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紙在勾起人的好奇心,同時也透露了一些消息,至此,大家才知道這是“一個人的電影”。似乎有些恍然,明白為什麼投入那麼小了。同時卻也更加疑惑,一個人怎麼表演,自說自話?豈不很無聊?
可是上麵明明又說了,這部電影“始終保持這節奏,使人心跳難以歇下來”,肯定不屬於那種白開水的電影。
但大家想破腦袋,也弄不明白,一個演員的表演能玩出什麼花樣。
至於投資那麼小,也是張斯刻意處理的結果。原作的《活埋》,花費有三四百萬美元,換成華夏幣,也是一筆不小的數目了。但大部分都進了演員的腰包,導演又拿了一部分,真正花在電影上的錢寥寥可數。
而他卻找了李賽格,因為他隻需要有演技的人就行,對於名氣,可以不用在乎。因為要參加國外的賽事,而國外的人並不認識華夏的演員,所以即便請了大明星,也不會給影片加分的,反倒花去一筆不小的開銷。
就在民眾議論紛紛的時節,報刊又丟出了一個重磅消息。
“張斯已與好萊塢獅門影業達成協議,將北美發行權轉讓,價格高達四百萬美元!”
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這次不單是普通民眾,華夏電影人也震驚了。四百萬美元,即幾千萬的華夏幣,這可是一部質量高等的華夏電影在大陸的總票房呀,而張斯的投入不過幾萬,回報率竟達千倍!
更令人羨慕的是,這是部獨立電影,完全是張斯個人投資,除去要交稅的錢,剩下的全歸他個人所有。並且,被買斷的隻是北美發行權,其它地方的收益,加起來又能有所少呢?肯定少不了。
有人將這個錢數的分析一公布,頓時引起轟動。
隻在北美一地,便賺了那麼多錢,電影竟這麼容易拍?
張斯之前也是有錢的,畢竟他是華夏最暢銷的作家,版稅之多,非其他人可比。但那錢來的甚慢,總需一天一天地寫,待到出版,怕已過了一年多。
電影不同,他隻花了一個月,便解決的乾乾淨淨了。
華夏電影人眼睛都紅了,何曾見過這麼賺錢的電影?尚未回國,隻在國外,便狠狠賺了一筆。關鍵是投資還那麼小,連給大劇組買盒飯的錢都不夠。
民眾的胃口,徹底被吊了起來。
這到底是一部怎麼的電影,竟能賺如此多的錢?
他們自然不會懷疑獅門影業的人腦袋出來問題,那可是一群精明的商人,目光犀利,手法高明,絕不會做賠本的買賣。
張斯的電影被他們看上,從另一方麵,說明了電影的質量。
而就在此時,港台已經有人來接洽,商量在南邊的上映事宜。這次的事,張倩依也搞不懂,隻好請出專業人士幫忙。經過幾次的接觸,終於達成協議,安排放映事宜去了。
隨著在港台一帶的上映,張斯的腰包又鼓了幾分。
儘管獲得利潤不如美國來的大,但評價一直很好,無論是普通觀眾,還是專業影評人,都豎起大拇指,表示讚同。這一些評價傳到內陸,可以想象會引起什麼反應,民眾不禁焦急起來,怎麼大陸還不上映?
由於接二連三的輿論推動,他們對這部影片的好奇程度,已無以複加。
而內陸的辦事效率,實在慢的可以,大家不禁有些氣憤,明明是內陸拍的電影,卻先在美國上映,又在港台出現,偏偏內陸沒有!
導演與劇組都在內陸,打探消息,卻要考港台轉載,這豈不很坑爹?
終於,新消息來了,近日《活埋》將安排上映!
本書首發來自,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