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彌陀佛…”胖和尚仍是一副禮貌模樣。
隻不過雲奕並沒有搭理他,而是熟練的收拾完最後的桌布,準備將木桌搬起,給人家掌櫃送過去。
“福生無量天尊!這位師傅,請您行個方便,讓一讓,老夫要收攤兒啦。”雲奕抬頭看了一眼對麵的人,然後又向前推了推手中的桌子,表示自己的意圖。
然而,那個胖乎乎的和尚似乎並沒有讓路的打算。
“貧僧乃覺遠,剛才看到道長您似乎對我佛有所涉獵。既然如此,何不前往寺內一坐呢?想必方丈與住持都會非常高興。在寺裡,佛像金身前共同探討佛法,亦可算作一種難得的緣分啊。”
隨著人群漸漸散去,那些原本停留在原地的和尚們也紛紛圍攏過來。
壯壯有些心虛,但還是硬著頭皮,跟著其他和尚一同向前進。
雲奕絲毫不掩飾自己那鄙夷的目光,直接從周圍眾人身上掃視而過。
當然,他也注意到了壯壯就在這群人中,但並未表現出任何特彆的反應,最終,他的視線停留在覺遠的眉間。
“覺遠大師,您這是什麼意思?難道你們打算在這裡動手不成?”雲奕的語氣帶著一絲質問。
“當然不是,我們可是出家人呐。”覺遠連忙回答道。
然而,這些和尚卻繼續慢慢往前,圍得更緊了一些。
咻。
一道黑影從人群中閃過,在空中跳躍,最後落在雲奕的肩上。
覺遠一愣,這才發現那是一隻看上去反正不瘦小的狸花貓,這不重要。
“道長你看,我們這些師兄弟們,可都期盼著你去寺裡做客呢。”
雲奕用手指輕輕的觸摸著不聽的下巴,“覺遠大師著實讓我有些犯難。橋歸橋,路歸路,我們傳承不同,路子不同,隻是老夫看得多些,僅僅是管中窺豹,談不上深刻,實在不必浪費大師們的時間。”
不聽仰起頭,躲開雲奕的黑手,甩了甩尾巴,輕輕的觸碰雲奕的脖子。
“雲小子,這裡麵有三個和尚似乎不太一樣。”
雲奕這才知道為什麼不聽會在這個時候來找自己,他不動聲色的用餘光觀察著,同時「靈氣觀」直接開啟。
最顯眼的,仍是距離自己最近的覺遠,身體四周被吸引的靈氣並不是特彆多,如果現在就是沒有刻意控製的正常情況,那也就是四骨境的程度。
算上和尚不鍛龍骨的修行方式,真要動起手來,雲奕並不是很虛,隻是不知道他的精神力強度如何,不到正式交手又難以體會分辨。
圍上來的和尚,除了壯壯,還有六人,高矮胖瘦,看上去身材沒什麼相似的。
他們身上的靈氣波動,一如既往,甚至比覺遠要更弱。
不過雲奕還是發現了其中有著些許不同的三人,全身被僧袍籠罩著,因為西謨的溫度很高,哪怕是相對適宜的城裡,裹得嚴嚴實實的依舊會不太舒服(點一下某位此時依舊裹得嚴實的姚某某),所以他們的雙臂均暴露在外。
這三人周身的靈氣雖然微弱,可那暴露在外的臂膀上,隱隱有靈氣附著,而且那臂膀上的線條,隆起的肌肉輪廓,無比展示著他們的不同,與雲奕自己也沒什麼差彆。
“武僧?!”雲奕的又問了一句。
-
關於西謨僧人的種類或者說等級,雲奕曾經從壯壯那裡了解過,這還得從壯壯作為和尚卻沒有法號這件事說起。
也正是因為這個話題,雲奕才了解到了佛門中的一些規矩。
僧人分聖僧和凡僧兩類。
若是按照修行境界的分類方式,修為達到十骨境之上者,稱聖僧,其餘的皆是凡僧。
又因為和尚最重要的修行是心境,也就是精神力,特殊的法術,讓他們得精神力修為能夠完全脫離體內的靈氣和肉身強度的束縛,所以這個十骨境並非指的是靈氣修為或是肉身的強韌程度,而是指他們擁有媲美正常十骨境修行者的精神力。
而凡僧與聖僧的界線是「見道」。
證得「見道」就是要破除了見惑,勘破了三毒,生出了無漏智——見道,現觀智。
「見道」智慧也他們稱做“超世第一智”,也就是說,得了「見道」,才有超世智,道般若。
佛法中所說的開悟見性指的就是證得「見道」,獲得無分彆的現觀直覺定中智慧。
雲奕曾私下跟不聽溝通過,佛門中所謂的「見道」到底是什麼,最後得到的推測是,「規則」。
可佛門的修行路子看上去有好幾種,但最後的目的都是一樣的,若是「見道」都是「規則」,又是互相完全不同的「規則」,那西謨的聖人境應該不會少。
直到雲奕真的進入了西謨,才從親身接觸的信息中了解,西謨隻有一位聖人境,那就是當世「佛陀」。
而聖僧的數量還有不少,這些人既然都證得「見道」,那麼按照之前的推論,他們應該就掌握了「規則」,同樣也應該是聖人境才對,這就出現了一個明顯無法匹配上的情況,佛陀隻有一位。這個悖論,則在雲奕從燭羽翎台寺正麵接觸過靜念,又在琳琅閣內,從苟不理那裡得到了些線索以後,有了新的答案。
“有沒有可能,這些和尚所謂的「見道」,其實不是完整的「規則」,而是能夠察覺並運用「萬物生」施展手段?”
這個推測很大膽,有些超出了不聽的認知,起碼在它有限的記憶裡,並沒有同一個「規則」,能被不同的人掌握並運用的方法,況且這些人還沒有觸碰「規則」的境界。
隻是,哪怕這個推論再不符合常理,也確實是能夠解釋現在這種現象的答案。
而想要修行至聖僧境界,要經過很長時間的善行和禪定、智慧的艱苦修煉,如此才有「見道」的可能。
不過,未「見道」前的任何善行和智慧覺悟都是有漏的、屬世間範圍的,「見道」之後就變成超世的、「彼岸」的功德和智慧,在定中才有無漏智。
按照壯壯的說法,「見道」後就是得道聖僧,再不會退轉下墮,再不會產生違戒的惡行,已具有自生的息惡揚善之戒體。
至於凡僧,則也分為兩種,「入道」凡僧和「未入道」凡僧,壯壯就屬於後者,所以並未得賜法號。
這裡麵,對於善行和禪定、智慧的艱苦修煉,也分出來兩條路子。
一種便是於寺裡修行,每日聞鐘而起,聞鼓而眠,聞板上殿,聞梆過堂,日日如此,月月如此,年年依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