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 匪夷所思的現象——宮廷秘聞篇_世界未解之謎全知道_思兔閱讀 
思兔閱讀 > 曆史軍事 > 世界未解之謎全知道 > 十二 匪夷所思的現象——宮廷秘聞篇

十二 匪夷所思的現象——宮廷秘聞篇(1 / 2)

世界未解之謎全知道!

■埃及豔後的情愛糾葛

有人說,克裡奧帕特拉是“尼羅河畔的妖婦”,是“尼羅河的花蛇”。羅馬人對她痛恨不已,因為她差一點讓羅馬變成埃及的一個行省。埃及人則稱頌她是勇士,因為她為弱小的埃及贏得了22年的和平。

在人類曆史上的眾多女性當中,“埃及豔後”克裡奧帕特拉無疑是其中一位焦點人物。這位古埃及托勒密王朝的末代女皇,曾經以自己驚人的美麗、出眾的才華和令人傾倒的魅力,先後征服了羅馬曆史上兩位叱吒風雲的人物愷撒和安東尼,而且使強大的羅馬帝國的帝王紛紛拜倒在其石榴裙下。在當時羅馬帝國勢力如日中天的時候,她以一己之力使埃及國土一度得以保全,同時也改變了羅馬曆史。

克裡奧帕特拉是托勒密的後裔。當她18歲時,她的父親托勒密十二世去世了,遺囑讓克裡奧帕特拉和她的弟弟托勒密十三世共同執政。但權力欲望特彆強烈的克裡奧帕特拉這時就已經不能容忍弟弟和她分享王位,兩人因派係鬥爭和爭奪權力而失和。克裡奧帕特拉於公元前48年被逐出亞曆山大裡亞後,在埃及與敘利亞邊界一帶聚集軍隊,準備攻入埃及。

此時,適逢愷撒追擊龐培來到埃及,對埃及的王位之爭進行調停。克裡奧帕特拉得此消息,乘船於夜間潛入亞曆山大裡亞,以毛毯裹身,由人抬到愷撒房門前。克裡奧帕特拉突然出現於愷撒麵前,她的勇氣和美貌深深打動了愷撒,很快就成了他的情婦。後來,托勒密十三世在對愷撒的亞曆山大裡亞戰爭中遭到失敗,溺死於尼羅河。愷撒征服埃及後,本想宣布埃及為羅馬的一個行省,但克裡奧帕特拉施展她的柔情和智慧,使愷撒放棄了原來的想法,恢複了克裡奧帕特拉的王位。克裡奧帕特拉成了埃及實際的統治者。

公元前44年,愷撒被暗殺,他的朋友安東尼當上了羅馬帝國的元首,稱雄於羅馬。在腓力比戰役中最後擊敗共和派領袖布魯圖斯和喀西約的軍隊後,安東尼按照與屋大維的協議巡視東方行省,籌措資金。公元前41年,他到達西利西亞的塔爾蘇斯,遣使傳訊克裡奧帕特拉,想剝奪她的王位,宣布埃及為羅馬的一個行省。埃及王國又一次陷入危機之中。

克裡奧帕特拉是一位非常理智的女子,她深知埃及的軍事力量太薄弱,隨時都有被羅馬統治者吞沒的危險。為了保護她的祖國和保全她的王位,必須和羅馬的強權人物結婚。安東尼很快就被這位美女迷得神魂顛倒,把統治帝國的大事都拋到腦後,終日與克裡奧帕特拉形影不離,甚至跟著她到埃及的亞曆山大港去度過了公元前41到前40年的冬天。

公元前37年,安東尼離棄了自己的妻子,正式與克裡奧帕特拉結婚。為了滿足克裡奧帕特拉的野心,安東尼把埃及、科埃雷敘利亞和塞浦斯路贈給克裡奧帕特拉,這引起了羅馬元老院的不滿,也給屋大維反對安東尼了良機。

公元前32年,安東尼和克裡奧帕特拉率領聲勢浩大的軍隊在阿克蒂姆和屋大維開始了最後的對決。結果,癡情的安東尼在這場戰爭中一敗塗地。

為了保證埃及的安全,克裡奧帕特拉沒有征得安東尼的同意,就向屋大維表示了臣服。絕望的安東尼發現克裡奧帕特拉的傭兵開始投降,又風聞克裡奧帕特拉戰敗被殺,信以為真,就絕望地自殺了。克裡奧帕特拉用埋葬國王的豪華儀式為安東尼舉行了葬禮,然後就悲哀地自殺了。在遺言中,她懇求將自己和安東尼埋在同一個墳墓中。

克裡奧帕特拉以她的美貌、魅力和才智挽救了埃及,使它能在強大羅馬的夾縫中生存。雖說野史、傳說和文學作品總能見到這位“埃及豔後”神秘的影子,但有關她本人的文物資料卻是少之又少。

倫敦大英博物館曾經展出過這位傳奇女人的雕像。從所展出的雕像來看,女王不過是長相一般,臉上輪廓分明,看起來極為嚴厲的女人。她的個頭矮小短粗,身高隻有15米,身材明顯偏胖。衣著也相當樸素,甚至脖子上有很明顯的贅肉,牙齒長得毫無美感。考古學家根據出土的古埃及雕像也證實,真實的女王相貌平平甚至有些醜陋,而埃及人為了保持血統的純淨,有近親婚配的製度,女王有可能還有某方麵的缺陷。如果這是真的話,她有什麼特殊的魅力使安東尼對她生死相隨?這真是一個難解之謎。

■查理大帝為何“被加冕”

古代中國有趙匡胤黃袍加身而建立北宋王朝,在遙遠的意大利也有一出這樣的奇聞——查理大帝突然被教皇“皇冠加頂”。這到底是預演的陰謀,還是突降的幸福?

