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娛行者!
聽孫術傳來的消息,《活埋》衝破種種障礙,已順利進入決賽單元。
由於並沒有重要的華語片參與,華夏民眾對這一電影節缺乏興趣,幾乎沒什麼關注度。這也導致現場未出現華夏的記者,當張斯的電影引起西方電影人議論的時候,大陸竟沒有絲毫消息。
影壇依然沉靜著,依著慣性向前走。
張斯並不在乎,也未打算將消息透露,令媒體知曉。畢竟還隻是決賽,結果如何,尚在未知。雖然走到這一步,已足夠他這樣新人揚眉吐氣了。但他卻不會欣喜,將那麼多先進的東西帶來,若不能如願,可就對不起原作者了。
如能順利奪魁,到時候再宣傳,也比現在轟動些。
倒是興辦義學的事,有了結果。
由於張倩依投錢乾淨利落,政府部門又非常配合,進展非常迅速。事實證明,隻要將事情交與真正的勞動人民,不需要那麼多審批阻撓之類的,行事效率還是很高的。
張倩依來電問他,校名如何定。
按慣例,由於是行善,捐建的小學將會用捐獻人的名字來命名。這是件極為光榮的事情,許多人聽了,要眉開眼笑的。
而這次投建的幾所小學,若不用張斯的名,就該用張倩依的名。
政府部門與校方的意思很明顯,他們希望能用張斯的名,一者要借他的名氣,招徠學生;二者也與身份相關,張斯是讀書人,相較張倩依這個商人,更適宜與學校結合在一起。
當然,這得取決與張斯的決定。
張倩依倒是無所謂,她固然是個善良的姑娘,興辦義學的事,卻並非她想到的。若非張斯執意,她絕不會犧牲報刊的發展速度,來捐助這些東西。按她的意思,這種事應該到七老八十,而又非常富裕的時候做。
那時的錢花不掉就浪費了,興辦義學正好。
張斯聞言莞爾,這個想法說來也不差。
平日裡見了小動物受傷,哪怕是它們胃口不好,女人也難過不已,要費許多心思來好好服侍。若是效果不好,小貓小兔死掉了,她們或許還要傷心地流淚呢。而如今的孩子失學就擺在麵前,她們反而無動於衷了。
難不成,小動物竟比孩子還重要?
所以他時常會感覺,女人們是虛偽的,但想想又不對,或許,那就是一種不為人知的天性,不能從道德的角度分析。
張倩依很支持學校以“張斯”來命名,單雲清也說這是一種積德的舉動,表示讚成。
張斯並不在乎是否“積德”,男子漢大丈夫行事,憑的是良心道義,不論天,不言命,貴在無愧於心。至於其它,不是他該考慮的,還是交與老天吧。若人生輪回,他的結局不好,也在所不惜。
而他感覺用自己的名,有失低調,似乎故意炫耀。
而其它幾方比較堅持,最後妥協,決定取他父親之名,稱為“秋楓書院”。既然是仙去的人,自然說不上炫耀,而“秋楓”二字,確實也比“斯”來的好聽,帶著些瀟灑的書卷氣,更符合山區或鄉野的風景。
至於通俗些的稱呼,則直接命名為“希望小學”。
接得小王老師來信,桃源鄉下的學校已經投入使用,而他則成為第一任校長。由於學費全免,又早餐,許多家庭都孩子送來上學。也來了幾位教師,但仍不夠使用,隻能以後慢慢添加了。
對此,張斯一時也沒辦法解決。
到“秋楓書院”教書的,大都是本地人,因戀家的緣故,才留下的。至於外地人,則沒多少興趣,因為工資不高,吸引不住彆人。隻有那些心存善念的,出於支援的考慮,才會來教一段時間,至於以後,大概也會走的。
張斯歎了口氣,將信件卷起,放入了抽屜中。
“看的什麼?”一旁的柳璃好奇地問道。
張斯說道“家裡轉來的信,有關建小學的事。”
柳璃“哦”了一聲,興趣不大,沒再問下去。
“走,咱們去跳舞。”她拉過張斯的手,便要下樓。
張斯意緒不高,但又不願掃她興,將翻開的書覆在桌上,隨她下樓了。楚韻正練習著,見兩人來了,卻當沒看見,並不停下來。
看來是被柳璃訓多了,不敢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