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 巴彆塔之犬——名人死亡篇_世界未解之謎全知道_思兔閱讀 
思兔閱讀 > 曆史軍事 > 世界未解之謎全知道 > 十六 巴彆塔之犬——名人死亡篇

十六 巴彆塔之犬——名人死亡篇(2 / 2)

也有人認為屠格涅夫患的是心絞痛病,後來病情加重而死。從1882年起,屠格涅夫即抱病在身。第二年,大夫給他做了手術,切除了一個囊腫。當時,法國的著名醫生夏爾科曾為他看病數年,經長期觀察、診斷,認為他患的是心絞痛病。醫生給他用了敷劑、氯醛和氯仿,但他還是劇痛難忍,不能入眠。時間一長,即不治而亡。

然而,一些研究屠格涅夫生平和創作生涯的學者、專家都認為,他實際上是患脊椎癌死的。蘇聯學者鮑戈斯洛夫斯基在《屠格涅夫》一書中,明確指出“伊凡·謝爾蓋耶維奇·屠格涅夫死於脊椎癌。”屠格涅夫生前曾感到背部劇烈疼痛,在他死後,法醫作了詳儘的屍體解剖,發現他的三節椎骨受損。

也許屠格涅夫真的死於脊椎癌,也許是幻想的愛情加重了他的病情。無論怎樣,屠格涅夫給我們留下的作品是寶貴的,他讓一代又一代人記住了他的名字,愛上了他的作品。

■柴可夫斯基死亡之謎

一次音樂會後,柴可夫斯基在一家餐廳喝了一杯水,幾天後便突然暴亡。難道柴可夫斯基所喝的水裡真的帶有霍亂病菌?

1893年10月28日,在彼得堡的愛樂廳,《第六交響曲》(又名《悲愴》)由俄國大音樂家彼得·伊裡奇·柴可夫斯基親自指揮首演,取得巨大的成功。然而,僅僅幾天後的11月6日淩晨,這位俄國著名音樂大師卻突然死亡。他的死因更是給人們留下一個不解的謎。

在柴可夫斯基死後的第12天,也就是1893年11月18日,他創作的《第六交響曲》第二次公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樂曲自始至終的悲劇氣氛,給人們留下了美好而又深刻的印象。然而,也正是由於作品流露出的這種悲哀痛苦的情緒,使得人們更加關注柴可夫斯基的死因,好像悲愴的《第六交響》成了柴可夫斯基“自殺”的“預言”。

柴可夫斯基死後,官方宣布了他的死因。在彼得堡愛樂廳指揮《第六交響曲》之後,柴可夫斯基在其弟馬德斯特和其他家人的陪同下,走進涅瓦大街一家名為萊涅拉的時髦餐廳。當時,柴可夫斯基有點口乾,於是向餐廳要了一杯水解渴。第二天,他便患上急病。醫生認為,柴可夫斯基所喝的水裡帶有霍亂病菌,使得柴可夫斯基因此感染霍亂。幾天後(1893年11月6日),柴可夫斯基便與世長辭。

但是,100多年以來,人們一直對這種官方說法抱有很大的懷疑,喝水感染霍亂的奇怪說法無法令人信服。柴可夫斯基多年來身受腸胃病之苦,嚴格遵守飲食規定,對於食物的衛生尤其重視。因此,當醫生的警語和醫療指南在所有的報紙上大加倡導之時,一杯生水和傳染病的故事,看起來實在有點不合情理。

後來,有人發現一份所謂柴可夫斯基寫的“秘密標題”的草稿,上麵寫著“這部交響樂的計劃的最終本質是生活。第一部分——全是衝動的熱情、信心和渴望活動,必須短(終曲死亡——崩潰的結果);第二部分——愛;第三部分——失望;第四部分——以死亡為終結(也要短)。”於是,人們以此為據,證明柴可夫斯基死於“自殺”。然而,《第六交響曲》卻絕不是作者為自己“自殺”所寫的“挽歌”。這是因為,1893年這一年,是作者獲得極高榮譽的一年。此時,他的聲望在俄國如日中天,並獲得世界各國音樂界的肯定。而且有亞曆山大三世的大力庇護,可謂前途無量。況且在柴可夫斯基的書信和日記中,沒有沉重危機和極度憂傷的隻字片語,人們怎麼也找不出他自殺的理由。

一些學者認為,柴可夫斯基很有可能是自己服用砒霜而自殺。但是,這都隻限於猜測。聲名顯赫的柴可夫斯基是否真是自殺,至今仍然還是一個謎。

在真相沒有水落石出之前,圍繞柴可夫斯基死因的爭論必然很多。然而,無論音樂家的真正死因為何,柴可夫斯基在音樂史上的地位和他在音樂愛好者心中的價值,永遠是崇高和珍貴的。他的音樂美化人類的感情,點綴凡俗的生活,留給世間心靈的火花和美麗的宴饗。

■凡·高自殺之謎

凡·高的一生飽嘗坎坷和孤獨,他生前隻賣出過一幅畫。死後,他的畫卻被視為珍品。難道他是因為懷才不遇而自殺身亡?

文森特·凡·高是偉大的荷蘭畫家、後印象派大師,也是一代富有傳奇色彩的藝術家。然而,這麼一位歐洲最傑出的藝術家、畫壇巨匠生前卻默默無聞,他一生坎坷,窮困潦倒,飽嘗寂寞和孤獨。凡·高生前賣出的作品隻有《紅色葡萄園》一幅,而且價格非常便宜,僅為當時的400法郎而已。100年以後,他的畫成了舉世珍寶。他像誇父一樣追逐著太陽,最後在烈焰中燃燒……

1890年7月27日,凡·高借口去打鳥,從他人那裡借到一支左輪手槍,走向奧維爾小鎮外的一片麥田。麵對著燦爛的陽光,用那隻拿慣了畫筆的手,對著自己的腹部扣動了扳機。四小時後,他蘇醒了。他帶著滿身的血跡搖搖晃晃地回到住處。在生命垂危的時刻,他偶然看見店老板13歲的女兒阿德琳娜·雷沃克斯站在陽台上,樣子楚楚動人。凡·高忍著劇痛,為她畫了一幅肖像。2000年,在紐約克裡斯蒂拍賣行,凡·高的那幅絕筆畫《阿德琳娜·雷沃克斯肖像》,以1375萬美元的高價成交。

凡·高苦熬了兩天,痛楚難忍。臨終前,他不斷吸煙,和弟弟提奧談論著藝術。他對提奧說的最後一句話是“苦難永不會終結。”1890年7月29日,凡·高去世,嘴裡還叼著點燃的煙鬥,時年37歲。這位為藝術奮鬥了一生的傑出畫家,在他的作品即將得到公認時,悲慘地離開了人世。而他自殺的這一聲槍響更是響徹古今,直到今天,還在震撼著人類的心靈。