公元800年12月25日,在意大利的羅馬城,發生了一件舉世矚目的事情加洛林王朝的皇帝查理大帝被羅馬教皇破天荒地戴上一頂金皇冠,加冕為“羅馬人的皇帝”。這件事情影響深遠,甚至改變了歐洲的政治格局。

查理的祖父查理·馬特是墨洛溫王朝大權實握的宮相,以打敗外族的進攻和實行采邑改革而馳名遐邇。查理的父親於751年與教皇勾結,廢黜了墨洛溫王朝的末代國君,取而代之,創建了加洛林王朝。但新王朝最強大的局麵卻是由他的兒子——查理大帝開創的。

查理生活的年代正是西歐封建化過程急劇進行的時候,查理所實行的政策措施客觀上加速了這一進程,得到新興封建地主階層的擁護。查理是一位好戰的國王。為了建立一個強大的國家,他長年累月率軍四處征戰,使法蘭克王國的版圖不斷擴張。經過五十多次戰爭,查理使法蘭克王國成為控製西歐大部分地區的大帝國西臨大西洋,東到多瑙河,北達北海,南至意大利中部,差不多囊括了昔日西羅馬帝國的全部國土。

795年,羅馬教皇阿德一世逝世,查理支持立奧三世當選為新的教皇。立奧三世為了答謝查理,在羅馬為他大唱讚歌,從而引起羅馬貴族的不滿。羅馬貴族首領以教皇對法蘭克人軟弱為借口,將立奧三世逮捕入獄,倍加虐待,幾乎使立奧三世致盲致啞。立奧逃出監獄後向查理求援,查理於800年12月親率大軍護送立奧三世回羅馬,用武力平息了這場糾紛。他召集所有主教、神職人員及貴族開會,幫助立奧三世複位,並對反對立奧三世的人處以重刑。

立奧三世對查理感激涕零。為答謝查理的支持,立奧三世決定以特有的方式報答他。公元800年12月25日,當查理跪在聖彼得大教堂做彌撒時,立奧三世便為查理戴上一頂金皇冠,封他為“羅馬人的皇帝”,並高聲宣布“上帝為查理皇帝加冕,這位偉大的和帶來和平的羅馬皇帝,萬壽無疆,永遠勝利!”參加儀式的教徒也齊聲高呼“上帝以西羅馬皇帝的金冠授予查理,查理就是偉大、和平的羅馬皇帝和羅馬教皇的保護人。”從此,法蘭克王國被稱為“查理帝國”,查理國王變成“查理大帝”,亦稱“查理曼”。

關於查理加冕稱帝的問題,曆史上存在著不同的說法。有人認為查理根本無意被加冕,那隻是教皇一相情願的報恩行為。據為查理作傳的愛因哈斯所述,查理對“加冕”一節事前毫無所知,立奧本想以此給查理一個驚喜,但他的做法卻沒有收到預期目的,反而使查理感到突兀。查理認為,自己並不需要被授予尊貴榮譽。他甚至對“奧古斯都”、“皇帝”等稱號持有反感態度。他肯定地說,假如當初能夠預見到教皇的意圖,他那天是不會進教堂的,儘管那天是教堂的重要節日。依此來看,查理大帝是不願意被加冕稱帝的。很多學者采取這一說法,是因為愛因哈德從20歲起便被查理聘請到宮中掌管秘書,參與機要,一生中大部分時間都跟隨在查理左右,深得查理的寵信,他的記載應該是比較可信的。

事實果真如此嗎?現代許多西方曆史學家對此表示懷疑。有人認為,查理既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又能嚴密控製局勢,絕不可能容許心非所願之事。從當時立奧三世的處境看,他也絕不敢做冒犯查理的事。由此他們認為,查理加冕可能是他身邊那些向往帝國夢的宮廷學者慫恿的結果。不過,人們普遍認為,查理不願稱帝的最大可能,還是他忌諱教皇立奧三世。教皇主動給自己加冕,不僅僅是為了報恩,而是想趁機重新得到一些失去的權力。

事實上,不管查理是否願意羅馬教皇為他加冕,他在實質上已經成為古羅馬帝國的合法繼承人和基督教世界的保護者。這次加冕是中世紀曆史上的一件大事,影響極其深遠,奠定了教廷和王廷對西歐進行雙重統治的政治思想基礎,開創了中世紀教皇為皇帝加冕的先例,也為日後的教權與王權之爭埋下了禍根。

■伊凡雷帝殺子之謎

曆國曆代宮廷內部都充滿了血雨腥風,父子相殘、兄弟反目的事情層出不窮。以暴虐成性而聞名的伊凡雷帝真的忍心殺死自己的親兒子嗎?

伊凡四世是俄國曆史上第一任沙皇,是16世紀俄國的專製統治者。他生性殘暴,17歲時殺死握有實權的攝政王,自立為帝。為了鞏固政權,他曾毫不留情地屠殺所有反對他的政敵,鎮壓叛亂,絞死主教。他的政權是建立在恐怖基礎上的,世稱他為“伊凡雷帝”,即“恐怖的伊凡”。

俄國著名畫家列賓曾創作過一幅《伊凡雷帝殺子》的油畫在灰暗壓抑氣氛籠罩的畫麵上,奄奄一息的皇太子伊凡頭無力地靠在父親的胸前,伊凡雷帝驚恐地摟著兒子,他用一隻蒼老的、血管突出的手抱著伊凡的身體,另一隻手緊緊按住兒子流血的傷口,試圖挽回兒子的生命。但死亡的陰影已經籠罩著伊凡,他無力地支撐在地毯上,用一雙絕望而寬恕的眼睛看著衰老的父親,而伊凡雷帝的雙眼中充滿著悔恨,兩人的眼神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整幅畫有著一種攝人心魄的藝術魅力,它同時也記載了俄國曆史上的一個傳聞俄國沙皇伊凡雷帝盛怒之下,用鐵頭權杖刺中太子伊凡的太陽穴,後者最終不治而死。

俗語說“虎毒不食子”,伊凡雷帝卻被懷疑親手殺死了自己的兒子。人們為什麼會懷疑伊凡雷帝呢?主要是伊凡雷帝的性格非常殘忍。伊凡雷帝還是個孩子時,就經常把捉住的小鳥一刀一刀地殺死,或是站在高高的牆上,將手中的小狗摔死,從而發泄心中的不滿。在他13歲的時候,就放出豢養的惡狗,將執掌朝政的皇叔伊斯基活活咬死,暴屍宮門。而他剛登上皇位後,為了加強皇權,就在全國範圍內實行恐怖政策,懲罰反對皇權的大貴族,也殺害了許多無辜的平民。他用尖樁刑、炮烙、活挖人心、抽筋剖腹等酷刑處死了數萬人,得到了“雷帝”的稱呼。他的暴政和獨裁不僅使遭到鎮壓的大貴族們心懷怨恨,也引起廣大人民的強烈反對。就連沙皇身邊的人,也有“伴君如伴虎”的危機感。

