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 巴彆塔之犬——名人死亡篇_世界未解之謎全知道_思兔閱讀 
思兔閱讀 > 曆史軍事 > 世界未解之謎全知道 > 十六 巴彆塔之犬——名人死亡篇

十六 巴彆塔之犬——名人死亡篇(1 / 2)

世界未解之謎全知道!

■威廉二世死亡之謎

英國國王威廉二世最讓人記憶深刻的不是他的曆史功績,而是他在新林打獵時的意外死亡。在那次狩獵中,他被一箭穿心而射殺,但真實情況至今不得而知。

威廉二世又名“胡佛”(1056年1100年),1087年成為英格蘭國王,直到1100年去世,其統治勢力覆蓋諾曼底,在蘇格蘭也具有一定的影響力。

威廉二世最讓人記憶深刻的不是他的曆史功績,而是他在新林打獵時的意外死亡。在那次狩獵中,他被一箭穿心而死。

在1100年8月的一個白天,英王威廉二世在皇家狩獵苑新林騎馬狩獵,他的弟弟亨利和一些隨從同行。一行人分為幾個狩獵小組,國王和他的親信蒂雷爾一組獵鹿。國王看見一隻赤鹿跑過,立刻射了一箭,射中赤鹿,但它沒有死。在威廉二世觀察那隻受傷的赤鹿的行走路線的時候,蒂雷爾射了一箭,鹿沒有射到,卻射中國王。受了重傷的國王一聲不吭,隻是一手折斷了射入他胸口的箭,這加速了他的死亡。驚恐之下,蒂雷爾躍馬而去,拚命地逃跑,儘管當時沒有人在追蹤他。有些人為他感到遺憾,有的人則協助了他的逃亡。

國王死後,亨利則和其他的人策馬飛奔,趕到臨近的收藏皇室財寶的曼徹斯特。亨利把財寶搶到並確實予以掌握後,便馬上趕回倫敦,加冕登基為亨利一世。此時,距威廉去世之日僅三天。眾人從獵鹿的樹林離開時,威廉二世仍然暴屍荒野。

幾個世紀以來,關於威廉二世是被謀殺的傳言屢禁不止。曆史學家認為,像蒂雷爾那樣的神箭手,不可能出這樣的紕漏。威廉的兄弟亨利曾經參與了那次狩獵活動,是威廉之死的直接受益人。在威廉死後不久,他就登基。

因此,威廉二世之死疑點重重。他是死於意外,還是被他那充滿野心的弟弟謀害了呢?或是如有人所說的威廉二世心甘情願依照異教徒的可怕教規自殺身亡呢?大多數人當然相信傳說中所出現的凶兆,這凶兆是威廉到新林行獵前夕所做的一個噩夢,他夢見自己躺在血泊中而被驚醒,驚醒時不斷狂叫。此外,還有人說聽見國王命令蒂雷爾殺死他,因為根據威廉信仰的宗教,他已經老而無用,作為一個權力逐漸衰落的國王,必須在儀式中引頸就戮。

據記載,威廉二世和弟弟亨利的關係並不好。威廉一世共有三個兒子,威廉二世是老二。威廉一世在世時已給三個兒子分家,留給長子羅伯特的是法國的諾曼底,給次子威廉的是英國,亨利則沒有土地,隻獲得一筆財富。大哥與二哥二人經常爭執不下,甚至兵戈相見。但是,二人在1096年以諾曼底為抵押,向威廉借了他們所需的錢。羅伯特在1100年夏季啟程返國時,還娶了一個十分富有的女人。威廉決定,決不讓哥哥還債把諾曼底贖回,他開始計劃強奪諾曼底。新林獵鹿駕崩事件就是在作這種準備的時候發生的。如果亨利真的企圖篡奪英國王位,在狩獵中謀害威廉二世也是可以說得過去的。而證明亨利要對獵鹿時發生“意外事故”負責的一個有力證據是,他從未試圖抓蒂雷爾回來以弑君之罪論處,甚至沒有沒收蒂雷爾的土地以示懲罰。

可是,以亨利的本領和為人是否能組織這樣一個謀朝篡位的大陰謀呢?蒂雷爾跟主謀勾結殺掉恩公和朋友,又會得到什麼好處呢?事實上,自慘禍發生後直到去世時,蒂雷爾都不承認他有弑君行為。

自古宮廷多紛爭。在權勢和財富的驅使之下,手足相殘、殺母弑父之事可謂比比皆是。威廉二世之死,亨利的嫌疑最大。真凶何在,隻有逝去的曆史知道。

■沙皇彼得三世死亡之謎

可憐的彼得三世被他的王後發動政變趕下台。就在妻子成功登基的時候,他卻突然暴死,政治鬥爭就是這麼可怕。

1725年,雄才大略的彼得大帝駕崩後,俄國就陷入長期動蕩中。從1725年到1762年短短的37年間,走馬燈似的更換了三個沙皇、三個女皇。1762年6月24日,沙皇彼得三世的王後葉卡捷琳娜發動宮廷政變,推翻了彼得三世的統治。7月18日,被囚禁的彼得三世突然暴亡。彼得三世因何而死,他的死與葉卡捷琳娜是否有關呢?

1741年,伊麗莎白即位後,確立了胞妹安娜的兒子彼得·費多羅維奇為皇位繼承人。彼得從小生活在德國,他非常崇拜普魯士軍事製度與德國文化,卻對自己的祖國毫無興趣。他甚至認為俄國是個令他厭煩的國家,他不願意治理這種國家。1761年,伊麗莎白女皇逝世,彼得繼位。由於國內政局長期動蕩,人們都希望彼得三世可以整頓一下國家。然而,剛剛上台的彼得三世卻經常以自己的喜好對俄國現行製度和法令亂加改動,他推行的一些政策損害了教會與貴族的利益,令他們十分不滿。尤其是在對外政策上,彼得三世的所作所為讓政界和軍界非常反感。

由於彼得三世狂熱崇拜德國文化,1745年8月,他娶了一個德國女子索菲亞·奧古斯都為妻,後改為俄國名字葉卡捷琳娜。這個女人不同於彼得三世的懦弱無能和狂妄自大,她是一個極會察言觀色、討人喜歡的女子。進入俄國宮廷生活之後,她勤奮學習俄語,還改信東正教。但是婚後,葉卡捷琳娜才發現彼得是個好色之徒,他甚至把情婦領到家中。伊麗莎白也對她這個異邦女子有所懷疑,並派人監視她。年輕的葉卡捷琳娜雖未作過多的反抗,卻暗地記著這些仇恨。她一麵刻苦讀書學習如何治國,一麵在政界和軍隊中扶植拉攏親信,並將情夫們都安排到重要部門,以便為她奪權作準備。1761年,伊麗莎白女皇去世,彼得繼位,即為彼得三世。由於國內政局長期動蕩,社會各界均人心思定。然而,剛剛上台伊始的彼得三世卻經常以自己的個人好惡,隨意改動俄國現行製度和法令,推行一係列損害貴族和教會利益的政策,遭到上層人士的反對。葉卡捷琳娜由於巧言令色的表演技巧,贏得眾人的愛戴,而彼得三世的粗暴猥瑣則受到眾人的非議和鄙視。與此同時,以葉卡捷琳娜的情夫、禁衛軍軍官奧爾洛夫兄弟為首的密謀集團正在策劃推翻彼得三世的行動。