凡·高短暫的一生,經曆了太多的磨難。他四處顛沛流離,乾過幾種職業,曆經世道的不平和生活的艱辛。作為藝術家,他酷愛繪畫,而且他天分極高,創造力很強。他從事繪畫僅僅才七年,就創作了1700多件作品,其中900幅素描,800多幅油畫。可在他生活的那個時代,他所代表的藝術風格還沒有被世人認識和理解,作品沒有銷路。因此,在他生前,隻賣出過一幅畫,以至於他的生活都不得不依靠弟弟的不斷資助來維持。這些無情的現實,都極大地撞擊著他本來已經脆弱的神經,使他完全被擊倒了。所以,他才采取自殺的方式逃離這個沒有給他帶來什麼快樂和溫暖的世界。

近年來,隨著對凡·高所代表的現代印象派繪畫藝術理解和欣賞的人越來越多,對他的生平的研究也越來越多,人們不約而同地把關注的目光對準這位藝術家的死。凡·高為什麼用這種方式結束自己的人生?有一點似乎很明顯,是他的精神失去了控製,是一種失常情況下的非理智行為。凡·高生前患有精神病,曾在精神病院裡住了一段時間。1890年5月16日,他告彆了聖·雷米的精神病院,途經巴黎去看望弟弟提奧。據提奧的妻子回憶“我原以為會看到一位病人,但站在我麵前的卻是健康的臉上浮現著微笑的神態堅定、體格強壯、肩膀寬闊的男子……他已經完全好了。”然而,就是這位疾病“已經完全好了”的凡·高,卻在兩個多月後開槍自殺了。

也許是那一聲槍響讓人們開始關注凡·高,開始認同他的畫作,可他永遠不能再為人們畫畫了。

■一代文豪高爾基去世之謎

這是勇敢的海燕,在閃電之間,在怒吼的大海上高傲地飛翔。這是勝利的預言家在叫喊——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

——高爾基《海燕》

中國人民對高爾基並不陌生,他的這篇《海燕》還入選中國學生的語文課本,文中所表達的抗擊暴風雨的精神感染了無數中國人。這種“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的抗爭精神也正是高爾基文學作品中最核心的思想,他也因此被列寧稱為“無產階級藝術的最傑出的代表”,是20世紀的一代大文豪。

1936年6月18日,蘇聯政府宣布高爾基逝世,全國人民陷入悲痛之中。其實,早在高爾基病危時,蘇聯政府就每天向全國人民發布病情公告。高爾基年輕時即患有肺結核病,以後時好時壞。到了晚年,肺結核病已十分嚴重,他的肺隻有三分之一還有機能,同時患有老年性心臟病。斯大林下令不惜一切代價搶救,但未能挽救高爾基的生命。最終這位社會主義文學的巨匠和奠基人,終於永遠地擱下了他手中緊握的武器。

然而,就在全國人民還沉浸在失去高爾基這位文學巨匠的悲痛之中時,蘇聯政府卻突然宣布高爾基是被無產階級的敵人謀殺而死。1938年3月,蘇聯政府在莫斯科對“右派和托洛茨基派反蘇維埃聯盟”進行公開審判,其中就包括審判謀害高爾基一案。作為被告的原共產國際執行委員、蘇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布哈林供認“聯盟的聯合中心內屬於托洛茨基一派的那些人建議組織一次反對高爾基的敵對行動,因為他是斯大林政策的支持者。”布哈林解釋說,不排除要從肉體上消滅高爾基的可能性。原內務人民委員雅戈達供認了謀殺高爾基的動機。他說,高爾基一直是斯大林路線的熱情支持者和擁護者。托派要推翻斯大林政權,不能忽視高爾基在國內外的威望。高爾基既然不能脫離斯大林,“聯盟”隻好乾掉他。

雅戈達供稱,托洛茨基在1934年7月即指示“必須不惜一切代價地從肉體上消滅高爾基”,並委托他具體執行。雅戈達網羅了高爾基的秘書克留奇科夫、家庭醫生列文、著名醫學教授普列特涅夫等實施謀殺計劃。雅戈達指示他們,要讓被禁止喝酒的高爾基儘量多喝酒,要讓高爾基經常傷風感冒。

1934年5月2日,高爾基患了肺炎。克留奇科夫夥同列文、普列特涅夫先讓高爾基喝了香檳酒,然後給他服瀉藥,使高爾基一病不起,從而加速了他的死亡。

站在被告席上的19名被告因為被指控犯有推翻蘇維埃的重大罪行,除普列特涅夫被判處25年徒刑外,其餘18人均被宣告處以死刑。

然而,許多學者卻認為這次宣判又是一次“逼打成招”的結果。有傳言說,布哈林在被捕後曾遭受酷刑拷問,但他拒絕認罪。內務部的審訊人員恫嚇他說,如果他拒不認罪,他妻子和兒子的生命將受到威脅;反之,如果他協助黨把問題弄清楚,他的家屬可不受株連,他本人也可從寬處理。布哈林終於屈服了,於是供認了種種犯罪事實。

而原內務人民委員雅戈達的證詞更是幾經變動,他先是說他謀害高爾基是屬於情殺,因為他與高爾基妻子的關係暖昧,最後在受公開審判時,他又說謀害高爾基是政治目的。這不能不引起人們猜測雅戈達是否屈打成招?

然而,隨著這些所謂的“謀殺者”的死去,這件謀殺案就成為一樁懸案,成為一個謎團。

隨著曆史學家對高爾基之死的深入研究,更多的人開始認可一種新的觀點是斯大林謀殺了高爾基。

這種說法的依據是1921年夏天,高爾基因病複發出國就醫,甚至在列寧死後也不願回到蘇聯,因為他打心底裡不信任列寧的這位繼承人——斯大林。直到1928年,高爾基才在蘇聯人民日益高漲的呼聲中回國,而製造這些人民呼聲的幕後主使正是斯大林。

然而,高爾基回國後,就完全陷入斯大林的監視控製之中。高爾基漸漸被與世隔絕了。但是,作家敏銳的目光通過普通老百姓的臉透視了這個國家所發生的一切,他渴望自由地呼吸,然而四周都是高牆。高爾基在精神苦悶時,常常自言自語“他們包圍了我,封鎖了我,我簡直要煩死了。”斯大林幾次派人企圖說服高爾基為他寫傳記,高爾基卻總是禮貌地謝絕。

麵對這樣一個極具政治影響力的人物,斯大林的想法和許多最高統治者一樣既然不能為我所用,也不能為他人所用。於是痛下殺手。

然而,時至今日,也沒有人能找出高爾基之死的真正原因。

■畢加索是縱欲而亡嗎

在人類美術史上,畢加索的藝術成就無與倫比。和凡·高等藝術家生前潦倒死後輝煌不同,畢加索的一生輝煌之至,他是有史以來第一個活著親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進盧浮宮的畫家。然而,在這位藝術巨匠死後,人們不僅盛讚其卓越的藝術貢獻,也對他的死因充滿好奇畢加索是縱欲而亡的嗎?

