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 背後隱藏的故事——文化藝術篇_世界未解之謎全知道_思兔閱讀 
思兔閱讀 > 曆史軍事 > 世界未解之謎全知道 > 十七 背後隱藏的故事——文化藝術篇

十七 背後隱藏的故事——文化藝術篇(2 / 2)

更為重要的是,《一號日記》中的內容可能涉及普希金決鬥的真正原因。正如蘇聯的一位著名的普希金學家戈富曼在《再論詩人普希金之死》一文中寫道“詩人當年寫作的《一號日記》將使人們全麵了解導致普希金決意參加這場悲劇性生死決鬥的所有事情真相,這些未公開的材料遠比現在所掌握的史料更為豐富完整。”1923年,葉蓮娜在給友人的信函中,還特彆申明自己手中還保存著爺爺當年沒有發表過的一部分日記以及其他一些手稿。根據她父親的囑咐,在詩人遇害100周年之前不得公開發表,公布於眾,因為詩人在《一號日記》中提到及抨擊的那些人至今還活在人世。

鑒於普希金《一號日記》這份手稿的珍貴價值,同時也為了使普希金留下的珍貴文稿不致流散各地,蘇聯普希金博物館和普希金故居的工作人員千方百計聯係葉蓮娜,但始終沒有結果。

就這樣,普希金《一號日記》之謎剛拉開帷幕,就隨著葉蓮娜的失蹤而蒙上一層神秘的麵紗。時至今日,一些俄羅斯學者仍在孜孜不倦地尋找著《一號日記》。希望在未來的某一天,這本神秘的《一號日記》能得見天日。

■《呼嘯山莊》的作者是誰

《呼嘯山莊》因全篇充滿強烈的反壓迫、爭取幸福的鬥爭精神,又始終籠罩著離奇、緊張的浪漫氣氛而備受學界稱讚。但人們對它的作者歸屬卻心存疑慮文風硬朗的《呼嘯山莊》真的是出自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之手嗎?

1847年12月,出版商托馬斯·科特雷出版了《呼嘯山莊》,作者署名為“艾莉斯·勃哀爾”。在文學界,大多數人認為,《呼嘯山莊》的作者是英國作家艾米莉·勃朗特(18181848年)。這部小說描寫了18世紀末英國北部約克郡偏僻地區棄兒出身的希斯克利夫被恩肖家收養後的辛酸經曆。他熱愛恩肖的女兒凱瑟琳,但遭到恩肖一家的強烈反對和歧視。當凱瑟琳嫁給富商林頓之後,希斯克利夫蓄意對這兩個家庭進行報複,並一直延續到他們的第二代。這部小說結構非同一般,富有奇特的想象和戲劇性的構思安排,筆法流暢細膩,因而深受廣大讀者的喜愛和青睞。

隨著1848年艾米莉的病逝,她的姐姐夏洛蒂·勃朗特(《簡·愛》的作者)為了紀念妹妹,在1850年10月決定主持再版《呼嘯山莊》這部小說。然而,此時卻發現出版商已經把原稿不慎丟失了。自此,就有人對眾口稱譽的《呼嘯山莊》一書的真正作者產生懷疑了,《呼嘯山莊》一書的著作權歸屬問題更是成為人們爭論不休的謎題。

一些人認為,《呼嘯山莊》的真正作者不是艾米莉·勃朗特,而是她的同胞哥哥布蘭韋爾·勃朗特。當時,已故布蘭韋爾的一位名叫威廉·迪爾頓的舊友在英國《哈利法克斯報》上撰文,肯定《呼嘯山莊》是布蘭韋爾寫作的一部成功之作,稱艾米莉是《呼嘯山莊》作者的說法是失實的。在當時,有一位英國作家蓋斯凱爾夫人在寫作《夏洛蒂·勃朗特傳》一書中提到《呼嘯山莊》係妹妹艾米莉所著。為此,迪爾頓還專門為此書的作者問題公開責難蓋斯凱爾夫人。迪爾頓回憶說,他曾和布蘭韋爾決定各寫一出戲或一首詩來比試各人水平的高低,他們還約定了聚會的時間和地點,並且找了另外一位朋友來當仲裁人。那天,布蘭韋爾到會之後,說是要當場朗誦自己寫的一首名叫《死神》的長詩,但當他伸手去找隨身帶來的詩稿時,發現自己錯拿了一部自己正在寫作的小說的原稿。迪爾頓在文章中十分肯定地說“布蘭韋爾這部小說開始部分的人物和背景與《呼嘯山莊》中描寫的人物和背景是一模一樣的。”