關於伊凡太子的死因有著不同的說法,最普遍的一種是從1581年起,伊凡雷帝開始懷疑太子有奪取皇位的嫌疑,多疑的性格使這種想法日益強烈,父子關係也因為他的提防而緊張起來。1581年11月15日,伊凡雷帝看見伊凡妻子葉蓮娜僅穿一件薄裙在宮中走動,違反了俄國婦女至少要穿三件衣裙的慣例,勃然大怒,動手打了兒媳,使懷孕的葉蓮娜當即因驚嚇流產。太子伊凡聞訊後,對伊凡雷帝大吼大叫,這激怒了伊凡雷帝。他一邊大罵“你這個可恥的叛徒”,一邊舉起鐵頭權杖向兒子刺去,正中伊凡的太陽穴。最後伊凡終因傷勢過重而死去。

蘇聯曆史學家斯克倫尼尼科夫對此卻有不同的看法。他認為,1581年11月15日,伊凡父子雖發生激烈爭吵,但父親隻是用權杖在兒子身上敲了幾下,並未造成致命的傷害。太子伊凡主要因喪子和恨父導致內心極度悲傷,以致突發癲癇病,後又繼發熱病死亡。這個觀點的主要論據是伊凡雷帝在1581年11月9日的信中曾談道“兒子伊凡病倒了,今天他仍在病中。”因此,可以證明伊凡是病重而死,而非父殺。

當然,曆國曆代宮廷內部都充滿了血雨腥風,父子相殘、兄弟反目的事情層出不窮。伊凡雷帝有沒有殺死自己的親兒子,至今尚無定論,隻有讓曆史來慢慢尋找真實答案了。

■俄國沙皇伊凡六世遇害之謎

尚處繈褓便被立為皇帝,自此再未見過天日,伊凡六世就這樣度過了悲慘的一生。直到現在,人們也不知道是誰對他下了毒手。

俄國沙皇伊凡六世出生在不倫瑞克沃爾芬比特,他的父親是不倫瑞克的安東·烏爾利克,母親是梅克倫堡女公爵安娜·利奧波德耶夫娜。1740年10月,還在繈褓中的伊凡當上了俄國沙皇。因伊凡六世才出世三個月,便由其母攝政,總管國事。

安娜上台後,肆意地頒布法令、任免大臣、發動戰爭、魚肉百姓,招致社會各階層的不滿。無論支持伊萬五世還是彼得大帝的貴族都無法忍受安娜的統治,他們聯名請彼得大帝最後的繼承人——伊麗莎白·彼得羅夫娜公主繼位。

1741年11月24日,俄國宮廷發生政變,彼得一世的女兒伊麗莎白依靠皇族和禁衛軍的支持,逮捕了伊凡六世及其父母,自立為皇。於是,“執政”僅13個月的伊凡六世成了階下囚。為防止有人假借伊凡六世名義叛亂,伊麗莎白女皇下令將他單獨看押。從此,伊凡離開父母,終日與牢房為伴。1756年,年滿16歲的伊凡被秘密押送到施利色堡,編號為“一號囚徒”,並單獨關押,任何人都不知道他的姓名和真實身份。奉命看守伊凡的兩個禁衛軍軍官弗拉謝夫和車金直接向伊麗莎白女皇宣誓,每半個月還要向帝國樞密院呈報一份有關“一號囚徒”情況的秘密報告。

長年的牢房生活,使伊凡的體質、心理、性格都發生嚴重畸變。他頭發蓬鬆,臉白如紙,身患多種疾病,目光呆滯。他每天除了讀《聖經》和《使徒列傳》以外,沒有彆的事可做,因而對外麵的世界一無所知。長大後,他不知道伊麗莎白女皇死後,彼得三世和葉卡捷琳娜二世相繼做了沙皇。彼得三世和葉卡捷琳娜二世執政期間都曾秘密來施利色堡要塞看過他,但伊凡六世並不知道來者的身份。

1762年,葉卡捷琳娜二世登上了沙皇寶座。在彼得三世死後,她又害怕有人擁戴伊凡六世而危及她的統治。於是,她親下手諭,命令看守者弗拉謝夫和車金阻止任何未持有女皇的手諭或樞密院命令的人進入“一號囚犯”牢房,否則一律格殺勿論。1764年7月5日晚,人們發現“一號囚徒”身著數劍,倒在血泊中,已死去多時。這樣年僅24歲的伊凡,在度過23年的鐵窗生涯後,終於成了俄國宮廷政治的又一犧牲品。8月17日,樞密院宣布前沙皇伊凡六世因病去世。

伊凡六世死於凶殺已是不可爭議的事實了,可他死於何人之手,又因何而死呢?

有人認為是看守者弗拉謝夫和車金殺死了伊凡六世。自1756年伊凡六世被押送到施利色堡要塞,這兩人就奉命看守伊凡。他們兩人常年與伊凡一起住在監獄裡,不能離開要塞一步,也不能與親友見麵,無異於被判處了終身監禁。隻要“一號囚徒”不死,他們就永無自由之日。兩人曾多次向樞密院請求調換他人,但上邊除了不斷給他們加官增薪外,對他們的請求置之不理。因此,他們忍無可忍,殺死了伊凡,尋求解脫。

也有人認為是米羅維奇少尉準備擁戴伊凡六世為沙皇發動政變,看守者被迫殺死伊凡六世。米羅維奇少尉是施利色堡要塞的駐守軍官,當他了解了“一號囚徒”的真實身份後,就準備推翻葉卡捷琳娜二世統治,擁戴伊凡六世為王。7月5日晚,他帶兵衝進伊凡六世牢房,發現伊凡六世已被殺死。

可憐的伊凡六世沒有真正地當過一天皇帝就這樣死去了,更可悲的是他的死因永遠無法查清。宮廷的鬥爭就是這麼可怕,伊凡六世隻不過是宮廷內亂的犧牲品。

■法國王冠鑽石失蹤之謎

混亂的國家,混亂的政局,在這樣一個混亂的時間,珍貴的寶物能不丟失嗎?可是,法國王冠鑽石真的是被小偷所竊嗎?