畢加索是20世紀繪畫史上擁有極高聲譽的畫家。他的作品既繼承傳統藝術,又具有獨創性,成為世界性的藝術瑰寶。這位具有無窮創造力的人,有著鮮明的個性。他的作品中表現出生命的活力和20世紀人類不息的探索精神,具有世界性的意義。

1881年10月25日,畢加索出生於西班牙南部的馬拉加。1973年4月8日,他靜靜地離去了,走完了92歲的漫長生涯。1973年4月10日,他被葬於佛文納菊彆墅花園裡。然而,對於畢加索的死因,有人提出了自己的猜測畢加索是縱欲而亡。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猜測呢?畢加索到底是不是縱欲而亡的呢?多年來,無數專家學者都想要解開這個謎團。

大多數人認為,鑒於畢加索生前有著太多的風流韻事,畢加索完全有可能因縱欲而喪生。

1988年6月,希臘女記者阿裡亞娜·斯特拉辛奧波洛斯·赫因湯曆經五年研究,在美國出版了一部畢加索的新傳《畢加索,創造者和破壞者》,書中披露了這位藝術大師一些鮮為人知的軼事。在她的筆下,畢加索是一個粗暴專橫、自私自利、不負責任、幸災樂禍、詭計多端的人。書中曾提到畢加索與一名年輕的茨岡人搞同性戀,後來,這位茨岡人離開了他,他發誓要報複。阿裡亞娜還寫道,畢加索在巴黎大街上與一名17歲的少女瑪麗·特裡薩·沃爾特相遇,並對她說“我是畢加索,您和我在一起會成為名人的。”在他與妻子奧爾加科拉瓦一起度假時,他也把瑪麗安排到附近。白天,他讓瑪麗當模特兒;一到晚上,他就找借口溜出去與瑪麗幽會。自此以後,畢加索就開始縱欲,成了一個可怕的男人。後來,畢加索又拋棄了瑪麗。據阿裡亞娜透露,該書中的許多素材都是由畢加索的前妻弗蘭科斯·吉洛特·加龍省的,她是畢加索1943至1953年的生活伴侶。於是,很多人認為,長時期的縱欲是畢加索死亡的一個極為重要的原因。

在《住宅與庭院》雜誌上,藝術史學家和傳記作家約翰·查理森也曾披露在1915至1916年間,畢加索曾與一位名叫加布裡埃爾·德佩爾·萊斯皮納斯的巴黎婦女有過一段鮮為人知的羅曼史。查理森說,最令人驚奇的是畢加索曾在一張紙上寫道“我已請求善良的上帝允許我向你——萊斯皮納斯求婚。”畢加索在這之前從未表現出對結婚感興趣,儘管他後來有過兩個妻子和許多情婦。

在藝術創作上,畢加索一生中從無數個女人身上得到過靈感。畢加索的創作熱情、創作工作是在與最後一位妻子雅克琳結婚之後才又煥發了青春的活力,這位西班牙女子為晚年的畢加索營造了一個溫馨寧靜的世界。如果沒有雅克琳的存在,沒有從她那裡得到靈感,畢加索的最後十年就不會那樣充實。從畢加索最後十年的作品中,可以看出結婚帶來的生活的安謐以及從比自己年輕40歲的妻子那兒得到的激勵與迫近的死神之影的相互交錯。

但也有人認為,畢加索是抑鬱而死。據一些學者、專家的考證,在畢加索生命的最後一年,畢加索鐘愛的雅克琳“神經不正常”,“安眠藥服多了,簡直像半個病人”。這使畢加索感到無限痛心,不能不影響到他的生活和創作熱情。另外,晚年的畢加索處於創作力衰退的時期,從畢加索最後幾年的創作實際來看,更是充分證明了這一點。這兩個原因對畢加索的打擊是很大的,可能他就是在這種氛圍下抑鬱而死的。

由於畢加索個性古怪,舉動神秘莫測,對許多事避而不談,人們無法知道他的生活真相。畢加索死後,又缺少詳細的死亡報告,這就難免會引起後人的猜測和爭議。自然死亡也好,縱欲而亡也罷,畢加索都是20世紀最偉大的畫家。

■馬雅可夫斯基為什麼開槍自殺

在個人創作靈感高峰的時期,蘇聯著名詩人馬雅可夫斯基卻以一聲槍響告彆世界。對於詩人的自殺原因,人們有著各自不同的猜測。

1930年4月14日上午10時15分,曆史銘記下了這一刻。隻因為在這一刻,蘇聯著名詩人、劇作家馬雅可夫斯基在一聲槍響中結束了自己的生命,留給人們無儘的悲痛和遺憾。

那天,當坐落在莫斯科市中心的盧比揚卡大樓內的人們正各自為工作忙碌時,卻突然聽到一聲槍響。最終,人們在詩人馬雅可夫斯基的房間裡發現了倒在血泊中的詩人,他的旁邊丟著一支手槍。致命的子彈穿透了心臟,一切搶救均告無效,才華橫溢的詩人早已停止了呼吸。經多方檢查分析,得出的結論是詩人是自殺的。

自殺?一直以來都在為生活熱情歌唱,曾被斯大林讚許為“過去是,現在仍然是我們蘇維埃時代最優秀、最有才華的詩人”的馬雅可夫斯基自殺了,這真是一個舉世震驚的悲劇!這一悲劇震動了蘇聯文壇和社會各界,也震動了國際社會。人們在震驚之餘,感到納悶的是像馬雅可夫斯基那樣平生追求進步,參加過地下鬥爭,坐過牢,經受過革命考驗,並且在詩歌創作上取得卓著成就的革命詩人,為什麼會走上自殺的絕路?為什麼這顆當代詩歌的太陽正在中午當頂的時候卻自己突然沉落下去了呢?

