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人性的另一麵——重大事件篇_世界未解之謎全知道_思兔閱讀 
思兔閱讀 > 曆史軍事 > 世界未解之謎全知道 > 四 人性的另一麵——重大事件篇

四 人性的另一麵——重大事件篇(1 / 2)

世界未解之謎全知道!

■古代日本人到唐朝真是“留學”嗎

眾所周知,古代日本人正是通過派遣“遣唐使”到中國的大唐盛世去“留學”,才為日本帶去中國先進的科技文化知識,極大地促進了日本的發展。在那之後,中國也開始飽受“倭寇”的滋擾。因此,人們開始懷疑古代日本人到唐朝“留學”真的僅是為了學習嗎?

如今,中國人去日本、歐美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出國留學”的潮流十分盛行。這不排除一些人“崇洋媚外”的心理原因,但更多的人是為了學習發達國家的先進技術,為自己創造一個更好的生存機遇。因此,“留學鍍金”成為當前國人談論的一個熱門話題。其實,“出國留學”並非現代經濟社會的專利,早在一千多年前,“大唐朝”就要常常迎接大批的來自周邊各國的“留學”人員,尤其是地理位置優越的日本的使節和商人。

根據曆史記載,公元618年,唐朝取代隋朝。日本人憑借地理位置優勢,絡繹不絕地前往唐朝。天皇政府正式派出的“遣唐使”數目也大大增加,次數也空前頻繁。唐太宗李世民在公元630年剛剛即位那一年,以犬上禦田秋為首的日本第一批遣唐使到達長安。從此,日本連續不斷地派遣遣唐使。從公元630894年的二百餘年間,日本政府共向唐朝派出19次遣唐使,其中有兩次受阻而未成行,有一次是為了迎接前次遣唐使回國,有三次為護送唐朝使節回國。所以,實際算來,日本正式委派並到達唐朝的遣唐使應為13批。在那個海上交通極不便利的時代,為什麼日本政府卻不厭其煩、不辭辛勞地派遣一批又一批的遣唐使呢?

大多數認為,這是因為當時中國古代經濟文化發展到了空前鼎盛的狀態,南洋、中亞、波斯、印度、拜占庭、阿拉伯各地大小國家紛紛派遣使節和商人前往唐朝學習唐朝的先進文化,經營中國的絲綢、瓷器及各種工藝產品。

而作為中國的近鄰的日本,比起東歐、非洲國家來更有地理優勢,而且,極富進取精神的日本人也不甘人後。為了學習中國的治國經驗和文化製度,天皇政府才派大批使臣、學者到中國參觀學習。在日本史書上,遣唐使又稱“西海使”或“入唐使”。遣唐使團初期規模較小,通常每次僅有一兩艘航船,每艘航船載有120人左右。後來,使團的規模逐漸擴大,每次使用四艘航船,團員多達500餘人。因為遣唐使團通常都是四艘航船一起拔錨起航,又一起揚帆歸來。所以,日本的文學作品往往把遣唐使稱為“四舶”。遣唐使團由政府使官、學習訪問人員和航海工作人員組成。

當時的遣唐使可謂是今日的“公派留學”,日本政府對其給予了高度的重視。所有使團人員均由精挑細選而來,凡入選使團者一概予以晉級,並賞賜衣物。政府還對留學生給予優厚待遇,一般的船員免除徭役,使團官員予以一定程度的資助。在使團起航前夕,要舉行隆重的“拜朝”典禮謁拜天皇,天皇向正副使節賜予“使節刀”,接下來舉行餞彆宴會,甚至有時會專門準備唐朝筵席。

曆史證明,日本政府派遣的這些遣唐使果然不負眾望,為日本帶回了大唐朝先進的曆史文化和科學技術。一時之間,唐朝的工藝美術、生產技術、文史哲學、天文數學、建築學、醫藥學、衣冠器物、典章製度等紛紛傳到日本,極大地促進了日本的發展。即便從現在日本的民俗風情和生活習慣中,也不難看出濃厚的中國古代文化痕跡。

然而,也正是大唐朝文化和科學技術對日本的“滋養”,滋養出了一個飛速發展的日本,也滋養出了日本擴張領土的狼子野心。“倭寇”在隨後的中國曆史中登場亮相,極大地危害了中國沿海經濟的發展,也是導致明清政府實施閉關鎖國政策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中國經濟發展的滯後。因此,有人提出疑問日本遣唐使到中國的目的僅僅是為經濟文化交流和“學習”嗎?或許是包藏著侵占中國的禍心也未必。然而,沒有人能給出答案,它隻能是人們心中盤旋不去的一個謎團。

■英國成為海上霸主之謎

19世紀,誰擁有製海權,誰就是強大者;誰失去製海權,誰就要受製於人。那麼,英國是如何奪得製海權,得以開創“英國的世紀”及“日不落帝國”的呢?