1879年,布蘭韋爾·勃朗特的另一位朋友弗朗西斯·格蘭特也在報刊上發表文章,宣稱布蘭韋爾當年曾親口告訴他正在創作一部小說,“當我拿到《呼嘯山莊》一開始讀這部小說時,就已經預知故事中所有的人物情節了,因為布蘭韋爾曾經在我麵前一而再再而三地念過這部小說的手稿。所以,《呼嘯山莊》的著作權應歸布蘭韋爾名下。”

然而,麵對外界的質疑,勃朗特一家則一致肯定《呼嘯山莊》是艾米莉的創作,這樣硬朗的文風正是艾米莉真摯、雄勁內心世界的最佳寫照。隻要熟讀了艾米莉創作的其他大量文學作品,也就不難看出《呼嘯山莊》的真正作者非她莫屬。而且她在此書最初出版時署名“艾莉斯·勃哀爾”,這正是她本人姓名的首英文字母,同時也承認了此書的著作權歸她所有。同時,艾米莉的父親老勃朗特先生還說,他的兒子完全不可能寫出這樣一部作品來。布蘭韋爾既沒有寫過《呼嘯山莊》的任何文字,也未插手過該書的構思編排。布蘭韋爾的文風與艾米莉迥然不同,如果人們了解到布蘭韋爾的生平思想和寫作風格,就不會枉費心機地把他和《呼嘯山莊》的作者等量齊觀了。

而艾米莉的姐姐夏洛蒂·勃朗特更是在《呼嘯山莊》第二版序言中指出,《呼嘯山莊》的主題構思與情節安排在勃朗特一家人中間,隻有艾米莉是最熟悉最有體驗的。艾米莉幼年喪母,父親是一位偏僻鄉村的窮牧師。她在童年時代曾在專門為窮苦牧師的子女寄讀的學校上過學。也曾與姐姐夏洛蒂一同遠赴比利時學習法語和德語,準備將來自己開辦學校,但這個願望始終未能實現。為生活所迫,艾米莉還擔任過待遇菲薄的家庭教師。艾米莉性格倔強,文風簡潔明快,是一個不信教、罕言寡語而且具有強烈自我感的人,她的幾位哥哥姐姐在性格上都比她怯弱得多。這正是艾米莉能夠創作出這部撼世之作不可或缺的前提條件。同時,艾米莉也是一位卓越的詩人,一生中寫下了大量清麗而深刻的雋永詩文。《呼嘯山莊》既是一部感人心腑的不朽小說,也是一首完美動人的敘事詩。

儘管關於《呼嘯山莊》作者是誰的爭論並未停止,但人們一致認同《呼嘯山莊》對世界文學的卓越貢獻。其實,作者是男是女,又有什麼關係呢?

■尼采的著作是否被人篡改過

尼采,西方現代哲學的開創者,同時也是卓越的詩人和散文家。然而,他的思想也被懷疑是二戰中法西斯主義的思想根源。解開這一謎團的關鍵點在於他晚年的力作《權力意誌》一書是否被篡改。然而,這本書是否被篡改至今沒有定論。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整個世界都遭受到以希特勒為首的法西斯鐵蹄的踐踏,飽受戰亂之苦。戰後,人們不僅對昔日的法西斯戰犯給予了嚴懲,許多學者更致力於分析法西斯主義產生的基礎。於是,德國著名哲學家尼采進入人們的懷疑圈,同時也引發尼采著作《權力意誌》是否被篡改的爭論。

為什麼尼采的思想會被懷疑是殘暴的法西斯主義的根源呢?這是因為尼采學說確實曾被法西斯利用。希特勒當年多次去魏瑪參觀尼采博物館,並把尼采全集當做禮物送給墨索裡尼。而且,納粹思想家羅森堡也自稱信奉尼采的學說。鑒於這樣的曆史事實,德國的桑德福斯認為,尼采的思想應當作為二戰法西斯思想的根源,他專門寫了一本書就叫《尼采與希特勒》,詳細列舉兩人思想上的相似之處。“西方馬克思主義者”盧卡奇也持同樣觀點,他寫過三篇有關尼采的論著,分彆題為《作為法西斯美學先驅者的尼采》、《法西斯主義和尼采》和《理性的毀滅》,最後的結論把尼采說成是一個極端的納粹分子。

