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娛行者!
“小龍女一聲驚叫,楊過已站直身子,笑道‘姑姑,你再也趕我不出去啦。’一言甫畢,騰騰兩聲猛響,兩塊巨石已然著地。
小龍女驚喜交集,淚動過度,險些又要暈去,倚靠在石壁之上,隻是喘氣,過了良久,才道‘好罷,咱兩個便死在一起。’牽著楊過的手,走向內室。”
在世界所有的小說中,《神雕俠侶》是男女情感最濃烈的著作之一。
雖然是武俠,但將種種情感寫的深刻入骨,令人感動涕零,難以自已。當楊過因為怕死,自小龍女身邊逃開的時候,許多讀者的心便像被刀狠狠地劃開,痛的鑽心,真想立刻衝進書裡,將他拉住,陪在姑姑身邊。
而當楊過割舍不下,終於又衝了回來,站在小龍女身邊時,讀者已激動地拍桌。
儘管斷龍石被放下,兩人將困死在墓中,讀者惋惜的同時,卻並不替他們感覺後悔。生同床,死同穴,這是多麼難得的事,若真能得到這樣的情感,這輩子還有什麼遺憾呢?
最多也隻能像李莫愁那樣,歎息地說一句“師妹,你的誓言破了,你可下山去啦。”
“楊過與郭靖一樣,都是陽剛威猛的人物。郭靖是愚笨的,卻用理性的行為限製了自己的陽剛,楊過是聰穎的,但以輕率的決斷來增烈自己的陽剛。這樣一對相反的人物,奇正相生,不得不說是一件趣事。
我是佩服郭靖的,在他的身上,確實都是大俠的氣度。
若是讓我選擇,我卻要當一個楊過這樣的人。他是輕浮佻脫,滅烈多變的,而生命的姿彩,由此突現而出。他始終受著壓抑,有難以訴儘的委屈,身上有著缺陷,性格也並不完美,但他敢宣泄自己的憤恨,將劍指向任何一個對自己不好的人,毫不猶豫地殺死對方。
他不是個大俠,至少現在不是,因為他身上的個人主義太濃烈。
但我為他如癡如醉,亦癲亦狂。武俠史上從未出現過這樣的人物,渾身上下散發著澎湃的生命氣息,給人以激烈的震撼。
活著便要有活著的模樣,楊過能證明大家對生活還有渴望,這是一首生命的讚歌……”
儘管內容還在連載,今後的發展尚屬未知,而評論家們已止不住了,他們有萬千的言語,與這部小說有關,想對著大家訴說。
《射雕》之後,武俠的風潮,終於又因《神雕》再次掀起,狂浪奔湧。
讀者已經不在乎它是否為續集,也不願將它與《射雕》相比,大家感覺它自始至終都是獨立的,不需依靠任何的借力,便是一部罕見的傑作。
由此,張若虛的“武林盟主”徹底坐穩,再無人可以撼動。
“張若虛對大陸的武俠有多大影響,我也說不清楚,隻知《射雕》連載以來,閱讀者已可以千萬計數。之後的模仿者也不可勝數,直接掀起了一場武俠風潮。如今內陸這一類型興盛,可以說是他一手促成的。
《射雕》培養了大批的讀者,也給作者們指出一條生路。
後來他退出一段時間,市場仍在擴展,與此不無關係。
新一輩的名家已接連地湧出,在《桃源報》這一‘俠壇聖地’,一位又一位默默無聞的人,被帶上皇冠,光芒萬丈。以數量和質量論,大陸的武俠已可與港台相匹敵,中下層的力量差距不大。而在上層,因為有張若虛這樣一個存在,反而要稍勝一籌。
至於以後,超過港台,隻是時間問題。
整個亞洲,將印度除去,可稱之為‘大中化文化區’,在以往的歲月,由大陸輻射,向外影響,大家都以學得內地的文化為榮。而幾經變幻,這個傳統早已被丟到了爪哇國,反倒是內地不興,要向外邊學習。
隨著張若虛在南洋諸地名聲驟升,大陸武俠的強勢崛起,已有了複興的氣象。儘管武俠隻是小小的一環,至細至微,但可當作一個先鋒,或是過河的卒子,公德也是無量。從中大概也能看出,近幾年大陸文化的發展……”
這樣的評論,以前是不曾有過的。
而隨著張斯在各方麵做的出色,聲名遠播,已不能單單視作一位武俠小說作家。強橫的實力,加上傳奇性的人生,他的經曆已被編各類故事,流傳各處,與他的小說發生互文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