19世紀之所以被稱為“英國的世紀”,主要是因為英國在那個“誰擁有製海權,誰就是強大者;誰失去製海權,誰就要受製於人”的時代牢牢抓住了製海權,從而得以積累下大量的財富,並在世界各地拓展殖民地。當時的英國也因此得名“日不落帝國”。

眾所周知,最先開始航海運動的是西班牙和葡萄牙,作為後起之秀的英國究竟是如何從強大的西班牙手中搶得海上霸權的呢?這要從英國擊敗西班牙的無敵艦隊說起。

無敵艦隊,就是最幸運的艦隊或不可擊敗的艦隊的意思,是西班牙為遠征英國而組建的艦隊,是由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在1588年派出的,包括130艘兵船與運輸船、7000船員與水手、兩三萬名步兵。

1588年5月,無敵艦隊在梅迪納·西多尼亞公爵佩雷斯·德·古斯曼的率領下進入英吉利海峽,與英國海軍交戰。無敵艦隊之役是英西戰爭中最大的戰役之一。在樸次茅斯海麵附近,無敵艦隊與英國海軍上將霍華德及海軍中將德雷克率領的英國艦隊相遇。海盜出身的英國海軍將領豪金斯為了迎戰西班牙艦隊,將英國戰艦進行改進,增加了艦的長度,去掉了船樓結構,把許多火炮裝在舷窗內而不是裝在甲板上,使它的火力強度和準確性大大提高。

此外,英國艦隊還儘量避免與西班牙艦隊近戰,而采用遠距離炮擊。相比之下,西班牙軍艦既高又大,行動緩慢,自然成了英軍“小船”炮擊的靶子。西班牙開炮向英艦射擊,卻不能命中英艦。英國艦隻儘可能避免進入西班牙火炮射程之內,在遠處靈活閃避,活動自如。這種遠距離炮戰使西班牙艦隊的步兵和重炮不能充分發揮作用。激烈的炮戰持續了一整天,直到雙方彈藥用儘,轟擊才告終止。“無敵艦隊”被打得七零八落,兩隻分艦隊的旗艦中彈、撞傷,一個分艦隊司令被俘。剩下的西班牙艦隻好乘著風勢向北逃竄,準備繞過蘇格蘭、愛爾蘭回國。狼狽逃竄的西班牙艦隊彈儘糧絕,更倒黴的是在海上接連遇到兩次大風暴,有的船隻翻沉了,不少士兵、船員被風浪衝到愛爾蘭西海岸,被英軍殺死。到1588年10月,“無敵艦隊”僅剩43艘殘破船隻返回西班牙,以近乎全軍覆沒的結局慘敗。而英艦沒有損失,陣亡海員水手隻有百人左右。

從此,國勢鼎盛的西班牙一蹶不振,英格蘭則成就了海上霸權,開啟了伊麗莎白一世的盛世。而英國之所以能夠取勝,與英國先進的諜報係統的工作是分不開的。1587年,弗朗西斯·沃辛漢爵士在英國海岸附近展開大規模海戰的前夕,獲得了3月22日西班牙海軍元帥聖克魯斯呈報給西班牙國王的《關於海軍的總報告和具體報告》的抄件,完全掌握了西班牙無敵艦隊的部署計劃和軍力等具有重要價值的軍事情報,從而為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自那時起,各國的作戰計劃就成了極為重要的秘密和對方極力盜取的目標。

■拿破侖和亞曆山大密談之謎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法俄關係一度緊張,戰火不斷。但是,當時的法國皇帝拿破侖和沙皇亞曆山大一世也曾友好會談過,並最終促使兩國簽訂《提爾西特和約》。但對於這次密談,學術界卻一直存在爭論。

