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順小吏!
朱煥華邁著六親不認的螃蟹步,走進琉璃廠,懷裡有銀票,就是這麼豪橫!
隻是剛問過四五家,囂張的氣焰立即被打壓下去。五百兩銀子在這裡根本不夠花,要想置辦出一份體麵的賀禮,還真要精打細算一番。
隻是朱煥華走著走著,忍不住向琉璃廠南邊的華夏書店走去。
可能沒有多少人知道,華夏書店是大順朝第一大書店。它的總號設在鬆江府上海縣,朱煥華曾經去那裡參觀過,因為那裡有一家大順朝最大的印刷工廠。
趙應星和十幾位能工巧匠,在兩個泰西人的口述下,仿製了他們的金屬凸版印刷機。後來又幾經改進,製成了齒輪控製升降、軸滾筒加油墨的圓壓平凸版印刷機。
嗯,這些拗口的名字朱煥華一個字都不明白是什麼意思,都是死記硬背下來的。他隻知道,後來改進了油墨,這台機器可以每個小時,也就是半個時辰印刷八百張紙。
那家印刷工廠有十八台這樣的機器,數十萬個鉛鑄的字模,數百位工人。日夜開工,十二個時辰可以印三十萬張報紙。
正是靠了它,《江寧時報》以摧枯拉朽之勢,成為大順最大的報紙。
報紙一印出來,交由幾家轉運社,兩三天遍布江浙江淮,四五天遍布湖廣、嶺東河陰,十餘天撒遍巴蜀、嶺南、關中、河東和京師。
連第一家報紙《京華時報》都甘拜下風,隻能把影響力維持在京師直隸、河東嶺東和遼東一帶。
信息新、轉運快、發行數量巨大,偏偏還賣得極其便宜。
這幾年上百家如雨後春筍冒出的報紙,就是這樣被它活活擠兌死的。剩下幾家,要不是後麵有金主掏錢,也早就死翹翹了。
關竅在哪裡?朱煥華知道。
現在所有的商家,要想打廣告,首先就去找《江寧時報》,價格貴先不說,你還要排隊等版麵。
那登的不是一個個鉛字,全是錢啊。正是有了巨大的收入,就能建立龐大而又快速的通訊網絡。正是給的錢足,大家都願意投稿,都願意把消息賣給《江寧時報》。
有了《江寧時報》做支撐,衍生出專走市井小道消息風的《都市消息報》。專登商業、保險、航運消息的《商業時報》。以及明社的《明理報》和走學術風的《文報》。
甚至以海虞公師徒為核心團隊的《科學與箴言報》也能在江浙、閩海、嶺南大行其道。
也真是由於那家印刷廠令人恐怖的印刷能力,再加上幾家商號遍布天下各地的轉運能力做支持,《華夏書店》很快成為最大的書店。
身為資深文人的朱煥華,業餘最大的愛好就是逛書店。
不過他今天總算還記著自己的使命,待了半個時辰,把新發行的書籍初略地過了一遍,這才依依不舍地走了出來,向不遠處的鳳呈祥走去,準備去那裡置辦些金器玉器。
剛拐了一個彎,看到某人的背影。
哦,這不是覃閣老的公子,覃徽鳳覃公子嗎?剛剛還在好再來酒樓裡提起他,轉身就在這裡遇到他。
真是好巧啊!
他穿著一身湖綠色的襴衫,頭發綁了根布帶,上麵還戴了塊祖母綠,水綠色晃得人眼有點花。
果真是一位翩翩年輕才俊。
隻是此時的覃公子,跟在一人後麵,微微彎著腰,臉上露著無比燦爛的笑容,如同陶然亭滿園盛開的桃花。
正巧,前麵那人轉過身來,露出一張豔如桃李的臉,毫不客氣說道“覃公子,你不用再跟著我了。我說了不去就不會去!”
覃徽鳳被嚴詞拒絕,似乎一點都不惱怒,依然很耐心地說道“陽春三月,風和日麗,花豔葉翠,正是踏青好時節。西海子風景秀麗,好友吟詩作對,豈不快哉!”
那人冷然一笑,“我對你們這些文人騷客,無病呻吟地寫詩作詞,毫無興趣。我感興趣的是掙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