多年以來,中外學者、文學史家都在致力於研究分析馬雅可夫斯基自殺的原因和動機,並從各自的渠道、不同的角度談了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許多學者認為,馬雅可夫斯基的自殺原因是因為他波折的愛情經曆。正如他在遺書《致大家》的信中,也說明他是由於個人原因而自殺的。詩人在遺書中曾提到“愛情之舟”,還多次提到莉麗亞、波朗斯卡婭。

莉麗亞是勃裡克之妻,勃裡克同詩人關係密切,而莉麗亞同詩人的關係更是非同一般。她在詩人死後,曾公布過詩人從1917年9月到1930年3月給她的125封信和電報以及一些生活照片。她說“我和馬雅可夫斯基生活了15年——從1915年到他逝世。勃裡克是我的第一個丈夫,我們是1912年結婚的。當我告訴他說,馬雅可夫斯基和我相愛時,我們大家都決定永不分離。就這樣,我和馬雅可夫斯基走到了一起——既是精神方麵在一起,更多的也是居住方麵在一起——過著我們的生活。”

“愛情之舟”指的是1925年回法國的俄羅斯姑娘雅可芙列娃。1928年,詩人在巴黎和她結識並相戀。他曾動員她回蘇聯結婚,但卻遭到拒絕。詩人回莫斯科後,仍不斷給她寫信。據公布的材料統計,從1928年12月27日至1929年10月5日之間,詩人給雅可芙列娃寫了七封信和拍了25封電報,可都沒有收到回信。1929年,詩人決心再去巴黎向姑娘求婚,可受到勃裡克和保安部門的阻撓,未能成行。最終,雅可芙列娃嫁給了一個法國人,這對詩人是一個很沉重的打擊。

這時,馬雅可夫斯基又認識了莫斯科藝術劇院的年輕演員——波朗斯卡婭,兩人相愛了。麵對詩人的求婚,波朗斯卡婭拒絕了,因為她不願離開她的丈夫,也不願因離婚毀掉自己的事業。在這一刻,詩人對愛情的理想完全破滅。於是,他選擇了在槍聲中結束自己的生命。

不少蘇聯和中國的學者、專家認為,馬雅可夫斯基之死,主要原因與20世紀20年代蘇聯文壇的鬥爭相關。馬雅可夫斯基是位革命詩人,列寧對他十分器重。可是,在20年代複雜的蘇聯文壇上,他卻遭到誹謗和攻訐。托派反對他,唯美派反對他,官僚主義者不喜歡他。對詩人攻擊得最凶,對他的心靈創傷最重的是“拉普”和“瓦普”(全俄無產階級作家同盟)中的宗派集團、托派分子。最終,在這種政治打壓下,詩人的精神崩潰了,選擇了自殺。

總之,促成詩人自殺的原因是多方麵的,有愛情因素,也有政治因素。然而,更多的人認為,馬雅可夫斯基的悲劇在於他在一個非抒情時代寫抒情詩。

■名詩人葉賽寧是死於殉情嗎

僅因為愛情上的坎坷,蘇聯著名詩人葉賽寧拋下自己洋溢創作激情的生命,毅然投向死神的懷抱。然而,對於葉賽寧之死的原因,有人說是自殺,有人說是謀殺,難以定論。

再見吧,我的朋友,

再見,親愛的,

你永遠銘記我心間。

命中注定的分離,

預示著來世的重逢。

再見吧,我的朋友,

不必話彆無須握手,

彆難過,莫悲戚——

這世間,死去並不新鮮,

活下去,當然更不稀罕。

——謝爾蓋·葉賽寧《生存不比死亡新鮮》

這首《生存不比死亡新鮮》是蘇聯著名抒情詩人謝爾蓋·葉賽寧的臨終遺言。1925年12月27日深夜,葉賽寧被發現自縊在列寧格勒的安格列捷爾旅館,年僅30歲。這位被譽為“天才的農民詩人”、“大自然的歌手”、“俄羅斯的天才”的偉大詩人就這樣以一個悲劇的形式離開了熱愛他的人們。高爾基稱他的死是“最令人難過的悲劇之一”。

而人們不解的是,謝爾蓋·葉賽寧為什麼要自殺呢?一般人自殺的原因,不外乎環境的困頓痛苦和心靈的敏感脆弱兩種。但作家、詩人的自殺原因是很複雜的,有的因病魔纏身,有的苦於戀愛問題,也有的出於一時的藝術上的衝動。而謝爾蓋·葉賽寧自殺時正處於創作巔峰狀態,並不具備事業危機的壓力。

於是,人們將尋找謝爾蓋·葉賽寧自殺原因的目光投向詩人的愛情世界。許多人都認為,葉賽寧的愛情悲劇是導致他自殺的根本原因。無法否認,詩人的愛情生活是相當不幸的。

1921年11月7日,詩人和美國著名舞蹈家鄧肯初次見麵便一見傾心,迅速陷入熱戀之中。不久,兩人正式同居。1922年5月10日,在辦理完結婚登記後,兩人踏上了去歐美的旅途,開始了正式的“蜜月旅行”。但是,國外的旅行生活中顯示出來的各方麵的嚴重差異,使兩人為時不久的愛情和婚姻麵臨危機。儘管他們之間有共同的藝術語言這個基礎,可在出身、教育、年齡、性格等方麵都差距甚遠,兩人在性格上明顯缺乏和諧一致,加上他們還有一個很嚴重的語言障礙,思想感情便得不到及時而充分的交流,分手將是不可避免的。1922年秋,兩人友好地分手了。

和鄧肯分手之後,詩人重新回到舊情人彆尼斯拉夫斯卡婭身邊。這位多情而善良的姑娘原諒了詩人,她又像過去那樣,將自己的愛無私地獻給了葉賽寧。但令人遺憾的是,這段複合的感情並沒有兩人所預期的那樣和諧與安寧,兩人再次分道揚鑣。

不久,這位多情的詩人又跌入另一紛亂的愛情漩渦,使他在自己的悲劇中又向前走了一步。1925年3月,詩人遇見了世界文豪列夫·托爾斯泰的孫女——容貌出眾的安德烈夫娜,並對其一見傾心。詩人那本來就易於衝動並且常常表現出愛情狂熱的心靈再次失去了平衡。同年9月,他們正式結婚,詩人搬進了那豪華而又古香古色的寬大住宅裡。令詩人大失所望的是,婚後生活並不像原來設想的那樣美滿。安德烈夫娜雖然出身名門,天資出眾,但她既缺乏同詩人相匹配的藝術才識和見解,也沒有彆尼斯拉夫斯卡婭的那種溫情。到這時,詩人才真正感到當初彆尼斯拉夫斯卡婭的重要和可貴,他深深地感到實在有愧於她。然而,他又沒有勇氣再一次回到她的身旁,以取得她的寬恕。在萬般痛苦的情況下,敏感的詩人終於走上了絕路,他要用死來報答心目中真正的情人。

從這些經曆來看,葉賽寧“殉情”而死的可能性極大。

但是,也有一些學者認為,葉賽寧實際上是患精神抑鬱症而自殺的。當年詩人死後,蘇聯的官方訃告曾說過“葉賽寧是由於精神憂鬱、心理平衡失調,於絕望中自縊而死的。”蘇聯著名的科學家若·麥德維傑夫在《誰是瘋子》一書中,明確指出“謝·葉賽寧、亞·法捷耶夫、歐·海明威、傑克·倫敦、謝·奧爾忠尼啟則、德·阿·薩畢寧及其他不少受到尊敬的優秀人物都是在處於心理抑鬱狀態期間用自殺結束其生命的。”而且,據當時的史料記載,隨著心境失調,葉賽寧的性格愈來愈暴躁,到後來竟經常莫名其妙地發火,顯得喜怒無常。經醫院檢查,醫生認為他已患有嚴重的精神抑鬱症。