1762年6月24日,彼得三世去奧拉寧堡發動對丹麥的進攻,葉卡捷琳娜被留在彼得堡。7月9日淩晨5時,葉卡捷琳娜發動政變,控製了首都局勢,成為女皇。彼得三世要求與女皇平分政權,但遭到斷然拒絕。他隻好宣布退位,最後的條件就是女皇能歸還他的情人、小提琴和一隻猴子,以便他能度過後半生。7月18日,葉卡捷琳娜在樞密院正式宣布就任皇位,史稱葉卡捷琳娜二世。就在葉卡捷琳娜宣布登基的同一天,傳來被囚禁的彼得三世暴死的消息。葉卡捷琳娜對外宣稱,彼得三世是消化不良而死。

在俄國古老的封建宮廷中,始終充滿著權力的傾軋和鬥爭,宮廷政變同專製獨裁可以說是孿生兄弟。彼得三世即是獨裁政治的犧牲品。儘管他的死因撲朔迷離,眾說紛紜,但有兩點是可以肯定的其一,彼得三世死於謀殺;其二,葉卡捷琳娜與彼得三世之死有直接或間接的關係。

但彼得三世究竟因何而死?一種說法稱他是被人毒死的。當時,法國外交部檔案記載,一些人按照俄國風俗親吻彼得三世的遺體以示告彆,這些人的嘴唇後來卻奇怪地腫了起來。還有一種說法稱彼得三世是在酒後與人打罵,被人失手打死的。第三種說法則是女皇為除後患,密令心腹勒死了彼得三世。彼得三世的真正死因是什麼?葉卡捷琳娜又在其中做了什麼手腳呢?這一切真相都不得而知。

■拿破侖死於謀殺嗎

曾經叱吒風雲的拿破侖戰敗後被流放在孤島上,然而他始終是敵人的心病。隨後,他突然死去,讓這些人鬆了一口氣。

曾經不可一世的法國皇帝拿破侖在他親手建立的法蘭西第一帝國垮台後,被英國人囚禁在南大西洋孤島聖赫勒拿島上,度過生命中的最後六年光陰。1821年5月5日17時49分,這位曾叱吒歐洲大陸的風雲人物與世長辭。

當時的屍檢結果是死於胃癌。拿破侖的家族有癌症史,且在解剖時他的胃已潰爛。於是,人們在相當長的時間內相信了這個權威性的結果。

1982年,一個瑞典牙醫宣布拿破侖是被慢性砒霜毒死的,震驚了世界。這位拿破侖的崇拜者進行了20多年的研究,包括關於拿破侖的論文和醫療記載。曾隨拿破侖一起流放聖赫勒拿島的仆人馬爾尚在其日記中寫道,拿破侖去世前“經常失眠,腿部腫脹無力,掉頭發,偶爾抽搐,總是覺得口渴”。這名牙醫發現拿破侖患病期間的症狀完全符合慢性砷中毒的結果。而且他還找到了拿破侖生前贈送友人的幾縷頭發,那裡麵的砷含量也是遠遠高於正常人。這更加堅定了他的信心。

拿破侖如果真的是砷中毒而死,這背後的黑手是誰呢?有人懷疑是英國政府。但對於英國人來說,當時的拿破侖不具有潛在威力。那他對誰才具有威懾性呢?有人認為是他的侄子路易·波拿巴,當時的法國皇帝。但是,誰能證明侄子曾經派人去下毒害死自己的伯父呢?這也隻是猜測。

很明顯,那個謀殺犯應該在拿破侖被流放的整個時期都待在聖赫勒拿島。拿破侖戰敗被囚禁在聖赫勒拿島之後,從頭至尾陪伴拿破侖的隻有德蒙托隆和第一仆人馬爾尚兩個。人們從德蒙托隆第五代子女家中發現德蒙托隆寫給妻子阿爾比娜的信件、私人日記、回憶文章和許多草稿等,在書信中發現了德蒙托隆下毒的“確鑿證據”。

德蒙托隆出身貴族,是個公爵,因對拿破侖獻媚而被封為將軍。當時,德蒙托隆欠下大筆債務,為了使自己得到資金接濟,他很有可能覬覦拿破侖的錢財,希望憑借自己對拿破侖的一片赤誠和殷勤伺候,能得到拿破侖巨大遺產的一大部分。事實上,拿破侖在遺囑中已經答應給他200萬法郎的遺產。但德蒙托隆的胃口比這要大得多,因而對拿破侖產生不滿。在當時,德蒙托隆是唯一有機會下毒的人。如果是通過飯菜下毒,島上其他人也不能幸免,肯定是通過酒下毒。島上有一個拿破侖私人專有的地下酒窖,隻有德蒙托隆才能進入酒窖。

也有一些曆史學家認為,德蒙托隆與波旁王朝皇帝路易十八的弟弟、後來的法國皇帝查理十世關係密切,是法國保皇黨和英國的“走狗”,而這兩派力量均希望能“儘早除掉拿破侖”,以防他再次回到法國“鬨革命”。有人稱,在法國國王路易十八的兄弟阿圖瓦公爵的指使下,德蒙托隆多次陰謀殺害拿破侖。這位公爵作為王室繼承人,擔心拿破侖複出推翻君主政體,非常熱衷組織和資助暗殺拿破侖的行動。

自此,很多人相信拿破侖是被人下毒害死的。然而,還是有一些專家堅定地認為拿破侖最後是因胃癌去世。於是,一些專家指出,弄清拿破侖死因的最好方法就是能“開棺驗屍”,並對其遺體進行“dna測試”。但這對許多法國人來說,是件“完全不能接受的事情”。一些拿破侖親屬則認為“有關拿破侖的死因並不重要,因為他還有許多更重要的問題需要進行研究。”

拿破侖死後19年,也就是1840年,在跟隨他一起流亡的幾個隨從的監督下,拿破侖的墳墓被重新挖開,屍體最終被一直放置在巴黎的榮軍醫院教堂。現在,那裡已經成為一個神殿和旅遊勝地。雖然人們對拿破侖的死因仍爭論不休,但法國人提起這位曾經叱吒風雲的皇帝仍感到十分自豪。因此,他的墓碑前每天都圍滿了參觀者。

■斯大林之子死亡之謎

1941年7月16日,斯大林的長子雅科夫在斯摩棱斯克大盧基鎮戰鬥中被俘,後被關押到薩克森集中營。1943年4月15日,雅科夫死於集中營內。雅科夫到底是怎麼死的呢?

斯大林的長子叫雅科夫·朱加什維利,1914年3月8日生於莫斯科庫茲基莊園。1937年大學畢業後,他在莫斯科斯摩棱斯克工程建築學院任工程師。蘇聯衛國戰爭爆發後,雅科夫積極報名參軍,並上了前線。不久,成為蘇聯第十六集團軍十四坦克師三團二營中尉軍官。

1941年6月22日,蘇德戰爭爆發。在幾乎沒有準備的情況下,蘇聯全線潰敗,主要的工業、農業區相繼被德軍占領。更富戲劇性的事發生在7月16日,在斯摩棱斯克大盧基鎮戰鬥中,蘇聯第十四坦克師被擊潰,斯大林之子中尉軍官雅科夫·朱加什維利成了德軍的俘虜。他很快被送到德國呂貝克的奧弗拉格克斯集中營裡,後來轉到薩克森集中營關押。

