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此,整個國家成為了統治貴族的玩物了,任何罪責都僅僅是銀子就可以打發了。
各層官吏更是為了自己的錢財,加緊盤剝百姓,從當時西方的很多遊記中就可以發現了,許多觸目驚心的腐敗。
更加重要的是,清朝對於文化毀滅性的打擊,任何不利於朝廷的文字都無法留下來,所以整個國家的曆史就留下了,對統治階層歌功頌德的字樣了。
也因此,大清帝國因為這個原因,導致了自己內部的競爭力下降,一旦被彆人打開國門之後,就迅速墮落下去了。
自從一八四四年開始,到庚子之亂後,大清帝國最後一塊遮羞布被揭下來,直到武昌的一聲槍響,徹底終結了這個腐朽王朝的落後統治。
所以,蕭成每每想起這個事情,就覺得自己不能像大清朝一樣。
在蕭成看來,大清朝比起其他王朝來說,是一個比較黑暗的大一統王朝了。
這個王朝沒有像漢朝一樣輕徭薄稅,也沒有唐朝的萬國來朝,更沒有宋朝的繁榮昌盛,甚至連明朝的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都做不到。
這個王朝最後就如此,一陣風一樣,將其腐朽的外殼吹去之後,就剩下空蕩蕩的一片。
甚至之後的人,也很少會提及這個王朝。
不過,這些事情都讓蕭成引以為戒,不希望自己的統治如同清朝的統治一樣。
將人民當成了牲口,隻留給了人民僅能維持生計的口糧,其他都一並奪走了。
當然這一切,從蕭成看來,自己的這個大夏國應該不會發生。
因為蕭成這個大夏國,屬於海洋國家。
若是靠著國內的耕種生產,是無法達到自給自足的,他需要對外拓展,謀求生存空間。
商貿是蕭成目前為數不多的選擇,所以他組織和鼓勵人民,朝著大海拓展,開發遠洋貿易。
同時他還組建了一支強大的艦隊,來維護貿易航線的安全,同時也是穩定商貿環境。
因為在大海上謀求生活,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情。
大海不比陸地,隨時都有任何事情發生,在海上的生活過的人來說,對於他們而言,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個先來到。
也因此,能去遠洋貿易的人,都是一個一個草莽好漢,或者是實在走投無路的人。
甚至,有些人還會欺騙彆人,加入自己的艦隊,將其裹挾上船。
其中比較明顯的例子,就是上海的理由。
在英語語境中,上海還有另外一層意思,就是欺騙,尤其是那種將人灌醉,騙到船上的人。
因為在那個時代,上海就是遠洋貿易的重要中轉地方,所以這個詞也逐漸變成了這個意思。
當然,蕭成這一套做法也是學著昂撒人的做法。
通過艦隊不斷拓展海外殖民地,依次打造強大的艦隊,然後組建貿易路線,獲取大量財富,然後再不斷擴建艦隊。
依次達到了正循環,也由此給了工業革命一個非常大的海外市場,這才造就了工業革命的基礎。
所以,蕭成決定模仿昂撒人的做法,將自己的國家打造成了海洋帝國,先是占領整個東來半島,扼守住馬六甲,然後依次向上,攻占東南亞。
然後,雙路並進,一路組建強大的陸軍,從越南緬甸出發,進入雲貴之地,控製住西南半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