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花開朵朵香!
在絲竹樂聲中,一眾官員士紳和新科舉人,搖頭晃腦地唱起《詩經》的鹿鳴篇,一些狂放的舉子甚至拿起筷子敲擊碗碟助興。
一曲唱罷,氣氛也達到了高潮,飲宴正式開始。
張恒之作為鄉試解元,按照慣例是要領頭向主考官敬酒行師禮的。
殷知府,老劉家都認識,而且打過很多次交道,也算是老熟人了。
殷知府是個非常儒雅的中年人,他今天穿了一身簇新的官府,腰懸玉佩,笑容和煦,他一進來就很客氣地跟大家寒暄,然後在中間站定,向眾人拱了拱手,說道“今日這鹿鳴宴就是為諸君準備的賀喜宴,諸位今日都不必拘束,快快請坐。”
於是,眾人都挑著位置坐下了,劉永亨一行人當然都坐在了一起。等到殷知府敬過第一杯酒後,大家就互相寒暄起來。
這次的安定府鄉試,天海書院一共十五個人高中,除了被欽點為解元的張恒之,還有劉毅、劉恩二人,還有另外十二個學子,他們的成績比劉恩略差些,不過他們平時跟劉恩就走的就比較近。於是在宴會上幾人很自然的就聚攏到了一起。
在當下這種場合,相較於高高在上的解元張恒之和不苟言笑的劉毅,還是熱情外向的劉恩更加如魚得水。不過,劉恩事事都會拉著張恒之和劉毅,於是,繼任很快就跟眾人打成了一片。
話說本屆鄉試,安定府一共錄取了三十二名舉人,天海書院占了十五席,可以說非常不錯了。
因此,當這十五人同時拜見王海清是時候,自然引起了眾人的矚目,王海清也分外高興,直接樓豬劉永亨的肩膀大笑出聲,“秀清,同喜同喜。”
毫不掩飾跟劉永亨的同窗之誼。然後手捋胡須,看向張恒之等十五人,笑道“爾等取得如此佳績,為師甚慰,望爾等再接再厲,打入院試,再創佳績。”眾人同時彎腰躬身應諾。
於是,又是引起人們的一陣豔羨。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等到大家都熱情的相互敬酒之後,殷知府又舉杯轉向劉永亨和劉文成,再次拱手道“劉老先生,名師出高徒,為我府城培養出了多位人才,大家應該都知道了吧,今年的解元,張子君也是出自劉家,劉老先生的兩個孫子也都是金科舉人,一個大公子是劉子和,一個是二公子劉子謙,還有一個楊懷,也是跟劉家相交頗深,這都是劉老先生家學淵源啊,還有京城的劉大人,一家四舉人,老劉家出人才啊,殷某在此敬劉老先生啦。”
這殷知府也是個秒人,幾句話的功夫就將人向大家介紹了個七七八八,劉永亨和劉文成隻能帶著眾人起身回禮,口中連說“不敢當,感謝殷知府的厚愛。”
殷知府對他們的態度很滿意,又繼續說道“諸位都是我安定府的人才,日後若是入了官場,可千萬彆忘了咱們安定府啊!”
這句話就很簡單明了,中了榜讀書到現在的人都不是傻子,這就是師承,日後無論如何彆忘了自己是他殷知府的門生,更是安定府的人。眾人紛紛說是,表其衷心。
殷知府見狀,哈哈大笑,邀眾人舉杯同飲,一時間,氣氛漸濃,喝完一杯酒,大家便都推杯換盞起來。
鹿鳴宴舉辦的很成功,大家都混了個臉熟,有的也結交到了一些朋友,更有那來年要參加會試的,便相邀著同去京城。
於是,老劉家未來進京的隊伍又長大了幾分。對此,無論是張恒之好還是劉毅、劉恩,還有楊懷都很滿意,這些都是同鄉,以後在官場上有可能都是助力。
隨著鹿鳴宴的結束,慶華三十二年秋闈就這樣轟轟烈烈的過去了,但是對老劉家的熱議卻沒有就此停止。原因是這四位舉人都是未婚,這可都是好女婿人選啊。
可以預見的是,以天海書院的教學水準,前二十名舉人高中進士的幾率很高,就拿張恒之來說,以安定府舉人解元的身份參加來年春日會試,必定金榜題名,說不定還能夠高中三甲呢。
而且這四個人相交甚篤,以後在官場上互為助力,那可是很大的一股力量,於是,有遠見的人家都開始打聽起他們的婚事問題起來。
最後,大家的目光都投向了劉毅和劉恩,雖然張恒之高中解元,但現在的熱議也讓眾人明白他先天不足,複雜的身世讓各大世家轉移了視線,更何況,有消息傳他還是老劉家的四姑爺,這還有什麼可考慮的呢。所以,關注楊懷的人都比關注張恒之的人多。
彆看這楊懷已經五十出頭了,但家中有孀居女兒的,都不介意他的年紀,更何況還有很多商賈之家的庶女,他們也都瞄向了楊懷。這讓楊懷有種啼笑皆非的感覺,他要是想娶妻還需要等到今日嗎?
在他心裡,張芙蓉已經是不可取代的了。
原來,由於身份上的的原因,使得他一直未敢開口,這也是他想在科舉上最後一搏的原因,隻要中了舉,他就能夠有勇氣像那個人開口相求,為此,他給自己很大的壓力。
現在,自己最初的願望已經達成了,接下來就是向她開口了。而且經過當日報喜官差那日之事,他怎麼可能還有彆的想法呢?
相比之下,劉家兩兄弟,才是安定府眾人未來女婿的最佳人選。他們出身良好,家教甚嚴,學識甚佳,長相俊逸,一看就是難得的青年才俊。況且老劉家還能跟皇家搭上關係,想也知道,他們的未來必不可限量。
於是,各家都有意無意的向老劉家遞拜帖,或是找中間人試探口風,都想為自家閨女爭取一下。
不過,這些人都被肖石榴給謝絕了。原因是兒子要衝刺會試,不能分心。
這個理由很強大,要是他們家有這麼優秀的兒子,應該也會這麼考慮的。漸漸地,這種風聲也就淡了下來。
而且這四個人自從鹿鳴宴後,就繼續悶頭苦讀了,他們要為來年的會試做準備,就連楊懷也不例外。好不容易有了會試資格,那個讀書人會輕易放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