隨著德國多線作戰,蘇聯逐步掌握了戰爭主動權。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德軍將領保盧斯失利,被迫向蘇軍投降。希特勒傳信給斯大林,希望蘇方釋放保盧斯將軍,作為交換條件,德國方麵願意釋放已關押半年多的斯大林的兒子雅科夫·朱加什維利。蘇軍統帥斯大林沒有因此動搖,他讓中立國的紅十字會轉告希特勒“我不喜歡用一名將軍交換一名士兵。”由此,蘇聯人民更加敬佩斯大林,為他毫不自私的精神深深感動。但這對於雅科夫無疑是當頭一棒,也預示著他命運的結局。

雅可夫被俘後情緒極度低落,他為未能完成父親誓死保衛斯摩棱斯克城的囑托、未能率部為祖國流儘最後一滴血而深深自責。斯大林所說的“沒有戰俘隻有叛徒”的話也使他沒臉回到故土去。當聽說斯大林不願“用一名將軍交換一名士兵”的消息後,雅科夫在精神上遭受重創。但是,雅科夫卻不知道,斯大林沒有一刻不在為營救他而努力。他特彆下令,責成有關方麵進行過兩次營救行動,但都以失敗告終。

1943年4月15日晚上11時,雅科夫死在薩克森集中營。雅科夫的死對德國人來說是一件很麻煩的事。德國人擔心斯大林如果知道雅科夫在集中營死去,會在蘇聯境內關押的德國戰俘身上進行報複。所以,下令對雅科夫的死嚴格保密。

雅科夫的死亡原因一直是個謎,長久以來人們不斷討論,眾說紛紜。

有人認為雅科夫是在集中營內自殺的,自殺的原因是雅科夫感到絕望和悲傷。斯大林所講的在戰場上沒有戰俘而隻有叛徒,這句話對雅科夫打擊最大。1943年4月15日,德國薩克森集中營的看守獄卒將德國《德意誌新聞報》刊登的有關蘇軍在蘇聯境內的卡廷森林屠殺成千上萬的波蘭軍民的報道給雅科夫看。當雅科夫看了卡廷屠殺真相後,精神受到很大的刺激,達到了絕望的地步。於是,他在集中營裡自殺身亡。但這一點值得商榷,因為雅科夫在集中營已經待了兩年,而且在斯大林屠殺波蘭軍民的前後,他曾和他的幾位波蘭難友策劃過兩次越獄。這一切表明雅科夫直到死前從未放棄過生的努力。

許多人傳言,雅科夫是在越獄逃跑時被德國軍隊士兵開槍打死的。當斯大林不願意用德國戰俘保盧斯將軍交換兒子時,雅科夫非常失望,加上集中營的環境惡劣,使雅科夫難以忍受。晚上11時,當集中營“放風”集合時,雅科夫突然逃跑,飛身衝過集中營的鐵絲網。德國軍隊士兵發現後,向雅科夫開了20槍,打中11槍,雅科夫當場死亡。接著,德國軍隊哨兵從鐵絲網外邊,把雅科夫的屍體拉回來,用毯子裹著。十個小時後,雅科夫的屍體在集中營的焚屍爐裡被火化。

也有人認為,雅科夫是在集中營內被德國黨衛隊特工謀殺的。1942年12月,蘇德戰場形勢發生重大轉折,德國第六集團軍奪取斯大林格勒的企圖被挫敗。1943年初,進攻斯大林格勒的第四集團軍在司令保盧特·拉都勒的率領下向蘇聯紅軍投降。納粹德國在黨衛隊頭子戈培爾·拉加利的指示下,準備利用雅科夫搞反動宣傳。雅科夫頂住了誘惑和壓力,沒有被納粹德軍黨衛隊利用。4月15日晚上11時,納粹德軍黨衛軍上校中隊長盧德維拉·艾特加指使納粹特工格哈特·多馬克中慰和巴巴羅薩·榮特金上士將雅科夫秘密槍殺。然後,將雅科夫的屍體扔到集中營的鐵絲網外,偽造現場,對戰俘們說雅科夫因逃跑被哨兵發現而槍殺。

由於雅科夫死前沒有什麼遺言留下,他是自殺還是他殺可能將永遠成為一個謎。

■希特勒死亡之謎

許多人都認為,希特勒是自殺身亡的。然而,事實上存在的種種疑點一直縈繞在人們的頭腦中,希特勒死亡之謎至今尚未被解開。

到目前為止,國際社會的“共識”是,1945年4月30日,麵對蘇聯紅軍對柏林的瘋狂轟炸,希特勒宣稱自己要與第三帝國共存亡。他和情婦愛娃·布勞恩雙雙服下氰化鉀毒藥,他又朝自己頭部開了一槍。根據希特勒生前的命令,他和愛娃的屍體用毯子裹著搬到總理府地堡外花園內,澆上汽油焚燒了。之後,兩人的屍骸被合葬於附近的彈坑中。

1945年4月,攻入德國首都柏林的蘇聯紅軍一個法醫小組在總理府地堡附近挖出被認為是希特勒的屍體。這具屍體的頭骨有部分缺失,疑似開槍自殺所致。但其下頜與牙齒的情形與希特勒牙醫的供述完全不吻合。一年之後,那塊缺失的頭蓋骨碎片終於在地堡外找到。這塊頭骨碎片與早先發現的希特勒下頜骨以及他自殺時坐的、血跡斑斑的沙發殘骸一起被封存於蘇聯情報機構。

這塊頭蓋骨碎片一直被認為是希特勒已死的“鐵證”,而美國科學家經過dna檢測發現,這塊頭蓋骨來自一名女性。這個頭蓋骨碎片應該也不屬於當時33歲的愛娃,雖然她年齡和性彆都符合,但過去文獻中沒有任何關於她開槍自殺或被槍殺的記錄,她是被毒死的。這給希特勒的死亡增添了一個問號。

莫斯科犯罪學實驗室對據說是希特勒開槍自儘時在沙發上留下的血跡的鑒定結果表明,這不是血,而是色澤相似的液體。被認為是希特勒的那具焦屍上的血型同希特勒的真實血型也不符。焦屍的大腦內也未發現彈痕。當時,曾流行一個說法,希特勒1945年4月30日在對太陽穴開槍前曾服毒,但蘇聯內務機關在數月後對屍體作鑒定時,並未發現服毒痕跡。

據此,有人認為當初在帝國總理府花園內發現的屍首並非希特勒。但是,現在已無法重新鑒彆了,因為蘇聯克格勃主席安德羅波夫曾於1970年下令挖出並徹底焚毀埋葬在東德馬格德堡蘇軍兵營裡的希特勒屍骨,骨灰隨後拋入河中。有關焚毀過程的記錄保存至今。

如果希特勒沒死,他會去哪裡呢?有人說他去了意大利隱居,有人說他去瑞士做了修道士,還有人說他在英國做了漁夫。20世紀80年代末,還有人聲稱見過他。當然,這隻是傳聞,不足為信。事實上,不管希特勒當年有沒有死亡,他現在肯定已經死了。

■巴頓將軍死亡之謎

他是二戰中最受爭議的美國將軍,是極少在閃電戰中能與德軍抗衡的統帥之一。然而,戰爭剛剛結束,巴頓卻在一場車禍中去世。這究竟是一場意外還是密謀的策劃?