也有許多人不同意這一觀點,他們認為尼采根本就不是法西斯主義的思想先驅,這是因為尼采對法西斯主義理論的兩大基石——種族主義和反猶主義始終持反對態度。之所以會錯將尼采與法西斯主義相聯係,是因為尼采的著作被人篡改了。而篡改者應該是尼采的妹妹伊麗莎白·福斯特·尼采,因為伊麗莎白本身有著濃厚的種族主義思想。而且,伊麗莎白嫁給了德國的反猶主義者伯恩哈特·福斯特,與丈夫一起去巴拉圭建立條頓移民村。移民村計劃失敗,丈夫自殺,她回國照顧已成瘋子的哥哥。福斯特·尼采通過整理哥哥的遺稿,壟斷了尼采的全部手稿、書信以及尼采著作的出版權。她依靠手中掌握的尼采的全部手稿,開始充當解釋尼采思想的權威。她常常用丈夫和自己的反猶主義和種族主義思想來曲解尼采的思想。她一麵扣壓尼采的某些手稿,一麵從中斷章取義地引證一些話加以隨心所欲的解釋。由於彆人見不到手稿,便無從對她的解釋提出異議。正是她篡改了尼采的著作,使之趨向法西斯化。

最早提出尼采著作被篡改說法的學者是德國的尼采研究專家卡爾·施萊希塔。他在1958年出版了《尼采事件》一書,揭露尼采妹妹的作偽行為,認為她還偽造了尼采的書信。同時,德國的理查德·盧斯和美國的瓦爾特·考夫曼也提出要為尼采正名。這樣就開始了一場要求恢複尼采著作原貌,還尼采學說本來麵目的運動。

那本被篡改的尼采著作被認為是尼采晚年的著作《權力意誌》。這是因為尼采在1885年完成《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的寫作後,確曾有過寫一本叫《重估一切價值》的書的計劃,但他沒有完成,留下一些散篇。福斯特·尼采和尼采的朋友彼得·加斯特將這些散篇整理成書,取名為《權力意誌——重估一切價值》。福斯特·尼采稱這是尼采的主要著作,是尼采思想的代表作。施萊希塔懷疑福斯特·尼采整理這部分手稿時有作偽行為,遂根據手稿原來的順序重新出版了這部分手稿,取名為《80年代遺稿選編》。

1961年,意大利學者蒙梯納裡和科利為將尼采著作譯成意大利文去民主德國的魏瑪,在歌德、席勒檔案館查閱了尼采的全部手稿。經過40天的艱苦工作,他們發現福斯特·尼采編的書嚴重歪曲了尼采遺稿的真實麵目。尼采手稿中一些重要的論文和斷片被舍棄了。尼采為寫《權力意誌》一書準備了374條格言體的斷片,並作了分類,但福斯特·尼采在編《權力意誌》一書時刪去了104條,並將彆的手稿任意編入。在采用的270條中,有137條被不負責任地改變,其中包括脫落標題乃至句子,拆散完整的段落。為恢複尼采著作的本來麵目,蒙梯納裡和科利編輯了名為《新的批判版尼采全集》的尼采著作彙編,共33卷。他們認為,把尼采和法西斯主義等同起來是惡劣的做法。

然而,也有人認為,《權力意誌》並沒有被篡改,福斯塔·尼采隻是將哥哥尼采的手稿順序作了一些調整。中國學者張念東、淩素心在翻譯《權力意誌》一書時,將尼采妹妹編的文本與施萊希塔按手稿原件編的文本對照,發現各條斷片順序雖然不同,但內容卻完全一致。尼采獨創了豆腐乾式的格言體,各條獨自成篇,沒有一般文章起承轉合那一套格式。因此,各條的順序就不具有什麼重要性。就好比一副撲克牌,無論怎樣洗,洗來洗去還是那54張。施萊希塔的《選編》好比一副按順序排的撲克牌,而福斯特·尼采的《權力意誌》不過是重新洗了一下。

尼采的著作究竟有沒有篡改,眾說紛紜,難以定論。

■古希臘為何盛行裸體雕塑

古希臘的雕塑藝術是人類文化藝術史上的奇跡,人們在沉浸於這些雕像的力與美的同時,也不免會產生一個疑問為什麼古希臘雕塑都是裸體的呢?