1789年,法國爆發資產階級革命。國王路易十六表麵接受立憲政體,實則力圖絞殺革命。1791年6月20日,路易十六偕同王室逃至法奧邊境瓦倫,兩天後被群眾押回巴黎,曆時1500多年的法國封建王朝從此崩潰。

幾天之後,法國製憲議會一位議員向公眾提出警告,提醒人們內外敵人正在試圖奪取王冠上的鑽石。法國王冠上有世界上最美麗的鑽石與珠寶,每逢聖馬丁複活節的星期二,在保安警察的監護下,巴黎人民才可在陳列櫃前匆匆走過,觀賞珍寶。曆代法國工匠都為王冠添上新的珠寶感到榮幸,這些稀世珍寶曆來都保存在珍寶貯藏室裡。自從路易十六執政以來,這些珍寶就交給忠誠可靠的克雷西看管。

在議員的警告下,製憲議會組成了由三位議員和11位專家參加的專門委員會,負責清點保存法國王室的稀世珍寶。經過三個月的緊張工作,委員會共清點出鑽石9547顆,總值達3000萬法郎。此後,每星期一人們都可參觀這些珍寶。然而,負責看管的克雷西對此卻十分擔心,他怕給不法之徒們以可乘之機。可是,不知為什麼,克雷西的職務很快被吉倫特派領袖羅蘭的心腹雷斯圖所代替。

1792年9月,路易十六因陰謀複辟而被廢黜。此時,法國處在危機之中,外部麵臨歐洲聯盟的入侵,國內各派爭鬥激烈,到處是失業與饑荒、恐怖與暗殺。在這嚴峻的時刻,為了安全起見,珍寶貯藏室被貼上封條。但令人驚奇的是,這麼多奇珍異寶竟然無人看守。9月17日,內務大臣羅蘭在國民議會突然宣布“珍寶貯藏室門被撬,鑽石全部丟失!”這個消息震驚了法國人民。

據稱,自9月11日深夜至14日深夜,盜匪三次光顧珍寶貯藏室,無人覺察。在16日,當盜匪第四次盜竊時,才被國民自衛軍巡邏隊抓獲。至此,羅蘭才於17日宣布鑽石失盜。

這起駭人聽聞的盜竊案,確實令人深思。為什麼議員會事先提出珍寶被盜的警告?為什麼忠實可靠的克雷西被撤職?為什麼不多派人看守珍寶貯藏室?為什麼會連續發生四次盜竊案?誰是幕後策劃者?

盜竊案發生後,內務大臣羅蘭指控他的政敵、國防大臣丹東及丹東的朋友應該負責,丹東又反過來指責羅蘭和羅蘭的朋友應完全負責。各派唇槍舌劍,指責對方。

9月21日,刑事法庭審判了抓獲的兩名盜匪,並判處他們死刑。次日,死刑即將執行的時候,一個臨死的囚犯向庭長供出了藏在他家廁所的100多顆鑽石。不久,警察又抓住了一個叫勒圖的竊賊。在他的供認下,警察又抓住了一個17歲的盜匪。這個年輕人的父親得知兒子入獄時,聲稱要揭發一樁聳人聽聞的案子。但在第二天早上,他就被人毒死了,他的兒子也死在監獄。這一連串的事情,使人莫名其妙。

在珍寶失盜的1792年9月,法國正處於內憂外患、形勢危難之際。當時,法國正在進行瓦爾密戰役,並很快因敵方撤軍而取得了勝利。從戰略上講,敵方指揮官不應發布撤退命令。這使人懷疑雙方是不是進行了某種交易。

人們隻知道拿破侖指揮瓦爾密戰役取得勝利,拯救了巴黎和法蘭西民族。然而,瓦爾密戰役勝利的奧秘,過去、現在以至將來也許永遠不會被揭開。法國王冠上鑽石失蹤的秘密究竟與瓦爾密戰爭的蹊蹺勝利是否有關,這也是一個未解之謎。

■亞曆山大一世是弑父篡位者嗎

亞曆山大一世統治的時間儘管不長,卻給後世留下許多未解之謎。他究竟是不是弑父篡位者,仍是一個未解之謎。

亞曆山大一世是俄國羅曼諾夫王朝的第13位沙皇,後人稱他為“神秘沙皇”、“北方的斯芬克斯”,普希金則認為他是“一位懦弱而狡猾的君主”。他之所以有名,不僅因為他曾經三次打敗野心勃勃的拿破侖,而且還因為在他的人生經曆中充滿了神秘和離奇。

亞曆山大一世的父親保羅是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與情夫薩爾蒂柯夫的孩子。自保羅出生後,葉卡捷琳娜二世就對他極其冷淡。保羅成人後,母子關係更加緊張。保羅怨恨母親給了他一個“不光彩”的出身,也怨恨母親久占皇位,使他不能成為顯赫的沙皇,因而終日頹廢消沉,不事政務,熱衷於操練軍隊。

亞曆山大出生於1777年12月12日,葉卡捷琳娜二世很疼愛亞曆山大,她認定這個新生兒將取代保羅成為真正的皇位繼承人。因此,她親自為孫子取名亞曆山大,希望他將來有俄國古代英王亞曆山大的風采。為了培養亞曆山大,葉卡捷琳娜二世對他的要求很嚴格,每天早晨都要求他在低於15攝氏度的房間裡開著窗戶洗冷水澡,以磨煉他的意誌。在亞曆山大六歲時,葉卡捷琳娜二世將家裡的女保姆趕走,找了12名家庭男教師教育他,以造就他威猛、堅定的性格。

葉卡捷琳娜二世在統治末期,更將皇位繼承人的選擇看成是件大事。由於對兒子保羅的厭惡和失望,她決定另立孫子亞曆山大為自己的皇位繼承人。她私下秘密起草了一份詔書,宣布廢除保羅的皇位繼承權,立亞曆山大為未來的新沙皇。她準備在1796年11月24日,即俄曆聖葉卡捷琳娜日正式公布這份詔書,曉諭天下。在宮中,她公開表示隻有亞曆山大繼位才能執掌朝綱。亞曆山大知道此事後,立即給祖母寫信,表示心領神會。同時,他也給父親保羅寫信,在信中提前稱他為“皇帝陛下”,表示宮中所傳實為謠言,發誓說承認父親是合法的帝國皇帝繼承人。

1796年11月6日,顯赫一時的葉卡捷琳娜女皇因中風去世。保羅趁機奪取了皇位,稱為保羅一世。保羅一世即位之初,便大反其母葉卡捷琳娜二世的政策而行之,削弱軍人的地位及其作用,加強書報檢查,實行恐怖統治,致使全國上下怨聲載道。

