。
既然人類可以通過科學創造新的元素,那麼宇宙中肯定也有其獨特新元素。
那些新元素的發現甚至有可能將會解決常溫超導以及太空探索等一係列的困擾人類的問題。
“我不知道月球上到底有沒有那些新的元素?我相信如果說有的話,那麼他肯定就靜靜的躺在月球,火星或者小行星帶的某一個位置等待著我們去發現,一旦我們發現了它,那麼人類勢必會進入一個新的領域。”
那個領域是什麼模樣的?
是未知的。
也是讓人類所向往的。發現甚至有可能把人類助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將會徹底改變人類的命運。
地球是人類的搖籃,人類不可能永遠隻待在這個搖籃之中,但是想要走出這個搖籃又是如此的困難,或許解決的辦法就在宇宙之中。
很有可能就在月球上。
所以相比於去火星上去插旗,在李毅安看來,更重要的是月球,對月球進行全方位的勘探,而這就需要月球永久基地的支持。
“要實現這一切,我們必須要進一步擴大自己的月球計劃。”
李毅安說道:
“所以,我們並不僅僅隻是需要幾個“充氣城堡”,而是需要成百上千常駐月球的工作人員。
開始的時候這是一支考察隊,是地質隊,然後,就是一個定居點。”
這個步驟就像是當年西班牙人發現新大陸之後的那種節奏一樣,一開始僅僅隻是幾十個人,後來就是一個據點,然後就是一片殖民地。
“他們將會在月球上進行深度的探索,在那裡搜尋可能存在的新元素,至於會發現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是在那裡尋找著某一種可能。”
這種可能性存在嗎?
李毅安並不清楚,但是當年西班牙人抵達新大陸的時候,他們在當地發現了什麼呢?
什麼都沒有發現!
至少以當時的標準來說,他們什麼都沒有發現,他們在那裡發現了什麼?
煙草,梅毒。
至於夢寐以求的香料,連個影子都沒有見到。
可是僅僅隻是幾十年之後,所有的一切都被改變了。
不僅僅是因為種植煙草所帶來的利潤,還有,他們在當地發現了黃金。發現了白銀。
正是這些貴重金屬驅使著人類走出舊大陸,前仆後繼的前往新大陸。
這就是人類。
是人類的欲望驅使著人類的發展和進步。而這種欲望就包括對財富的渴望。
這種渴望同樣也存在於月球上。至少月球上存在的這種可能,如果這一切變成現實的話,那麼月球就會成為新大陸,就會吸引著人類在那裡投入巨額的資金,去探索去發現,去掠奪,不對,應該說開發才對。
月球就那麼大,它上麵的資源是有限的,無論是建設太空基地的熔岩管,還是存在的寶貴礦產資源。
所以,現在最重要的還是開發月球,最終把太空變成會下金蛋的母雞,而不是燒錢機器。
這天他們兩個人在那裡談論了很長時間,談論的更多的是有關太空開發的暢想。
也正是這一些暢想決定了未來幾十年探索技術公司的研究方向,等到聊天結束之後,袁家騮又提到:
“布勞恩最近會幾天回來長安,他可能會在月球基地上向我們尋求幫助。”
聽著袁家騮提到布勞恩的時候,李毅安想一下然後說到:
“幫助他們是可以的,現在美國是在和蘇聯競爭月球基地嗎?我們需要他們之間的競爭白熱化一些,不過我們總是需要一些回報的。看一看,他們有什麼是我們需要的,然後趁機交換過來。”
這是趁火打劫嗎?當然不是,這不過隻是交易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