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名字由來_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11章 名字由來(1 / 1)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13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間離高考隻剩下半個月了,這時突然爆發了令全國人民感到恐慌的禽流感,禽流感或許並沒有那麼恐怖,隻是謠言流傳得很恐怖,就好比恐怖電影,聽彆人講的時候覺得很恐怖,但自己看的時候就不覺得那麼恐怖了。豎捺旁學雜收,想起《一戰回憶錄》裡麵提到“禽流感使第一次世界大戰提前結束”。這突如其來的禽流感也使豎捺的高中生活提前結束了。因為人群密集的地方都要疏散,學校乾脆讓所有高三學生都提前回家去調整心態,準備迎接高考。

李豎捺七歲那年,國企改製在全國範圍內掀起了一場下崗大潮,李母的單位也受到了大潮的衝擊。下崗大潮如同那年的長江特大洪水,浩浩蕩蕩,李母赤手空拳不能阻止洪水奔流,被衝走了飯碗。

李母未能重新上崗,隻好做了家庭主婦。她起初感覺很不適應,僅僅做了一個月家庭主婦,就感覺像做了一輩子家務,又做了一個月家庭主婦,隻感覺下輩子的家務也提前做完了。下崗使得她性情大變,脾氣也變得越來越暴躁,她臉上的笑容就好比退出娛樂圈的劉文正,從此難覓影蹤。

脾氣不好的人容易和親密的人吵架,李母和李父吵架頻繁地像中東地區的巴以衝突,但兩人一直秉承著印度國父聖雄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精神,從來不把能量從嘴轉移到肢體上。根據物理學的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從來不會消失隻會轉移,可見吵得越厲害,殺傷力就越小。

兩人每次吵完架,都約定再也不吵了,每次吵架的結局都是李父涎著臉向李母賠罪,請求原諒。可惜這個不成文的“吵架公約”就好比《蘇德互不侵犯條約》,隻能維持短暫的和平,雙方任意一方都可以隨意撕毀。

李氏是中華第一大姓氏,海內外人丁興旺,支派繁盛,名人極多。李父粗通文史,自視甚高,他認為“李氏家族就好比歐洲中世紀的哈布斯堡家族,後裔分支遍布多個國家”。每每想到這裡,他就好比剛剛讀過《子虛賦》的漢武帝,飄飄然有淩雲氣。飄到了三十三重天外,最終還是被地球引力拽了回來。

李父很有姓氏優越感,他想追認一個古代名人為祖先,於是近求諸景,盯上了家鄉的李商隱墓。李父沒有盜墓的本領,隻是想盜墓主人的名氣而已。盜曆史人物的名氣有個好處,就是不用擔心其本人找上門來。盜名亦用不著掘墓,因為名氣這東西就好比氧氣,墓裡麵隻殘留了很少很少一部分,墓外麵卻隨處可聞。想盜李商隱名氣的不隻是李父,還有臨近的幾個縣。在鄰近的幾個縣內,李商隱的墓也有好幾處,仿佛李商隱死後被分了屍,屍體像魯迅小說裡刻畫的人物形象,腦袋在這個縣,手在那個縣,腿在另外一個縣。這幾個縣原本是互幫互助的兄弟縣,後來中央下發了鼓勵地方發展當地特色產業的政策,這個政策就像一個離間計,幾個縣紛紛中計。李商隱墓可以發展成旅遊景區,為了爭奪李商隱墓的所有權,幾個縣鬨得頻臨決裂,勢如水火,幾個縣的百姓大有老死不相往來的決心。可見沒有永恒的朋友,隻有永恒的利益。

曆史上偽造家譜的事件比當今社會的假冒偽劣產品還多。李商隱也逢人便說自己是唐朝皇族後裔,可見文人清流也未能免俗。李父未繼承到李商隱身上的優點,卻繼承了李商隱的缺點。可見遺傳並不一定都遵循“孟德爾定律”,有時反而會遵循“墨菲定律”——事情往往會向不好的方向發展。

有人說“名字隻是個代號”,其實這隻不過是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而已。每個人都想把好東西據為己有,好名字也一樣。中國近代史上有很多少革命前輩都給自己改過名,比如原名鄧先聖,鄧大人可能覺得這名字太狂悖了,有悖於黨性,於是給自己改名為小平,取“平易近人”之意。、陳毅、葉劍英等人都曾經改名。如果名字真是個代號,為何這麼多有思想有覺悟的革命前輩還要改來改去的?可見彆人的名字才是代號。

俗話說“人一靠命,二靠運,三靠風水,四靠姓名”。前三個李父都抓不住,能抓住的隻有姓名。李豎捺的名字,是李父所起。豎捺出生以前,李父一直認為自己還是個孩子,突然成了孩子的父親,父親的責任心一下子長了出來。他下定決心,一定要給兒子取個不落俗套的名字。

李父為兒子取名的用心不亞於為兒子娶媳婦。他拒絕使用“剛、強、偉、濤、明、斌、華、傑、勇、超”諸如此類彆人家孩子用爛的字眼。李父識字一鬥,便覺萬卷在胸,自信取個名字絕非難事。他用字謹慎,承載我華夏五千年文明的漢字,在他手中死傷無數,剩下的字他都不甚滿意。由於工作量巨大,李父漸感腦力不支,但他不承認自己肚子裡墨水不多,隻怪倉頡的字造的太少,望字而興歎“字到用時方很少”。