1805年12月2日,被譽為“三皇之戰”(三皇指法國皇帝拿破侖·波拿巴、俄國沙皇亞曆山大一世、奧地利皇帝弗朗西斯二世)的奧斯特裡茨戰役最終以法國的勝利落下帷幕。這標誌著第三次反法同盟的瓦解,也充分體現了拿破侖的軍事才能。此次戰役之後,拿破侖成為歐洲的霸主。

俄國軍隊退入波蘭。1807年6月,法軍又在波蘭大敗俄國軍隊。年輕氣盛的俄國沙皇亞曆山大一世再次受到沉重打擊,選擇了和拿破侖和談。於是,1807年6月25日這一天,拿破侖與俄國沙皇亞曆山大一世在俄國與普魯士邊境的提爾西特附近的涅曼河的一個木筏上進行私人會晤。

有人猜測,在會談中,拿破侖在亞曆山大麵前表現出極高的表演天分,對亞曆山大表現出一種兄弟式的親密感情,想方設法打動亞曆山大,抨擊英國是歐洲一切糾紛的製造者,並以拉丁人奔放的想象力使亞曆山大神魂顛倒,最終蠱惑住了這位年輕氣盛、經驗不足的沙皇。但到底拿破侖是如何說服亞曆山大的,沒有人能給出明確答案。

在拿破侖和沙皇亞曆山大這次秘密會談之後不久,1807年7月7日,法俄雙方就簽訂了《提爾西特和約》,宣告法蘭西帝國和俄羅斯帝國結成了反對英國的同盟。

和拿破侖簽訂《提爾西特和約》,並沒有使俄國喪失什麼土地,反而獲得普魯士割讓給它的彆洛斯托克地區。但是,亞曆山大一世必須承認法國在德國占領的地方和拿破侖在那裡所修改的疆界,以及拿破侖對伊奧尼亞群島的統治權,同意成立華沙大公國(這是法國在俄國邊界上的一個進攻基地)。法國還要求俄國與土耳其進行和平談判,如果和談未成,法國將幫助俄國進攻土耳其。此外,法國要求俄國參加對英國的封鎖(即所謂大陸封鎖),正是此舉導致了歐洲大陸和平的崩潰。

其實,在簽訂完《提爾西特和約》之後不久,年輕的沙皇亞曆山大就感覺自己上了拿破侖的當。尤其是到了1810年12月31日,沙皇深深地感覺到,參加大陸封鎖嚴重損害俄國的貿易,於是選擇對中立國的船隻開放了俄國的港口。為此,拿破侖的附庸華沙大公國對俄國給予威脅。可此時的沙皇亞曆山大已不再是當初那個“毛頭小子”,毅然決然地無視法國的威脅,這直接導致法俄同盟的最終解體。拿破侖於1812年6月入侵俄國。

亞曆山大在提爾西特時表現的軟弱和後來對抗拿破侖的強硬態度形成了鮮明對比。人們不禁猜想,拿破侖和亞曆山大那次在涅曼河上木筏中的會談到底發生了些什麼呢?拿破侖到底是憑借什麼說服亞曆山大低頭順從的呢?這仍舊是個謎。

■是誰放火燒了莫斯科

當法俄之間的和平關係不再,拿破侖毅然選擇了對他昔日的盟友開炮,並迅速攻占了沙俄首府莫斯科。然而,拿破侖剛開始享受在沙皇宮殿的生活,一場莫斯科全城的大火嚇得他落荒而逃。到底是誰放的這場大火呢?

儘管1807年法國皇帝拿破侖與沙皇亞曆山大一世簽訂了《提爾西特和約》,宣告法蘭西帝國和俄羅斯帝國結成了反對英國的同盟。但沒過多久,年輕的亞曆山大一世就發現他上了拿破侖的當,他在這場法俄的同盟中並未獲得多大利益,他贏得的隻是時間,而非和平。因此,他很快改變了對拿破侖的忍讓策略,開始強硬起來,並與英國重新建立起聯合抗法的同盟來。

對於沙俄的“背叛”,拿破侖十分憤怒。同時,也為了真正實現他對歐洲大陸的統一,拿破侖在對英國的戰略進攻失敗後,意識到隻有打敗俄國才能打敗英國。因此,他於1821年6月24日對俄國不宣而戰。