喬治·巴頓是二戰時期叱吒風雲的人物,他身經百戰,立下赫赫戰功。然而,作為一個軍人,他沒有馬革裹屍,卻死於戰後的一次車禍,他的死留給後人的也是一個謎團。

1945年12月9日,巴頓將軍和蓋伊少將去養雉場打獵,霍雷斯·伍德送他們前去。不幸的是,上午11時45分左右,他們在38號公路上發生了車禍。這是一場特彆可怕的事故,但令人吃驚的是,除巴頓將軍外,另外兩人一點也沒有受傷,而巴頓將軍的脊柱嚴重錯位,頭骨也受了重傷。

五分鐘後,軍警趕到現場,並迅速招來一輛救護車。巴頓於12時15分被送至城中美軍陸軍醫院。醫生們將他的頭皮縫合,並將鼻骨接好。他們給巴頓輸血以防止中風和破傷風,輸入青黴素以防止感染。但對於巴頓受損的椎骨,他們束手無策。醫生們隻能在他的頭骨中插入牽引器械,以固定他的頭和脖頸的位置。

在醫院得到救治後,巴頓逐漸恢複了清醒,他好像也知道自己前景不妙,他的四肢不能動,脖子以下沒有知覺。令人高興的是,經過醫生精心救治後,巴頓將軍的情況有了很大好轉。很快,他的一條胳膊變得有力,一條腿也有了一些微弱的知覺。

在巴頓將軍受傷住院一周後,醫生們認為他已經脫離危險,至少是性命無憂了。但是,能恢複到何種程度他們仍然無法預知。然而,12月20日下午,血栓突然沒有預兆地發生了。巴頓將軍的情況急轉直下,令醫生們束手無策。12月21日5點55分,巴頓將軍停止了呼吸,死於血栓和心肌梗死。

巴頓一生經曆的大小事故非常多,骨折、扭傷、被馬踢,也曾從馬背上摔下來過。在墨西哥,有一次帳篷中的汽燈爆炸,他被嚴重燒傷。如此多的事故,唯有這一次車禍要了他的命。巴頓死後幾小時就有傳言,說他死於謀殺。他的不少部下、親屬聽到噩耗,第一個反應就是“他被害了”。

在人們仔細研究車禍後,發現其中存在很多疑點。車禍發生的時候,車裡共有三人,其他兩人皆毫發無損,為何偏偏隻有巴頓將軍受傷呢?而且,肇事司機在案發後順利逃脫,居然沒有人知道他去了哪裡,實在讓人感到不可思議。此外,美國當局對此次車禍的調查也十分草率,沒有留下任何現場調查的官方材料。唯有一份巴頓車上司機的證明材料,上麵還有明顯被改動的痕跡。有人指出,憲兵隊長巴巴拉思中尉曾經寫下一份調查報告,但後來卻不見了。與此同時,美國國家檔案館中關於巴頓車禍和去世的記錄也都離奇地消失了。車禍後,本已轉危為安的巴頓卻又猝然而亡。種種現象讓巴頓的死變得迷霧重重……

據此,有人認為巴頓將軍之死帶有一定的政治背景,跟他與艾森豪威爾將軍的矛盾有關。二次大戰以後,巴頓將軍成為“親德派”。他曾經公開指責盟軍的“非納粹化政策”,並曾把納粹分子和非納粹分子的鬥爭極為不恰當地比喻為美國共和黨與民主黨兩黨之爭。他甚至還考慮過要扶植德國九個未受損失的黨衛軍部隊。他的這種親德傾向,使艾森豪威爾非常不滿意。一幫支持艾森豪威爾競選總統的人也希望除掉巴頓,因為巴頓深知艾森豪威爾的底細,可能做出對艾森豪威爾競選不利的事。

此外,還有人認為巴頓將軍之死與“奧吉的黃金”謎案有關。“奧吉的黃金”是納粹在二戰中埋藏的一批黃金,它被美軍某些將領發現後竊為己有。戰後,巴頓將軍受命調查這件案件,就在真相即將大白之際,巴頓將軍遇上車禍。於是,有人猜測是某些嫌疑人擔心劣跡敗露而設計謀害了巴頓將軍。

作為曾經的風雲人物,巴頓將軍到底是因何而死?他是死於意外還是死於謀殺?他的死是否與艾森豪威爾有關?時至今日,這些問題依然是不解之謎。

■戈林自殺之謎

納粹頭目戈林二戰期間大肆屠殺猶太人,犯下滔天罪行。二戰後,他受到應有的審判。可就是在執行死刑當天,他服毒自殺。是誰給了他致命的毒藥呢?

赫爾曼·戈林是法西斯德國“響當當”的人物,他長期追隨希特勒,深得希特勒的信任和賞識,在德國納粹黨中的地位也是僅次於元首希特勒。1939年,希特勒親自將他定為自己的接班人。1940年,又授予他“帝國元帥”的稱號。他可謂是權傾一時。

二戰爆發後,戈林不僅親自指揮空軍作戰,還製定了對猶太人的種族迫害政策,犯下滔天罪行。1945年,失寵的戈林被希特勒以“叛國罪”的名義逮捕,投進監獄。

盟軍占領德國後,戈林被押送到盧森堡邊境的蒙道爾夫美軍戰俘營,後來又被押到紐倫堡監獄。在紐倫堡審判中,戈林頑固堅持法西斯立場,一再否認自己的罪行。1946年10月1日,法官勞倫斯勳爵代表國際軍事法庭宣讀對戈林的判決,確認戈林犯有策劃戰爭罪、破壞和平罪、戰爭罪和違反人道罪,判處絞刑。

戈林被俘後,由於他的身份特殊,監獄采取了嚴密的看守措施。獄守徹底搜查了他的全身,除了衛生用品和必需的衣物以外的幾乎一切東西都被沒收了。戈林屋內的床是被固定在地上的,窗戶上的玻璃是有機玻璃,室內不留一根電線和金屬物。室內的燈整夜亮著,看守透過門上的監視鏡監視他的一舉一動,防止他自殺。在這種情況下,戈林幾乎是與世隔絕了。

儘管看管措施非常嚴密,意外還是發生了。1946年10月15日夜間,在即將執行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死刑判決——執行絞刑的前兩小時,戈林突然服毒自殺。消息傳開,立即引起不小的震動。這位大名鼎鼎的納粹戰犯顯然不願意在眾目睽睽之下被送上絞架,罪有應得的他沒有得到應該屬於他的死亡方式。經過法醫鑒定,戈林是服下了劇毒化學物氰化鉀自殺的。誰能想到,戈林居然能在連一個蚊子都不能自由進出的情況下從容地服毒自殺,逃避全世界人民對他的審判。問題是,他的毒藥是從哪兒來的?是看管的哪個環節出了紕漏嗎?

為了弄清楚這個問題,調查人員檢查了戈林在囚室中的私人物品,最後在他的奶油罐中發現了毒藥瓶。這個發現令大家目瞪口呆。這意味著戈林在整個關押期間一直藏有毒藥。可是,這個奶油罐早已被沒收,放在監獄的儲藏室中,根本沒有在戈林身邊。那麼,在如此嚴密的監視下,戈林是如何把毒藥順利取出來的,到底是誰幫了他?問題是顯而易見的,懷疑範圍也應該是狹小的,問題出在內部的幾個人身上。調查在繼續進行著,卻沒有任何的結果。

所有的高層納粹頭目在戰爭末期都得到毒藥瓶,裡麵是氰化鉀。然而,戈林私人東西中的毒藥瓶在他剛到蒙道爾夫時就被發現了。那麼,他自殺用的氰化鉀又是從哪兒來的呢?人們推測,很有可能是掌管行李間鑰匙的惠利斯中尉幫助了戈林,因為他一直對戈林很友好,還曾接受過戈林送給他的小禮物。惠利斯負責戈林在囚室裡存放的個人物品的保管。監獄裡的普留凱爾醫生幾次“確認”毒藥是從監獄貯藏室中取得的,他記得囚犯們進出那裡都有美國軍官陪著。在執行死刑的前幾天,戈林有可能去過行李間。最可能的是軍官中某個人在最後幾天裡曾陪他去過,其中就有惠利斯,他要做的隻是當戈林在取毒藥時把眼光轉向彆處幾分鐘。