從葉賽寧的詩歌創作實踐來看,特彆是到了後期,詩人已陷入色情頹廢詩歌的泥坑,集中反映了他精神上的極度頹唐和創作上的嚴重危機。不少詩歌表現了抒情主人公孤獨而憂傷的情緒,成為以情緒頹廢、放蕩不羈、玩世不恭為標誌的“葉賽寧性格”這一專有名詞產生的口實。正是詩人強烈而固執的小農意識和田園牧歌式的憂傷,導致了他厭世自殺的悲劇。

還有人認為,詩人不是死於自殺,而是被謀殺的。

葉甫蓋尼·切爾諾斯維托夫是蘇聯著名的法醫、精神病專家、蘇聯哲學學會的學術秘書,曾長期從事葉賽寧死因的研究。經過調查驗證,他認為,葉賽寧是個精神狀況理想、神經非常健全的人,不可能因為心理抑鬱而自殺。而且新聞報紙所刊登的詩人死亡照片上明顯可以看出,死者的額頭和鼻梁上有一塊很大的凹痕,這顯然是被猛擊所致。此外,死者臉頰還有一條橫向抓痕,按規律,它是縱向的才與自縊的情況相符。這說明,詩人實際上是被來自身後的繩索勒死的。

謝爾蓋·葉賽寧究竟因何而走上自殺的道路,結束自己年僅30歲的正值輝煌的人生,還有待人們繼續思考和研究。

■“硬漢”海明威自殺之謎

海明威一生奉行的至理名言就是人可以被毀滅,但絕不能被打敗。也許,是他擔心自己被打敗,從而自殺身亡,毀滅了自己。但猜測永遠是猜測,至今無人揭開海明威自殺的謎底。

歐內斯特·海明威是美國著名小說家,他一生寫了許多著名的作品,如《太陽照樣升起》、《永彆了,武器》、《喪鐘為誰而鳴》以及《老人與海》等。在他的晚年,由於發表了《老人與海》等不朽之作,對世界文學作出了巨大貢獻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有人認為,海明威是勇敢甚至比一般人想象中更勇敢的人。他的一生多彩多姿,就好像他筆下的醉漢、獵人、勇敢的士兵、職業拳擊手、鬥牛士等。誰也不會想到,這位聞名世界的大文豪竟然在1961年7月2日,用獵槍悄悄地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海明威為什麼要自殺呢?這引起世人的極大關注。

有人認為,海明威自殺是“精神抑鬱症”造成的。海明威長期忽視甚至糟蹋自己的健康,致使他肉體上和精神上都受到了嚴重的損傷。他無法忍受病痛使他“喪失尊嚴”,他要以自殺的方式來與疾病作最後的搏鬥,並以此來維護自己那種“可以被消滅但不能被擊敗”的男子漢的“尊嚴”。

另一種觀點認為,海明威是因為對自己才思枯竭感到絕望而自殺。海明威在發表《老人與海》並得到殊榮以後,其精神上受的壓力越來越難以忍受。他由於懷念非洲那段充滿無限樂趣的狩獵生活,再度前往,結果兩次遭遇墜機事件。雖然大難不死,但身體和精神上的創傷卻更加深了。由於頻繁的電療,海明威的記憶逐漸衰退,導致他的自傳性作品《流動的聖餐》的創作陷入困境,因而選擇了自殺。海明威讚同尼采的觀點“適時而死。死在幸福之峰巔者最光榮。”在海明威辭世之前的長達14年間,美國作家哈奇諾一直是他的密友,對他的冒險、言談、夢想以及夢想的幻滅都有較多的了解。雖然哈奇諾沒有直截了當地說明海明威為什麼自殺,但從海明威的生活經曆,尤其是晚年的生活,人們仍然可以洞察出一些他消極的跡象。他一生奉行的至理名言就是人可以被毀滅,但絕不能被打敗。也許,是他擔心自己被打敗,而毀滅了自己。

海明威自殺的起初動機始終沒有定論,他在自己的遺囑中是這樣說的“我所有的希望已破滅,我那意味著一切的天賦如今拋棄我,我輝煌的曆程已儘,為維護完美的自我,我必然消滅自己。”但是,人們並不完全相信他自己對這一行為的解釋。

2000年7月,人們從一本新出版的海明威傳記中窺見了這個謎團的冰山一角。這本傳記的作者是肯尼思·林。他在書中明確指出,海明威在其成名後的很長時間裡,一種我們今天所說的ed(勃起功能障礙)一直困擾著他。這種疾病嚴重地影響了他與幾任妻子的關係和他相當一部分的家庭生活,海明威對自己的ed症感到非常絕望,認為隻有將自己的肉體消滅,才能維護自己的尊嚴。因此,海明威的自殺之舉存在著一定的內在必然性。

縱觀海明威的一生,我們可以發現,在相當長的時間裡,他的生活和創作一直都和ed對他的影響有密切的關係。ed首先將他的人格扭曲了,繼而這種人格的扭曲又被帶入他的行為和創作中,最終徹底毀滅了他。如果肯尼思·林的論述能夠成立的話,或者說海明威的確是一個ed患者,那海明威在各種作品中刻意為自己塑造的“硬漢”形象隻不過是掩蓋自己疾病的幌子罷了。

難道這就能說明海明威自殺的原因嗎?似乎海明威的自殺並不這麼簡單,在這背後還隱藏著許多我們未知的東西。

■好萊塢明星赫德森之死

193公分的挺拔身材、俊朗帥氣的外形,讓羅克·赫德森得以成為美國好萊塢的著名男星,更成為當時全球少女心中的“萬人迷”。可在這俊朗的外表之外,赫德森的內心卻是黑暗的。他不僅宣稱自己是同性戀,還死於艾滋病。然而,熱愛他的影迷們卻不願意相信。

美國好萊塢著名電影男星羅克·赫德森以俊朗外表及193公分的挺拔身材走紅20世紀五六十年代,他曾與紅星桃樂絲·黛合作《枕邊細語》等多部膾炙人口的愛情喜劇,並以《巨人》一片獲奧斯卡男主角提名。1958年,在美國好萊塢有“萬人迷”之稱的羅克·赫德森更是當選年度最受歡迎的男星,成為全球少女的夢中情人。

1985年10月2日,赫德森在貝弗利山的寓所中突然死去,死因是艾滋病,終年59歲,從而結束了輝煌的明星生涯。消息傳來,好萊塢圈內人士無不感到哀傷與不安。時任美國總統裡根與夫人南希對赫德森的不幸逝世也表示了誠摯的哀悼。然而,人們卻並不願意相信這個在銀幕上充滿濃鬱的傳奇色彩、成為眾多影迷崇拜的偶像的赫德森,會因為艾滋病而死。多年以來,許多專家學者都在致力尋找赫德森之死的真相,然而卻收獲不大。