麵對突如其來的法軍,俄國由於沒有防備,非常被動,俄軍很快潰敗,國土大片喪失。1821年8月9日,在經過一場血戰之後,法軍占領了斯摩棱斯克。兩天之後,當時的俄國沙皇亞曆山大一世任命“天才統帥”米·伊·庫圖佐夫為俄軍總司令,帶領俄軍抵抗法國的入侵。8月26日,庫圖佐夫指揮20萬大軍,與法軍在莫斯科西郊展開了著名的“博羅迪諾會戰”,雙方死傷無數,損失慘重。庫圖佐夫為了保存實力進行反擊,決定放棄莫斯科,莫斯科城裡的居民也隨同軍隊一起撤離。

就這樣,法軍攻占了莫斯科,拿破侖也住進了沙皇的皇宮之中。但是,侵略者幾乎沒有過上一天太平日子。9月17日早晨,拿破侖從睡夢中驚醒。他透過克裡姆林宮的窗戶向外眺望,隻見莫斯科全城烈焰騰空,一片火海。這位法國皇帝頓時驚得麵如土色,連聲叫道“多麼可怕的景象!”實際上,從法國軍隊侵入莫斯科的第一天——9月15日深夜起,莫斯科就已經起火。16日晚到17日,由於狂風大作,火勢更加猛烈。克裡姆林宮附近、莫斯科河南岸一帶和索良卡等地,火逐風飛,煙焰滿天。最後,連克裡姆林宮的特洛伊茨塔也燃起呼呼的火苗。拿破侖和他的隨從人員隻得狼狽逃出。這場來勢凶猛的大火整整燒了一個多星期,當大火熄滅後,昔日風光綺麗的莫斯科變成了一片令人心悸的廢墟。

由於莫斯科被燒,法軍無法從莫斯科取得補給。同時,由於法軍挺進太深,後方援助不能及時到達,糧草供給非常緊張,在不得已的情況下,10月19日,拿破侖被迫從莫斯科撤軍。

得知法軍撤退的消息後,俄軍在沿途不斷予以狙擊,迫使拿破侖不得不隨時改變撤退路線。到12月,拿破侖才終於撤出了俄境。雖然逃離了俄國,但拿破侖損失慘重,軍力損失達47萬餘人。

對於拿破侖這次軍事冒險的失敗,人們不足為奇。可對於莫斯科當時那場罕見大火的起因,多少年來,卻一直爭論不休。

更多的人認為,當時的那場大火應該是莫斯科人自己放的。當年,由於敵強我弱,庫圖佐夫決定放棄莫斯科,莫斯科人民也決定隨俄軍一起撤退。為了不給入侵者留下任何有用的東西,莫斯科居民忍痛放火燒了莫斯科城。拿破侖就一直認為放火燒城是莫斯科軍政總督羅斯托普金蓄意謀劃與部署的。因為當法軍企圖救火時發現,偌大的莫斯科城內居然沒有一件消防水龍頭和滅火工具,顯然是事先有人把它們都運走了。另外,城裡城外同時起火,顯然也是有計劃、有部署的預謀。而當時法軍逮捕的一些縱火嫌疑人也交代是羅斯托普金指使他們這樣乾的。據說,羅斯托普金在後來也曾說過,是他命令放火燒城的。

從戰略的角度看,放火燒城的決定雖然代價慘重,但卻十分正確。這是一次十分勇敢的“焦土政策”,它表明了俄國人民不惜一切代價抗擊侵略者的決心。而真正追究放火的元凶,應該是法國人。正是由於他們的入侵,才迫使莫斯科人民不得不燒毀自己美麗的家園。

也有人認為,這場大火是莫斯科人和法國人共同所為。更為激進的說法則是法國人蓄意縱火。蘇聯的一位曆史學家就在他的論著中這樣寫道“看到莫斯科大火的俄國人證明,拿破侖是事先有計劃地來焚毀和破壞莫斯科的。”

然而,無論是誰放的火,都讓莫斯科城遭到一場空前浩劫,戰爭帶給莫斯科人民深沉的傷痛。

■沙俄賤賣阿拉斯加之謎

阿拉斯加這塊不毛之地下麵埋藏著豐富的石油、天然氣、金、銅、鉑、銀等資源。阿拉斯加也是盛產鮭魚和大比目魚的世界著名漁場。無論從哪方麵來看,它都是一塊寶地。然而,多年以前,沙俄政府卻選擇了將這塊寶地拱手讓給美國,這是為什麼呢?

