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神話世界當小說家!
,在神話世界當小說家
讀者們《儒道至聖》。
聖人洞悉天機,覺察人族暗藏大危機,於是駕列國車,孤身上三蠻、下四海、登五妖山,逼迫妖蠻兩族簽訂千年不戰之約。
無人知道孔子上三蠻下四海登五山的具體經過,隻知孔子歸來後訪遍百家,然後一直閉關不出。
孔子閉關後,孟子、荀子、曾子、子思子和顏子五人因得孔子親傳,陸續封半聖,次於亞聖。
儒家門人不再跟其他百家對立,孔子的孫子子思子甚至提出“師法百家”的理念,主動向百家請教,並且助百家學習才氣,墨家的墨子、法家的韓非子、雜家的呂不韋、農家的許行、兵家的孫子等相繼封半聖。
直到漢高祖劉邦斬白蛇妖起義,弟子們才知孔子即將去世。
孔子仙逝時,聖體化為才氣煙柱,直衝雲霄,曆久不散,天下人人可見。三日後,才氣煙柱一分為三,一入曲阜書院,一入三萬弟子,一入天下。
孟子、荀子、曾子、子思子和顏子等五位半聖因此再進一步,封亞聖。
自此,開啟了才氣時代。
自此,百家爭鳴終歸儒。
沒了罷黜百家的悲劇,人族大興。
孔子逝世後,曲阜書院改稱“聖院”,地位超然。
“孔子是此方世界的唯一聖人,倒是和我大雍一樣。”
秦明喃喃的道。
“從書名可以看出,未來主角會超越孔子,成為‘至聖‘。”
“可是主角怎麼超越孔子?難道他能創作出超越孔子理論的作品?”
徐文好奇的道。
讀者們《儒道至聖》,《儒道至聖》第二章的內容是方運得罪柳子誠並且被甄掌櫃譏諷。
“方運好慘呀。”
徐文感歎道。
《儒道至聖》第三章的內容是方運回憶起以往楊玉環對自己的好。
“楊玉環真是一個不錯的童養媳。”
徐文感歎道。
《儒道至聖》的第四章提到的“祈雨文會”引起了很多官員和儒生的注意。
聖院大陸的縣令等部分官員有一項很重要的職責助農。
雨少了,當地官員就要舉辦“祈雨文會”,召集當地有文位的人做祈雨的詩詞文章,如果詩詞文夠好,才氣引動天地元氣,那麼就會下雨。
如果當地的士子祈雨失敗,或者天氣實在太旱,那麼官員就要準備“文寶”和“聖頁”等物,消耗才氣書寫古代名人的名篇祈雨。
雨多了,就會舉辦“止澇文會”,遇到蝗災,就要舉辦“驅蝗文會”,少不得要作驅蝗調、滅蝗曲。
諸如此類文會不勝枚舉。
“詩詞文章還能祈雨?”
“我怎麼就沒想到可以這樣做?”
秦明喃喃的道。
大雍的祈雨,主要靠求龍神,但這種方法並不靠譜,很多龍神都不會理會凡人的祈求,所以很多地方出現旱災。
“一旦儒生能夠通過詩詞祈雨,我們就不必受製於神了。”
石開感歎道。
《儒道至聖》第五章的內容是方運進入考房,參加童生試。
《儒道至聖》第六章內容是方運用筆疾飛,快速答題。
《儒道至聖》第七章引起了很多讀者的注意,因為這一章的標題叫“鳴洲之詩”。
“鳴洲之詩?”
“莫非方運寫出了一首鳴洲之詩?”
讀者們好奇的道。
他們迫不及待的觀看這一章,他們想知道方運究竟有沒有寫出鳴洲之詩?
“歲暮遠為客,邊隅還用兵。煙塵犯雪嶺……”
寫到這裡的時候,方運突然停下筆。
就在此時,位於考房附近的一處涼亭外,縣令和縣文院院君突然站起,望向方運所在的方向。
兩人看了片刻,相視一笑,都從對方眼裡看到濃濃的喜悅。
一旁的州文院學正稍遲後站起來,笑著說“祝賀祝賀,才氣躍動,至少是詩成出縣,甚至可能是詩成達府,兩位教化有功啊,今年的考評必是上上!”
縣令蔡禾笑道“哪裡哪裡,萬學正謬贊了,目前才氣未定,還不能輕易下結論。”
萬學正又道“應該是那個神童方仲永吧。”
蔡縣令遲疑一下,說“不,我記得很清楚,方仲永不在那個方向。”
蔡縣令是進士出身,身具強大的才氣,已經能夠過目不忘。
蔡縣令剛說完,三人詫異地再次看向方運考房所在的方向。
“才氣消退,可惜了。”
蔡縣令說完,失落地坐下。
縣院君歎道“可惜了。”
萬學正急忙說“兩位切莫憂慮,或許那名考生能夠續接,更何況那位神童還沒有寫成。”
突然,三個人一起轉頭望向另一個方向,露出期待之色。
不一會兒,蔡縣令微笑道“好!才氣穩固,詩成出縣,那個位置,坐的正是方仲永!”
縣院君拂須而笑,道“不愧是本縣神童。”
“恭喜恭喜!”
州院學正再次祝賀,然後遺憾地看向方運所在的方向。
考房中,方運放下毛筆,皺起眉頭。
“這首詩不行!我連童生都不是就指責朝中大臣,三位考官未必全都喜歡,恐怕會借口無功名卻妄議朝政降等,哪怕詩再好也沒用。”
“但是,如果連這首詩都不行,其他更不行,有的是不夠好,有的是太好了,有的是不押四韻,有的明顯不是我能寫出來的。”
方運想來想去,突然把那張紙揉成一團,放在桌案上。
“這……直接不寫了?”
“這首《歲暮》不錯呀,雖然方運隻寫了三句,但我依舊感受到了這首詩的不凡。”
“我想知道這首詩的全詩。”
“方運考慮的很周到,寫邊塞詩太冒險,不如求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