保羅一世雖然將亞曆山大立為皇儲,但對他管教很嚴,隨時會召見他,讓他彙報一些瑣事的細枝末節,而且經常訓斥他。漸漸地,亞曆山大結交了一些有實權的朋友,他們都對沙皇保羅的統治不滿,常常在一起商量如何廢除妨礙自由的桎梏,實現全體公民的平等,建立公正博愛的社會。隨著保羅自負、狂躁的升級,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反對他,並著手策劃推翻他的統治,扶植亞曆山大即位。

1801年3月11日夜裡,密謀集團主要成員朱波夫、本尼格森、帕倫帶領親信衝進皇帝臥室,逼迫保羅一世退位。保羅一世死命拒絕,在眾人推搡之間,燭滅光息。黑暗中,有人將保羅殺死。當夜,亞曆山大對百官宣布保羅一世因不幸中風身死,宣布即位稱帝,俄國開始了亞曆山大一世統治時期。

保羅一世死於非命確定無疑,但亞曆山大是否參與此活動,眾說紛紜。很多人懷疑亞曆山大一世與此事有關,但無從證明。有人認為他直接參與密謀策劃活動,甚至其弟君士坦丁還親自參加3月11日晚的暗殺活動。也有人表示,亞曆山大事先了解反對保羅的密謀活動,副首相潘寧曾隱晦地將計劃向他透露。他雖然拒絕了,但未加製止,而是置身其外,靜觀事態發展。

當然,也有人認為無論出於人倫綱常,還是出於父子親情,亞曆山大都不可能參與密謀活動,因為亞曆山大與保羅父子關係一直不錯,而且保羅即位之初就確定了亞曆山大的首席皇儲地位。作為唯一的皇儲,亞曆山大似乎沒有必要做這種違背天理的事情。亞曆山大一世究竟是不是一個弑父篡位者,至今尚無定論。

■亞曆山大一世與胞妹的關係之謎

亞曆山大一世一生中留下無數個未解之謎。他與胞妹葉卡捷琳娜的關係是純潔的兄妹之情,還是違背倫理的亂倫之愛,就是一個令很多人疑惑的難解之謎。

亞曆山大年僅13歲時,祖母就為他找好了未來的妻子——德國巴登公國的公主路易莎·瑪麗亞·奧古斯特。後來她改名為伊麗莎白·阿列克謝耶夫娜。1793年,當亞曆山大16歲的時候,二人成婚。

1796年,葉卡捷琳娜二世逝世,保羅一世登基,亞曆山大正式被立為皇儲。1801年3月11日夜,宮廷發生政變,皇帝保羅被反對黨殺死,亞曆山大即位稱帝。

亞曆山大即位後,那些垂涎他地位的女人紛紛對他投懷送抱。因此,他身邊常常是美女嬌娃成群。其中,既有上流社會的貴婦,還有法國女歌唱家,甚至在訪問普魯士期間,他還與普魯士王後路易莎眉目傳情。雖然妻妾成群,但在亞曆山大心中卻始終隻有一個女人的位置——她就是葉卡捷琳娜公主。葉卡捷琳娜公主是亞曆山大的大妹妹,是當時公認的大美女。所有人都覺得她美豔照人,才華橫溢。但她孤傲自負,舉止唐突,有時甚至行為放肆,令人驚奇。由於二人年齡相當,從小一起長大,朝夕相處的歲月竟讓兩人產生了超出兄妹的感情。在亞曆山大的婚姻名存實亡的時候,兄妹二人的感情達到了頂峰。他們經常單獨閒坐,徹夜長談,有時動作過分親昵,許多宮中隨從都覺得他倆之間有些行為不符合倫理。

亞曆山大一世和葉卡捷琳娜都住在皇宮之中,每天都可以見麵,但卻幾乎每天都要相互寫信。如果亞曆山大一世外出巡視或是出國訪問,兄妹倆的書信往來就更加頻繁。亞曆山大在給妹妹的信中這樣寫道“知道你愛我是我幸福的源泉,因為你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尤物之一……我像瘋子一般愛你……看到你,我高興得如癡如狂,我像個著魔的人,四處奔波,多希望能在你的懷裡甜蜜地鬆懈下來。”當亞曆山大一世的情婦懷上小皇子後,亞曆山大第一個將這個消息告訴了葉卡捷琳娜“我在家裡給你寫信,我的伴侶和孩子都向你致意……我在這個小家庭裡的幸福和你對我的深情,是生活對我僅有的吸引力。”這些甜言蜜語使很多人懷疑它究竟是純真無邪的兄妹情誼的表露,還是變態亂倫的表現。

1808年,威鎮歐洲的法蘭西皇帝拿破侖突然向葉卡捷琳娜求婚,這使亞曆山大非常不高興。他不能忍受將心愛的妹妹嫁給法國的“食人怪物”,於是婉言謝絕了。葉卡捷琳娜知道這件事後,卻有些不快。她一方麵表示不願意離開“親愛的哥哥”遠嫁異國他鄉,另一方麵又責怪兄長回絕得太早。亞曆山大一世害怕拿破侖又來求婚,於是匆忙將葉卡捷琳娜嫁給相貌平常、地位一般而且性格懦弱的德國奧登堡公爵,婚禮舉行得非常倉促。婚後,葉卡捷琳娜仍常住在聖彼得堡。當她的丈夫病死後,兄妹之間的感情又像以前一樣無所顧忌了。

亞曆山大一世和他的妹妹之間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感情,很讓人捉摸不透。作為一個龐大帝國的一國之君,他會做出亂倫的事情來嗎?更何況他和皇後伊麗莎白的感情一直不錯。更令人不能理解的是,作為一個大國公主,葉卡捷琳娜能違背人倫綱常和兄長亂倫嗎?