美國自1776年正式建國以後,就一直熱衷於擴充自己的領土。1803年從法國購得西路易斯安娜,1819年迫使西班牙讓出佛羅裡達,18451853年奪占墨西哥多塊領土,1898年吞並夏威夷……在這些金錢加大棒的領土擴張戰略中,1867年美國花720萬美元從沙俄購買了占美國領土麵積16的阿拉斯加一事卻頗受爭議。

19世紀,英美俄法各國都忙著擴張領土,為什麼沙俄會將自己辛辛苦苦開發的殖民地——阿拉斯加賤賣給美國呢?

之所以說是賤賣,是因為阿拉斯加是有著豐富資源的一塊寶地。儘管阿拉斯加13的麵積位於北極圈內,氣候嚴寒,除南部沿岸外,年平均溫度在0c以下,可這塊“不毛之地”卻擁有豐富的地下寶藏石油、金、銅、鉑、銀等。特彆是北極地區濱海凹陷地帶為石炭紀以及三疊紀和白堊紀地層,石油和天然氣儲量極大。此外,太平洋東北部暖流使阿拉斯加南部沿海峽灣島嶼成為世界著名漁場,盛產鮭魚和大比目魚。它的價值遠遠超出720萬美元的價格。

根據曆史記載,在這場領土買賣中,沙俄方麵似乎比美國方麵更加急切。例如,當時的沙俄重臣康斯坦丁·尼古拉耶維奇就在1857年3月寫信給沙俄新上任的外務大臣亞·戈爾恰科夫公爵,特意建議賣出阿拉斯加。他在信中寫道“這種出讓是完全合乎現代要求的。我們不必欺騙自己,而應有所預見美利堅合眾國想要整個地統治北美,肯定會攫取我們這些領地,而我們又無法把它們藏掖起來。再說,這些領地帶給我們的好處微乎其微,出賣它們不會引起過分的反響……”對此提議,沙皇更是禦筆批示“此議值得考慮。”因此,沙俄的權臣們自發組成了一個密謀集團,開始悄悄籌備賣出阿拉斯加一事。

康斯坦丁·尼古拉耶維奇大公作為密謀集團的主將,除經常在皇上耳邊吹風外,還把財務大臣賴滕拉入圈內。而駐美公使斯捷克利男爵一開始就是此集團的乾將,十年內為賣出領土奔走於俄美之間,不遺餘力,甚至準備了使俄國蒙辱的條約文稿。“十年磨一劍”,密謀集團開始分頭行動大公負責打通外務部,重新向外務大臣提出這個問題;財務大臣以金融危機來逼壓沙皇,建議向西方貸款;駐美公使則加緊同美國政府磋商。

1866年12月16日中午,密謀集團的全體成員以參加“日禱”活動的名義來到外務大臣家。沙皇本人也來了,他明確表示同意賣出阿拉斯加。沒有正式記錄,隻是亞曆山大二世的日記中有兩行文字“中午1時,戈爾恰科夫公爵就阿拉斯加之事舉行了會議,決定賣給美國。”沙皇的日記表明賣出阿拉斯加已成定局,可此時大臣會議和國務會議對此一無所知。

就這樣,密謀集團避開外務部,指定駐美公使斯捷克利男爵全權負責談判和簽約。可是,作為全權代表的這位公使先生手上竟沒有任何政府的書麵指示或授權書,隻是財務大臣叮囑了一句“要500萬美元。”

就這樣,斯捷克利男爵同美國的談判成為一場不折不扣的賣國醜劇。條約正文是由美方口授筆錄的。七項條款中有五項講的是美方的權利,即簽約後美國政府應得到什麼。其餘兩項是有關付款問題,但對付款過程中違約的責任和懲罰隻字未提。

1868年8月,斯捷克利男爵交給俄羅斯國庫一張“720萬美元全部收訖”的憑據,並稱錢已轉入紐約某銀行。可據該銀行向美國國會作證時確認,彙入銀行的錢隻有7035萬美元。不用說,165萬美元已裝進外交代表的腰包。

這位男爵的最後命運更使這場領土買賣謎上加謎。據記載,1869年5月,斯捷克利男爵曾寫信給外務部的友人,說希望得到兩年的休假,信中充滿恐懼和憂傷。從此,這位男爵就失蹤了。

■《田中奏折》是真是假



最新小说: 霸總追婚:夫人,哪裡跑! 仙鼎大道 萬古玄域 劍下乾坤 宇宙星辰訣 寵妻不止:國民男神抱回家 皇女的召喚物 大界蒼穹 第一道祖 淩霄魔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