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未來呢?
對於有的人來說,他們看到的未來在地球,而對於有些人來說,他們所看到的未來在太空。
黑格爾曾說過:一個民族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他們才有希望。
在這個時代,毫無疑問的就是——每一個有誌未來的國家都在仰望著星空,而有的國家已經置身於星空。
在SEA於月球的熔岩管內建立人類第一個月球永久基地“前哨一號”之後,美國的“詹姆斯敦基地”在年初1月23日,搶先於蘇聯之前,成功展開於月球熔岩管內。
1607年初夏,104名英國人曆經艱險航程之後終於在弗吉尼亞沿岸成功登陸,並順著詹姆斯河河畔建立起一座聚落。從此,詹姆斯敦成為了北美的第一個永久殖民地。
而美國以此“詹姆斯敦基地”為其月球基地命名,其想法可想而知。
隨後,蘇聯的“加加林月球基地”也被整體發射到了月球,與熔岩管基地不同,它是人類第一個月麵基地。
嗯,蘇聯又奪取了一個世界第一。
它以此來宣稱——蘇聯才是最先抵達月球的國家。同時,這還有一個隱喻——美國人隻會在月球鑽進老鼠洞裡,而蘇聯才置身於陽光之下,置身於光明之中。
有時候,贏,是無處不在的,隻要你換一個角度,總能找到贏的角度。
在一定程度上來說,在時光進入到這一年之後,這個世界除了戰爭之外,最吸引人們眼球的就是這場月球競賽。
畢竟這個時代人類還是對太空充滿了想象。
6月13日,月球13號火箭於萬戶角成功發射,幾天後,三名宇航員抵達了“前哨一號”基地,此時基地經過一次擴建,麵積已經超過140平方米——這是月球上最大月球基地。
“除了成為先行者,我們彆無選擇。”
在“前哨基地”內,在走出氣閘的時候,宇航員勞倫斯就看到了鋁牌上的這句話。
一名地質學家的勞倫斯,進入前哨1號的時候,甚至有一種感覺——進入了聖殿之中。
這不是月球的聖殿,而是地質的聖殿。
他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感覺,是因為自從去年前哨1號基地投入使用以來,隨著探索距離的擴大,他們已經在月球上發現了十餘種月球獨有的礦物以及晶體。
對於地質學家來說,這裡自然是一座聖殿,一座發現新物產的聖殿!
那些發現,隨時都有可能給人類帶來意想不到的改變。
“歡迎你的到來,勞倫斯博士。”
這時有一個人走了過來,是宇航員漢克,隻見他把口的一個藍色貼標識貼到了他的胸前。
“博士,現在開始你就是前哨1號的菜鳥,直到下一個一次抵達前哨1號的宇航員。來到之後,你都是菜鳥。”
“菜鳥?”
勞倫斯有些詫異的看著對方。
“對,在基地所有人都可以使喚你,都可以命令你,好吧,歡迎你的到來,讓我脫離了苦海。”
他的的話音剛落,第二任務小組指揮官劉佳偉就說道:
“漢克帶他們去宿舍區,幫他們安頓下來。”
劉佳偉隨後走到任務小組指揮官林浩東的麵前,說道:
“浩東,歡迎你再一次抵達月球。怎麼樣?和你上一次來月球這裡有什麼不一樣?”
林浩東是乘月球7號的抵達的月球,那時候,他們僅僅隻是在月表進行了探測。
“嗯……最大的不一樣就是,我可以脫掉宇航服了。”
林浩東的話,讓劉佳偉哈哈大笑起來,然後,他就對自己過去幾個月裡任務小組實施任務情況做了簡單的介紹,然後又說道:
“對了,探險者一號我們完成了檢查,你準備什麼時候開始任務?”
“明天吧……”
林浩東朝著基地外看了一眼,所有的宇航員之中,他是唯一一名完成了探險者一號駕駛訓練的宇航員。
月球基地的氣閘艙門緩緩開啟,林浩東和勞倫斯穿著笨重的宇航服,一前一後地踏入這片永恒的灰色荒漠。他們的靴子在細密的月塵上留下清晰的腳印,每一步都激起微小的塵埃,在低重力環境下緩緩飄落。
兩人登上停在基地外的月球車,林浩東熟練地啟動引擎。車輪碾過崎嶇的地表,駛出熔岩管庇護所的陰影。當月球車翻過一道低矮的環形山脊時,陽光突然傾瀉而下,照亮了前方平坦月海上的金屬造物——探路者一號。
那艘月球飛船靜靜矗立在月麵上,修長的銀色機身反射著刺目的陽光,這個月球飛船看起來和早期的登月艙有點類似,它使用多台小型火箭發動機提供動力。飛船兩側展開的太陽能電池板像一對巨大的翅膀,在真空中毫無顫動。
“勞倫斯,你看,”
林浩東的聲音通過通訊係統傳來,帶著掩飾不住的興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