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說你不是神仙!
燕雲十六州在五代之前,在史書上還沒有多大的名氣。
至少不是作為一個整體出現。
到了五代十國時期,石敬瑭為了推翻後唐王朝,和契丹做交易。
於是,契丹出兵幫助石敬瑭建立政權,史稱後晉。
石敬瑭尊稱遼太宗為父,並將燕雲十六州為謝禮,割讓給遼國。
石敬瑭的“兒皇帝”稱號,就是這麼來的。
自此之後,中原就失去了這道防線,噩夢就此開始。
這個時空的天金國,打敗大遼後,也順理成章地掌控了燕雲十六州。
燕雲十六州是指幽州、順州、儒州、檀州、薊州、涿州、瀛州、鄚州、新州、媯州、武州、蔚州、應州、寰州、朔州、雲州。
這些地域,包括後世大家熟知的北京市、天津市、張家口,山西朔州、大同等市。
擁有的時候不知道有多珍貴,失去了之後,才知道有多重要。
在冷兵器時代,燕雲十六州就是中原皇朝的命門。
兵家必爭之地。
燕雲十六州北高南低,內部橫跨太行山山脈和燕山山脈,區域內還流淌著桑乾河、拒馬河2條河流。
這是天然的防線。
為了防禦北方遊牧民族而修建的長城,也在燕雲十六州區域內。
有外長城和內長城兩道防線。
以長城為線,上麵的關隘光是一聽,就知道有多重要
偏關、寧武關、雁門關、平型關、倒馬關、紫荊關、居庸關、古北口、金坡關、鬆亭關、山海關。
每個關口在史書上都赫赫有名。
甚至到了後世,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這些關隘依然有著重要作用。
失去了這道屏障,南邊就是一馬平川的華北平原。
遼、金、蒙、清遊牧民族的騎兵,就可以長驅直入。
想來就來,想走就走。
中原的步兵麵對騎兵,打也打不過,追又追不上。
隻能被動防禦。
關鍵是,燕雲十六州的雁北地區,盛產馬匹。
如果掌控了這個地區,那就可以有源源不斷的戰馬。
退可以以騎兵對騎兵,不弱於人,進可以可以征戰北方草原,反攻遊牧民族。
如此戰略要地,誰若拿到了,肯定都不會輕易送出去了。
直到幾百年後的明朝,朱元璋才從腐朽的元朝手裡,重新拿回了燕雲十六州。
到了明朝末期,明朝已經風雨飄搖了。
闖王李自成將明朝打得稀巴爛,朝中無錢無兵無將。
但是,清朝的前身後金,仍然被燕雲十六州阻擋,無法進入中原。
直到吳三桂引清兵入關,明朝才滅亡。
這個“關”,指的就是山海關。
由此可見,燕雲十六州這一片區域,對中原皇朝有多重要。
可以說,沒有了燕雲十六州,中原皇朝就基本敞開大門的肥羊。
北方強盜是想來就來,想走就走,任由宰割。
隻要中原政權稍顯頹勢,立馬就是滅國之危。
原來的南宋,如今這時空的安朝,北方土地都守不住。
每次一有大戰,無論是遼、金,都可以直接將騎兵懟到帝都開封,這仗怎麼打?
久守必失,最終開封始終守不住。
隻能退到南方,借助長江河域建立防線,以抵擋遊牧民族的騎兵。
安朝自開國以來,無不夢想著收複燕雲十六州,重建中原的防線。
結果被打得差點斷子絕孫。
若不是張天意外出現,恐怕下場跟南宋並不區彆。
矗立在張天眼前的瀛州,是離南方最近的一個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