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界危在旦夕!
陰暗的山洞內,通風扇在嗡嗡轉動,吊掛的電燈呼呼亂閃。單調的環境下隻有某個低緩的聲音在誦讀經文,聽久了令人昏昏欲睡。
卡赫維奇剛剛處理洞穴外的發電機故障,邁步進洞就皺眉抬頭,詛咒賣印度劣質貨的巴基斯坦商人。
洞穴內,瞎了一隻眼的奧馬爾坐在地毯上,正在教自己的孩子閱讀經文。三個妻子來回伺候他,有一個還是‘本拉登’的大女兒。
奧馬爾之所以能成為‘塔利班’首領並不是因為能力,而是因為其‘虔誠的信仰’。說白了就是一根筋。
因為極度窮苦的貧民無法在物資上得到收獲,必然選擇精神上的極端化,追隨‘塔利班’成了某種無奈的選擇。
這也是為什麼國內很多老年人會信教,因為精神極度空虛和失落。
卡赫維奇原本以為這位‘信眾之長’能創造奇跡,畢竟美軍花了二十年也沒能消滅‘塔利班’。但現實也給他重重一擊,因為這次的對手不是美軍。
美軍也搞扶貧,但壓根不信任當地人,隻喜歡高高在上的進行指導。
‘聖光’可沒美軍那麼有錢,反而主動了解當地文化,大量招募當地人,壓根沒想過要去改變什麼。
這‘無欲則剛’的厲害可把卡赫維奇給折騰苦了。他開始盼著‘北方聯盟’打過來,畢竟幾萬‘塔利班’士兵日夜枕戈待旦是純消耗。
不打仗,乾耗著,吃喝可一點不少。
可‘北方聯盟’也是菜雞,壓根就沒想南下。
於是雙方對峙,就‘塔利班’窮的那副鬼樣,幾萬張口在半年內輕輕鬆鬆把‘兄弟會’給的兩千萬美元援助吃乾抹儘,一點渣都不剩。
‘兄弟會’已經在猶豫了,畢竟誰的錢都不是大風刮來的,兩千萬美元並不多,但看不到任何成效啊。
再想想美軍折騰二十年花掉的‘兩萬億’,誰還願意朝這個無底洞裡投錢?
卡赫維奇痛定思痛也想學‘聖光’搞商隊進行自我維持。但隻要翻開地圖看一眼,他就得哭出兩行淚來。
阿富汗的大多數人口不在南方的沙漠,而是在北方的山穀中。山穀中還歹還有點積雪融水,可以搞點農牧業。
南方除了少數綠洲,大片是沙漠。‘塔利班’的地盤裡除了沙子,真的啥都沒有。
喀布爾有兩三百萬人口,‘聖光’的商隊能在北方的山穀裡采購到皮革、乾果、牛羊,還能抽空搞點水利發電啥的。
卡赫維奇在隻有二十萬人口的坎大哈啥也撈不到。
雙方經濟基礎就不對等。
奧馬爾每天隻讀經,其他的什麼也不乾。但極端人士也是要吃喝拉撒的,照顧這位‘信眾之長’還特彆費勁,既要保證他的安全和健康,還得足夠隱蔽。
如果是美軍占領阿富汗,卡赫維奇有信心保護好奧馬爾,因為當地居民心向‘塔利班’。但‘聖光’挖牆角的方式和速度超乎想象。
這隱蔽點內,發電機是中國的,煤油爐是中國的,對講機同樣是中國的。好不容易換幾個印度產的燈泡,三天兩頭的壞。
而在山洞附近的村落,往來商販出現的更加頻繁。
‘聖光’的商隊無法進入‘塔利班’控製的核心區,但阿富汗自己的小販填補這方麵空白。
牧民的牛羊可以比過去賣更高價錢,獲得的商品也更耐用,價格更低。都是窮極了的人,誰能抵禦這種便利?
‘塔利班’的高層很不願意相信一個事實,從遙遠中國運來的商品能比阿富汗當地的商品更便宜?這不可能。
阿富汗的人工多廉價啊,阿富汗的女人隻要給口吃的就能任勞任怨的乾活。她們紡織的羊絨土布又厚又結實,肯定要比進口貨便宜啊。
但現實無情的打臉了。
‘聖光’將中亞的棉花、羊毛、皮革用飛機運到喀什,在當地雇工培訓建紡織廠,生產的產品再用飛機運回來繼續換中亞的牛羊礦產。
工業化規模生產的質量要遠超阿富汗婦女的手工產品,價格基本持平,甚至能再便宜些——‘聖光’確實不掙錢,甚至還會賠點錢進去開發市場。
‘拚多多’砍價的那些招數證明一件事——一個聰明人就為了砍個幾毛錢,能把自己認識的所有親屬朋友挨個喊一遍。
所以哪怕每年賠上幾個億都不算啥。
喀什的工人能掙錢,阿富汗的民眾能省錢還能賺錢。正向經濟循環一旦建立,它自己就能持續發展。
‘聖光’沒能在農牧產品中賺錢,它也看不上那仨瓜倆棗。隻要當地民眾不乾擾它修路開礦就行,工業化才是賺錢的大頭。
卡赫維奇如何破解這個難題?
靠競爭是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