在整個西方美術傳統中,古希臘雕塑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西方美術崇尚的典範模式、莊重的藝術品格和嚴謹的寫實精神,可以說都是從古希臘開始的。古希臘悠久的神話傳說是古希臘雕塑藝術的源泉。因此,古希臘雕塑參照人的形象來塑造神的形象,並賦予其更為理想、更為完美的藝術形式。

現代人在欣賞古希臘雕塑藝術的時候,總會有這樣的疑問為什麼古希臘雕塑幾乎都是裸體的?這一問題曾困擾了人們幾個世紀。直至今天,關於這個問題的爭論仍在繼續。

大多數人認為,古希臘雕塑采取裸體的形式,和當時戰爭的頻繁與體育的盛行有著緊密的聯係。有人認為,在古希臘時期,戰爭很頻繁,武器又不是很先進,作戰勝利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身體的強壯程度。所以,那個時候的人們(尤其是年輕的男子),為了守衛自己的城邦,要經常鍛煉身體。因為遺傳的因素,甚至把那些有缺陷的嬰孩直接處死。在這樣的環境之中,那些身材健壯、骨骼和肌肉都很結實的男子就被視為英雄。

戰爭帶來了體育的盛行,古希臘是一個體育盛行的時代。當時,幾乎沒有一個自由民不經過練身場的訓練。希臘人的孩子從會走路開始,就要接受體育訓練。在當時的運動會上,人們並不以裸體為恥,青年男女為了顯示自己健美的體魄,常常把衣服脫光。斯巴達的女青年參加運動會,也常常是全裸的。對於運動會上的優勝者,人們都報以雷鳴般的掌聲,詩人為他作詩,雕塑家為他塑像。基於這種風潮,裸體雕塑自然地成了當時的藝術主流,而那些運動場上的優勝者的美麗肌體都可成為雕刻家最理想的模型。因此,人們認為,正是因為體育的盛行,古希臘才產生了如此多的裸體雕塑。

還有人認為,古希臘的裸體藝術源於原始社會的裸體風俗。農業社會之前的原始人,對男女外生殖器的表達較為突出。這種以性為主的裸體美,是由於原始人把性看做大自然的賜物,生命與歡樂的源泉。

美國學者伯恩斯教授、拉爾夫教授在其力作《世界文明史》中說“希臘藝術所表達的是什麼?總而言之,它是把人文主義象征化——即把人視為宇宙中最重要的造物而加以讚美。儘管許多雕刻描繪神,但這一點也不減損人文主義的本質。希臘人的神是為著人的利益而存在。所以,他讚美神,也就是讚美自己。”在他們看來,希臘的裸體藝術和他們的審美觀念有關,表現人體的美術作品具有特殊的審美價值。在古希臘人的觀念裡,萬物之中,數人最美。所以,在競技場中會出現歡呼雀躍的裸體群。從總體上來說,希臘雕塑的裸體和戰爭、體育以及審美都是有聯係的。審美觀念一經形成,往往會逐漸離開原來的實用目的,而具有相對獨立的審美意義。於是,裸體雕塑就大量地出現了。

古希臘裸體雕塑展現了人體不同尋常的美,如《大衛》、《擲鐵餅者》、《維納斯》等,它們體現了人們對美的理解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尋求。無論它們是出於何種原因而成為裸體的,其中的美都是無法忽視的。

■斷臂維納斯之謎

維納斯斷了的兩隻胳膊原來是什麼姿勢?是拿著金蘋果,是扶著戰神的盾,還是拉著裹在下身的披布……

古希臘神話傳說中有一個叫阿佛洛狄忒的女神,她專司“美”和“愛”。在古羅馬時代,羅馬人將她稱為“維納斯”。

1820年2月,在愛琴海的米羅斯島上,一個農夫在一座古墓旁耕地時,發現一個洞穴,並在洞穴中挖掘到一尊女性雕像,這就是“斷臂維納斯”雕像。法國駐希臘代理理事路易·布萊斯特很快得知這個消息,立即向法國公使利比耶尒侯爵作了報告。侯爵以高昂的代價從農夫手中買下這座雕像,價格高達25000法郎,又把它裝上法國軍艦,偷偷運往法國。現在,這座雕像就陳列在法國巴黎著名的盧浮宮美術館裡,成為盧浮宮的鎮館珍品之一。

