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轅新明錄!
堀田正俊和鬆平清武在南京住了好幾天,薑承誌陪著他們遊覽了秦淮河和紫金山,鬆平清武興致盎然,流連忘返,堀田正俊則顯得有些心不在焉。這也難怪,堀田正俊支持的德川綱吉沒能當上幕府將軍,自己又被打發來大明充當使臣,實際上就是暫時驅離權力中心,等回到江戶,想必又是另一番局麵了。
皇帝朱慈炤再也沒有提起過召見日本使臣的事情。毛淵明猜測,那是因為日本幕府將軍執政的形態讓朱慈炤產生了不快,覺得自己也會像日本天皇那樣成為一個傀儡。當然,毛淵明隻能裝作不知道,既然皇帝不召見,所有禮儀性的事情就由招討大將軍鄭克臧出麵。
反倒是那幫遺臣官員們,又開始起勁,說日本使者沒有稱藩納貢,甚至沒有遞上國書,實在是藐視天朝上邦,不如予以斥退。毛淵明知道這些人一向如此,無事也要爭諫三分,不予理睬便是了。
好在沒過幾天,就是中秋佳節。皇帝例行宴請群臣和使節,就算朱慈炤不出聲,堀田正俊和鬆平清武也在邀請之列。
今年的中秋節特彆早,按格裡高利曆算隻是9月7日,南京又是出了名的“火爐”,天氣顯得格外熱。在日本人的觀念裡,中秋節已經是秋涼的日子了,晚間需得穿上厚實的禮服才能參加中秋祭,但實際上大家都隻穿單衣。堀田正俊和鬆平清武驚訝之餘,也入鄉隨俗,隻穿了單衣。
宴會就在奉天殿前的廣場上進行。雖然奉天殿還沒有修複,但殿前廣場已經重新平整,損毀的磚麵都換了新的。皇帝和皇後、妃嬪在中央就座,皇長子朱和尭已經十四歲了,坐在了皇帝的左手邊,六歲的皇次子朱和?坐在哥哥的旁邊。四歲的公主朱紫薇和三歲的皇三子朱和圳還離不開母親,各自倚著母親坐著。
晚宴並不鋪張奢華,先是群臣向皇帝恭賀中秋佳節,然後是禮樂齊奏。朱慈炤特彆喜歡童聲合唱《八月十五月兒圓》,每年中秋節都要求羽林苑孩子們演唱,今年恰好羽林苑還在杭州沒有搬過來,於是由教坊司的聲樂隊代替演唱。雖然成年人唱這首歌缺少一份兒童的稚趣,但教坊司聲樂隊的演唱水平更為專業,給人以彆樣的感受。
禮樂奏罷,開席吃飯。中秋晚宴比較素淡,每桌都是皇帝賜給月餅、毛豆、芋艿和鴨子——一小碟鴨肉和一小碗鴨湯。
朱慈炤看上去興致不錯,毛淵明於是趁機讓堀田正俊和鬆平清武向皇帝道賀。朱慈炤似乎也想通了,反正和日本人較勁也不會改變自己的現狀,倒不如和和氣氣地與兩位日本使者隨便說了幾句客套話。
胡皇後對兩位日本使者非常有興趣,問起日本的風俗,如何過中秋節等等。鬆平清武便回答說,日本人在中秋之夜也會賞月飲酒,所吃的食物有些與大明相同,比如毛豆和芋艿,也有不同的,比如栗子,但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月見團子。
胡皇後不知道月見團子是什麼東西,鬆平清武的通事又解釋不清,薑承誌連忙走到皇後身邊說道,月見團子是一種用江米打製的團子,仿佛大明江南地區常見的青團。
胡皇後一聽是與青團相仿,便笑著說自己也十分愛吃,可惜現在不是時候,若是日本使者春天再來,便能請他們吃青團。鬆平清武連忙表示感謝,也說希望有朝一日能請大明皇帝夫婦吃月見團子。
朱慈炤也來了興致,問起日本文人在中秋佳節,是否也會吟風弄月。堀田正俊便答道,日本自隋唐以來,受中原文化的影響,文人大多喜好詩詞歌賦。
朱慈炤於是又問,能不能吟一首日本人頌月的詩來聽聽。
堀田正俊想了想,便念道
首を翹げて東天を望めば
神は馳す奈良の辺
三笠山頂の上
思ふ又た皎月の円なるを
薑承誌聽完,覺得有些耳熟,再仔細一想,總算想起是哪一首了,於是朗聲翻譯道
翹首望東天,
神馳奈良邊;
三笠山頂上,
思又皎月圓。
“這詩是何人所作?叫什麼題目?”朱慈炤聽完連連點頭,一臉期待地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