戈林的妻子埃米·戈林在戈林死後多年向外界說“此事一定是一位美國朋友所為。”她在1946年7月最後一次探視戈林時曾問過他有膠囊沒有,戈林立即回答說沒有。1991年,戈林的侄子克勞斯·裡格爾承認,是惠利斯中尉把毒藥給了戈林。但這些都隻是一種猜測,沒有任何證據證明是惠利斯中尉幫助了戈林,何況惠利斯中尉也早已去世,死無對證了。

也有人說毒藥是藏在戈林的陶土製的煙鬥裡的,在要被處決的那天,戈林將煙鬥剖開;也有人說他將毒藥藏在肚臍裡;也有人說戈林吞服了緩慢釋放毒素的毒藥……總之關於毒藥來源的猜測多種多樣,但這些僅僅是猜測。

戈林自殺後,他的屍體與其他被絞死的納粹戰犯放在一起被火化。美軍把火化後的骨灰倒進一條小溪裡,從此這個罪惡的戰爭犯灰飛煙滅。雖然戈林已死,但他是如何弄到毒藥自殺的卻一直是一樁懸而未決的謎案。

■斯大林死亡之謎

斯大林是蘇聯重要的領導人之一,他對20世紀的俄國和世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斯大林逝世雖然已有半個多世紀了,但對於斯大林死亡之謎這個重要曆史懸案目前仍無定論。

二戰開始後,在歐洲戰場上,麵對希特勒的瘋狂進攻,法國、英國紛紛敗下陣來。這時候,斯大林的一聲怒吼,使世界又看到了一位巨人。紅場閱兵之後,勇敢的蘇聯人用火炮擊碎德國人的坦克。斯大林為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然而,20多年後,這位巨人卻死得不明不白。關於他的死因,至今仍是一個謎。

1953年3月6日清晨6點,莫斯科還處於黎明前的酣睡中。這時,廣播電台傳來著名播音員列維坦緩慢、低沉和悲哀的聲音“列寧的戰友和列寧事業的天才繼承者,共產黨和蘇聯人民英明的領袖和導師約瑟夫·維薩裡昂諾維奇·斯大林的心臟停止了跳動。”這一消息立即通過無線電傳遍蘇聯,傳向全世界。

蘇聯、東歐、中國人民都為這一消息所震驚,各國上下籠罩在一片沉重的哀思之中。東西方國家政府都迅速召開會議,商討斯大林的去世造成的時局變化。與此同時,許多人開始懷疑斯大林死於謀殺。這種觀點最初在斯大林衛隊及其服務人員中流傳。接著,在斯大林的故鄉格魯吉亞,這種說法也開始廣泛流傳。斯大林的兒子瓦西裡更是在搶救斯大林期間破口大罵,認定他的父親是被毒死或者是被殺害的。

斯大林的逝世的確留下一個曆史之謎。在斯大林逝世後,在他病重期間照顧他的醫生撰寫了《1953年3月2日5日,約·維·斯大林病史》,記述了從醫生們3月2日到達斯大林的彆墅,直到三天後斯大林去世這段時間的病史。這份報告直到1953年7月才完成,整整寫了四個多月。從蘇聯內務部檔案看,這份稿子至少修改了兩遍,而且兩份草稿在許多重大問題上都不相同。這份病史被蓋上“絕密”的印章,提交給蘇共中央委員會。50多年來,兩份草稿都保存在那裡,沒有發表,也沒人能讀到。

從現存的治療記錄來看,斯大林是死於中毒。1953年3月5日,第一批血液和尿樣分析結果一出來,就把醫生們嚇了一跳。此時,毒素已進入斯大林體內,不可逆轉地損害了斯大林的心臟和整個血液循環係統,包括特彆危險的地方——大腦。這時,再采取措施為時已晚。

據醫生分析,斯大林中的很可能是天然蛋白質有機物毒藥。這類天然毒藥存在於蛇、蜘蛛和蠍子的毒液內,甚至在一些植物和細菌中也有。它們可以破壞呼吸和血液循環,損傷淋巴結、眼睛和大腦等,並在某種情況下致人死命。斯大林死後,醫生對其遺體進行解剖,更加證實了“克裡姆林宮醫療管理局中央臨床診斷實驗室”的各種檢驗報告。

關於事實的真相,關於斯大林身死的秘密,在當時進行了隱瞞,理由是“這屬於斯大林家庭的私人秘密,75年之後才允許解密,即要等到2028年”。

1976年,流亡西方的蘇聯學者、被西方譽為“克裡姆林宮學家”的阿夫托爾哈諾夫認定,當時的蘇聯領導人之一貝利亞是導致斯大林死亡的主謀,赫魯曉夫、馬林科夫、布爾加寧都是加速斯大林死亡的幫凶。這種觀點在當時引起全世界的廣泛注意。

後來,直到赫魯曉夫時期,一直有這樣一種說法流傳著斯大林並不像正式公告所宣布的那樣死在克裡姆林宮裡,他是在近郊彆墅去世的。這不過也是傳說而已,在找到確鑿證據之前,斯大林的死亡之謎仍然不能定論。

■肯尼迪遇刺懸案

“不要問你們的國家能為你們做些什麼,而要問你們能為自己的國家做些什麼。”約翰·肯尼迪的這句名言讓這位美國最年輕的總統深得美國人民的擁護與愛戴。然而,他尚未完成對美國民眾的承諾就不幸遇刺身亡。

1963年11月22日星期五下午12時30分,美國第35任總統約翰·菲茨傑拉德·肯尼迪在夫人傑奎琳·肯尼迪和得克薩斯州州長約翰·康納利陪同下,乘坐敞蓬轎車駛過得克薩斯州達拉斯的迪利廣場時,埋伏的槍手向他開了槍,子彈命中他的頭部,他的妻子很驚慌地抱住他,全身都沾滿鮮血,送往醫院後他很快不治而亡。數小時後,李·奧斯瓦爾德被警方抓獲,初步認定為刺殺總統的嫌疑犯。約翰·肯尼迪是美國曆史上第四位遇刺身亡的總統,也是第八位在任期內去世的總統。

由於事情發生得太突然,國會決定由副總統林登·約翰遜繼任總統。約翰遜上任後,立即成立一個七人調查委員會,由最高法院大法官沃倫領導。經多方取證和認真調查之後,該調查委員會於1964年9月發布了該案件的調查報告。報告指出,刺殺行動是奧斯瓦爾德一人所為,和其他部門與集團一概無關。一時間,輿論嘩然,這一結論難以讓人信服,案情仍是迷霧重重。

在肯尼迪遇刺案件中,最大的疑問在於槍響的次數。美國政府1964年就此案公布的官方調查報告“華倫報告”認定奧斯瓦爾德是肯尼迪遇刺時唯一的凶手,他從得克薩斯圖書大樓向肯尼迪開了三槍。但15年後,美國眾議院調查委員會重新對此案進行調查後得出結論稱,當時刺客共向肯尼迪開了四槍,其中三槍來自圖書大樓,另外一槍則來自另一個地點。證明研究所采用的錄音帶是當時總統車隊中達拉斯警方的汽車上的麥克風所錄的現場錄音,因而資料來源絕對真實可靠。而官方當時認為是三聲槍響的原因是這四聲槍響中隻有其中三聲槍響聽起來比較清楚,剩餘的那聲槍響則被國家研究委員會說成了“聽起來像槍聲的噪音”。最為關鍵的是,得到官方認可的三聲槍響都與肯尼迪中彈的時間有明顯的間隔,反而是那聲“像槍聲的噪音”與總統中彈的時間吻合。而這個聲音的來源地也不同於其他三聲,經回聲分析,專家認為射擊地點應當位於公園山丘。這一結論進一步增加了人們對奧斯瓦爾德是單獨作案的懷疑。