雖然這是個半裸的女性雕像,但她優美、健康、充滿活力。雕像的身材端莊秀麗,肌膚豐腴。豐滿的胸脯,渾圓的雙肩,柔韌的腰肢,呈現出一種絕世的成熟的女性美。她的麵龐呈橢圓形,鼻梁垂直,額頭很窄,下巴豐滿,洋溢著女性典雅、溫柔的氣息。雖然衣裙遮住了她的下肢,但人體動態結構準確自然,藝術家的不凡技藝儘在其中。她那微微扭轉的身姿,使半裸的身體構成了一個十分和諧而優美的體態,顯得大方甚至“雄偉”。她的嘴角上略帶笑容,卻含而不露,給人以矜持而富有智慧的感覺。尤其令人驚奇的是她的雙臂,雖然殘斷,但雕像整體仍給人以渾然完整之感。在她的麵前,人們感到的是親切、喜悅以及對於完美的人和生命的自由向往。人們不僅驚歎於維納斯之美,也對她充滿了疑問和困惑。她是誰?她的製作者又是誰?她的手臂哪裡去了?

由於這座石像的臉型很像公元前4世紀古希臘著名雕塑家普拉克西德雷斯的作品“克尼德斯的維納斯”的頭部,所以,這件作品又叫做“克尼德斯的阿佛洛狄忒”。正因為兩件作品有相似之處,很多人斷言她的創作者就是普拉克西德雷斯。但是,也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這件作品的風格符合公元前5世紀古希臘雕塑家菲底亞斯或菲底亞斯學生的作品。此外,還有人認為,現在我們所看到的“維納斯”隻是一件複製品,是公元前4世紀某件原作的複製品,原件已經消失了……總之,關於“維納斯”的創作者究竟是誰,目前還沒有確切的結論。

“維納斯”被發現以後,人們曾經在同一座洞穴裡找到過一些手與臂的殘碎石片,但這些究竟是不是“維納斯”的手和臂的殘片呢?誰也說不清楚。斷臂之前她又是怎樣的姿態呢?人們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德國考古學家福爾托溫古拉設想,女神的左手向前伸,小臂擱在一根柱子上,並且她的手掌裡握有一個金蘋果,右手下垂按住已墜落在下腹部的衣裙。還有人認為,維納斯的左手前伸,握著一麵盾牌,右手騰空略向下垂,但並不按住衣服。100多年來,許多雕刻家都曾想給她複原雙臂,但無論如何都有一種畫蛇添足之感,沒有斷臂時那麼美了。“斷臂”給這座雕塑籠罩上一層神秘的色彩,也更增添了她的殘缺美。

維納斯的斷臂成了世界藝術史上的不解之謎,也許這個謎永遠都不會有答案。

■米開朗琪羅以誰為原型塑造了摩西雕像

雕像《摩西》是意大利文藝複興時期的藝術大師米開朗琪羅聞名於世的傑作。關於它的原型是誰,500年來,人們爭論的聲音從未停止。

摩西是公元前13世紀的猶太人先知,他帶領在埃及過著奴隸生活的以色列人,到達神所預備的流著奶和蜜的地方——迦南。神借助摩西寫下《十誡》,給他的子民遵守,教導他的子民敬拜他。

在羅馬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有一尊摩西大理石雕像,這座雕像是意大利文藝複興時期的藝術大師米開朗琪羅的傑作。米開朗琪羅塑造的摩西是一個充滿神氣的領袖,畫麵上摩西以沉思和明哲的神情出現在世人麵前,他那充滿睿智和活力的臉部,鮮明地反映著愛與恐。他的頭威嚴地豎立著,奕奕有神的目光,曲著的右腿,宛如要舉足站起的模樣。牙齒咬緊著,像要吞噬什麼東西。摩西的眼睛又大又美,固定著直望著,頭發很短,胡須如浪花般直垂下來。臂與手的血管突得很顯明,像是老人的。巨大的雙膝似乎與身體其他各部分不相調和,占據了全身麵積的14。

《摩西》大體的動作是非常簡單的,這是意大利文藝複興興盛時佛羅倫薩派藝術的特色,亦是羅馬雕刻的作風。那麼,摩西雕像的原型是誰呢?

