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在此時出現,可謂神來之筆。
首先是與張斯的前緣,既有‘張若虛’,怎可沒有此詩?此外則是這一名稱,古雅至極,幽深衝淡,正可概括這種濃鬱的華夏風。
最適合的,莫過於那‘孤篇壓全唐’的氣魄,淵渟嶽峙,引而不發,淡然之中的自信,既輕柔又令人心生敬仰,與這一專輯的形勢豈不符合?
張斯本人或許並沒有這層意思,但眾多的音樂人怕都有這樣的想法……”
《春江花月夜》銷售火爆,出乎張斯本人的意料,便連黃霑兩位先生,也十分意外。他們親手製作,當然知曉其中的質量,但對於未來的預測,仍被這扶搖直上的數據驚到,簡直目瞪口呆。
內陸歌手,專輯銷量有限,若能達到百萬之數,便屬一線了。所以他們的收入來源,大抵還在演唱會的舉辦,或許參加一些活動,拿些出場費。至於港台的明星,情況稍稍好些,但能過百萬的也也挺少。
倒是有那麼幾位,單張專輯,直接達到四五百萬。
可是,那已經屬於巨星一般的存在,其他人隻可仰望。
《春江花月夜》的發行,本是靜悄悄的,第一個星期銷量可觀,勉強可與一線歌手相匹敵。這是兩位流行樂大師的預測,並沒有超出多少。
而評論湧起,歌曲傳遍大江南北,儘在這一個星期發生。
所以第二個星期,銷量如平地拔起的高樓,直接超過百萬,驚碎了一地眼鏡。其勢洶湧,不單是奪冠,更將其他人甩了老遠,大家之間的距離,十萬八千裡。第二星期不降反升,掀起新輪的銷售狂潮,又是一個過百萬的數據。
這可為難了製作公司,工作人員奮力做事,輪番上陣,依然跟不上速度。
大家疲憊極了,儘管負責人一再請眾位堅持,到時候定多發紅包。而等第三次的百萬數據出現時,大家終於抵擋不住,快要癱瘓了。
公司沒有辦法,還是從彆的地方借了許多工人,才能勉強跟上銷售。
隨著這股狂潮,張斯的歌可算家喻戶曉,到處傳唱。民眾確實也被驚到了,一張專輯竟然首首經典,這是一種什麼樣的節奏?
隨便提出一首,都令大家喜愛的不行。這樣一來,買的人也就多了,同樣的價錢,買十首經典歌曲,總比買其它平庸的垃圾好吧?
而張斯更做到其他人,做不到的一點。
與通俗小說一樣,在這個時代,流行歌曲還是港台做的好些。唱片的總體的趨勢,是由港台流向大陸,內陸則很少向外走。所以一些歌星,在大陸家喻戶曉,出來之後,卻發現根本沒什麼人認識他們。
能在港台有些號召力的人,實在少之又少。
張斯不同,首先就是話題人物,每次議論紛起,港台也不能避免。加上近來《活埋》熱映,他的名字又每每出現在報端,讀者對他的熟悉程度,已經超過了他們本地的一些明星。
此外,他的《射雕》打下了好底子,《神雕》又在兩地同時刊載。
當報道中稱,張斯與張若虛實是一人,可把他們嚇的不輕,竟有這個的才人?尤其香江讀者,對他的小說喜愛至極,更被驚的目瞪口呆。
經過報紙的渲染,人們也知道了他的生平。
對於這樣一位全才人物,誰能不喜歡呢?
所以他的專輯在港台賣的很火爆,一位社評家說“張斯是個異數,香江人向來排外,卻視他為自己人。他們原是驕傲的,占著天時地利,用自己的娛化,繁華經濟去鄙薄彆人。似乎其他人身上總帶著土氣,他們不屑交往。
而張斯的實力又如此雄厚,當年《射雕》便輕巧地攻破障礙,堂堂正正地出現在報端,以王者登臨的姿態,令同行作者心服口服。
之後的事一件接著一件,也使他們明白了,地域上的整體差異自然存在,但對於天賦高絕的人來說,根本不會受到限製。當美國人也對他交口稱讚時,香江人的最後一絲優越感消失了,除了崇拜尊敬,他們沒有更好的姿態了。”
寶島的情況類似,他們對待大陸其他人是一個姿態,對待張斯是另一個姿態。
這次厚積薄發,《春江花月夜》在港台銷售喜人,輕鬆地打破了各項記錄。尤其寶島,傳統文化保存的好,對這樣的歌曲更能欣賞,幾乎每家每戶,都會買一張。
樂評人也交口稱讚,將數首曲目頂在榜首,幾個星期不下來。
“古雅精致的歌詞,古今交彙的編曲。大陸的流行音樂終於蘇醒,其深藏的底蘊,開始接觸最先進的技術。以往的時候,大家都不知路在何方,此次卻被張斯尋覓到了。後來者跟隨他的腳步,定能取得輝煌的成就。
港台的成就,大概到此也就止住了,勉強支撐幾年,便隻剩下苟延殘喘了。
我們都隻是小地方,得了天時之便,忽然領跑了十數年。有人沾沾自喜,以為了不起了。但這隻是暫時的,浮淺的根基,使我們難於一直走下去。大陸不同,他們隻需要一個契機,爆發出來的威力,不可想象,就像張斯這樣。
所以,他們已經開始主流之路,那股‘天國王朝,中原腹地’自信,已經慢慢被找回來了。我猜,再過幾年,大家可能要北上討生活呢……”
本書首發來自,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