在肯尼迪遇刺中,一個謎團接著一個謎團。事件發生後的20年內,涉及該案的重要證人都接二連三地丟掉性命,死亡人數已近200人。而該案的真相卻始終未浮出水麵。很多人注意到這樣一件事實,那就是得克薩斯州法律規定死於當地的人,屍體必須在當地解剖。但是,肯尼迪的屍體卻被直接送到了位於貝塞斯德的美國海軍醫療中心,並且總統的遺體是在其家屬尚未知曉的情況下進行秘密解剖的。於是,有人斷言當時運到貝塞斯德的青銅棺內並無屍體,這一切隻是為了掩人耳目。那麼,刺殺肯尼迪總統的凶手究竟是誰?

有人認為是古巴人刺殺了肯尼迪,因為通過“豬灣事件”和“導彈危機”,肯尼迪成了卡斯特羅的死對頭。也有人認為是中央情報局的變節行為,因為在豬灣慘敗後,肯尼迪於1961年免去中央情報局局長艾倫·杜勒斯的職務,並削弱了中央情報局的職能,這導致其內部“鷹派”頭目和一些將軍的怨恨。也有人認為此事件最為關鍵的是以胡佛為首的聯邦調查局。胡佛曆經幾代總統,位高權重,手中掌握很多政客的把柄,在美國政界幾乎可以一手遮天。可是,肯尼迪不肯向他妥協,積極限製胡佛的權力,兩人勢如水火。據說,在肯尼迪遇刺之前,撤換胡佛一事已提上工作日程,此舉嚴重得罪了胡佛。

此外,人們還把懷疑的眼光盯上了時任副總統並在肯尼迪被殺兩小時後宣誓成為第36任美國總統的林登·約翰遜身上。因為他曾在1960年的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提名大會上敗給肯尼迪。有人懷疑了他與早對總統抱怨不滿的得州石油商、聯邦調查局和中央情報局聯手設計了暗殺行動,並銷毀了這個陰謀的所有證據,以中止肯尼迪的內政、外交政策,嫁禍於蘇聯和古巴等共產主義國家。

政治鬥爭總是夾雜了各種利益衝突,也許肯尼迪遇刺事件並不是簡單的槍手刺殺總統。總之,整個事件充滿神秘氣息,就連後來約翰·肯尼迪的弟弟羅伯特·肯尼迪在總統競選時也遭人槍殺。於是,人們猜測因為有人擔心一旦羅伯特·肯尼迪進入白宮,便會下令調查哥哥被害事件的整個內幕,案子的真相就會大白天下,可能引起美國政壇的震動。

值得注意的是,當年臨危受命的約翰遜總統在委托特彆委員會調查此事後,又宣布將調查結果封存起來,對外宣稱要在2038年當與此事有關的人員全部謝世之後,才能公布事情的調查結果。這是為了保護什麼人還是在遮掩內幕,人們不得而知。也許真要等到2038年,所有的謎團才能揭開。善良的人們寧願相信這隻是一起槍殺事件,而不是謀劃已久的暗殺。可是,誰能保證得了呢?

■馬丁·路德·金遇害之謎

《我有一個夢想》,許多人都能背誦其中的一句或者幾句,馬丁·路德·金也因此被世人永遠懷念。他死於槍殺,然而其中可能隱藏著巨大的陰謀。

在美國,每年一月的第三個星期一是“馬丁·路德·金日”,以紀念黑人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

馬丁·路德·金於1929年1月29日出生於美國佐治亞州亞特蘭大一個牧師家庭。他於1955年從波士頓大學獲得神學博士學位後,也成為一位牧師。1955年12月1日,在美國蒙哥馬利市的一輛公交車上,一個叫羅莎·帕克斯的黑人裁縫因為拒絕為白人讓座而遭到逮捕。馬丁·路德·金隨即號召黑人掀起罷乘運動,從此成為黑人民權運動的領袖。

1963年8月28日,馬丁·路德·金在華盛頓廣場的林肯紀念堂前舉行了規模浩大的黑人集會,發表著名的演講《我有一個夢想》。當天,肯尼迪總統就邀請他到白宮做客。1964年,馬丁·路德·金被授予諾貝爾和平獎。

1968年4月,馬丁·路德·金前往孟菲斯市領導工人罷工,下榻洛林汽車旅館。4日晚飯前,他站在二樓300號房間的陽台上,與人談話。這時,在街對麵的一幢公寓裡,一個狙擊手端著一架帶有觀測鏡的汽步槍,向他射去。子彈從前麵穿過他的脖子,在顎後爆炸,他隨即倒地不起。下午7時5分,醫生宣布由於子彈炸開了大動脈血管,切斷了頸髓,馬丁·路德·金溘然長辭,死時還不足40歲。

馬丁·路德·金遇刺剛一個小時,美國甚至全世界都已通過電視屏幕看到了警方和聯邦調查局特工雷厲風行的調查工作。1968年6月8日,殺害金的凶手在英國倫敦被美國安全部門的人員逮捕。四天之後,他被引渡回美國。

暗殺金的不是黑人,而是白人詹姆斯·厄爾·雷。他曾在密蘇裡州監獄服刑,1967年4月,即在孟菲斯凶殺案發生的前一年,越獄逃跑。雷在向金開槍後,由於感到憂慮和恐懼,化名為伊利克·加爾特,先逃往美國的馬裡蘭,而後逃往英國。美國聯邦調查局為了追捕他,先後投入3014名特工人員,累計行程50萬英裡,花費140萬美元,這一次堪稱美國曆史上規模最大的追捕逃犯的行動。1969年3月10日,詹姆斯·厄爾·雷作為自供殺人犯,被判監禁99年。

雖然聯邦調查局斷然肯定詹姆斯·厄爾·雷就是真凶,但是,人們覺得事有蹊蹺。這個曾在不值一提的盜竊案中落網的竊賊,從越獄逃跑到被捕的這一段時間裡,怎麼會如此巧妙地一再繞開警方和聯邦調查局設置的重重羅網、耗費了聯邦調查局的大量人力物力呢?這應該不是一人能力所為,應該有背後的力量支持。這種力量究竟是來自哪裡呢?