赫德森原名洛伊·弗茲傑羅。21歲那年,他因身體魁梧、儀表堂堂,被當時的經紀人威爾遜看中,引進影壇,並為他取藝名羅克·赫德森。這個名字兼含巨石與大河之意,極投合50年代美國民眾凡事講究“大”的風潮,同時也充分體現了赫德森那與眾不同的外貌特征,因而使這個默默無聞的青年一下被捧成名噪一時的明星。可赫德森對這個藝名一直不滿,認為它未免太嘩眾取寵了。但幾十年來,赫德森三個字已深植影迷心中,不容更改了。從藝名這件事上,充分反映了赫德森那種為了遷就現實環境而不惜掩蓋個人喜好的個性與心理狀態。

從影後,赫德森從未傳出半點緋聞,這在喜愛他的影迷心中留下了十分好的印象。可是,誰都沒有想到,這位英俊硬朗的好萊塢影星居然是一位同性戀者。據赫德森的一位密友透露“赫德森一直就是同性戀者,我想早在他20歲成年時就是了。”同性戀,是導致赫德森死亡的一個重要原因。

追究赫德森同性戀心理的產生根源,要從他飽受折磨的童年生活說起。母親生下赫德森不久,父親便棄家而去。後來母親再嫁,繼父對他非常嚴厲,他的童年和少年時代是在缺乏父愛中度過的。毫無生氣的家庭,使他心理上備受壓抑,養成了他那種怪僻的性格,也最終導致他成年後偏離常理的性取向。

因此,赫德森從踏入影壇開始,就一直扮演著雙重性格的角色。他一方麵接受安排,成為少女心目中的白馬王子,另一方麵卻又沉湎於同性戀中。到了赫德森該結婚的年齡時,環球影業公司考慮到如果不叫赫德森成婚,反而會引起人們的懷疑。加上專門以報導醜聞起家的《權威》雜誌似乎已有所風聞,頻頻威脅要公布赫德森私生活的真相,嚇得環球影業公司立刻與其進行私下交易。

為了保住赫德森的形象,使他繼續為公司賺錢,他們便將那篇報導移花接木到另外一個有同性戀傾向的小明星身上,同時緊急安排了一場婚禮,讓赫德森娶了他的經紀人的秘書菲絲小姐。為不驚動新聞記者,兩人直到法院下班前三分鐘才趕去辦妥結婚登記手續,隨即住進一家旅館,以極簡單的儀式舉行了婚禮。完婚之後,對外發布了閃電式的結婚新聞。然而,這場沒有感情的婚姻不可能扭轉赫德森根深蒂固的同性戀性取向。儘管電影公司時常把一些這對夫妻伉儷情深、相敬如賓的假照片公之於世,欺騙觀眾,使得赫德森的形象更加完好,但這場名存實亡的婚姻深深地折磨著赫德森和菲絲。赫德森麵對公司的知遇之恩,不敢有絲毫反抗,而菲絲儘管也在為維持這場婚姻作出種種努力,但都失敗了。終於,這段婚姻維持了不到三年的時間後宣布結束。自此,赫德森一直單身。

1985年,赫德森終於忍受不住心中的壓抑與折磨,突然公開向外界宣布自己是同性戀者的消息,同時宣布的還有他已患艾滋病的消息。整個好萊塢圈內的人都十分震驚。但自1985年以後,赫德森的健康狀況直線惡化,體重從100公斤下降到70公斤,兩頰深陷、雙目失神。這當然引起人們進一步的懷疑他是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患上這種絕症的呢?不少人想揭開這個謎底,但卻始終未能如願。

然而,又有人認為赫德森是死於自己絕望的心態。據赫德森的一位密友說,他雖然患了艾滋病絕症,但不足以立即會死,他是被自己推進墳墓的。“確知罹患艾滋病之後,赫德森並沒有收斂他的行為,反而變本加厲,不但酗酒,香煙也一根接一根的,更頻頻出入同性戀酒吧。他仿佛已知來日不多,所以加倍地瘋狂揮霍自己的生命,一死或可解千愁吧!”其實,赫德森經全球抗艾滋病最權威的醫療機構巴斯特醫學中心用最新的抗艾滋病劑ha23治療,病情已得到控製。若赫德森能與醫生配合,再活上幾年也並非不可能。

或許,對於赫德森的死因,赫德森的姑母的話更有啟發“是這個社會毀了他,花花世界的誘惑太多了。你無法知道一個健康活潑的孩子一旦走進這個花花世界後,會變成什麼樣子。”

■瑪麗蓮·夢露為何香消玉殞

瑪麗蓮·夢露的經典形象曆來被人們津津樂道,她與肯尼迪總統的緋聞也被傳得沸沸揚揚,她的死真的與肯尼迪有關嗎?

瑪麗蓮·夢露是美國20世紀最著名的電影女演員之一。1962年8月5日淩晨,瑪麗蓮·夢露被發現死在家裡。洛杉磯警察局接到報案後,立即趕往夢露的寓所。當時,瑪麗蓮赤裸地平躺在床上,臉部蓋在枕頭下,手裡還握著電話筒,兩條腿直伸著,床邊散放著一些安眠藥藥瓶。藥瓶的出現仿佛暗示著這是一場典型的自殺事件。經過一番仔細檢查,夢露的心理醫生格爾森大夫確認夢露是因為吞服過量的安眠藥而死,死亡時間在淩晨1點左右。

當時正是夢露生命中最輝煌的時代,她不僅在演藝事業上大紅大紫,如日中天,而且她的努力得到越來越多的人的肯定,從一個美豔的“花瓶”走向演技派明星。她還被評為20世紀60年代最受歡迎的十大名人之首。在風頭正勁的時候,她為什麼要選擇自殺呢?

有人認為,雖然夢露表麵上風光無限,是所有男人心目中的完美情人,可是,夢露的演藝生涯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她以性感的形象亮相銀幕,迅速走紅,但也在人們的心中留下“花瓶”的不利印象。雖然後來她經過努力,使很多人承認了她的演技,但好萊塢並沒有給她任何奧斯卡的提名,這對她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同時,她的婚姻生活也不如意。在1961年,她曾兩次吞服大量安眠藥,還被送進過精神病院。許多人認為,演藝道路的不順,以及對家庭生活的失望,使夢露的性格敏感而脆弱,萬念俱灰之下選擇了自殺。

但是,許多人不同意夢露自殺的說法,紛紛提出各種質疑。首先,有人研究了夢露的驗屍報告,發現其中漏洞百出。報告提到夢露一次吞服了47顆安眠藥,可同時又說她的胃幾乎是空的,沒有任何安眠藥殘留物,隻有20毫升的呈褐色的液體。更詭異的是,據說夢露的屍檢報告最初長達723頁,後來卻不知為何減少到54頁。因此,人們漸漸相信了這樣一個傳說夢露不是自殺而是他殺。

