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娛行者!
暑假期間,江蘇省台出現一段廣告,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
首先是一段畫麵,一位身著長袍的少年,英俊儒雅,站在講台上作演講狀。
接著是黑壓壓一片觀眾,紛紛鼓掌,反應熱烈。
然後便是重新製作的古人漫畫,配合著少年幾句經典的話語。
“諾,相當於現在的ok”“呂布想曹操這個賊,狡猾狡猾地!”“袁紹整天在家裡麵大會賓客,用現在的話說就是辦沙龍,開,車水馬龍,門庭若市。這個事情當時就引起了當局的注意。”…………
中間則開始穿插介紹,主持人渾厚的嗓音,緩緩敘述
他,功課倒數,卻被校長稱為才子。
他,為人低調,卻在當地無人不曉。
他,老師許多,卻都自稱是他的學生。
他的演講,被學生們推崇,被老師們模仿,被當地人流傳。
他的演講,必定座無虛席,必定掌聲不斷,必定有人自遠方特意趕來聽講。
他就是來自桃源中學的學生,張斯。
那麼,他的演講為什麼有這麼大的魔力呢?他的三國又有怎麼的特殊之處呢?
敬請收看本周六下午四點,《百家講壇》之《張斯品三國》!
在電視上演講,不是沒有過,但講曆史的很少,大抵都是一些法律傳奇等等。至於真麼亮地講台,這麼寬敞的觀眾席就更沒見過了。當然,這都不是最吸引人的地方。
最吸引人的地方在於那身長袍,這是講曆史,還是說相聲?
比這更吸引人的,則是主講人的年齡。
儘管化了妝,做了許多修飾,可還是一眼便能看出是個少年。
這就太不靠譜了,找個小孩子來做演講?
唯一看著舒心的地方,大概是這少年挺俊秀,尤其在這身衣服地承托下,更顯得風度翩翩,滿是書卷氣息,就像個有才學的小書生。
儘管不看好這個節目,可好奇心卻被吊起來了。想看看這少年為什麼是“才子”,怎麼就“無人不曉”了,到底有什麼“特殊”之處。
電視台做事,自然有電視台的道理,其中一定有玄虛。
這麼一想,便墜入秦正遠等人的設的陷阱中了。
之前的時候,秦正遠等主創人員曾商量過,教育類節目受眾有限。若是中規中矩地宣傳,定然沒人願意看的。
焦點放在三國上也不行,因為跟三國有關的東西太多,不差這一件。
唯一會令人產生興趣的,隻有張斯這個人了。
大學教授講三國,理所當然,對曆史感興趣的會聽,對曆史不感興趣的就不會聽。
要是主講人隻有十六七歲呢?講的好不好先不說,至少有許多人會因為好奇而去看個究竟。
能把人吸引來,就算成功了。
至於剩下的,那就沒辦法了,能不能留的住,得靠具體內容。
周六下午的時候,節目開始了。
一段深沉的音樂開頭,幾個立體大字自空中出現,藍色的背景,逐漸看清全部,幾個字並列在一起百家講壇
片頭很簡單,卻也顯得樸素大方,很有種從容大氣的感覺。
然後便直截了當地進入了主題,主持人出現在講壇上,下麵是坐滿了的觀眾。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主講人,張斯。今天給大家講的是……”
簡單的開場白,之後便開始講正題了。
沒什麼故弄玄虛的地方,也沒什麼另外地節目,越看越覺得是一場真正的演講。許多人有些失望,就這樣?聽一個小孩子講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