有人根據曆史情況,懷疑謀殺案是聯邦調查局所為。聯邦調查局局長胡佛曾經在公開場合大罵馬丁·路德·金是個大騙子。在1967年6月,當美國黑人民權運動領導人金與其他領導人在紐約州開會並宣布實施民權運動計劃時,聯邦調查局局長埃德加·胡佛就開始不斷挑金的毛病,指責他企圖“公開邀請”人們參加夏季將在某些城市興起的暴力事件。馬丁·路德·金獲得諾貝爾獎之後,胡佛還給他送過恐嚇信。胡佛對他的仇恨是眾所周知的事情,有可能詹姆斯隻是被利用,做了個替罪羊而已。雷被捕後,傳言說他並不是單獨行動的,而是與人合謀從事暗殺活動的。但美國總檢察長拉姆塞不斷發表評論,毫不重視這些傳言。

後來,迫於輿論壓力,在金被害十年後,1978年,美國國會不得不對金被刺一案重新進行專門調查。調查於1978年結束,所得材料達數十萬頁,總結報告達800頁。最終作出了金死於密謀的新結論,但卻無法查明密謀的具體參加者。

從各種事實和各種評論來看,詹姆斯·厄爾·雷暗殺馬丁·路德·金究竟是孤立的行動,還是與其他人或機構共同謀劃的,依然是個懸案,而且刺客雷一直未供認其動機。

1986年1月,總統羅納德·裡根簽署法令,規定每年一月份的第三個星期一為美國的馬丁·路德·金全國紀念日,以紀念這位偉人,並且定為法定假日。金雖然離去了,但他永遠活在所有熱愛他和仇恨他的人心中。

■拉賓遇刺之謎

1995年11月,以色列前總理拉賓在參加一場集會時被一個反和平的極右青年刺殺。凶手被當場抓獲,對自己的罪行供認不諱。然而,事實上案情沒有那麼簡單……

以色列前總理拉賓曾經參加抗擊法西斯的鬥爭,是以色列的一代英雄。他於1974年和1992年兩次出任工黨領袖和內閣總理。1994年,為表彰拉賓在推動中東和平進程所作的努力,諾貝爾獎委員會授予他諾貝爾和平獎。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崇尚和平的人,卻因為和平而被刺身亡,成為曆史的遺憾。

1995年11月4日星期六,正值猶太教的安息日,也是以色列的法定假日。然而,這一天對拉賓來說卻是一個災難日。當天,拉賓參加了在特拉維夫舉行的一個十萬人的和平集會。晚上7時50分,拉賓演講完畢,在眾人的簇擁下健步走下主席台,準備乘車離開廣場。當他走近轎車正要抬腿邁入車內時,人群中突然竄出一個猶太青年,掏出手槍從拉賓的背後連開數槍。拉賓隨即身體前撲,倒在地上。在醫院急診室,大夫們儘一切努力挽救拉賓的生命。但他終因傷勢過重,經搶救無效身亡,終年73歲。拉賓也成為以色列建國後第一位被國內反對勢力暗殺的總理。拉賓死後,中東的和平進程也隨之戛然而止。

刺殺拉賓的凶手阿米爾被當場抓獲,他對自己的罪行供認不諱,說是站在拉賓身後兩米,向他背部連開了三槍。許多善良的人都以為,本案到此已大白於天下,可以“蓋棺論定”了。然而,招供本身並不完全等於罪證,拉賓的遇刺並沒有那麼簡單。和1963年美國前總統肯尼迪遇刺一樣,拉賓遇刺案也存在著各種矛盾,引起人們的很多猜測。

事後的調查也讓我們相信,這不隻是一起簡單的刺殺案件。奄奄一息的拉賓被急送到醫院後,醫生對他的傷勢曾進行了仔細的檢查。當天的屍檢報告上注明拉賓身上的致命子彈是從胸口進入,穿透心臟,又經背部,從第五根和第六根肋骨之間射出。也就是說,這致命的一槍,應該是有人用槍口直抵拉賓的胸口開槍射擊的。以色列警方在提交給法庭的報告中也說“死者體內留有大量火藥粉,上衣有很長的缺口。由此可以斷定,殺手是用槍口直抵拉賓的胸口開槍的。”

然而,在場的人都看見阿米爾是從背後射殺拉賓的,而且還有一個叫凱普勒爾的業餘攝影愛好者,用攝像機攝下了案發現場。而阿米爾的確是從拉賓的背後對拉賓連擊了三槍,他根本沒有在拉賓的前麵開槍。況且,當時廣場人山人海,阿米爾根本不可能接近拉賓,再說他也沒有必要這樣做。那麼,逼近拉賓射擊的究竟是誰呢?

同時,據拉賓的保鏢說,剛聽到槍聲,他就把總理壓在身下。可是,遇刺現場並沒有發現任何血跡。事實也的確如此,這不免讓人疑竇叢生。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凶案發生的時候,凶手一邊開槍,嘴裡還一邊喊著“沒事,這不是真子彈。”如此看來,在表麵凶手阿米爾的背後可能還有一個真正凶手,而且,即使阿米爾開槍打中了拉賓,傷勢也肯定不太重。因此,殺死拉賓肯定是另一個人所為。那麼,這個神秘的殺手又是誰呢?他為什麼能夠如此近距離地行刺?

拉賓死後,有報紙揭露說早在當年7月就有人向政府舉報過阿米爾有刺殺總理的企圖,但不知為何沒有引起重視。這是故意放縱還是無意忽視呢?案發後還獲悉,阿米爾曾先後五次企圖刺殺拉賓,但由於種種原因,此前的計劃全都泡了湯。

更奇怪的是,拉賓的司機當天表現也十分反常。這位賽車手出身的職業保鏢,居然用了20分鐘才把總理送到醫院。實際上,那段路開車五分鐘就能到。他聲稱是一時迷了路。而在汽車到達醫院時,連一個及時迎診的醫生都沒有!於是,有人懷疑拉賓是在驅車去醫院的路上被第二次暗殺。他們認為,阿米爾確實參與了暗殺拉賓,但他沒有打中拉賓,真正的凶手躲在拉賓車子的後座。阿米爾的槍響後,保鏢把拉賓推進車子,這個不知名的凶手開槍打死了拉賓。

一係列不正常的事情讓我們懷疑拉賓遇刺案的真相是什麼。這位受人尊敬與愛戴的人去世已經十多年了,可謀殺他的真凶何日才能緝拿歸案呢?整件事情已經籠上了重重迷霧,不知以後能不能徹底解開。

■普希金決鬥的背後

普希金為愛所困,最終死於一場決鬥,遺憾地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令許多人懷疑的是,他的死是一場政治陰謀。

1799年,亞曆山大·謝爾蓋耶維奇·普希金出生在莫斯科一個貴族地主家庭。他一生傾向革命,與黑暗專製進行不屈不撓的鬥爭。他的思想與詩作,引起沙皇俄國統治者的不滿和仇恨。他曾兩度被流放,始終不肯屈服。1837年2月,普希金在沙皇政府的陰謀策劃下與人決鬥而死,年僅38歲。

1828年12月,普希金在莫斯科一個舞蹈教師舉辦的家庭舞會上結識了“莫斯科第一美人”娜塔麗婭·尼古拉耶芙娜·岡察羅娃。兩人一見鐘情,不久便正式宣布結為夫妻。當時,詩人正在沙俄政府外交部供職。他的夫人經常出入上流社會。1835年6月17日,普希金夫婦在偶然間遇到丹特士。隨後,在沙皇的支持下,丹特士開始瘋狂追求娜塔麗婭。一時間,娜塔麗婭與丹特士之間的流言在當時俄國上層社會流行開來。為了自己的妻子,也為了自己的榮譽,普希金最終選擇以決鬥的方式來了結同丹特士之間的恩怨。

1837年1月27日下午4時,普希金在一家甜食店裡喝完了他一生中最後一杯咖啡,在朋友丹紮斯的陪同下,走出店門,乘上雪橇來到小黑河畔。這一天,天空布滿陰霾。在凜冽的寒風中,普希金與丹特士選擇以中世紀式的決鬥來了結他們之間的恩怨。在丹紮斯的公證下,丹特士獲得首先開槍的權利。死一般的靜穆下,一聲清脆的槍聲響起,曾經勝過一次決鬥的普希金這次沒有那麼幸運,腹部中彈。兩天後,“俄羅斯詩歌的太陽”從此隕落,年僅38歲。

普希金死後,幾乎所有的人都認定凶手就是丹特士。人們在懷念普希金的《詩人之死》中寫道“一個法國紈絝子弟,用罪惡的手,扼殺了美、自由和詩。整個俄羅斯在哭泣,全體俄羅斯人憤怒了交出丹特士!還我普希金!”