有人說原型是教皇尤裡二世。據說,在16世紀初,教皇尤裡二世想給自己修建一座世界上絕無僅有的陵墓,並將當時盛名在外的雕塑家米開朗琪羅招來為他工作。他不僅撥款派米開朗琪羅到采石場挑選大理石,還常與米開朗琪羅談論陵墓修建的事宜,並商定其中雕像的含義。因此,米開朗琪羅極有可能以尤裡二世為原型來創作雕像《摩西》。但由於教皇的反複無常,陵墓的施工幾起幾落,米開朗琪羅遭遇到一生中最大的失望。在陵墓已完成的雕塑中,最著名的就是這尊《摩西》。

還有人認為,《摩西》的原型是著名的雕塑《大衛》。他們認為,米開朗琪羅在成功地塑造了青年“大衛”之後,在塑造“摩西”的過程中,又把“大衛”的許多特征揉進了年老的“摩西”之中。經過對兩座雕像的對比分析,發現兩者在不少細微的方麵有某種相同之處,如緊鎖的眉頭、眼睛的結構、瞳孔的轉動方向等。這說明,“摩西”可能是以“大衛”為原型的。

許多人認為,“摩西”的原型是當時的大畫家達·芬奇,因為二者的麵容非常相像。如果仔細看看“摩西”臉的正麵和側麵,就會發現達·芬奇的像和摩西雕像的正麵和側麵完全一樣平緩高闊的額頭有明顯前突的弧形;鼻梁凸起、鼻尖下收;撅起的雙唇,深陷的眼睛,健壯的脖頸。就連鼻根部的皺紋、寬大的顴骨、鼻骨所組成的菱形平麵及十分前突的下唇也極為相像。至於“摩西”的胡子,可能是米開朗琪羅加長了達·芬奇波浪狀胡子的長度。不僅如此,當時米開朗琪羅和達·芬奇都在羅馬,達·芬奇在梵蒂岡的貝爾維捷拉教堂工作,而米開朗琪羅則在羅馬聖彼得廣場附近的畫室潛心塑造“摩西”。在文藝複興時期,意大利的大師們一向崇尚在自己的創作中表現藝術世界的偉人。由於達·芬奇的藝術成就突出,米開朗琪羅對他十分尊敬。因此,米開朗琪羅在創作“摩西”的過程中,有可能自然而然地滲入達·芬奇的形象。

此外,還有的學者認為,由於無法在實際生活中找到相似的形象,米開朗琪羅隻好以自己為原型來塑造摩西雕像。所以,雕像實際上是米開朗琪羅的自畫像。

摩西雕像已經完成近500年了,在這漫長的歲月中,有關“摩西”原型的推斷層出不窮,但都沒有絕對使人信服的理由。究竟雕像的原型是誰呢?隻有米開朗琪羅知道答案,可惜他已經不能為我們作出解釋了。

■蒙娜麗莎神秘莫測的微笑

意大利著名畫家達·芬奇創作的《蒙娜麗莎》是世界上最負盛名的肖像畫傑作。畫中蒙娜麗莎的嫵媚笑容具有一種如夢似幻的千古奇韻,被美術史家稱為“神秘的微笑”。

《蒙娜麗莎》是意大利文藝複興時期著名畫家達·芬奇的一幅名畫。畫中人的麵部表情,尤其是嘴角浮現出來的神秘莫測的微笑,顯示出一種不朽的藝術魅力。

達·芬奇筆下的蒙娜麗莎是實有其人的,她是佛羅倫薩一位富有的女市民。達·芬奇剛開始為她畫像時,她年僅24歲。據說,在此前不久,蒙娜麗莎心愛的女兒剛剛夭折。因此,她一直處於哀痛之中,悶悶不樂。達·芬奇在作畫時,請來了音樂家和喜劇演員,想儘辦法讓蒙娜麗莎高興起來。達·芬奇正是抓住了蒙娜麗莎一刹那的微笑,最終創作出這幅不朽的畫作。蒙娜麗莎的微笑似乎是從臉上掠過,既顯示了她內心的激動,又沒有失去安詳的表情,顯露了人物內心深處微妙的心理活動,令人心馳神往。

自從《蒙娜麗莎》問世以來,她的微笑一直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不同的觀者或在不同的時間去看,感受似乎都不同。有時覺得她笑得舒暢溫柔,有時又顯得嚴肅,有時像是略含哀傷。在一幅畫中,光線的變化不能像在雕塑中產生那樣大的差彆。但在蒙娜麗莎的臉上,微暗的陰影時隱時現,為她的雙眼與唇部披上一層麵紗。蒙娜麗莎的微笑為何如此神秘莫測呢?