■奧匈帝國皇太子自殺之謎

1889年1月30日,奧匈帝國的皇太子自殺身亡。年輕有為的皇太子為什麼要自殺,為情,還是為爭權?誰也不知道真正的答案是什麼。

1889年1月30日早上7點半,當時奧匈帝國皇太子魯道夫的貼身仆人洛斯歇克發現皇太子和他的情人瑪麗·維茲拉在梅林宮的房間裡開槍自殺了。皇太子的死訊被報告給奧匈帝國皇帝弗朗索瓦·約瑟夫後,他非常傷心,不久就召集全體皇室成員和大臣們,通報並緊急處置這一突發事件。人們被告之,皇太子魯道夫“因極度興奮,於今日淩晨死於心肌梗死”。2月2日午夜,一輛靈車將皇太子悄悄運回維也納。5日,皇太子的靈柩被送往皇家墓地。皇帝不讓各地諸侯王來參加簡單的葬儀。不過,據在場的人說,皇帝哭得很傷心。

根據皇帝的命令,兩位著名醫生曾對皇太子的屍體作了解剖檢驗。他們的報告確認皇太子是“因一時精神錯亂而自殺”,但皇帝根本不相信。人們想不通年輕有為的皇太子為什麼要自殺,紛紛猜測事情的原因。

有人從皇太子和他的情婦自殺於梅林宮這一事實斷定,梅林宮的悲劇是一出愛情悲劇。皇太子魯道夫在16歲的時候就和比利時公主斯德法妮訂婚,但他們婚後的生活並不幸福。一直以來,魯道夫想要離婚,但奧匈帝國的皇帝不同意他這麼做。幻想破滅後的皇太子則以到處尋歡作樂來消解他的精神痛苦,經常夜不歸宿,通宵達旦地和彆的女人在一起廝混。

1887年末,在波蘭人舉行的一次舞會上,魯道夫經人介紹,認識了一位名叫瑪麗·維茲拉的少女。她對英俊瀟灑、風流倜儻的皇太子一見鐘情,瘋狂地愛上了他。兩人之間的感情顯然是王室所不能容忍的,這大大有損皇室的風雅。皇太子夫婦關係鬨得越來越僵,以致魯道夫有一次公然對斯德法妮說“既然沒有什麼解決的辦法,隻好我先打死你,而後我再自殺了事。”這些威脅性的話語傳到皇帝的耳朵裡,實在是令他頭疼不已,最後隻得決定對兒子攤牌,讓魯道夫為了皇室的穩定而斷絕與情人的關係。

1889年1月28日清晨,皇帝突然召見皇太子,兩人談話的內容不得而知。魯道夫從父親那兒出來,回到自己的辦公室。在那裡,他迅速寫了幾封信,分彆是給斯德法妮、他的妹妹、他的母親以及一些朋友。然後,他回到自己的寢宮,告彆妻子和女兒後,獨自動身去梅林宮了。同時,瑪麗也悄悄去了梅林宮。

在皇太子生命的最後一個晚上,他給自己的貼身仆人洛斯歇克寫了一張便條,讓他去找一名牧師為他祈禱,要他“把我和女男爵合葬在一起”。悲劇發生後,人們從皇太子寫給妻子的信中,看到這樣的話語“你終於在我的羈絆之中和我為你帶來的痛苦之中解脫出來了,祝你萬事如意……”人們還從瑪麗寫給她妹妹的遺書中讀到大致相同的意思“你隻能為愛情而結婚。我未能這樣做,然而我情願到另一個世界去。”因此,很多人認為,皇帝突然召見魯道夫時一定嚴厲地訓斥了他,並且逼他立即與情人絕交。癡情的魯道夫隻得和情人雙雙選擇了殉情的絕路。

也有一些人認為皇太子自殺的背後深藏著政治原因,不單單是為情所困。魯道夫作為皇位繼承人,自幼就受到與眾不同的教育,他的觀點非常另類,甚至匿名在奧地利報刊上發表抨擊奧地利貴族製度的文章。他的叛逆性格和活動致使他每一次外出都有一些偽裝的警方人員跟蹤,他的住處也受到監視。據傳說,魯道夫曾答應隻要匈牙利人起兵反對他的父親,他就會宣布奧匈分治,而他可以就任匈牙利國王。因此,魯道夫也可能是出於政治原因自殺的。當然,要證實這一點還缺乏足夠的材料。不過,他在寫給妹妹的信中說“我是違心地辭彆人世的。”這似乎可以間接證明魯道夫的死是被迫的。

其實,整個事件有一個關鍵的地方,那就是28日清晨皇帝緊急召見皇太子的過程中到底談了些什麼,這很可能是導致魯道夫自殺的真正原因。皇帝是這個悲劇故事中唯一的知情者。然而,當他撒手塵世的時候,卻將整個梅林宮悲劇的謎底帶走了。梅林宮的悲劇也成為17世紀末至20世紀初歐洲六大曆史之謎中的一個,直到今天也沒有人能弄清事情的真相。

■俄國末代公主生死之謎

在沙皇尼古拉二世一家被槍斃的幾十年內,有數人聲稱自己是死裡逃生的末代公主。然而,人們懷疑她們隻是為了得到沙皇的遺產。

1917年2月,彼得格勒爆發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在人民運動的強大壓力下,尼古拉二世終於在3月15日宣布退位,統治俄國300年之久的羅曼諾夫王朝就這樣退出了曆史舞台。

當時,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家庭成員都被逮捕,並被押送到烏拉爾地區。不久以後,尼古拉二世全家(包括皇後、22歲的女兒奧爾加、21歲的女兒塔吉揚娜、19歲的女兒瑪麗亞、17歲的女兒安娜斯塔西婭、13歲的有先天性血友病的兒子阿列克謝),以及他們的醫生、廚師和皇後的女傭,都被執行槍決。行刑隊槍決後,把這些人的屍體丟到廢礦井,用硫酸處理後又用汽油燒毀了。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不久後,在歐洲的各大報紙上都登出這樣的消息俄國公主安娜斯塔西婭奇跡般地逃脫了布爾什維克的“魔掌”,已輾轉到達了歐洲。這個消息引起極大的轟動,並且報道說得非常詳細,使人不能不信。據報道稱,是一位看押士兵在皇恩感召下,在處決前夜將安娜斯塔西婭偷偷放走。在西歐,她見到了僑居丹麥的祖母——俄國皇太後瑪麗婭·費奧多羅夫娜,皇太後承認了她的身份。報紙上還刊登了許多她本人及其與祖母合影的照片,但蘇維埃政權很堅決地否定俄國公主生還出逃的說法。

1920年2月,在歐洲梅克佳堡有一位叫巴巴拉的公爵夫人自稱是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幼女安娜斯塔西婭公主,她以繼承人的身份向政府索要俄國沙皇在英國銀行的存款及皇後的珠寶。這則消息使整個世界為之震驚。然而,在這件事情還沒有水落石出的時候,在美國又有一位安娜·安德森夫人宣稱自己才是安娜斯塔西婭公主。一時間,世界所有報紙的頭條都在報導這些消息。

當新聞的爆炸性漸漸平息的時候,在梵蒂岡修道院做了20年總管的修女帕斯庫亞麗娜在臨終前向人披露了一個秘密,那就是在1928年西伯利亞的葉卡特琳堡落入紅色衛隊手中時,俄國皇室的成員並沒有全部被擊斃,僅僅是沙皇、皇後和王子阿列克謝被槍殺。四位女公爵全都死裡逃生,並幾次受到梵蒂岡教皇的秘密接見。

雖然這個秘密與安娜·安德森夫人當年所陳述的相距甚遠,但使人們再次將視線落到安娜·安德森身上。雖然屢被質疑,但安娜·安德森一直沒有放棄過證明自己的身份,並為之奮鬥了60年。人們對此案的疑惑一直未能消除到底誰說的是真的呢?假如帕斯庫亞麗娜修女說的是真的,安娜的姐姐們都還活在人世,為什麼不出來為她作證卻要保持緘默呢?如果安娜·安德森在冒充公主,為何要為證明自己的身份而堅持60年呢?