但是,謀殺普希金的凶手難道僅僅是丹特士一個人嗎?有關專家通過對大量史料的詳儘探究,提出了與眾不同的見解。

1917年,俄國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尼古拉·亞曆山德·羅維奇·羅曼諾夫二世後,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曆史學家捷爾斯基·費科克斯·埃德蒙多維奇花了整整20年時間,查閱了沙皇時期留下的大量秘密檔案資料,認定普希金與丹特士男爵決鬥是沙皇尼古拉一世殺人的陰謀。因為普希金寫了大量的詩歌和小說,有相當一部分揭露了沙皇尼古拉一世的專製統治,鼓勵人們去追求自由、民主和光明,使沙皇尼古拉一世非常不滿。1827年1月27日,普希金受到莫斯科警察總監波裡斯·安得羅·戈拉維夫的審訊和指控,沙皇尼古拉準備將他流放到西伯利亞弗蘭格爾島。後來,丹特士想方設法接觸普希金的妻子莫斯科第一美人——娜塔麗婭·尼古拉耶芙娜·岡察羅娃,希望得到娜塔麗婭的愛情。這些都是沙皇尼古拉一世策劃的。法國貴族後裔丹特士男爵通過決鬥,因而殺害了普希金。

也有人說,當時在位的沙皇尼古拉一世也為詩人妻子的美麗姿色所傾倒。為了讓岡察羅娃能夠經常參加宮廷晚會,沙皇特地在1834年底任命普希金為“宮廷近侍”,陪伴沙皇的左右。普希金表麵上不敢違抗指令,但心中為此事感到屈辱不平。尼古拉一世也對普希金越來越感到不滿,專門委派心腹暗中監視他的言行舉動。

為了謀害普希金,沙皇就利用丹特士這件事在彼得堡上流社會大肆造謠中傷,散布小道傳聞,並且授意布置了丹特士與詩人之間的血腥決鬥。當詩人普希金在決鬥中不幸遇害之後,悼念追憶詩人成就的各種文章在報刊上發表,一時成為聲討沙皇黑暗暴政的戰鬥檄文。麵對群眾的抗議浪潮,沙皇尼古拉一世做賊心虛,擔心詩人的葬禮會引起更大的事端,便秘密派人趁夜色掩護把詩人的靈柩悄悄從準備舉行葬禮的教堂中運走,送到遠處一座偏僻的聖山修道院裡草草埋葬了。

雖然事實的真相還有待研究,但參與殺害普希金的直接凶手和幕後謀劃者必被人們永遠唾棄,因為他們殺害了一個舉世無雙的文壇巨匠。

■屠格涅夫死亡之謎

屠格涅夫的死無疑是文壇的巨大損失,他給我們留下許多寶貴的作品。那麼,他究竟是怎麼死的呢?是患病而死,還是另有其因呢?

伊凡·謝爾蓋耶維奇·屠格涅夫是俄國偉大的作家,他創作了《羅亭》、《父與子》等著名小說,被譽為俄國文壇“三巨頭”之一。

屠格涅夫出身於貴族家庭,彼得堡大學畢業後到德國留學,研究黑格爾哲學,早年醉心於浪漫主義詩歌。隨著俄國農奴製危機的加深,他在彆林斯基的思想影響下,發表了反農奴製的《獵人筆記》,走上批判現實主義的創作道路。他曾擔任《現代人》的撰稿人,但他始終是一個溫和的貴族自由主義者,擁護沙皇政府的農奴製改革。

19世紀五六十年代之交,他和車爾尼雪夫斯基等人產生分歧,後來離開俄國前往西歐。從60年代起,屠格涅夫大部分時間在西歐度過。自70年代起,屠格涅夫定居巴黎,和流寓西歐的民粹主義者往來,並時常資助他們,把他們看做一種能迫使政府實現漸進性政治改革的力量。

1883年9月3日下午2時,屠格涅夫在法國巴黎的布爾日瓦爾逝世。在離開人世之前,他也沒能回到他的祖國。不久,遵照他生前的遺願,其遺體從法國運回彼得堡,葬在沃爾科夫墓地彆林斯基的墓旁。屠格涅夫終於結束了長期漂流海外的流亡生涯。

屠格涅夫生前曾向他的一位朋友說過“等到我們歸天,你將看到人們如何對待我們。”事實證明了他的自信不是出於狂妄,他的葬禮像普希金的葬禮一樣轟動了彼得堡,其盛況是繼普希金之後人們所未見過的。成千上萬的人護送他的靈柩去墓地;俄國所有監獄裡的政治犯敬獻了一個花圈,安放在他的靈柩上;生前對他有敵意的人們在他逝世後終於向他的遺體表示了無限的敬意。這一切的敬意,都是人們對他文學成就的褒獎,他可以含笑九泉了。

屠格涅夫的死無疑是文壇的巨大損失,俄羅斯文學和歐洲文學從此也少了一座溝通的橋梁。那麼,他究竟是怎麼死的呢?是患病而死,還是另有其因?如果是因病而死,那患的又是什麼病呢?長期以來,人們對此爭論不休。

有的學者認為,屠格涅夫的死和他長期以來不同尋常的愛情生活有關。人們一直不解,相貌出眾的美男子屠格涅夫為什麼會對奇醜無比的法國著名歌唱家維亞爾杜夫人一往情深。維亞爾杜夫人長得相當難看,雙眼鼓起,麵部線條粗獷,駝背。但似乎這種醜陋又帶著極大的吸引力。一位比利時畫家曾說“她奇醜無比,但要是我再見到她的話,我會愛上她的。”1843年11月,法國著名歌唱家維亞爾杜夫人隨意大利歌劇團到彼得堡演出,開始和屠格涅夫認識,後來成為終生密友。屠格涅夫多次出國和僑居國外都同維亞爾杜夫人有關,她給他的創作留下深刻的痕跡。

雖然深深愛著維亞爾杜夫人,但屠格涅夫並沒有明確地表達愛意,而是一路追隨著她。無論維亞爾杜夫人到哪裡演出,屠格涅夫都會儘可能地跟去。1871年,普法戰爭結束後,屠格涅夫甚至同維亞爾杜一家遷居巴黎,直到逝世。他一生的最後十年就是在杜埃街48號維亞爾杜夫婦的樓上度過的。然而,這畢竟是一種心緒紛亂的幸福。屠格涅夫終日為生在“另一個男人的安樂窩邊”而痛苦。儘管有好幾次結婚的機會,但他都放棄了。屠格涅夫一生都陷在這種欲罷不能、欲行又止的境地中,這種似愛非愛的特殊關係,長期折磨著他。也有好幾次,屠格涅夫曾想擺脫維亞爾杜夫人對自己的影響,但每次都以失敗告終。就這樣,心靈的苦痛和無情的病魔折磨著他,伴隨著病情的加重,屠格涅夫終於衰竭而死。



最新小说: 仙石 我能穿進語文書 權謀 總裁明明超A卻過分沙雕 蓋世高手在都市 限量寵妻請矜持 本宮真不是影帝夫人 倘若終愛不渝 三少的蜜寵甜心 擁雲入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