有人認為,這是因為《蒙娜麗莎》顯示了達·芬奇非凡的繪畫技巧。當初,達·芬奇為這個坐在陽台上的少婦設置了一幅透視不一的背影當人們的視線集中在左邊,感到遠景下降而人物上升;反之,當人們集中到右邊看時,覺得遠景上升而人物下降。畫像中的人物五官,其位置亦在遊移不定之中。而人的笑容主要表現在眼角和嘴角上,達·芬奇卻偏把這些部位畫得若隱若現,沒有明確的界線,因而才會有這令人捉摸不定的“神秘的微笑”。

也有人認為,蒙娜麗莎的微笑時隱時現,是與人體視覺係統有關,而不是因為畫中人表情神秘莫測。當人們看著一張臉時,眼睛多數集中注視對方的雙眼。假如人們的中央視覺放在蒙娜麗莎的雙眼,較不準確的外圍視覺便會落在她的嘴巴上。由於外圍視覺並不注重細微之處,無形中突出顴骨部位的陰影。如此一來,笑容的弧度便顯得更大了。蒙娜麗莎的笑容若隱若現,源於人們目光的不斷轉移。

幾百年來,關於蒙娜麗莎“微笑”的新解層出不窮。有人認為,她之所以微笑不露皓齒,是因為蒙娜麗莎雖典雅美麗卻口齒不齊。更有甚者,認為蒙娜麗莎並不是所謂的貴婦而是一個妓女,故而微笑中帶著譏嘲和揶揄。

需要指出的是,不僅達·芬奇筆下的蒙娜麗莎的微笑是神秘莫測的,而且有關畫中主人公的身份、年齡及該畫真品究竟藏在何處,也是眾說紛紜,這就使得蒙娜麗莎的微笑越發顯得撲朔迷離。

《蒙娜麗莎》是一個永遠探討不完的話題。自問世至今,後人不知作過多少品評和揣測,卻留下越來越多的迷局。

後記

每一本書的出版,都凝聚了許多人辛勤付出的汗水。本書從策劃開始,就受到各方人士的關照與幫助,在編寫時更是得到不少老師和作者的鼎力支持。特此向參與本書編寫的人員致以誠摯的謝意,他們是

杜金霞、劉俊義、高濤、董芳、謝海崢、滕龍江、金源、馬宏宇、章豔芬、陳榮賦、於向勇、張宇浩、陳豔軍、任延軍、孫良珠、楊威、魏鳳蓮、孫豆豆、郭育彩、於超英、於娟、張巧利、劉文極、趙雪紅、劉麗娟、丁娟、戚浩、沈海霞、穀偉偉、袁鈺、劉揮、張曉萍、陳妙、張娜、張傑楠、王道應、餘春榮、尹培培、裴向敏、張建霞、沈建菲、張凱、宋洪潔、鮑翠芳、劉繼賢、林天翔、劉堅、王海山、王豹、孫恩棣、楊運成、張文娟、肖冉、鄧明、羅宇、劉振中、楊文忠、盧誌丹、郭海平、胡建軍、吳力強、續金健、馬樹全、張廷偉、張廷職、張春蓉、孟凡祥、鄒之蘊、範德勝、廖小微、於富榮、王秀清、李瀚洋、代學峰、房茂利、朱彤、王琳、劉惠芳、陳德中、曹曄暉、霍啟軍、郭曉雷、劉朝輝。

本書編寫中借鑒和參閱了大量的文獻作品,從中得到不少啟發和感悟。正是得益於前人的勞動成果,才使本書能夠有如此之多的翔實案例和如此豐富的理論基礎。在此向各位專家、學者以及資料的者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另外,凡被本書選用的材料,我們都將按出版法有關規定向原作者、譯者支付稿酬。但因為有的作者、譯者通信地址不詳,尚未取得聯係。懇請您見到本書後及時來電、來函,以便支取我們為您留備的稿酬。

編者



最新小说: 我在港片當警察 手工製作大師 禁欲小叔不裝了天天把她親哭 從飛來咒開始的忍者生涯 玄道脈門 開局來個十連抽 這個同桌總在裝學神 銀龍的女仆長 我成了女idol 猿魔大聖