數十年後,1991年,考古學家在烏拉爾地區發現了沙皇家族被殺的殘骸。令他們吃驚的是,小公主安娜斯塔西婭和王子阿列克謝的屍骨並未找到。有人分析指出,阿列克謝患有血友病,身體狀況很差,他可能在逃亡的路上就死去了。即便不是這樣,他的生命也不會持續太長。而小公主安娜斯塔西婭的去向卻令人迷惑不解。

1995年,又有一個老太太自稱她才是真正的“末代公主”。2000年,這個年近百歲的“公主”宣稱1917年俄國革命前,她父親尼古拉二世早將大筆金錢和黃金運送到歐洲的幾家銀行。作為幸存的繼承人,她有權繼承這筆龐大遺產。這名“末代公主”稱,如果這筆財產被追回,她願意將其全部捐贈給俄羅斯國庫。

從沙皇一家被處決後的幾十年中,已有30多位不同國籍的女人自稱是安娜斯塔西婭,要求繼承羅曼諾夫家族的遺產和爵位。這樣一來,好像全世界都有這位俄國公主的存在。儘管事關幾百噸黃金的繼承人問題,然而,“錢”在這件事情上並不是主旋律,人們隻想解開公主之謎。

■愛德華八世放棄王位之謎

不愛江山愛美人,英王愛德華八世為了佳人而放棄了王位。1936年12月11日,他自願放棄王位,而與一個曾兩次離婚的平民婦女結婚,確實讓人驚歎。

浪漫電影中,常常出現“不愛江山愛美人”的讓人心動的情節。在現實世界中,麵對權與利,英王愛德華八世卻做出了這一驚人之舉。不管從什麼角度來說,他與沃麗絲之間的愛情絕對算得上“曆史上最偉大的愛情”的一個例證而永遠留在人們的記憶中。

愛德華八世生於1894年,是喬治五世的長子,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叔叔。1910年,愛德華16歲時,被封為“威爾士親王”(英國皇太子的稱號)。

1931年11月,當時還是皇太子的愛德華八世在倫敦的一次宴會上邂逅了沃麗絲·沃菲爾德。沃麗絲是美國人,她的第一個丈夫是美國海軍軍官。1927年離婚後,她東渡大西洋,來到倫敦,同巨商辛普森結了婚。她既沒有漂亮的容貌,也沒有超人的才華,和追逐皇太子的眾多美女根本不可相比。可是,王子第一次遇到沃麗絲時,就為她通曉事理的性格、得體瀟灑的風度所傾倒。沃麗絲雖已近中年,但依然窈窕如初。王子對沃麗絲一見傾心,為了進一步討得沃麗絲的歡心,先後從王室的珠寶庫中悄悄拿出價值十萬英鎊的黃金、玉器、鑽石、首飾等英國王室的傳世之寶,送給沃麗絲。王子還覺得不儘心意,又把一顆價值連城的祖母綠珠寶也弄了出來。

但是,父母、王室、內閣及各自治政府上上下下竭力反對王子的這一舉動。身患重病的喬治五世曾滿懷憂慮地對首相鮑爾溫說“我死之後,這個孩子很快就會把自己毀掉!”

1936年,英王喬治五世駕崩。王儲按王位繼承法,繼承王位,封號愛德華八世。愛德華八世登基不到一年,就在1936年11月提出要與沃麗絲互結秦晉。英國王室、政府、議會兩院大驚,因為這極其不符合王室遴選後妃的慣例。英國首相鮑爾溫代表政府、王室、議會提出英國不能接受一個美國人為王後,國王隻能在王位和沃麗絲之間作選擇。若一定要與沃麗絲結婚,就必須辭去王位!愛德華八世經過幾天考慮,作出決斷堅辭王位,與沃麗絲結婚!

由於政治暴風驟臨,性格剛強的沃麗絲在“存心勾引國王,妄想當王後的‘美國冒險家’”等各種誹謗、咒罵聲中悄然離去。她不願因自己的存在,而使國王遭到惡意中傷。於是,她從國外寫信給愛德華八世,表明願作自我犧牲,勸國王割斷情絲。可是,愛德華八世卻說“即使我獨自一人同你在一起,也比一頂王冠、一塊令牌和一座禦座更令我心悅。”這愛情高於一切的誓言使沃麗絲在忍辱中得到了安慰。

1936年12月10日,剛繼承了325天王位的愛德華八世向全國人民宣告退位。他的遜位講話中有這樣一句“沒有我所愛的那個女人的幫助和支持,我感到我不可能承擔肩負的責任。”為了一個結過兩次婚的美國女人,愛德華八世拋棄了王位。從此,世上少了一個國王,而溫莎公爵和沃麗絲卻成了人們心中一個永恒的愛情神話。

1937年,愛德華八世的弟弟約克公爵繼位為王,稱號喬治六世。43歲的愛德華八世辭去王位後,受封為溫莎公爵。不久,即與沃麗絲在法國成婚。二人婚後,雙宿雙飛,恩愛無比。公爵被任命為英國駐法軍事代表團成員,參與軍機。後又被任為大英帝國巴哈馬總督,於1940年7月遠渡重洋赴任。1972年,溫莎公爵無疾而終,老死泉林,享年78歲。