李父病急亂投醫,他聽說古希臘哲學家認為人是神的繼承,那麼女人自然是智慧女神的繼承。李父想到了李家唯一的女人——李母。李母生無慧根,魯鈍不已,沒有繼承希臘智慧女神的智慧。李母高中畢業後,迷上了電視劇,從此就不知“書”味了,對給兒子起名字這件事並不重視——心不足,力亦不足。李父向李母請教未果,隻好繼續發揮主觀能動性,假充起文人來,打算從文學作品裡尋覓佳名。

李父隨便翻了幾頁老舍的《二馬》,受老舍先生啟發,決定翻字典取名——翻到字典哪一頁,那一頁第一個字就作為兒子的名字。他翻字典前一秒鐘培養了對佛、上帝甚至真主的信仰,他時而念念有詞佛家六字大明咒“唵ong、嘛”,時而喃喃自語“禱告奉耶穌的名,阿門!”

李父祝禱完畢,隨機翻開了一頁字典,那一頁第一個字是“卜”字。李父自恃長於書法,對漢字筆畫十分敏感,他覺得“卜”字的象形意義不好,那“卜”字很像布魯塞爾市中心的一尊雕塑——站著撒尿的小男孩於連。而“卜”字的本意就是“占卜”,翻字典取名也是占卜,看來天意如此。李父篤信天意,不敢違背,於是把“卜”字拆開,“卜”字的筆畫是一豎一捺。所以給兒子取名李豎捺,小名李卜。

李父偶得兒子的佳名,欲一展書法。他像《筆法》的作者蔡邕,下筆前,飽蘸濃墨,醞釀筆法,下筆後,揮筆有神,筆走龍蛇,“李豎捺”三個行書大字赫然紙上。說行書有點勉強,因為李父的書法也是半調子,離書法家的水平還差孫悟空一個筋鬥雲的距離。

古人雲“楷如立,行如走,草如奔”。李父所書的“李豎捺”這三個大字行中帶草,似乎比走路快,比奔跑慢,如同競走。李父愛子心切,對兒子期望過高,豎捺才剛出生,李父就想讓他競走了。

李父畢生潑墨,這一潑潑的最為滿意,他托人把這幅字裝裱起來掛在客廳裡賞玩。他對自己以前的字不甚滿意,常一邊搖頭,一邊說“沒手感、沒手感”,就好比cba的籃球運動員投不進球,就對采訪記者說“沒手感、沒手感”一樣。

隻可惜李豎捺深負父望,他到了一歲還沒學會站立,更彆提競走了。古人雲“小時了了,大未必佳”。豎捺不僅小時候就不了了,而且越長大越不了了。他天生是伊壁鳩魯的忠實信徒,有時被問及長大後的誌願,他常說“我長大後想成為一個思想家。因為思想家隻用思想不用乾活”。他不知思想家不是一個職業,最多隻能算是用來贈送的頭銜,因為思想這東西不能當飯吃。李父聽到兒子的理想,氣得頭上直冒出金星,那些金星環繞在李父頭的周圍,像環繞地球運轉的人造衛星。

李母下崗後,養活一家三口的重擔就落在李父一人身上,李父感覺肩上責任猶如如來佛祖貼在五行山上的壓貼,重似千鈞。亞裡士多德在《政治學》提到“人類在本性上是政治動物”。李父單位的領導們都熱衷於政治仕途,對經濟不在行,他們擅長節流,無力開源。國企改製之後,各大企業的領導們仿佛都變成了賣魷魚串的小販,時刻都在想著怎麼炒員工魷魚。

所謂“工字不出頭”,李父做了十幾年工人,始終自由得一無所有。職場裡每個人都想出人頭地,可是每個人的個頭都差不多,想要出人頭地就得把彆人踩在腳下。要想把彆人踩在腳底下,就必須有“抽煙、喝酒、拍馬、吹牛”職場四大技能,現而今像李父這樣不吸煙不喝酒不拍馬不吹牛的男人已經不多了,因為大都被淘汰掉了。

中國人的每個飯局上都有酒,就好比塔利班的每個恐怖分子手裡都有一把ak47。李父以前赴飯局,光吃菜不喝酒,但架不住彆人勸酒,於是他乾脆就不參與單位的應酬。李父單位的領導就好比大型肉食動物,眼裡根本看不見他這種小昆蟲。他眼看自己的飯碗也朝不保夕,於是乾脆主動炒了領導——此事他常引以為豪,每當提起此事他就哼起了那首經典紅色歌曲“翻身農奴把歌唱,幸福的歌聲傳四方”。


最新小说: 戒斷反應 下山尋雙親,我靠相術斷生死! 高武:表白99次,我升到滿級 野火吻星辰 流放,侯門棄女淪為通房丫鬟 穿成錦鯉假千金,獵戶夫君夜夜加餐 獸世巫女成團寵,修羅場全員黑化 侯府庶子:最強錦衣衛,隻手遮天! 開局被仙子逆推,覺醒吞噬武魂 留學三年,瘋批少爺跪著求原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