對於夢露的死,她的前夫羅伯特·斯萊澤提出強烈的質疑。夢露死後,他到現場查看時,發現夢露臥室外麵落下一些玻璃碎片。如果當時夢露的私人醫生格爾森為了拯救夢露破窗而入的話,玻璃片應該落在室內而不是室外。另外,夢露的一本紅色日記也不翼而飛,這個日記本記載著夢露與肯尼迪兄弟的一些交往情況。這些缺失的內容使得整件事越來越不像所謂的自殺事件,而更像一起嚴密策劃的謀殺。

夢露的房間裡不僅丟失了日記本,她死前三小時的通話記錄和部分電話簿也不翼而飛。夢露死時手裡握著電話,她曾經和誰通過電話?一位記者向電話公司索要一份夢露電話錄音磁帶上通話號碼的記錄副本,希望由此得知夢露死前曾對誰打過電話,卻被電話公司告知這一資料已被聯邦調查局扣押。這就更令人懷疑,政府為什麼會插手一個女明星的自殺?難道這一切與夢露的情人肯尼迪兄弟有關?

據說,夢露生前與總統約翰·肯尼迪及其弟弟羅伯特·肯尼迪的關係非同一般。1961年,夢露結識了肯尼迪兄弟,並與他們過從甚密。夢露經常戴著假發和墨鏡,手裡拿著一本速記本,扮做秘書模樣與約翰·肯尼迪約會。在肯尼迪總統45歲的生日慶祝會上,夢露特意為他演唱了《祝你生日快樂》和《謝謝你記住我》兩首歌。但不久以後,總統的弟弟羅伯特和聯邦調查局局長胡佛警告肯尼迪,他與夢露的曖昧關係已經被黑手黨掌握。肯尼迪隻得與夢露斷絕關係,但夢露仍不斷給肯尼迪打電話、寫信,甚至威脅他要向媒體披露二人的關係。這讓肯尼迪非常惱火。

後來,為了擺脫夢露,肯尼迪總統派他的弟弟羅伯特去當說客。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負命前去的羅伯特與夢露一見鐘情。不久,夢露就對外公開宣稱她愛上了羅伯特,羅伯特也答應會和她結婚。可很快兩人關係出現裂痕。心有不甘的夢露揚言要召開記者招待會,把她與肯尼迪兄弟的事抖出來,但很快她就自殺身亡了。越來越多的人認為夢露的神秘死亡與肯尼迪家族有關。

在夢露死亡前的兩周,即7月20日,她曾在洛杉磯偷偷地做了墮胎手術,這個孩子的父親是羅伯特·肯尼迪。引人注目的是,有人聲稱看到了在夢露死前,有一個貌似肯尼迪的人與另外兩人潛入夢露的住所,其中一人的手裡提著黑色醫藥箱。後經史學家查證,那個人很可能就是肯尼迪本人。另據知情人士透露,夢露的管家在她死後數小時中,做了一次大清掃,清洗了夢露所有的衣物,並丟棄了大量的垃圾。更奇怪的是,這樣一個傭人,竟在60年代三次赴歐洲旅遊,其背後顯然有人給予經濟支持,或者可以說是某種回報。

夢露到底是自殺還是他殺,到現在也沒有得出一個確定的結論。她陷入政治這灘渾水中,就注定了她的人生充滿秘密。

■加加林墜機之謎

蘇聯宇航員加加林是第一個進入太空飛行的人。他曾經成功地駕駛飛船翱翔太空,被人們予以“英雄”、“戰士”等各種美稱。可就是這位太空英雄,卻在一次駕機飛行中喪生,讓世人驚訝不已。

1961年4月12日莫斯科時間上午9時7分,加加林乘坐東方一號宇宙飛船從拜克努爾發射場起航,在最大高度為301公裡的軌道上繞地球一周,曆時1小時48分鐘,於上午10時55分安全返回,降落在薩拉托夫州斯梅洛夫卡村地區,完成了世界上首次載人宇宙飛行,實現了人類進入太空的願望。在這次曆史性的飛行之後,加加林榮獲列寧勳章並被授予“蘇聯英雄”和“蘇聯宇航員”稱號。

加加林榮登全球報紙的時候隻有27歲。這位集體農莊工人的兒子愛家、幽默,有著明星般的外表,他一下子就贏得一代俄羅斯人的仰慕。正當加加林對未來充滿信心的時候,災難發生了。1968年3月27日,他和飛行教練員謝廖金在一次例行訓練飛行中,因一架雙座噴氣式飛機墜毀而罹難。

加加林駕駛的米格15殲擊教練機的性能被公認為是最優越的。當時,蘇聯針對該機配置的所有飛行設施都完美無缺,而且就在飛機墜地前,一切狀況也再正常不過。飛行員的訓練是經過嚴格考察與督促的。飛機上的所有設施都沒有出現故障,墜地前的飛機沒有起火、沒有爆炸,電路、氧氣也都暢通無阻。加加林在飛機墜地前一分鐘還和指揮中心保持著清醒理智的聯係,身上沒有任何中毒及催眠的征兆。那麼,這起事故究竟是如何發生的?最讓人疑惑的是為什麼這兩位技藝高超、經驗豐富的飛行員在事故發生時居然沒有從飛機上彈射出來。

事故發生後,蘇聯政府成立了事故調查委員會,大約有200名專家參與其中。經過認真分析研究後專家認為,1968年3月27日飛機飛行準備工作完全是按照現有技術操作規程的要求進行的。調查委員會查明了飛機與地麵相撞時的狀態。當時,飛機在兩層雲帶空域裡飛行,看不見地平線。返航時,可能發生了某種突發事件,使飛機幾乎是垂直俯衝下來,加加林和謝廖金想儘最大努力使飛機退出俯衝狀態,但當時飛行高度隻有250~300米,時間也隻剩兩秒鐘,飛機就這樣墜毀了。

由於最後調查人員確認飛機在與地麵碰撞前,所有係統都工作正常。因此,一時間,針對飛機墜毀的原因出現了多種不同版本的猜測有人懷疑飛機在空中發生了爆炸;有人懷疑是機艙密封出了問題;也有人稱可能是異物進入發動機;甚至有人認為加加林和謝寥金是酒後駕機;有人懷疑飛機是與飛行區域內的氣象氣球碰撞後失事的;還有另外一些人則懷疑加加林是被害死的;甚至還有說加加林遭到外星人的綁架;還有的說他在墜機後幸存了下來,並於1990年死於一家精神病院中。因為他們不願意相信,一個能把宇宙飛船都玩轉的人,竟會死在一架飛機上。

飛機墜毀後不久,蘇聯領導人勃列日涅夫禁止公布調查結果,並下令將長達30卷的調查報告束之高閣。政府規定,調查人員不得發表總結性結論,理由是它危及國家安全。隨著蘇聯坦克開進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之春”讓整個事件漸漸被遺忘。