1986年4月24日,沃麗絲因肺炎在巴黎郊外逝世,享年90歲。他們之間動人的愛情故事也畫上了句號。但是,作為“曆史上偉大愛情一例”,它將永遠被人們津津樂道。

由於世俗的虛偽、禮教的約束,沃麗絲一生未能為公爵的舉動進行公開的辯解,也不可能為自己洗刷所蒙受的種種惡語。人們對愛德華八世“不愛江山愛美人”的舉動有著不同的看法和猜測,對此褒貶不一。有人認為,王子是受“現代派思潮”影響,要以此來衝擊腐朽的君主製度。還有人認為,他是受了沃麗絲的迷惑,一時失去了理智。因為有謠傳說,在二戰時,溫莎公爵曾計劃借助希特勒的力量,推翻丘吉爾政權,然後逼喬治六世退位,而讓自己重登王位。他還為德國法西斯了許多英國和法國的軍事防禦機密,致使德軍在六周內先後擊潰了法軍和英軍。但是,很多人懷疑這種說法,也沒有有力的證據證明溫莎公爵做過英國的叛徒。

當然,大多數人還是認為愛德華八世是為了真摯的愛情才放棄王位的。不管事情如何,我們所看到的事實是,愛德華八世與沃麗絲夫人一起度過了35年的幸福生活,用行動向世人證明了愛情的偉大。在他們離開人世時,帶走了一切的秘密。也許有朝一日,人們能從他們已公布於眾的80多封情書中,探究出這愛情的真諦。

■肯尼迪遺孀再嫁之謎

肯尼迪的遇刺身亡給他的遺孀留下痛苦的心理陰影,她因此嫁給了一個老態的希臘船王,可也有人說她是出於金錢的目的,真的是這樣嗎?

1968年10月20日,在希臘的一個小教堂裡舉行了一場轟動世界的婚禮。39歲的新娘顯得年輕出眾,美麗動人;而62歲的新郎儘管穿著一雙高跟鞋,可看起來還是比新娘矮上一大截,而且已顯出老態。這就是美國前總統約翰·肯尼迪的遺孀傑奎琳·肯尼迪和希臘船王、億萬富翁亞裡斯多德·奧那西斯的婚禮現場。他們的婚禮引起全世界的矚目,在輿論界引起的震動不亞於前總統約翰·肯尼迪的遇刺消息。

婚禮的第二天,各大報紙就紛紛發表了言辭激烈的報道,來表達他們對傑奎琳再嫁的不滿。《紐約時報》發表了標題為《氣憤、震驚和失望是我們的回答》的文章。西德的一家報紙則用《美國失去了一位聖人》作為題目來表示他們對傑奎琳的不滿。電視評論員指責她貪得無厭,而在報界則普遍認為傑奎琳已經成了國家叛徒。隻有一些很熟悉她的朋友們為她鳴冤叫屈,認為她的選擇是一個明智之舉。

自從肯尼迪總統遇刺之後,民眾們普遍同情這位守寡的前第一夫人,把她當做完美的象征。因此,當傑奎琳出現在各種社交場合的時候,總能引起一陣陣不小的轟動。四年多來,她把全部的精力都花在紀念亡夫的活動和撫養一雙兒女上。可沒過多久就嫁給這位六十多歲的老頭,實在是很難讓人理解。由於傑奎琳是個神秘的、絕不讓人了解她內心的女人,除非她自己說出來,誰也不能了解她再嫁船王的真正原因。

對於傑奎琳再嫁的真正原因,人們進行了諸多的猜測。其中,大多數人認為她嫁給船王完全是因為經濟上的原因。希臘船王奧那西斯是世界上有名的億萬富翁,當他在1975年死去時,遺產總數高達十多億美元。而眾所周知的是,傑奎琳有著瘋狂的購物欲,她在做第一夫人期間,已習慣了在最高檔的商店購物而且從來不問價錢。事實上,嫁給奧那西斯之後,她就更變本加厲地瘋狂購物。傑奎琳需要找一個強有力的經濟後盾,才把自己的終身托付給這個隻有五英尺高、既無魅力又不可愛的乏味透頂的老頭子。

可是,好萊塢著名影星伊麗莎白·泰勒從女人的角度分析,認為傑奎琳找到了一個“迷人、和諧、體貼的伴侶”。這位“機智的希臘船王”以他地中海式的幽默吸引了寡居中的傑奎琳。其實,當時社交界的許多女性也認為,其貌不揚的船王其實自有他與眾不同的魅力,有著一種無法言說的吸引人的氣質,令很多女性為他著魔。而傑奎琳就是被他的這種氣質吸引,投進船王的懷抱,與金錢和地位沒有任何關係。

此外,還有人認為傑奎琳嫁給船王是為了逃避厄運。肯尼迪家族有“美國王室”之稱,不僅擁有數不清的財富,更是在政壇上呼風喚雨,才俊輩出。但同時,它也是個多災多難的家族。當肯尼迪總統遇刺身亡後,傑奎琳一直害怕自己和子女再遭毒手,對周圍的環境時刻充滿著警惕。1968年6月6日,肯尼迪的弟弟參加總統競選時遇刺身亡。傑奎琳認為肯尼迪家族已經成為暗殺的目標。為了保護兒女,在葬禮上,悲痛的傑奎琳當眾宣布她要離開美國。自從傑奎琳嫁入肯尼迪家族以後,她就無時不因這個家族的權勢和榮耀帶來的種種災難而憂心不已,自我保護的意識早已在她的心中紮下了根。也許正因如此,她才無奈地選擇了逃離這個家族。

這場婚姻的背後到底有著什麼樣的秘密,除了當事人之外,恐怕誰也無法知道。1994年,傑奎琳因病去世。她為何嫁給奧那西斯也將永遠是一個不解之謎。

■英國王妃戴安娜車禍之謎

1997年的8月31日,戴安娜在法國巴黎的一場車禍中與男友多迪一道不幸遇難。她是死於交通意外,還是死於謀殺呢?

1997年8月30日下午,英國王妃戴安娜與男友多迪·法耶茲在法國南部旅遊勝地聖托貝度假一周後回到巴黎。午夜過後,他們在巴黎裡茨飯店用完晚餐後,準備前往多迪在巴黎16區的私人住宅。由於酒店門口聚集了大量聞風而來的狗仔隊,多迪和黛安娜打算從酒店後門悄悄地離開,飯店派亨利·保羅為他們開車。他們乘坐的奔馳280se35型豪華轎車時速高達150公裡以上。可是,七名騎摩托車的攝影記者仍然緊追不舍。



最新小说: 窈窕捕仙 我在大唐搞建設 猛龍無雙 帶著美女去異界 天靈鍛師 惡靈來襲 盛寵影後甜妻 大唐瀟湘傳 七玉道尊 吉上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