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娛行者!
“素胚勾勒出青花,筆鋒濃轉淡。
瓶身描繪的牡丹,一如你初妝。
冉冉檀香,透過窗,心事我了然。
宣紙上走筆至此擱一半……”
街邊的商鋪,輕柔的歌聲飄出,細膩溫婉,總有種特彆的味道。
一些不明世事的人,為著歌聲吸引,駐足半晌,既感覺好聽,也莫名其妙。待他多走幾步,另一家商鋪,傳來另一首歌
“你的淚光,柔弱中帶傷。
慘白的月彎彎,勾住過往。
夜太漫長,凝結成了霜。
是誰在閣樓上,冰冷地絕望。
……”
曲是好曲,詞是好詞,這很令人詫異,更令人詫異的是,兩首歌的聲音竟是一樣的。這些人疑惑,何時出了這麼一個歌手,竟這麼厲害。他們又試著走了一步,到彆家聽聽。
“狼牙月,伊人憔悴。
我舉杯,飲儘了風雪。
是誰打翻前世櫃,惹塵埃是非。
緣字訣,幾番輪回。
你鎖眉,哭紅顏喚不回。
縱然青史已經成灰,我愛不滅……”
果然如他們猜想,依然是同一人的歌。歌聲悠揚,透著濃濃的華夏古韻,浸著暈不開的詩情畫意。這樣的歌曲,這樣的演唱,在華夏隻有一人,張斯。
當他們聽到《卷珠簾》,《蘭亭序》的時候,再沒有絲毫異議。
一模一樣的聲音,一模一樣的優雅,一模一樣的文人風格。
“在華夏,再沒有這樣的聲音,他是獨一份的。歌詞清雋,如此雅致,細細把玩,簡直讓人愛不釋手。細膩溫婉,即或單獨抽出來,也是極美的,仿佛宋詞一般。這在之前是難於想象的,流行歌曲總脫不了低俗的氣息,如今再拿來比較,便更顯得不堪了。
他唱歌原是為了消遣,並不以此為職業。
好在他性格溫和,極在乎關心自己的人,所以書迷,歌迷每有所請求,他都要儘力做些東西出來,使大家能高興些。
這張專輯大概便是出於這個緣故,才能與大家見麵的吧。
我隻能說,他並沒有一個計較的性格,似乎也不懂營生。在傳聞中,凡與錢財掛鉤,都是交由倩依女士打理的。以往的那些,井井有條,做的很好,這回卻有些馬虎了。倒不是音樂製作的,歌曲已經精致透亮,無可更改。
這裡的每一首,抽將出來,都可以當作主打,隻要夾上幾首一般的歌曲,便能湊一張專輯。關鍵是,有了這個主打曲目,銷量便不會差。如今卻將這些經典,擠在一處,銷量雖然可觀,與出十張專輯畢竟不同。
這麼簡易地推算一番,其損失之大,可不算少了。
若是其它歌手,定不會做這樣的事。在此倒要敦促各位歌迷,且多賣上幾張,即或是為了這份坦率天真,也是值得的……”
這是一位音樂人寫的評論文章,對於音樂隻淡淡地談了幾句,都是極中肯的說法。倒是對於張斯的做法,有些彆樣的考慮,最終勸歌迷多買幾張,也現出了自己的坦率天真。
“專輯名《春江花月夜》,取自古詩,清明澄澈,富有意境。他以‘張若虛’三字作筆名,便可見出對詩人的喜愛,如今用了詩名,倒也理所當然。
隻有這麼古典深邃的名字,才能將眾多曲目籠罩在其中,和諧統一。
有些人或許認為誇大其詞,其實不然,專輯名並非隨便取就,確實要花費些心思。在慣例中,常以主打的歌曲,作為名稱,直點題目。這是因主打歌曲質量高,非其它可比,歌迷也正衝此而來。
這張專輯有些特殊,叫《發如雪》或是《菊花台》,也無不可,卻總嫌不夠貼切。因為質量都在伯仲間,反倒看不出哪首特殊,隻得到歌名外尋找。眾多傑出的作品,怎樣立一個名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