迄今為止,就連加加林的直係親屬也未被告知其死因。加加林的母親安娜不得不懷疑,兒子是不是被勃列日涅夫政權謀殺的。

蘇聯已退役的飛機工程師伊戈爾·庫茲涅佐夫曾在1968年參與過蘇聯政府對加加林墜機原因的調查。2005年,他利用最新的計算機程序,設法解出飛機最後時刻的飛行軌跡和精確飛行路線,完成了加加林墜機事件的模擬。他相信自己找到了這次災難的真正原因。

庫茲涅佐夫稱,他利用最新電腦程序確定了米格15失事時的飛行軌跡和飛行參數,最後得出結論,加加林飛機座艙的通風閥門並沒有關好,導致機艙出現漏氣。當加加林和謝廖金在高空中發現這一故障後,立即采取緊急措施,開始快速下降。他們當時以每秒鐘145米的高速下降,蘇聯航空專家那時認為這一速度是安全的。然而,後來的研究證明,這一速度充滿了危險,導致加加林和謝廖金昏厥,甚至沒能通過緊急彈射座椅逃出生天,“無人駕駛”的飛機最後衝向地麵。

作為第一個登上太空的人,加加林已經永遠離開了我們。也許關於他墜機的原因還將繼續討論下去,但人類進軍太空的腳步不會停止,因為加加林已經走出了最重要的一步。

■歌星列儂被刺身亡之謎

“甲殼蟲”樂隊在全世界有無數的粉絲,然而,正是這無數粉絲中的一人,槍殺了人們最為喜愛的歌壇巨星列儂。他是出於什麼目的槍殺列儂的呢?

列儂是聞名於世的“甲殼蟲”樂隊的創始人。“甲殼蟲”樂隊成立於20世紀50年代末期的英國,60年代主宰了搖滾樂。自1963年至1970年,該樂隊發行了18套唱片。他們在搖滾音樂方麵的創新,他們像拖把似的長頭發,他們隨性的服飾,都成為青少年狂熱追捧的對象。1965年,英國政府特意為樂隊頒發了大英帝國勳章。樂隊在頂峰時,又向好萊塢影壇進軍。在短短幾年中,他們拍攝了《“披頭士”來表演》、《啊!啊!啊!》等數部音樂片。而列儂更是樂隊的核心成員,他不但演唱出色,而且創作了不少迷人動聽的歌曲。許多代表作品被灌製成唱片在國內外發行流傳,使列儂名聲大振,擁有了越來越多的歌迷和崇拜者,許多人以能得到列儂的簽名為榮。

1980年12月8日的深夜,約翰·列儂在紐約達科他寓所門口被人槍擊致死。12月14日下午2點,全球的列儂樂迷集體為他致哀十分鐘。列儂死後,全世界都為之震驚,成千上萬的人在哀悼他,人們悲痛、驚歎、沮喪、憤怒,因為列儂是一代人的象征。

事後查明,謀殺列儂的是一個在佐治亞州出生、住在夏威夷的25歲青年馬克·查普曼。他於謀害列儂前兩天趕到紐約,住在離列儂家有九個街區的基督教男青年會裡,開始和許多崇拜者一起等在列儂的住所門前。星期六晚上,查普曼叫了一輛出租車,叫司機把車開到洛林威治村。星期一下午,查普曼找到列儂,請他簽名。列儂急速地把名字草草簽上,隨後鑽進一輛等著的汽車去錄音場錄音。

12月8日夜晚,查普曼在列儂的公寓門口等到了列儂。查普曼在黑暗中叫了他一聲。列儂剛要轉過身去,隻見穿著黑雨衣的查普曼突然從陰影裡衝了出來,舉槍朝列儂射擊。第一發子彈射進列儂的胸膛,查普曼接著又開了至少三槍。查普曼被捕後被判處終身監禁,並且在2000年以前不得假釋。但法律的公正卻無法彌補失去列儂的損失,這是全世界的巨大缺憾,列儂無與倫比的智慧、優美動人的歌聲永遠地失去了。

由於刺殺事件是在突然的情況下發生的,致使人們對事件的發生充滿疑惑凶手為什麼要殺死列儂?這是不是一次蓄意謀殺?

有人認為,列儂因拒絕為可能是歌迷或崇拜者的凶手簽名時,便遭到惱羞成怒的凶手槍殺。但警察抓住查普曼的時候,發現他身上還帶著列儂簽過名的紀念冊。有人推測查普曼可能是個偏執狂或是歇斯底裡症一類患者,這些人在情緒激動或獲得某種東西後便無法控製住自己的行為。列儂的遺孀小野洋子認為,凶手可能是想用製造轟動的事件來使自己出名。於是,凶手選擇了名震世界的約翰·列儂。

有的藝術界人士認為列儂被槍殺的主要原因在於他的藝術實踐和藝術主張。列儂和其合作者所創作的歌曲使很多人反對搖擺舞音樂的歡樂和奔放,尤其是那些藝術主張與“甲殼蟲”樂隊相左的人們。“甲殼蟲”的成員認為,速度緩慢的歌曲可以使心臟停止跳動,而速度快的歌曲則成為機智、庸俗的愛情和高度寓言式的冒險的刺激元素。這些歌曲合在一起,便成為一代人的最大的希望和最美的夢想的集合體。這種藝術實踐和主張,無疑具有鮮明的挑戰意義,自然會遭到反對派的攻擊和忌恨。另外,列儂和“甲殼蟲”樂隊其他成員相比,更加傾向政治,其後期的作品包含對社會的評論。列儂還是一個參加和平運動的積極分子,從而不為傳統所束縛。所以,這一切都說明,列儂常會處在易受攻擊的地位,甚至有被殺的可能。

事實上,不管是在錄音室裡,還是在音樂會上,列儂曾多次遭到彆人攻擊,生命受過多次威脅。早在1964年,在法國舉行第一次“甲殼蟲”音樂會時,列儂在後台收到一張條子“我要在今天晚上9點鐘把你打死。”據此,不少人推斷查普曼很可能是一個言行和列儂大相徑庭的人,故而槍殺了列儂,或者他是受雇於人的凶手。

在列儂死後的數年內,他的影響和聲譽與日俱增。直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列儂生前沒有發行的一些曲目還在陸續麵市,他在1972年參加的一次慈善演出的錄像也被很多樂迷收藏。另外,為了紀念列儂,樂隊的幾位創始成員還於1995年重新錄製了樂隊在20世紀70年代流行的幾首老歌,這些歌曲後來都作為新歌登上1996年的排行榜。但時至今日,列儂遇刺的真相仍然是個謎。



最新小说: 萌妻撩人:戰七爺,彆太壞 大唐之盛世大柱國 野寡婦也有春天 萬界守門人 蕭梁之禍 徐年上古神魔決 武道第一神淩雲寒月陸雪瑤小說最新章節免費閱讀 淡然出世 李思恩靳封 亦神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